关于考试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考试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

摘 要:研究《考试说明》,做到明确考试内容、能力要求、考查方式以及答题规范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即可准确把握今后语文高考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考试说明;高考方向

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出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对2017年各学科考试大纲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公布.其中,语文学科的修订内容有四点:一是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二是适度增加阅读量,三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四是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这四点修订内容如何落实在语文高考中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从而准确把握今后语文高考的方向.

一、研究“试卷结构”,明确考试内容

《通知》发出后,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怎么考的问题,语文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二者都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样考生的阅读量太大,每年轮考或抽考一类的可能性较大.另一种意见认为,为纠正考生轻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倾向,两类文本阅读可能都考.《考试说明》中的“试卷结构”明确: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也就是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者都考.

“试卷结构”还明确: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70分,分为两类:现代文阅读35分,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古诗文阅读35分,包括: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鉴赏,2题11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5分.表达题80分,分为两类: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写作,1题60分.全卷22题.

这样,今后高考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各部分的题量和分值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研究“考试范围”,明确能力要求

对比研究2016年的《考试说明》,不难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能力中删去了“把握文章思路”,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核目标和要求”中的例5就是此类试题).这说明,高考加强了对论述文三要素及其关系的把握的能力的考查.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导语”部分将“新闻”调整到“传记”前,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其真实性和实用性”一句,考查“新闻”阅读能力的意图明显.

“古诗文阅读”中,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放在“理解”能力的考查中,而不是放在“识记”能力的考查中,这就启示我们,和实词、虚词、句式、句子翻译一样,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应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因为古代文化常识浩如烟海,死记硬背只会徒然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研究“题型示例”,明确考查方式

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考查内容后,试卷的阅读量增加,但考试时间并没有增加,仍然为150分钟.如果依旧采用前几年的考查方式,势必导致很多考生做不完试卷.为缓解这一矛盾,《考试说明》以“题型示例”的方式,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方式进行了调整.

具体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1道五选二的客观题,三道主观题改为1道四选一的客观题,2道主观题,分值为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1道五选二的客观题,3道主观题改为1道四选一的客观题,1道五选二的客观题,1道主观题,分值12分;古代诗歌鉴赏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改为1道五选二的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分值为11分.

《考试说明》通过减少题量,减少主观题的方式,来达到考查考生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适度增加阅读量的目的.

四、研究“题例说明”,明确答题规范

考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在答卷上明明回答了许多,但是得分却很不理想,甚至得不到分.这是什么原因呢?除却所答非所问外,答题不规范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的回答才算规范,才能得高分,甚至满分?《考试说明》对此也给予了明确的答案.

比如“鉴赏评价”中的例9,选的是2014年全国Ⅱ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刘庆邦的短篇小说《鞋》),试题是: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说明”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从故事的层面上讲,以“鞋”为中心的艺术处理,有助于社会内容的发掘.其次,从结构层面上讲,以“鞋”为中心的艺术处理,可以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最后,从人物层面上讲,以“鞋”为中心的艺术处理,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果考生不是从这三个层面分析,或者只是从其中的一、二个层面分析,那么,即使回答得再多,也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再如“表达应用”中的例11,选的是2014年全国Ⅰ卷的第17题,试题是: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如果把这道题答成:瑶族村三日行要先查阅资料、准备行装,实施时要参观、访谈、联谊、写考察日记.(不包括标点共31个字)可以不可以呢?

“说明”指出,这样的回答,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信息完整性的角度上说,没有显示应该有的参与者和联谊对象;二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没有体现文段特定的开头语“这次、本次”,直接挪用“实施”不把它转换为“考察期间”,都是不准确的表达;三是整个文段不是连贯的、能独立成篇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这样的回答,在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等三个方面都不符合试题的要求,都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规范的回答应该是:本次暑期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的联谊,每人需写考察日记记录考察情况.(不包括标点共72个字)

2017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便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以上要求进行命题的.

《考试说明》是一座丰富的金矿,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只有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才能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和复习备考.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

[责编 吴尚华]

考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考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考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教育和考试杂志社

2、考试周刊杂志投稿

3、考试周刊杂志

4、考试投稿

5、考试和评价杂志

6、湖北招生考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