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与风格,钢琴之路的永恒话题(三)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钢琴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钢琴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风格,钢琴之路的永恒话题(三)

文/周 莉

继2015年第8、9两期,连载了钢琴演奏家周莉的《古典主义“战士”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文章后,作者又陆续完成了《风格,钢琴之路的永恒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文以浪漫派作曲家肖邦为研究对象,浅析了肖邦钢琴作品中独树一帜的浪漫风格特点.

观肖邦 其人其情

要理解肖邦作品中略带伤感的浪漫风格,就不得不谈其人、谈其情.他于1810年3月1日出生于热拉佐瓦-沃拉,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1849年10月30日在玛德莱娜大教堂举行葬礼.他是杰出的钢琴作曲家,他以柔情并忧郁的旋律著称于世,表达着一切最高尚的情感.他的思想单纯,情感执着,音乐风格高贵、忠诚.

他对钢琴音乐的钟爱,恰如他将一生的真爱都献给了唯一的恋人乔治·桑.以至于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为钢琴而作,更有意义的是在他与乔治桑相恋的八年中,也就是在诺昂生活的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三十部带编号的作品,占其作品总量的一半.可见,二人的相爱给肖邦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遗憾的是这份爱到最后以悲剧结束.

从社会背景来说,肖邦出生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当时民族运动不断出现,产生了各种民族的音乐.肖邦的父亲是一位法国人,其母亲是波兰乡村妇女.肖邦对波兰音乐的熟悉以及对波兰的热爱都源于他母亲对他的影响,铸就了他音乐风格中的浪漫多情和民族情怀.波兰的音乐、文化,像血液一样一直流淌在肖邦的身上,肖邦一生都在歌颂他理想中的波兰.

品肖邦 其作其思

肖邦在创作上,既保持了古典时期的风格特点,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理念.他一生大部分创作都是为钢琴,整体作品风格极具钢琴化,他把钢琴创作和演奏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后世誉为“钢琴诗人”.

相较于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肖邦将钢琴音乐的旋律性和歌唱性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古典时期的装饰音和伴奏音型等,都在肖邦神奇的笔下,有了诗歌般的美感.古典时期像贝多芬惯用的和弦或分解和弦作为常用的伴奏类型,肖邦则把这种伴奏音型转换成为旋律线条;肖邦在创作中对装饰音的运用,大多数是以装饰旋律为主,甚至一大串的装饰音本身就是一句动人的旋律,使听者完全陶醉于这种极具情感的音乐中,直入心灵.

在钢琴演奏上,肖邦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时仅仅追求干净、清晰的技术,而是寻求歌唱,充满诗意的音色变换.有趣的是,肖邦本人非常喜欢声乐,他常常去歌剧院聆听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以求激发在钢琴创作上的灵感.

肖邦的创作严谨、规范,加入了自己民族所特有的自由、即兴、歌唱、诗意.所有这些形成了肖邦作品中特有的气质魅力.

众所周知,肖邦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纵览其作品,只有少量的几部室内乐作品和协奏曲,但也都包含了钢琴.今天我们将谈谈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堪称绝世经典的作品.

肖邦短暂的一生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其中《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技术光彩辉煌,旋律优美动人,音乐形象生动丰富,至今都是受到大众广泛青睐的经典乐曲,是无数钢琴家保留的经典曲目.

弹肖邦 其感其获

据史料记载,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创作年代上晚于《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29年,而《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30年.两首作品的首演都是在华沙国家剧院进行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在3月首演,而《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10月.这首《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主要反映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诠释.这首作品技巧性很强,对演奏者手指的灵巧性有很高的要求.体现在保证手指跑动非常清晰干净同时,突出那些隐藏在大段快速音符中的内在旋律;在抒情段落中,对音色层次变化的控制等.

整个乐曲采用了古典曲式结构快—慢—快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采用了古典的双呈示部奏鸣曲式,庄严的快板.

第二乐章是变奏曲式浪漫曲.肖邦本人对这个乐章有很好的解释.引文中写道:“新协奏曲的柔板是E大调.这不该是强有力的,它更该是浪漫的、平静的、忧郁的,它应造成一种印象,对能唤起成百上千个温馨回忆的地方亲切顾盼的印象.是在美丽的春天,然而是月光下的某种思索,所以我伴之以弱音器.”①

第三乐章是双主题回旋曲式,带有一定的舞蹈性.由于篇幅所限,就不赘述每个乐章结构分析及谱面分析,读者可以通过看总谱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品.

下面我主要想谈谈,我在演奏这部作品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肖邦的rubato处理有三种方式参考:

“r u b a to”是肖邦作品的特色,对掌握肖邦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意大利语,原意是“抢劫”“偷窃”的意思,它是在1723年作为一种概念第一次出现.是一位名叫T o s si的声乐教师,曾经在歌唱教学法里写到关于rubato的唱法.很多人认为是肖邦创造了rubato,其实这不是肖邦的专利.

第一种奏法:圣桑说:“rubato指的是伴奏的节奏不被打扰,旋律很随意地晃动,一会儿拽,一会儿拉,或者两手反过来,旋律不动,伴奏随意到一定点上再回来.”

第二种奏法:在乐曲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速度变化,比如《肖邦圆舞曲N o.7》和《叙事曲N o.1》这两首乐曲,谱面就标有一些不同的速度变化,在演奏时,我们应该尊重乐谱上所标记的不同速度.另外,除了乐谱标记的这些,还有一些未标记的,虽然未标记,但rubato一直存在.

第三种奏法:和民族风格有关系,那是波兰的民族特色,它的幅度更宽,自由的速度是有控制的,都是在一个基本的范围内,不是任意乱来的,比如:肖邦的玛祖卡.

需要演奏者避免的是,有些演奏者就随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加快或减慢,从而造成对整曲速度认识的不规范性.

不同演奏者在演奏肖邦作品的时候,对于rubato的理解和运用都不尽相同.早先听到的处理更多的是“自由”的速度,这种所谓的“自由”甚至可以把四分音符弹成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弹成四分音符.在某些段落或句子作者没有标明速度变化时,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对肖邦作品中rubato的处理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在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要对整部作品的速度有很好的控制性,不要随意晃动节奏.比如:谱例3第一乐章的221小节从最后一拍进入抒情段落时,非常容易因歌唱性的旋律而使速度不由得慢下来,这其实是不对的,还是应该在同前的速度中去感受那浪漫动人的旋律.再比如:谱例4第一乐章进入尾声段落时(621小节第二拍起),这里谱面上有个术语标记为ag i t a to,意为激动地,更多指的是情绪上的变化,而不是速度,在演奏时应做到速度要同前面统一,不要突然快起来.

在《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都有一些因情绪转变而容易使速度产生晃动的段落,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仔细读谱,按照谱面标记的速度演奏.

关于“r u b a to”处理,我还想说一点的是:在弹奏肖邦的作品时,右手的旋律会随着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发展而在触键时有微妙的快慢变化,但很多演奏者在变化的同时,左手的伴奏部分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右手的快慢一同前行,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左手的伴奏节奏应是准确的,而右手的旋律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做恰当的伸缩处理,这样听起来会更加流畅自如,更具有全曲的整体性和统一感.

(待 续)

注释:

①肖邦1830年5月15日写给伏伊切霍夫斯基的信.根据爱德华·西多夫收集和整理《弗雷得里克·肖邦书信集》,华沙,1953年,第一卷第125页.

参考文献:

[ 1 ](法)贝尔纳·加沃蒂:《肖邦传》,张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 2 ] ( 波) 雷吉娜· 斯门江卡: 《如何演奏肖邦》,梁全炳、姚曼华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3](美)Harold C .Schonberg:《伟大的钢琴家》,顾连理、吴佩华译,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年

钢琴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钢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钢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钢琴艺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