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香港春拍:为什么疯狂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本文是一篇关于香港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香港春拍:为什么疯狂

本刊编辑部

吴冠中《周庄》2.36亿港元,

崔如琢《飞雪伴春》3.068亿港元,

张大千《桃源图》2.7068亿港元.

连续3天拍出3件超过两亿港元的作品.

珍罕的10.1克拉蓝钻“迪比尔斯千禧瑰宝4”以248亿港元成交,

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扁壶拍出1.1亿港元,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净水瓶以9932万港元成交,

清康熙御宝“敬夭勤民”檀香木异兽钮方玺以9260万港元拍出……

4月,香港首轮春季艺术品拍卖上演了疯狂一幕,首轮春拍一举出现3件过亿拍品,书画、陶瓷、佛像、珠宝等都仿佛瞬间爆发,一扫过去两年的颓靡低迷,出现了令人诧异的V形上涨,这种突然逆势反扑让人们出乎意料.一个个天价拍品的出现,验证着香港市场的买气十足.

香港苏富比在这轮春拍中的总成交额为31.4亿港元,同比2015年春拍26.94亿港元增加了16.6%,环比2015年秋拍26.69亿港元增加了17.6%.保利香港拍卖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达到12.67亿港元,同比2015年春拍11亿港元增加了15.2%,环比2015年秋拍9.14亿港元增加了38.6%.从成交数据上,香港春拍呈现出V型反转态势.

屡次刷新拍卖纪录背后的秘密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之前拍出天价的“大师”作品都跌了,为何今年香港的两场春拍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屡次刷新拍卖纪录?其背后有什么秘密?

其一,大师真迹尺寸越大越容易拍出天价.创作于1997年的《周庄》长度近3米,是目前市场上吴冠中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亦是他创作生涯的压卷之作.画该作品时,吴冠中已78岁,这样大尺幅的创作并非易事,因此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的象征.这幅巨制油画创作灵感源于1985年的速写图,最初是为华商郭瑞藤筹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术馆而作.也就是说,这幅画在吴冠中心底酝酿了十二年.当年这件作品还没来得及展出就被藏家拿走了,此次拍卖也是这件作品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上,张大干创作于1982年的《桃源图》最后以2.7亿港元落槌,《桃源图》长两米,与其生平最后巨制《庐山图》的创作时间相仿,两者皆精心绘制,尺幅大于一般作品.而在这场拍卖会上,张大干的另一幅作品《味江》虽然创作时期要早很多(1948年),但1米×0.56米的尺寸小于《桃源图》,因此3548万的成交价远逊于《桃源图》.

著名艺术评论家陈默表示,一般来说,尺寸巨大的大师真迹越容易拍出天价.“2011年,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嘉德春拍以4 255亿落槌,当时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这纪录至今没人打破.齐白石爱画小品,一生大尺幅很少,所以能拍出如此高的.而吴冠中和张大千此次参拍的作品也是他们各自艺术生涯中的巨作,所以拍出天价很正常.”

其二,已故大师作品一直水涨船高.吴冠中早在五年前就已经迈入亿元画家俱乐部,那时他刚去世一年.吴冠中的作品一路走高,一是因为老先生已经过世,他的作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二是吴冠中生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不好的作品悉数毁掉,他不算高产画家;三是喜欢吴冠中画的并不只是中国人,就连喜欢浓墨重彩的外国人也会钟情于吴冠中的画,吴冠中的画笔有着很浓的西方味道,他的画有很多西方的抽象元素,画风独特.这样一来,吴冠中的画能拍出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张大干的作品近年来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他晚年创作的泼墨泼彩山水画由于存世量不高,因此容易拍出天价.

其三,收藏大鳄联手抬高近现代书画品.保利春拍的《周庄》是从境外征集而来,据说买下它的人是一名香港年轻买家,但此说法尚未获得保利方面证实.不过拍下《桃源图》的藏家却异常高调,他是上海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

刘益谦曾以2.8亿购藏鸡缸杯引公众关注.去年“刘老板”又以10.84亿人民币拍下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轰动艺术圈.今年春拍,他重新将目光投回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们的作品.

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的一路飙升,有媒体称一些大买家为“推手”,这是个充满商业操作的词语.比如,吴冠中的作品持续高涨,就离不开“推手”的运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吴冠中作品的收藏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波是在海外,其中最大买家是在新加坡活跃的华商郭瑞腾,他陆续收藏了上百件作品.第二波热潮始于1996年,这一期间中国内地个别藏家开始购藏吴冠中,国内著名收藏机构玥宝斋的当家人、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成为最著名的吴冠中藏家,他的玥宝斋从1996年起陆续买入近百张吴氏作品.

人们习惯于将郭瑞腾称为“印尼郭”,郭庆祥为“大连郭”,而另外一名香港藏家方毓仁则被称为“香港方”——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代理吴冠中的作品,更是最早直接拿吴冠中作品在香港佳士得上拍卖.

在多数人意料之中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香港春拍的成交情况仍不理想.香港苏富比“亚洲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84件拍品中,10件是来自中国当代艺术;而曾经屡创拍卖纪录中的70后艺术家贾霭力也在本次夜场中遭遇流拍,其曾在2013年的香港苏富比以340万港元成交的《早安,世界》,在本次夜场中以240万港元的起拍价流拍.

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4场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拍卖中,比例很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早期艺术家为主,但挑选的不是一些曾经的市场热门作品,如岳敏君1993年作品《幸福》以440万港元成交;张晓刚2009年作品《绿墙:书房一号》以1875万港元成交,另一件《期待的生灵》以10875万港元成交.

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整体仍在调整,成交行情下滑,买方表现谨慎,为此拍卖公司不断调整以促成市场主力和品位的轮换,从老F4(岳敏君、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到新F4(刘野、刘炜、曾梵志、刘小东),到现在的尚扬、石冲、毛焰、段建伟、王光乐等中青年艺术家.

在艺术保守力量和日韩当代艺术的夹缝中,中国当代艺术表现的冷静和理智,而资金充足的机构、美术馆正在争夺最好的艺术品资源,相信具有相当实力的成熟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未来会受到持续关注.

2016内地春拍如何开局

出乎意料的火爆不禁让人对即将开始的北京春拍能否回暖充满想象,即将开拍的市场更加值得期待.

市场调整,也是市场份额重新洗牌的过程.一些大中型拍卖行不断攻城略地,行业集聚效应加剧.比如,北京保利推出的《云中君与大司命》是傅抱石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作品,2亿元的估价更加让人期待它的市场表现.曾巩《局事帖》曾于2009年在北京保利夜场拍出1.08亿元引发轰动,时隔七年重现中国嘉德,一旦成交必然刷新原有的拍卖纪录.北京匡时6月初也将迎来十周年大拍,不管是专场设置还是作品征集,从数量到质量,都会有大幅提升.拍卖行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征集、成交能力的对比,更是品牌美誉度等软实力的抗衡.

香港春拍的火爆,反映出香港市场艺术品交易地位的强势.但这种火爆对内地市场影响有限,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香港与内地市场的表现可谓“两重天”,除了大的经济环境不同,原因更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政策环境到交易环境,内地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其次,内地藏家群体更倾向于投资,而非收藏.

香港市场的风向标更多是指向国际市场,他们的买家群体是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也与内地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税收、市场政策等,而苏富比目前还无法在内地拍卖文物,香港春拍的良好成交更加显示出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强势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刺激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复苏,但还不能得出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就此出现反转的结论.

内地春拍能否回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拍品说话,市场追逐的焦点永远是精品,顶级拍品依然会受到资本热捧.另外内地收藏家和拍卖公司之间有利益关联,往往大收藏家和拍卖公司的老总之间非常熟络,称兄道弟,收藏家需要在拍卖公司为自己藏品拍得好价,要做艺术品融资贷款等也同拍卖公司有关;而拍卖公司不仅需要从藏家那里征集拍品,也需要他们在拍卖会上出手捧场,双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香港市场的历史比较悠久、发展成熟,不少非常资深的藏家都拥有着雄厚的实力,收藏群体比较固定.这些年,也有些来自各个财团的新藏家,就是所谓的“富二代”,他们的收藏是非常有家庭传承的,算是下一辈开始介入接班.这些人出手,只要看中好东西,就不会计较,没有资金多一点少一点的这种得失心,大多数的心态就是志在必得.所以说,香港这个地方相对客户群比较高端,汇聚了两岸三地的资深藏家,持有的资金也比较大.

内地拍卖市场前几年比较火爆,但参与者很多是中小买家,也就是持有中小量资本的人比较多.很多是画廊老板,这几年刚刚开始试水艺术品.总体而言,资本的持有量并不大.这两年受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企业家,因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这两年都不再买东西了.买东西的人少了,投入的资金量就非常少.

并且,内地市场中,真正想要收藏的人不多,而是投资的人比较多.这就是两边的差距.因为是投资,看到市场火爆进来了,看到市场不好就又退出去了.市场相对不稳定,也不成熟.

专家预测,今年内地的春拍市场和去年秋拍的情况差不多,不会有大的波动.因为拍卖或者说艺术品市场,就是整个经济的睛雨表,它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艺术品市场的起伏也不会很大.

香港论文范文结:

关于香港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香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