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让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地方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校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让学校成为师生眷恋的地方

学校是师生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提升师生幸福指数,让教师体验专业幸福,让学生感受成长幸福,使之成为让师生眷恋的地方,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和重点.2017 年10 月,长沙市教育学院组织校长中级研修班的学员们赴上海参观,通过对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和上海市金汇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我深切感受到当学校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对每位师生变得舒适、亲切和友好,当学校文化融合、管理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课程与学习更加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学校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便会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

一、追求学校内涵发展:独特的“魂”与“体”

中小学的内涵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的新热点,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新抓手.上海市几所学校依靠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把内涵发展聚焦到特色学校的研究和建设上来,寻找学校发展的生长点,筑牢特色发展的根基,形成特色学校发展.

1.凝聚“魂”的力量.

“办有灵魂的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魂”指一所学校独有的精、气、神.学校有了魂,才能以先进的价值取向、适宜的环境,不断优化学校精神文化、课程体系,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走进上海学校的校园,顿觉整洁雅致、书香弥漫;教师精神饱满,团结进取;孩子思维活跃,乐学向上……诠释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校之魂,引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认为,一所学校理想的办学状态应该是有魂有体、魂要入体、体能载魂、魂体相生、体健魂强,彰显出独特的办学个性.独特的魂、体既是处理学校问题的一种思想、思路、方式与方法,更是一种办学追求.

上海市建平西校以“文化立校、素质立身、创新铸魂”为发展理念,把“魂”的建设融进学校活动,融进课堂.针对孩子们出现的一些“迷茫”“跑偏”的现象,学校把“做真人”设为办学目标之一,采取多样化手段,鼓励学生“活出最真实、最美好的自我”.学校将“做真人”具化为“探索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活出真我”的建平“真善少年”.针对学生成长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侧重点,坚持“大活动促进大发展”,培养学生特长,激发潜能.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硕果累累.学校的独特之魂逐渐浸润到孩子的灵魂中去,伴随他们一生.

2.提高“体”的品味.

“体”指学校的管理模式,包括内部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校长及中层领导力的提升、管理方式的化和人性化、教师的专业研修与自主成长等层面的内容.

在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是办学的“魂”,教育空间与时间、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是办学的“体”,以实践诠释理念,以理念引领实践,理实相融,魂体共生.建平西校在管理机制上,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对话培育“开放、合作”的组织氛围,努力促进管理向治理的转变.还变革了组织机构,将教导处、政教处、校务办、总务处、人事处等传统的职能处室变革为具有专业性、整合性、协调性的课程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校发展中心、人力资源部等.机构名称的变化引领着机构功能的变化,各部门的功能由过去以执行行政命令为主,变为以专业引领、统筹策划、沟通合作为主.学校管理奉行“管理就是专业引领,管理就是促进合作,管理就是对话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实行教代会参政议政、校务会决策、行政会协调的决策机制.同时,建设“对话协商”的议事制度,积极促进管理者与群众、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之间多边、多元对话,倡导每个人与自己对话反思.

在管理思想与方法上,倡导“三常”与“三精”.“三常”即日常管理要注重“常识、常规、常态”,从尊重常识出发,不做违背教育规律与基本常识的事情,逐步形成各项管理常规,并且达到常态化“三精”,即组织活动要力求“精心、精致、精彩”.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精致实施活动过程,精彩呈现活动效果,使各项活动都能精益求精.学校在“体”上进行创新,使整个学校的运行力争做到有条不紊、韵调律齐,给学生带来“美”的冲击和深远影响.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建设管理架构与机制是中枢,课程、项目与活动是载体,师生是血脉.在魂与体的互动共生中,人的发展最为关键.参观上海四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均善于用思想同化人心,用理念疏导人心,用目标整合人心.鼓励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位置,获得归属感;鼓励学生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体验,感受成长快乐.

上海进才实验学校教育理念是“全育优育,追求卓越”,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分层教学不是分好生差生,而是让每个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才是送给孩子真正的礼物.杨龙认为,学校应该把独立判断和自主学习看得比新知识、技能的获取更为重要.每一个个体之间都有差异,包括能力、性别、家庭等很多方面,学校应尊重这些差异.进而,学校提出“卓越发展”,强调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情感的健康发展等.“真善少年”“仁爱教师”“智慧家长”的评选,内化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内心;“美丽校园”“德业课程”“未来课堂”“温馨班级”的建设着眼于“未来”.

二、撬起学校两大关键支点:教师个人规划、特色课程开发

教师个人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学校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鼓励、支持教师个人建立规划是学校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

1.个人规划增强内驱力.

教师发展是上海进才北校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之一.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标志或者优势就在于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在分层培养与分类激励中引逼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继续教育机制,以研修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争创以“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为标志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特色课程彰显品牌力.

课程、学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一所学校里,通过系统的课程实施和学科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同时,在长期的课程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学校形成独特的课程和教学文化,滋养着学生的个性,濡染着学生的气质.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在课程建设上追求特色,谋求亮点,使之适应学生发展.语文课上学习更多课外知识,让“学材”更广阔;数学教育为数学融入人文内涵,数理思维与人文思维合二为一;科技创新力求炫酷的创客体验,造就更多“明日科技之星”;生物探究课玩出境界,孩子到生物园地和自然博物馆去探究生命.学校提倡形象教育,在体态容止上持续发力,让孩子更加美好;自主教育,给学生一颗奔腾的心,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身心修炼,超越苦境的独特体验,让孩子身心俱佳;领导力,发掘那个令人惊喜的自己,造就独特的“育才范儿”.同时,学校致力打造数学、科技创新和形象教育三大核心特色课程.

学校还继承和发展了段力佩老校长对学生提出的“三自”(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培养目标,构建了“三自”校本课程,努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以《基于课程标准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为载体,通过设计有层次、有个性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校本课程中推出了数字艺术、机器人、OM(头脑奥林匹克)和奥数等重点项目,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三、注入师生核心素养的无尽动力:乐教乐学

学校的发展应指向学校本质,指向师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素质的终身发展.

1.激发师生工作学习.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2010.8.25)公布的数据,69%的老师被检测出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显然,一线教师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上级部门的多重压力.基于此,校长必须创设“柔手管理”环境,不仅要缓解教师的不良心理状态,更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上海育才初级中学牢固树立全面的“学科育人观”,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比如,体艺教学要有学科育人的概念,教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体育和艺术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更要有受用终身的价值传递.让学生学会用体育的思维、艺术的素养,去思考做人、做事的方法,去思考如何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

2.融洽师生和谐关系.

上海进才中学北校区通过创设机制、营造氛围,为和谐师生关系和有效教学助力.学校对师生关系的要求为“彼此距离近一点,再近一点”.要求教师做到“十知晓”:教师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与上学路径,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情感渴盼与困难疑惑,偶像朋友与家教观念.由此,不断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育实效.

上海市金汇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国际化的教学方式.由于学校境外学生占了四分之一,所以这所学校的教学方式也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发扬、互动的特色,让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堂上,孩子们经常会被分成若干组进行激烈辩论,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以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上课也并不是灌输性的,而只是起到启发、点播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家长都耳目一新.丰富的课余活动时间,学校还组织了饮食文化节、防震、防火演习、制作风筝、陶艺等活动以及去东方绿洲进行勇敢者训练等.

(作者单位: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

学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学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学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学校教育杂志

2、学校教育是正规期刊吗

3、学校论文

4、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

5、学校教育论文

6、中小学学校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