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造纸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东巴造纸工艺和东巴文化的现明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造纸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造纸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东巴造纸工艺和东巴文化的现明

旅游的新方式:手道丽江

2017 年国庆节之际,作为丽江人的我,探访了隐藏在丽江古城五一街上的一家小店——“手道丽江”.这家店的特别之处是,它不仅卖东西,还是一家民族民间手工制品体验馆.体验馆,分五个展示区,分别有东巴造纸、纳西皮艺、钢笔画、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体验馆和东巴陶艺.

我这次来重点是了解和体验东巴造纸,这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我很好奇,在以旅游业著名的丽江,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代表项目,现在会是怎样的处境.

据体验馆的人介绍,该体验馆去年才开馆,开馆之后,政府选取了颇具代表性的工艺品,邀请制作人入驻,目前入驻的有五个,后期还会引进更多与丽江有关的手工艺品技艺人.

东巴纸的制作工艺

东巴造纸的负责人和秀红,一个50 多岁的东巴汉子,出自东巴造纸世家,据他介绍,东巴造纸传到他是第六代.家族中兄弟三人都在为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而努力着,一做就是数十年,他的母亲和他的女儿也会这门手艺.

在和秀红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东巴纸制作流程.顺着造纸的步骤,第一步先参观制作原料.

东巴纸的原料,外人常以“构皮”来称呼,但这种“构皮”实际上并非常见的造纸原料“构树”的皮, 而是当地一种名为 “荛花”的韧皮部分.

荛花在纳西语中称为“瓦达”,多生于海拔2000 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荛花本身有微毒,制作东巴纸时,手艺人很容易皮肤溃烂,眼睛发炎,以致要定期服食中草药御毒.但据说也因为这种毒性,让东巴纸能够防虫蛀,千年不坏(所谓“纸寿千年”).

“原料采摘后,需自然晒干,一般要一天时间.之后把干料浸泡,泡软为止.”但浸泡要1 到5 天,而我们的体验时间有限,所以和秀红直接给我们已经泡软的荛花皮.

接下来的程序是用小刀去除荛花外面的黑皮和杂质,取出里面的韧皮部分.

“因为荛花有轻微的毒性,所以现在很多东巴纸坊里的原料都不再是荛花了,我这里应该是丽江为数不多的还使用荛花造纸的地方.”和秀红向我们透露.

待我们取够制作一张东巴纸的韧皮后,他掏出一些已经煮好并且漂洗过的皮料放到一块平整的木板上,准备做下一步的打浆.

本来取出韧皮后,还有两个步骤,蒸煮和漂洗,但因为所需时间太长,这两个步骤也直接跳过,和秀红只是口头给我们讲解了这两道程序.

“浸泡过的韧皮放在一口大铁锅里, 每锅约下干料 3~4 公斤,加入清水用柴火蒸煮.水沸腾时,加入筛干净的灶灰.每公斤皮料约加 2. 5 公斤灶灰.灶灰起碱化作用, 目的是除去原料中的木质、色素等物质, 最终得到较纯的纤维.灶灰放得越多, 皮料煮得越快.边煮边用木棍搅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蒸煮, 当皮料轻轻一拉即可折断而又稍稍有些韧性时, 就可起锅.之后将煮熟的皮料捞起, 放在簸箕中滤水冷却后, 拿到河里漂洗, 边洗边搓, 尽量将灶灰冲洗干净, 并把皮料中的杂质除去.”

打浆是先用比较钝的反复砍,之后倒入铁皮舂具中用木槌反复捶打, 直到打成纤维状, 入水完全可以散开为止.打浆是体力活,每团皮料需捶打 40 分钟左右,不能打得太细, 太细的纸浆在捞纸时会从纸帘篾缝中漏掉一部分;也不能打得太粗, 太粗的纸浆做出来的纸质量不好.

打浆完毕之后,将安放着纸帘的纸帘框放入盛水过半的木槽中, 然后把适量的纸浆放在溢满清水的纸帘上, 用手轻轻搅拌、拍打, 使纸浆纤维均匀分布, 并拣出杂质, 随即捞出.经片刻滤水后, 将纸帘从纸帘框中取出, 然后轻轻把湿纸翻扣在晒纸板上,小心取出纸帘, 拿到太阳下自然晒干.晒干后,把纸取下,东巴纸制作工序也就完成了.

在我们造纸的过程中,不断有游客进来参观,并且表示这样子的造纸还是第一次见.把工艺制作展示给游客,比直接卖工艺品更能体现“非遗”的当代价值.从旅游角度讲,如何把文化转换成旅游产品,东巴造纸以及“手道丽江”体验馆做了很好的尝试.

东巴纸与东巴文化

尽管东巴造纸,今天被视为一项手工技艺得以流传和推广,但事实上,东巴造纸的文化价值,需要放在纳西族东巴文化这个整体中才能完整理解.

跟东巴纸密切相关的,是纳西族独特的信仰体系——“东巴教”.这一古老的民族宗教,有着悠远的文化传承.它的经书(“东巴经”)的书写材料,就是东巴纸.这些博大精深的宗教典籍,用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记录,保存在东巴纸上,经数百年而不朽.

纳西族地区的俗语说,只有用东巴纸传抄的东巴经才是真正的东巴经,可见东巴纸已经超出了纸张(物)的层面,被赋予了神圣性.在东巴教中,东巴纸除用于书写,也用于制作其他东巴仪式的道具.比如,制作东巴仪式中的各种人物、器物,以及东巴法帽、法牌等等.

不过,尽管东巴纸与东巴教已深度融合,但最初记录东巴教典籍的载体并非今天的东巴纸.东巴文字在纳西语中叫“森究鲁究”,意思是“木石标记”或“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从词源看,这意味着东巴经过去一度写在木片或石块上.

东巴纸是后来引入,但时间究竟始于何时?

根据记载, 丽江地区在元代就有造纸业, 但东巴经的书写材料在当时是否已经用纸,缺乏史料的佐证.现存最早有时间记录的以纸质承载的东巴经出现于清康熙七年 ( 公元1668 年).

从中原地区传入的造纸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东巴纸制作工艺,有学者也做过研究.他们认为,元代从中原传到丽江的造纸术,即抄纸法,在丽江与来自西藏的浇纸法的融合,即形成东巴纸的生产技术.

但是,东巴纸在明代木氏土司治下的丽江地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当时的木氏土司推崇汉文化, 排挤东巴祭师, 加上中原地区的造纸技术具有出产量高,宜于书写、绘画等优点, 所以,东巴纸地位日趋边缘,其工艺不得不随着东巴祭师,隐没于山区民众中,而后逐渐成为书写东巴经的专用纸.

“东巴纸”的现明与旅游开发

东巴纸的名字,今天已经随着纳西族文化和东巴文化的传播,成为常识.但是,有意思的是,“东巴纸”这个称呼,其实是一种现明.

这一称谓从历史上说无论是在纳西语还是在汉语中都是没有的.用于书写东巴经的纸在纳西语中称“色素”, 对外用汉语称“土纸”.在1991 年参加广州博览会时, 这种纸对外称 “东巴经书纸”;在1997 年记者税小洁发表的名为《最后的东巴造纸传人》一文中, 这种纸被称为“东巴造纸”;同年在《民族工作》(《今日民族》的前身)上纳西族学者和虹发表了《最后的东巴纸传人》 一文后,“东巴纸”和 “东巴造纸”的提法才逐步传开.

另外,被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今天东巴纸“非遗”保护的先行者,并不局限于丽江地区.而且,事实上,作为东巴教重要起源地的香格里拉市的白地,也是东巴造纸重要的传承地.

据国家级东巴纸工艺传承基地负责人杨正文介绍,他早在30 多年前,就开始了研究、抢救和保存白地东巴纸工艺的工作,为此后的“申遗”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 年,云南省文化厅、迪庆州文化局按照国务院和的决定,把圣灵东巴文化乐园确定为国家级东巴纸工艺传承基地.“基地”制订了详细的计划,组成了强大的传承队伍.国家级东巴造纸工艺传承人纳布若(和志本)大师及一些东巴经师也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通过不断努力,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些传承人为东巴纸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丽江作为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东巴造纸工艺也得到了传承,如“手道丽江”这样的文化院落在古城也存在多个.另外,丽江的旅游资源是一大优势,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东巴纸”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有东巴纸书、东巴纸画、东巴纸雕、东巴纸工艺品等各种类别, 且均声称以最原始的东巴纸为载体加工而成.

以四方街上的“丽江东巴纸坊”为例, 该纸坊目前开发了书籍、 邮品、办公用品、宗教系列用品等多个类别的旅游产品, 并在营业场所内向游人展示和表演东巴造纸的技艺和工具, 年营业额在100 万元以上, 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经济收益.

不过,绝大多数商铺所称的“东巴纸”均非来自恢复传承东巴造纸的传统社区.所使用的原料也并非荛花,并且在浸泡和蒸煮过程中应用了化学原料,如使用氢氧化钠水代替草木灰和石灰,减少了纸中的杂质,能使东巴纸应用于印刷,但这样的做法,也使新的东巴纸失去了它的一部分传统属性.

丽江作为旅游城市,每年都会迎来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对丽江古城,近年来不少游客会抱怨市场上的东西千篇一律,商业化严重.在这样的语境下,“手道丽江”这样的文化院落,显得十分必要.如何把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旅游产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无论如何,旅游的发展,都不应该忽略那些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不能让他们在旅游与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沦为边缘人.

(责任编辑 刘笑)

造纸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造纸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造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