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 与中国常德诗墙上的廉洁文化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廉洁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廉洁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中国常德诗墙上的廉洁文化

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市委、市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举全市之力修建的一座既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又能彰显常德地方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文化工程.她长十华里,选刻中外名诗1530首,汇集1215位书法名家的神来之笔.2000年9月5日,常德诗墙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登上世界文化工程的殿堂.

2002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中国常德诗墙时说:“常德诗墙是一大创举,它像西安碑林一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会更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为诗墙题签:“诗国长城.”中国诗词学会对诗墙的集体评语是:“中国常德诗墙是我国当代文化建筑极具创造性的伟大工程,开创了当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碑林建设的先河,很有特色,不愧为‘环球第一墙’,其价值不可限量.”中国作家协会评价诗墙:“诗墙文化品味极高,可称为世界性的杰作.它的气魄博大宏伟,堪称世界一绝.它为弘扬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财富.”

诗墙中的传统廉洁文化

诗墙文化博大精深,在诗墙文化里,尤其是在东段的廉洁文化园中,廉洁广场、清风故事、廉洁格言、廉洁雕塑、百字廉、梅兰竹菊等等,清风扑面,有关廉洁廉政的人、事、物美不胜收,成为开展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和优秀园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游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屈原是常德诗墙上的重要文化名人,又是中国历史上倡廉第一人.屈原是中国第一位被全世界人民敬仰的文化名人,1953年,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廉洁”思想的官员.在《卜居》篇中,他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在《招魂》篇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他终生践行廉洁思想,守志不渝,直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攻破楚国郢都,在极度绝望和悲愤之下,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忠贞爱国之心.

北宋时代的政治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诗墙上录有他的名诗《岳阳楼记》,他一生忧乐天下,开一代廉政之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也找不出来.后人不仅吟诵他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且景仰他一生清廉,称他“大忠伟节,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范仲淹考中进士后,便被派到安徽广德做官,管理狱讼.当时他还要赡养老母亲,日子过得很清贫,以致调离广德时,身无长物,只有一匹马,卖了住宅,才有了行资.

后来,他在京城做右司谏时,江淮灾情严重,路人饥馑,朝廷派他视察灾情,安抚江淮.他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到江淮后,令江淮数郡“开仓廪、赈乏绝”,并且把饥民吃的“乌昧草”带回京师,给皇帝及大臣们看,恳请皇帝和朝中大臣减盛宴、去奢华,节衣缩食,体恤百姓.他被谪贬睦州为官(今浙江桐庐一带),不到半年,就倡导修建了“严子陵祠”,倡扬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远的精神.他赴乡梓之地苏州任职时,买下了南园这块地方,创办苏州郡学,为国育才.即使在延州戍边,抵御西夏的繁忙之际,他看到边疆无游览之地,便挤出时间,令人凿出花香鸟语的柳湖.总之,范仲淹不管自己升官降官,每到一地,都千方百计兴利除弊,做出几件惠及百姓的好事.对不称职的下属官吏,他一旦查清,便毫不留情地将其姓名从官吏名册一笔划掉,即使有达官显宦或亲戚朋友前来劝说,他也不为所动.如今,在《成语故事荟萃》一书中,仍有范仲淹“一笔勾销”的佳话.

范仲淹治家很严,平日里若没有宾客登门,家人吃饭时,他是不准上两样荤菜的.有一次,夫人曹氏告诉范仲淹,未过门的二媳妇用罗绮做了一个帐子,他一听就火了,对夫人说:“做帐子怎么能用这么贵重的材料?我家一向清俭,决不能败坏家风.如果她带这样的东西过门,我就当众把它烧掉!”范仲淹到了晚年,他的儿子准备为他“治第”(建大住宅),他断然拒绝.有人要替他在洛阳买一座叫做“绿野堂”的园林,他照样不肯.他说:“一旦取其物而有之,如何得安?”他谆谆告诫家人要节俭,并在家书中这样提醒:“老夫平生屡经风波,唯能忍穷,故得免祸.”范仲淹清心寡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时,有人曾问他对朝廷有何请求,他摇头表示:“无所请!”范仲淹以自己清廉的行动,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诗墙上的近现代廉洁楷模

除了古代清官的廉洁故事,常德诗墙《武陵英杰图》还刻录了我国近、现代从常德走出的廉洁楷模,如林伯渠、帅孟奇等.

林伯渠,湖南临澧人,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无论是在旧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他身居高位,大多数时间都掌握着财政经济大权,但从未牟取私利.

这里讲讲林伯渠的三件事.第一事:长征路上“三件宝”.1933年,林伯渠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1934年,红军长征过程中任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红供给部长,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办事处主席等要职,可他一身清廉,长征路上有马不骑,仍然一手提一盏马灯,一手拄着一根棍子,戴着一副断了腿的眼镜,背着一个装着账册的布袋,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和普通士兵战士一样跋涉在漫长的行军途中.有时警卫员看他身体不佳,着急地请求首长上马,他却风趣地说,“大家都是用两条腿,我现在已经多用了一条‘腿’(指拄着的棍子),为什么一定要用四条腿呢?”后来,一盏马灯,一副断了腿的眼镜,一个装着账册的布袋,成了林老的“三件宝”,也传为佳话.

第二事:生活极为俭朴,从不搞特殊.1937年至1948年,林伯渠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时,其虽然年事已高,政务繁忙,却仍然以身作则.按政策,有关部门专门为他砌了三孔石窑洞,但他坚决不住,改做了办公室和会议室,自己仍然住进两间普通的土窑.为了促进生产、厉行节约,他率先在机关墙报上贴出“个人生产节约计划”,保证全年种粮二石(每石150公斤)交公,并做到衣被自给.他自己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配发的衣服总是放弃不领,自己的被子打着多处补丁,系的裤带是根麻绳,晚上睡觉枕着自己的棉衣.1944年,林老去西安、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半年多时间,影响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他让自己的秘书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作为生产任务全部上交.

第三事:为自己制定“四不”准则.全国解放后,林伯渠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仅衣着简朴,饮食也不允许讲究,而且亲自管账.他住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面,房子年久失修,组织上多次要求修缮,但他嫌费用过高,拖了将近10年.林伯渠到基层视察,为自己制定了“四不”准则,即一不要组织迎送;二不要影响工作;三不要宴请送礼;四不能生活特殊,至今传为佳话.1960年,林老逝世后,一切遗物全部交公,甚至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点可资纪念的手册.

帅孟奇是汉寿人,1956年任组织部副部长,长期分管组织人事工作,从不谋私.五十年代初,她守寡的弟媳拖着5个孩子,生活艰难,想请她给一个孩子安排工作,她没答应,而是鼓励年轻人凭自己的能力去报考学校或工厂.1964年,纺织工业部准备选调一些基层干部进京工作,考察人员发现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党委组织干事帅承戡是帅孟奇的亲侄儿,有心调他进京.帅孟奇知道后,马上制止了.她说,不要给照顾,路要他自己闯.20世纪80年代初,家乡的一个侄孙打着她的旗号找县委书记,要求安排工作.帅孟奇得知后,立即给县委书记写信:凡亲属以她的名义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同时,她写信给这个孩子,指出他的错误,鼓励他做有志有为的青年.帅孟奇说:“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因此,她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她五十年的一套黑呢制服,一直穿到八十年代,唯一的一双皮鞋穿了30年,而对公益事业却非常慷慨,生活中的余款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没给亲属留下一分钱.

2002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常德诗墙时,一向严谨的他开心地笑了,并在湖南省里的总结会上盛赞诗墙是“一大创举”.朱镕基的清华同班同学欧阳鹤先生(《中华诗词》副主编)写了一首长诗《镕基赞》,经中华诗词学会推荐,请书法家书写好后刻镶上了常德诗墙.事后朱镕基才知道,他委婉地批评了老同学,并亲自打电话给湖南主要领导,指示把《镕基赞》从诗墙上撤下来,并说不要宣传他个人.管理部门只好按总理指示撤下了诗书并茂的精品之作——《镕基赞》.诗虽然撤下了,但留下了朱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以上这些廉政故事就包含在诗墙廉洁文化里,此外,还有大量的廉洁内涵可挖掘,诗墙与廉洁有关的诗就有100多首,这些廉诗又包含大量的廉洁文化经典,追根溯源,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只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帅孟奇“良田万倾,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宋教仁晾晒账本第一人;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林伯渠长征路上“三件宝”等等,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使我们深受感触.这些清官廉吏,尤其是老一辈革命家宁愿放弃金钱、地位,却不放弃廉洁,时刻不忘廉政为民,推动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同样也成为了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作者系中国常德诗墙博物馆馆长)

廉洁文化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廉洁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廉洁文化方面论文范文。

1、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2、廉洁教育论文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