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精准扶贫战略下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精准扶贫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精准扶贫战略下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

关键词:精准扶贫;图书馆;文化扶贫;创新

摘 要:文章按照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分析了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价值,探究了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几种创新模式,包括基于新媒体工具的文化扶贫模式、真人图书馆服务模式和多机构合作共赢的文化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0-0076-03

1背景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农村地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很多人通过勤劳与智慧走上致富之路.然而我国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气候等因素的限制,部分群众还没有摆脱贫困.为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1月,国务院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号召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6月,指出要加大文化扶贫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水平[1].在我国实施精准脱贫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主动承担起激发公众阅读热情,帮助基层群众摆脱愚昧思想,以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等社会责任.因此,作为文化扶贫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应该明确自身价值,全面把握精准扶贫的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文化扶贫模式,力求为扶贫攻坚贡献更多的力量.

2精准扶贫战略下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价值

2.1展现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

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大力推动文化扶贫工作,不仅能扩大文化服务的受益面,还能展现其均等化的服务理念,符合文化事业“接地气”的发展规律.在我国倡导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的背景下,图书馆主动开放馆藏资源库,为民众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也展现了其文化激励与文化导向的功能.目前,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采集数字化资源,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构建数字化资源传播体系,建立数字化资源数据库,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精准传播,已成为图书馆的主攻方向.

2.2消除贫困人群的负面思想

研究表明,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偏低,他们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部分贫困地区,人们崇尚封建迷信,沉溺于聚众,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自主脱贫致富的动力[2].图书馆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机构,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凝聚了全社会的共同智慧,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还是消除愚昧思想的重要力量.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图书馆通过合适的文化教育方式,帮助贫困人口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获取先进文化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作用,为他们营造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负面思想,为精准扶贫助力.

2.3打破城乡数字信息鸿沟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不同人群对信息的占有与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其文化建设越落后,当地群众对信息的利用率越低,既出现了巨大的数字信息鸿沟,又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时,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提高对口扶贫地区人群的信息获取能力,采用多样化、持续的信息传播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信息资源的价值,逐步缩小城乡信息差距.这不仅能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凸显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还能引导贫困人口主动获取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自主“造血”的能力[3].

3基于新媒体工具的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

移动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也为图书馆获取用户需求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体工具,主动向贫困人口推送农业信息,并提供远程辅导与咨询服务,打造依托新媒体的文化扶贫新模式.

3.1用户需求精准识别

新媒体是数字化与移动网络技术融合的产物,包括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社交论坛等[4].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工具赋予信息传播者与信息受众相同的地位,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而实现二者的平等交流.图书馆将新媒体工具应用于数字阅读、品牌宣传等业务,将极大改变传统服务的流程,而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接收信息、参与评论与反馈意见,获得不一样的服务体验.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图书馆可与地方政府或门合作,了解不同区域贫困人口的智能手机普及情况,指导他们正确利用手机访问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也可借助微信、等建立不同主题的社交圈,方便他们在线交流、获取信息,并建立贫困人口文化需求档案,通过文化需求的精准识别,提高文化扶贫的针对性.

3.2文化信息资源推送

图书馆在掌握贫困人口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为他们提供多元的文化资源,方便他们根据需要自行阅读;或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指导他们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利用能力.图书馆也需要根据贫困人口反馈的信息,主动调整文化推送的方式与内容,建立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库,提高文化资源传递的针对性.在推送方式方面,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工具,同步推送文件格式较小的内容,如、短消息和图书评论等,满足贫困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同时也可以引导用户下载图书馆APP,或通过智能手机登录图书馆主页,自主搜索、下载所需的资源,如特书、讲座视频和经典影视作品等,满足他们的深层次阅读需求,实现文化资源的异步推送(见图1).

3.3业务辅导与远程咨询

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图书馆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为基层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分享建设、管理经验,随时解答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基于新媒体的远程咨询改变了传统业务辅导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提供了更加高效的信息交互方式,降低了信息咨询的成本[5].图书馆可利用微信、微博和等新媒体工具,与文化帮扶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为他们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指导他们尽快熟悉各种新技术,进而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例如,2015年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与洋县图书馆建立了文化帮扶关系,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新媒体工具对洋县图书馆进行业务辅导,不仅提高了洋县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效率,还为基层文化扶贫提供了智力支持.

4基于“真人图书馆”服务的文化扶贫模式

图书馆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信息服务志愿者,以“真人书”的方式,为贫困地区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真人书”借阅活动,并通过分享知识、经验与生活阅历的方式,满足贫困用户的知识需求.

4.1扶持农家书屋建设

我国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盲人口依然约有5,000万,主要集中在教育与经济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目前,农家书屋已成为精准文化扶贫的前沿阵地,在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启发农民群众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6].然而,部分贫困人口由于文化水平低,存在阅读障碍,或者缺乏阅读兴趣,农家书屋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可将“真人图书馆”服务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安排信息服务志愿者作为“真人书”,指导贫困用户正确阅读,提高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服务模式不仅能为贫困人口提供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到农家书屋学习的热情,还能促进农家书屋的服务创新,提升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4.2开展定时定点的信息交流活动

图书馆的“真人书”服务模式是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由“真人书”与借阅者进行自由交流.借阅者在遵守相关服务准则的基础上,可自行约定服务时间和地点,与“真人书”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该服务模式不仅可以切实帮助借阅者克服阅读障碍,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还能保障“真人书”有充足的发挥空间,进而达到精准文化扶贫的目的.“真人书”可以采用深入基层与贫困用户进行现场互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微信、电话等方式,还可以通过个人微博、微信群与用户在线讨论的方式,帮助贫困人群解决问题.真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灵活,针对性强,用户可自行选择借阅对象,获取“真人书”传递的隐性知识[7].我国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筛选“真人书”的方法,保障“真人书”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并愿意深入基层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经历,以达到与借阅者进行良性互动的目的.

4.3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图书馆员通过对接基层管理人员或与农家书屋管理者沟通的方式,掌握当地贫困人群的文化需求,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及贫困程度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借阅服务,瞄准精准文化扶贫的靶心,切实提高真人图书馆的服务效果.“真人图书馆”可以提供“式”信息服务,即按照贫困用户自行拟定的借阅清单,安排合适的“真人书”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保障文化扶贫的针对性[8].此外,图书馆也可以邀请农业专家,为贫困人群讲解农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技能.

5多机构合作共赢的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号召下,图书馆的文化扶贫工作不断深入,改变了单一的结对文化帮扶方式,转为多机构合作共赢的文化扶贫模式,在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供需对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5.1特色文化资源挖掘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挖掘价值,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图书馆通过与贫困地区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等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实现精准文化扶贫,还有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特色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帮扶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并借助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例如,盐池县图书馆与盐池县政府、当地企业等协同合作,开展以“盐池风采”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不同乡镇的优秀文化,并定期开展农村优秀文艺节目巡演活动,塑造了特色农村文艺品牌.

5.2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了网络基础,促进了数字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各级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不断扩大数字化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信息服务的便捷性、时效性,能更好地满足贫困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拓展数字化资源的覆盖范围,省级图书馆可以与移动运营商、数据库提供商开展合作,根据本地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借助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指导各级图书馆逐步搭建数据中心硬件平台,实现数字化资源的高效管理.该平台的基本体系结构是以省级图书馆为主导,使不同图书馆间的信息实现互联,形成覆盖省、市、县(区)、乡镇的技术支撑环境,保障不同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协同调度、开放互通,全面提升区域文化扶贫的效率.

5.3供需对接组合式扶持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扶贫的供需对接,注重与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的合作,以“信息服务+技能培训”“组织引导+创业扶持”等组合式帮扶方式,展现文化扶贫的精准化.针对贫困地区人口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图书馆可与金融机构对接,为贫困地区提供融资渠道;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大型企业合作,探索产业链扶贫新机制,帮助贫困人群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促进劳务输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扶贫信息公开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让扶贫对象能够自主获取信息,拥有知情、参与和评价等权利,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保障自身权益,将扶贫资源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图书馆也应积极关注政府的扶贫政策,及时为扶贫对象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扶贫的效果,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6结语

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对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扶贫丰富了精准脱贫的内涵,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动力.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的实施,展现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满足了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切实提升文化扶贫的效果,图书馆有必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从多个层面创新文化扶贫模式,丰富文化扶贫的服务内容,优化文化扶贫的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王鑫,李俊杰.精准扶贫:内涵、挑战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武陵山片区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74-77.

[2]黄吉,钟婷,朱荪远.国外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与借鉴[J].图书馆杂志,2016(9):18-24.

[3]张春景,张喆昱.文化精准扶贫案例研究:以马鞍村、下党村和赤溪村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9):14-17.

[4]龚菲,王尧.精准扶贫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以吉首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6(5):39-41.

[5]邓文飞.当前湖南省农村扶贫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212-213.

[6]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63-168.

[7]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8]黄辉.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2):84-87.

(编校:孙新梅)

精准扶贫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精准扶贫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精准扶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精益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