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胡铭:和司法改革同行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司法改革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胡铭:和司法改革同行

当胡铭迈过四十岁的门槛时,他还没意识到,他人生的近半时间都和法律研究并肩,“法律学人有三个特殊品性:追求正义,更执著于思考正义;信仰法律,更执著于批判法律;崇尚秩序,更执著于创新秩序.”这句话放在胡铭身上或许很合适,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到师从著名法学家陈光中先生,再到担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胡铭走的每一步都离自己心中的司法公正更近.

怀揣正义理想的乡下娃

从温州农村出生的乡下娃,到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978年出生的胡铭在学术研究的路上越走越长,这是小时候的他想也不敢想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铭声音清朗,谦和的语气之下隐隐透出一股坚韧,农村的成长经历给这个“中年书生”增加一点朴实的气息,“现在回想,小时候的记忆倒常常变得模糊不清了,”胡铭回忆说,“物资匮乏是那个时代的标志,但长辈们勤劳朴实的形象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在胡铭眼里,小时候温饱问题从来是家中长辈的“头等大事”,“当初无论他们如何辛苦劳作,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似乎永远和我们隔着一段距离.”

而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也见证了温州经济的腾飞.”胡铭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几乎是席卷而来,在政策的指引和市场的作用下,温州的“小商品,大市场”凭借先发优势,迅速走红全国,而这之中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蓬勃的商场中分得一杯羹,从而发家致富.同一时期,与市场经济的腾飞同步运行的还有中国的法治建设探索.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新宪法,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确立了目标.五届、六届和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一系列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通则和一系列单行民事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就在人们处处叫好时代的时候,胡铭却瞥见其中不和谐的画面.当时他在温州所看见的市场是无序、混乱的,不公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公平经济、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呼唤.”胡铭解释,“我那时候就觉得是一种很强大的维护公平正义的力量,于是便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人民,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此,还在上高中的胡铭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人民的最高学府.但此时的胡铭,脑海里仅有对于“伸张正义”的字面概念,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1996年,胡铭如愿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入学即入警.至今胡铭仍然享受当初穿着警服回温州的自豪感,“坦白说,那时候确实视野还很狭窄的,之前甚至都没出过远门,到了北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越来越认识到事情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简单.”对于胡铭而言,的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但社会若没有一套合理的规则秩序,总有也保护不到的地方.“在机关背后是社会制度,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实现的.”看清自己梦想前路的胡铭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心.

名师引路入法律殿堂

2003年北京的春天几乎完全没有春意,“非典”的恐惧让人们不知所措.但胡铭却全面没有受到SARS的影响,因为他正在全力冲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中国政法大学.

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法律学习,而这一时期,中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开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陈光中教授正是他的导师.“如果说我的人生中有几个重要的拐点的话,我想一个是1996年的时候,当时我到北京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开拓了我的视野,磨炼了我的意志;第二个很重要的拐点就是2003年我投身到陈光中教授门下来攻读诉讼法学博士学位.”胡铭说得很坚定.

1996年,由当时刚卸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陈光中教授组织,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起草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被送往立法部门作为《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参考.经过各界反复讨论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被八届全国人大顺利通过,新的刑诉法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更突出了人权保障,在审判模式、强制措施、律师辩护制度等方面都较前法有了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2003年,此时的陈光中先生已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终身教授,在诉讼法学界声望极高,而作为陈光中教授的学生兼同乡,胡铭对陈光中教授的敬畏感和亲切感不言而喻,而最令胡铭动容的是陈光中先生作为一名法律学者的风范.“当时老教授已经73岁,他现在马上就90岁了,仍然奋斗在学术的第一线,可以说陈光中老师一直是我进行法律研究、不断前行的榜样.”

透过陈光中老师的指导,胡铭也慢慢完成了从一个法律研究生到法律学者的转型.博士毕业后,胡铭来到了浙江大学法学院工作,在五年时间里从讲师成长为浙江大学全校文科里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出任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应该说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到了浙大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当中,我能看见自己在不断进步.”

他在法律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诸多名师的指点,不仅有博士导师陈光中教授、硕士导师崔敏教授这样的著名学者引路,“工作以后,陆陆续续还得到了很多名师的指点,像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是我博士后的导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学习期间得到了著名学者达马斯卡教授、阿克曼教授等的指点,还有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时,我与德国著名刑事法学家、法哲学家许乃曼教授常常进行深入交流,在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学习时,与王兆鹏教授亲密的合作研究……”

谈到这些,胡铭深有感触,在海外交流学习的时间里,他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用开阔的世界眼光和胸怀投身到学习世界法治文明当中,“实际上在耶鲁大学学习对我整个研究的方法、范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我更关注的是纸面的法律,更多想的是我国的法律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怎么样进一步的修改?怎么样进一步完善?但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法律现实主义的传统给我诸多启发,让我关注到实践当中经验层面的法律——从立足现实的角度来更好地将实践层面的法律和经验层面的法律有机地衔接,植根于我们的本土来发现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由此不断推进国内的法治前进.”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胡铭对中国的法治问题研究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而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立言”,为司法公正鼓与呼.

为公正司法鼓与呼

进入二十世纪,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刑事司法作为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刑事司法改革无疑成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刑事司法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立足中国实际探索刑事司法的中国模式,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胡铭在研究中一直秉承的思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了别人好的东西,去反思我们不足的所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是这样.”胡铭表示.

2016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胡铭个人专著《超越法律现实主义——转型中国刑事司法的程序逻辑》.其中,胡铭从现实主义刑事司法的路径切入,试图从方法论上重新审思我国转型时期的法治进程和刑事司法改革路径,从而为当下中国刑事司法可能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法论指导.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开始试图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问题.这些研究对推动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进步以及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诸种原因的限制,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目前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相关部门对刑事司法的许多重要数据,如拘留数、监视居住数、撤销案件数等等,都不公布,导致学者们在研究许多制度时,都无法根据全国总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而只能选取一些代表性地区进行实证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准确性不足.”胡铭表示.

因此,他在书中尝试用数据说话,用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研究来解释中国刑事司法的基本逻辑,“对其中多个问题的研究都是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或北大法宝公布的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研究的.”虽然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北大法宝目前都只是公布法院审判的部分案件的裁判文书,而非全部案件的裁判文书,但是相对于以前学者们通过选取代表性地区进行调研获取的数据,样本数量大得多,因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将更加贴近司法实践的真实状况.

再者胡铭在研究中引入SPSS统计软件等以往法学研究中很少采用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测算出了不同的法律现象、要素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这相对于以前多数学者只是对不同的法律现象、问题进行数量描述无疑具有巨大的进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在《超越法律现实主义》书评中写道.

而对于这本专著,胡铭坦言自己受到国外法律现实主义的影响,“我实际上并不是照搬照抄国外的所谓的理论或者制度,而是立足中国本土,为解决转型时期的中国刑事司法之现实问题提供帮助.在书里,我对中国刑事诉讼和司法制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思,而穿梭于这些研究方法和具体问题之间,理想模式和现实抉择之间,理性选择和德性回归之间的,正是司法改革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在胡铭看来,渐进式的改革才是中国司法改革的理性选择,而这与晚近30余年中国经济领域采取的变革路径不谋而合,同时也契合了当下司法领域试点方法的改革进路.2017年底,法制出版社出版了胡铭的另一部专著《审判中心与刑事诉讼》.

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同时也是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四十年.2018年,刑事诉讼法迎来第三次修改,继续吸收了新一轮司法改革中的一系列成果,包括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等.“从这些代表现代法治文明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见,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所筑下的一个个里程碑.”胡铭原本平和的语调不自觉高了一层,而胡铭知道,他的法律人生和司法改革在前进的同时,还将继续不断深入.

司法改革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司法改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司法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改革论文

2、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3、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4、改革和开放杂志

5、教育改革论文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