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与手机膜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分析和种类鉴定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关于免费微生物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微生物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手机膜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分析和种类鉴定

王 斌,任楠楠,张庆芳,乔 慧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笔者设计实验,实际测量手机膜表面的微生物数量与种类,介绍了实验材料,依次阐述了培养基制备、倒平板、制备菌悬液、涂平板、菌落计数、染色镜检等实验步骤与方法,从微生物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实验、菌数统计3个方面分析了实验结果,指出手机膜已经成为大家接触微生物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手机膜;微生物;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种类

中图分类号:R446.5;Q9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11.112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手机,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总部发布的年度旗舰报告[1],全球手机用户接近71亿人,已覆盖95%以上的世界人口.然而大家知之甚少的是,这天天使用的手机已成为大量细菌的繁殖基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日常生活中手机的普及,为了保护手机屏幕,手机膜成了人们的必备品,但手机膜上却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的致病微生物更是会影响人们的健康.手机膜上携带的细菌主要有4类: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芽孢杆菌.在打电话时,这些蠕动的细菌难免会被擦抹到面部或人体其他部位,可能引起暗疮、肺炎、脑膜炎等.因此笔者在学习微生物课程时,在实验课堂上设计实验来实际测量手机膜表面的微生物数量与种类,以证明手机膜已经成为大家接触微生物的重要来源.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8 cm×16 cm的手机膜,来源为身体健康、就读大学二年级的手机使用者.

1.2 培养基制备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 mL):取牛肉膏1.0 g,蛋白胨2.0 g,氯化钠1.0 g,调节pH至7.2,加入琼脂4 g,在0.1 MPa下,121 ℃灭菌20 min.

2)高氏1号培养基(200 mL):取可溶性淀粉 4 g,硝酸钾0.2 g,氯化钠0.1 g,磷酸氢二钾0.1 g,硫酸镁0.1 g,硫酸亚铁0.002 g,调节pH至7.2,加入琼脂4g,在0.1 MPa下,121 ℃灭菌20 min.

3)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200 mL):取马铃薯40 g,葡萄糖4 g,加入琼脂4g,在0.1 MPa下,121 ℃灭菌20 min.

1.3 倒平板

将灭菌后的3种培养基倒平板.

1.4 制备菌悬液

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剪碎手机膜,放入盛有100 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震摇约20 min.用1 mL无菌吸管取1 mL液体,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大试管混匀,稀释10倍,用另一只无菌吸管从此试管吸取1 mL加入另一支9 mL无菌水试管中混匀,再稀释10倍.以此类推,得到体积分数为10-1~10-6的浑浊液.

1.5 涂平板

把以上得到的体积分数为10-4,10-5,10-6的菌悬液涂平板.每个体积分数于每种培养基之上重复3次.无菌吸管取0.1 mL相应浓度菌液对号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平板.用无菌玻璃棒涂在培养基表面,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10 min,使菌液吸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1.6 菌落计数

操作方法:菌落培养到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 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计算出原始样品中每1 mL中的菌落数.

1.7 染色镜检

3 d后,各取出一个生长状态良好的培养基.涂片具体步骤为:在载玻片滴半滴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少量菌种与蒸馏水充分混合,涂成直径大约1 cm的极薄菌膜,轻灼固定.

革兰氏染色步骤为:一是初染,草酸铵结晶紫覆盖染色1 min,水洗;二是媒染,碘液冲去残水,覆盖1 min,水洗;三是脱色,用滤纸吸取残水,加95%乙醇脱色,直到流出的乙醇无紫色为宜,水洗;四是复染,干燥后加番红染液,覆盖9~10 min水洗.最后进行镜检[2].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微生物菌落形态.真菌培养基:未检出真菌.放线菌培养基:未检出放线菌.细菌培养基:每个平板上都有大量的细菌生长,菌落形态各异,颜色多样.

2)革兰氏染色实验中的G+G-混合菌,见图1.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证明存在G+细菌和G-细菌.镜检观察到的细菌多为杆状和球状.

3)菌数统计.体积分数为10-5的细菌培养基的平板中,菌数为71个.粗略统计手机膜上菌的总数为71 × 105 × 10 × 100 cfu等于7.1 × 109 cfu.文献记载不同空气环境中微生物数量[3](见表1).由表1得知,一个手机膜上的菌数是1 m3空气中菌数的数百万倍.

手机膜上的微生物数量如此庞大,竟然高达5.5×107 cfu·cm-2.而即使是被人们认为比较脏的钱币,其微生物数量也仅有2.5×104 cfu·cm-2,手机膜上菌数是钱币的数千倍[4].而且人们只有在交易的时候才使用钱币,手机却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打电话时手机离口腔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吃饭的时候也在不停地玩手机,更是加大了外源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们体内的可能性.同空气质量较好的公园相比,更是差距千万倍.

3 结束语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手机膜已经成为人们接触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希望引起人们对手机卫生问题的重视,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微生物论文范文结:

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微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