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工人迭代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该文是关于工人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工人迭代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制造大省广东,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驱动的传统制造模式,如今正被工业机器人改写.

位于广东佛山的一家家具工厂,车间里人很少,工业机器人已替换掉大部分岗位.而在看不见的地方,工业大数据贯穿于订单、设计、生产和配送的全流程,进一步将这种“替代效应”发挥到极致.

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产业升级的中国工业制造,正在迎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与此相伴,“机器换人”如火如荼,“数据换人”概念又被提出.显然,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工人的技能需要提升,工人自身也需要迭代式提升素质.

3000平方米的车间里,看不见一个工人的身影.流水线上,只有模样相异的机器人正在不知疲倦地操作. 无论是酷夏还是寒冬,这里永远保持着24.C恒温和52010恒湿.由电子程序控制的这种精度,保证着国内首家手机制造业“无人工厂”的超稳定运行. 没有粗心,没有情绪化,不需要上岗培训,不需要技能积累,更不存在人为差错…-.从按下电钮的那一刻开始,机器人流水线24小时持续运作,有条不紊. 这里是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曾经被视为未来幻像的“无人工厂”,已经在晨讯科技集团的手机和通讯模块制造基地变成现实. 相伴而来的是,劳动者正在从传统的岗位上逐渐消失一一自动加料、送料的机器人小车,替代了三个班组的30位工人,不知疲倦地沿着地板上的轨迹线移动,遇到障碍物可以自行避开;每一套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生产线,直接替代的是32个“两班倒”的工位.

以“机器换人’为标志,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颠覆中国制造业的巨变已经开始.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人工智能,更会为这场巨变推波助澜. 毫无疑问,工人迭代一一这已经是亿万生产线上劳动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冲击

整整29个月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访问中国.

在接受中国的互联冈媒体采访时,这位曾经客串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世界级学者直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量人类工作,简单性人力工作将在10年内消失,复杂的工作也将会在40年内消失.

“100年前,美国有1.6亿农民.20年前,中国也有大量的农民.但是,现在的农业领域里,大量机器取代了人工.”乔治·斯穆特说,‘八工智能对每项工作改变的时间和尺度都有变化.改变会持续发生,并且速度越来越快.” 乔治·斯穆特所预测的变化,正在中国制造业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生着. 广东,东莞. 工厂交接班的时刻,人流潮水般涌进涌出,转眼间恢复宁静. 这个珠三角重镇,被称为“世界工厂”.流水线上,几百万外来务工者辛苦劳作,努力实现自己微小的人生梦想. 然而,伴随革命式的“机器换人’席卷而来,那些曾经可以“用脚”的打工岗位,正在一个接一个地被五颜六色的机器人所代替.

在地方政府制定的“东莞制造2025”战略里,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已成定局.“机器换人工”一一“自动换机械”一一“成套换单台”一一“智能换数字”,企业发展进程的布局如此鲜明,再加上数额不菲的财政补贴支持,“无人工厂”和“智能工厂”蜂拥而生.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东莞第一家“无人化”的智能工厂前来采访的《南方都市报》记者惊讶地发现,工人竟然为自动抛光机器人打起了下手.

在这个安装了10条生产线的车间里,共有60台的机械手.每6台机械手和3名工人组成一条生产线,机械手负责打磨抛光,工人分别负责卸夹、取料、装夹.生产线外,还有40多台机械手负责点胶和点焊工艺.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机器换人’带来的是成倍的效益增加一一 这家工厂原本需要650个工人负责手工打磨抛光,下一步则只需要不到20个工人辅助机械手操作.

手工打磨人均月产能为8599个,平均不良品率为25.20/0;机器打磨人均月产能21511个,平均不良品率为4.50/0.这意味着在效率增长250010的同时,总不良品率降低2 0.r-o/o. 然而,难免让人有些伤感的另一个数字是,100多台机械手的应用,直接使得600多个人工岗位消失了.要知道,这家工厂“机器换人’的目标,是要使用1000台机械手.

同样的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业厂区里出现. 江苏,张家港. 银河电子有限公司的钣金车间,机器人熟练地折弯、点焊、压铆,仅用五六分钟,就可以完成过去需要四五个工人超过半小时才能完成的机箱加工.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40多台机器人后,用工减少了700多人. 安徽,合肥. 永升机械有限公司的操作现场,火花四溅.18台焊接机器人正在和工人们一起赶制大型挖掘机.这些七轴机械手具有类似人类手臂和手腕的能力,每一台相当于3个熟练工人,更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会疲惫,没有怨言.” 湖北,武汉. 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几十个工业机器人与30名工人各司其职,共同完成70余道工序,平均每18秒钟就有一台空调外机下线.每台机器人都安装了传感器,可以在操作现场自主识别不同零件配套的机型,更可以及时通过数据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向外辐射蔓延,福建、重庆、河北等地的“机器换人’战略相继出台. 福建省明确提出,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省级重点工业行业逐步实现“机器换工”,到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l万台(套)以上. 与此相似,河北省提出,到2020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l万台.重庆市则启动智能制造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10个数字化工厂 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00个智能生产单元. 进入2017年,浙江省更是成为全国率先公布“机器人}”方案的省份. 7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机器人应用,每年组织实施百项“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省级示范项目,实现在役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达到10万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超过120台/万人.

“互联网+”的快车尚在轰鸣,“机器人+”的概念已经悄然而生. 2017年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联袂亮相,打开了更大的“机器人+”颠覆社会生活的想象空间.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许振超提醒说,“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全面转型的背景下,受到人口红利消退、产业升级倒逼的影响,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 所有正在发生的这一切,最后都将影响和改变那些被机器替代岗位的工人. 这种改变发生的速度,也许将要超过乔治·斯穆特的预判.趋势

回望世界工业革命的历史,机器替代工人的生产岗位堪称一场没有休止的战争. 350多年前,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拉开帷幕,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技术升级和工人就业的冲突,一直是全总劳动和经济部副巡视员姜文良高度关注的问题.2004年,他在国家图书馆读到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巨著《技术史》.从那一刻开始,他便深切意识到,“冰冷的机器注定会再一次改变工人的未来”.

姜文良所说的“再一次”,是因为类似的情景曾经在英伦三岛充满悲怆地上演过.当时,生产效率因为机器被无数倍放大,传统的纺织工人被迫把自己的工作岗位让给机器.

1829年,卡莱尔在著名的《爱丁堡评论》上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一一“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陕的、没有生命的工匠”. 那个年代,发明飞梭的钟表匠约翰·凯伊成为全民公敌,被迫藏在羊毛袋子里逃出曼彻斯特,像同样被迫离开英国的织袜机发明者威廉·样,悄无声息地死在法国.愤怒的纺织工人还冲进珍妮纺纱机发明者哈格里夫斯的家里,捣毁机器进行报复.

同样是在那个年代,英国工人冲进莱姆斯豪斯的机器锯木厂捣毁了所有的锯木机.在阿尔萨姆开设的印花织品厂被打碎的机器甚至被扔到河里.

“当然,与300余年前的破坏性反抗相比,人与机器的战争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剧烈的冲突.”姜文良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这让他可以站在更客观的视角去看待技术、机器和工人的冲突与融合.

“慢慢地,工人们开始习惯在生产岗位上驾驭机器,并把机器视为降低自己劳动强度的工具.”姜文良说,“然而,假如岗位上只有机器,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 事实上,技术的进步正在飞快地把“无人工厂”从梦想变成现实.

1952年,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发动机的全自动工厂在美国克里夫兰建成. 宽大的厂房里,42部自动机器进行500种不同的操作和加工,把生铁和其他原料制造成产品,同时把不合格的产品检查出来.

当然,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无人工厂”.

1984年4月9日,日本,筑波科学城.

世界上第一座实验用的“无人工厂”开始进行试运转.实验结果显示,以往需要近百名熟练工人花两周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的机械设备,现在只需要4名工人花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用的“无人工厂”开始进行试运转.实验结果显示,以往需要近百名熟练工人花两周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的机械设备,现在只需要4名工人花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成.

回望这段历史,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盛明富直言,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会让“无人工厂”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角,同时深刻影响着流水线上的工人与机器的伴生关系一一生产状态时,工人是发出电子指令的“指挥员”;故障状态时,工人是维修机器的“医生”.

“但是,即便这样,或许依然无法长久.”长期研究美国、德国现代工业变革的姜文良提醒说,“正在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将要彻底颠覆工人与机器的关系,工人的岗位将再一次面临自动化的挑战.”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其中超过50%的增长将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2017年春天,BCG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报告,描绘出2030年的工业蓝图一一未来的工厂里,产品将被放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上,在移动中完成整个装配流程.越来越多的公司引入更智能的自动化生产,使用机器人执行工人无法执行的复杂任务.

在德国工业4.0的未来构架里,“机器之间的互联和沟通”即将实现.比如,在冰箱贴的自动加工环节,机械臂会根据系统指令从立体仓库的不同位置选择合适的部件放入研磨机进行加工.研磨机工作时,机械臂会被系统分配其他工作.研磨机完成冰箱贴的加工后,机械臂立刻会停下手中的活,到研磨机中取出冰箱贴送人下一个加工环节.

“每一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都是工人技能遭遇重大挑战的时代.”盛明富在接受《中国工人》记者采访时,用温度计的发明历程印证自己的这一个观点.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温度计.这根玻璃管一端敞口,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测量精度只能用“大概”来形容.

但是,技术应用的趋势一旦显现,精度便是一个迟早不是问题的问题.

1659年,法国人布利奥把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改为水银,测量结果变得更加精确.

“当足够精度的温度计投入社会应用时,一个酿酒师终其一生才掌握的区分65.C与67.C细微差别的技能,骤然变得毫无价值.”盛明富说. 那么,“机器换人’的趋势又将怎样改变工人的未来?

乐观

“同样一个生产岗位,机器人来了,工人就要走了.”这一幕场景带来的焦虑问题是,那些被机器替换下来的工人,会不会陷入失业的危机? 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里,“卢德谬论”曾经广泛影响过学者们对于工人未来的判断.它悲观地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节省人力的技术,必然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工人失业率增加.

“即便是很多西方的大牌学者,~直都在唱衰工作岗位的消失,比如《工作的终结》.”姜文良说.

姜文良所提及的这部未来学著作出版于1995年.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大胆预测,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期,负责生产、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更加先进的软件技术将带领文明进入_个几乎不需要工作的世界.

里夫金的观点影响深远,甚至可以在14年后出版的《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中找到影子.这部由美国人马丁·福特撰写的著作判断说,尽管技术变革带来网络程序员、风力涡轮机技师这样的新工种,但新的工作不足以抵顶快速消失的传统岗位.

福特甚至沮丧地认为,经济体系中大量过时的旧工作无法得到更新,超过 5000 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或多或少都能够由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代替.这些被替代的工人所要迈过的门槛,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很多.

这是工业自动化替代人工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西门子的“未来工厂”里,生产设备和电脑可以自主处理75%的工序,只有剩余25%的工作需要人工完成.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由于机器人或机械手的操作超级稳定,它的产品质量合格率竟然高达99.9985%!

但是,流传至今的一段经典对话——对话的一方是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另一方是汽车工人工会领导人沃尔特·鲁瑟——依然可以让人们在开心一笑的同时,对工人的未来抱以足够的乐观.

福特二世一边炫耀刚刚建成的全自动化汽车工厂,一边挖苦工会领导人:“沃尔特,这家工厂里全都是机器人,你要怎么让‘它们’交工会会费?”鲁瑟甚至连想都没想,干脆利落地回敬了企业老板的挑衅:“亨利,你怎么让它们买你的汽车呢?”

这一段对话到底有没有发生,一直受到工业研究学者的质疑.然而,不需要质疑的一点是,任何一点生产力的增长都需要相应的购买力提升.这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将使商品下降,进而刺激需求上涨,带来工作岗位增加,最终拉动经济增长.

盛明富和姜文良都同时注意到,伦敦经济学院进行的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制造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机器人取代了很多低技能的工种,但更明显的影响是大大提升了的工厂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规模,为更多的员工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工人》记者在广东采访时也发现,那些受困于人力成本上升和质量要求严苛的企业经营者们,争先恐后地对“无人工厂”与“机器换人”表现出欢迎的姿态,同时也毫不掩饰借此机会扩大企业规模的急切愿望.

“企业扩张中,必然需要新员工.和过去的制造方式相比,只是员工在企业不同部门的配比有所变化.”一位制造业董事长这样说.

远在德国的西门子“未来工厂”也印证了这一事实.高度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下,工人依然不可或缺.1200 名工人实行三班轮换制,每班大约有300?400 名员工负责走动巡查生产车间,比如手工连接上某些原材料以及查看数据.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里克·布瑞恩卓夫森和安德鲁·麦克菲说,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工人而言,更像是一个契机.毕竟,工人有想象力、能感受、会学习,还有更多的能力是机器无论如何都难以复制的.

前途

但是,“机器换人”浪潮带来的工作岗位流失的压力,最终依然还会存在.

11年前,《福布斯》杂志曾经预言:当工业机器人降到2万美元左右,并且性能趋于成熟稳定时,就会出现制造类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的浪潮.

今天,进口工业机器人的正在逼近这个节点,工人与机器关系的未来大考即将开始.2015年至2017年,广东强力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甚至宣布给予使用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一定比例的“事后奖补”.

受此影响,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大市分别推出不同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频频释放利好,刺激用工企业尽快实施“机器换人”.在东莞,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学习和机器人做同事.置身于令人焦灼的企业转型风口,他们试图积极改变自己的定位,在“机器换人”的逼迫下,勇敢地寻找充满未知的前途.

24岁的杨威是一名精雕机前段设备车间的主管,供职于东莞首家拥有“无人车间”的民营企业.走进车间,信号灯闪烁的机器人在安静作业,开料、精雕、清洗等系列工序在机械手有条不紊的操作中迅速完成.在这里,一个工人同时管理18台机器人,杨威和他的同事们负责查看确认机器人的工作状态.

“刚进厂的时候,我在车间是一名设备维修工.后来工厂更换了机械手机器人,我就成为了一名前段的操作员.当时,我特别担心会在设备的技术升级中被机器人淘汰.没想到,随着效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作为最早一批操控机器人的技术工,我也从一线工人变成了管理者.”杨威这样告诉前来采访的《中国青年报》记者.

毫无疑问,“机器换人”并非是完全不要工人,而是由机器代替工人承担简单重复、作业环境差的工作,让工人学会操作机器或者管理生产.比如,抛光工人的岗位被抛光机器人替代,经过培训可以成为抛光质量检测员.一些特定的高精工序,更是无法用机器替代人工.

与机器相伴——这是未来的工人最有前途的岗位.无论是后续保养还是调试安装,无论是调整减速器的细小轴承还是调整机械关节臂的间隙,每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高效运转,都离不开技术工人的操作、维修和保养.

今天,能够熟练驾驭机器设备的技术工人普遍缺乏,成为现代工业的“香饽饽”.

在南海一汽大众工厂,与机器人“打交道”的技术工人被分为两类——普通操作工和机电技工.至少需要经过两年以上的实操和理论积累,普通操作工才有可能晋升为机电技工.如果娴熟掌握维修机器人的技能,机电技工就可以在整个自动化行业里如鱼得水.

机器自动化升级——工人技能自我提升——再升级——再提升,这种循环不断的重复反馈过程,每一次都在逼近理想的目标和结果.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又一个工人技能迭代的历史变革时期.

与上一次迭代不同,由于人工智能让机器开始拥有了智慧,这使得工人谋得新的岗位的难度明显加大了,甚至变得不再有退路.

幸运的是,那些真正拥有技术能力的工人,有能力塑造自己的命运.他们开发机器,给机器编程,向机器下指令,与机器友好合作,努力让自己掌握更多适应未来的能力.

显然,工人迭代,需要全新的技术能力.单纯的机械技能注定失宠,更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工人具备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外向的社交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未来的工人不再执行重复性的作业,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乐于团结合作,勇于承担责任,去机器人中间解决现场问题.2016年秋天开始,中华全国总工会相关部门接到起草《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调研工作.据全程参与起草过程的姜文良回忆,“工匠精神”是一个被频频提及的“热词”.“工人迭代,更需要重拾对工匠精神的敬畏.”姜文良说,“和冷冰冰的机器截然不同,工匠精神意味着用已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更新更精致的东西,意味着用创造行为激发人们的追求与迷恋,意味着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同时,姜文良提醒,正在发生的工人迭代,离不开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任何一次经济转型,能工巧匠都不会失业.”德国蓝领工人的这份底气,源自于德国的职业教育让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形成了最佳组合.在黑森州职业培训中心,工人的培训费用50%由企业资助,另外50%由联邦政府劳动局承担,受训者个人吃住和培训费用全免.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姜文良希冀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紧出台政策,为更多的中国产业工人打开通往能工巧匠的大门,为那些被“机器换人”替代的工人规划未来的出路.

《中国工人》记者采访时注意到,地方政府正在把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统筹考虑,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工人技能,让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的工人,最终能够端起新的“饭碗”.

在江苏昆山,沪光公司实施“机器换人”以后,没有解聘任何一位员工,而是把替换下来的工人换到后端组装线.公司表示,一旦后端组装线也实施“机器换人”,异地工厂则会接收被分流的工人.

尽管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工人迭代的现实已经无法阻挡.

面对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任何对于工业自动化的担忧都是错误的.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问题,并不是机器人的来临,而是它没有来临.2016年,总书记在电视台发表《新年贺词》.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总书记身后的书架上,可以看到七卷《技术史》的淡绿色影子.

毫无疑问,技术、机器与工人的冲突与融合,已经同样引起最高决策层的深切关注.

每一次技术迭代的开始,就是一次工人迭代的开始.应该说,如果没有工匠技能的积累,工业革命甚至都不会发生.在工人迭代的背后,则是劳动岗位和劳动者生活的巨变.

未来的工业图景里,我们也许会为那些逝去的工作岗位感到淡淡的忧伤.

但是,新一次制造业革命的勃兴,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与生产的颠覆,将让每一位工人重新把自己武装起来,迎接充满想象和戏剧化的工业传奇时代.

工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工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工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建筑工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