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书育人论文范文资料 跟教书育人随笔三则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书育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教书育人随笔三则

文 木灯(北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对教师的期望, 也是他实践师范教育的指导思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定义是能够教给学生不懂的知识并帮助解答其疑惑,解决学生问题所在,因此“学高”很重要;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正”更重要”.对此我说一点我的浅见,以求抛砖引玉.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常常会被考试和分数困扰,考得不好心里就忐忑,一是担心老师不再关注你,二是家长也会给脸色看.为了让自己获得一份安全感就拼命学习,争取每次考试不会落下前三名.眼下自己成为一名老师了,如同当年我们心目中老师形象——敬重加崇拜,套用眼下时髦的说法“高大上”.为了配得上“高大上”,我们便拼命学习,不断充电,获取业务知识,每次站在讲坛上,迎着孩子们几十双明亮的眼睛,看着孩子们脸上豁然开朗的笑容,仿佛能感受到一群蚕宝宝正在“沙沙”吞吃着桑叶,心中的成就感无以言表.

学校教育制度明确规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如今任何一门学科,其所在的知识领域发展是日新月异,因此老师们对自己从严要求,不能停滞不前,现实生活里有太多的变化,经济的、科技的、信息的、政治的、艺术的.而变化的周期又越来越短,如果不学习,有可能第二天醒来就会发现自己被淘汰.因此终身学习是必须的,跟进时代步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反复设计授课流程及讲解方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听懂,精益求精.这是我对“学高”的理解.

可随即又被另外一个问题困扰:“我要储备多少知识、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称职,才算“学高”呢”?目前我熟悉了教材里所有的知识点,能够娴熟表达,具有优秀的板书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为了让知识传播生动有趣,我会在课堂上不时穿插讲述法、讨论法、读书笔记法、调查法、实验法,以求与孩子们充分互动,寓教于乐.同年级或学校不时有公开课抽查,不管我准备与否,从课堂效果到技巧掌握似乎都是出彩的.但是仅有这些能力就够了吗?我窃认为还不够,对一个老师来说,这些顶多算作是术,如果能进一步逼近道,那才是完美.

记得自己做学生的那会儿,除了喜欢那些授课有方的老师之外,更喜欢那些常与同学们交流、有亲和力的老师,不仅喜欢激发你学习积极性的老师,更会喜欢关心你在想什么的老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既体现在课堂中传授知识又体现在课堂外的育人育德.老师们也许不太记得,他(她)们无意中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件事对年幼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和影响,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也许排名靠后的学生.

我国的素质教育里有一条叫做“面向全体学生”,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到和颜悦色,也许很容易,可是对待那些带刺儿的问题少年,能否同样亲切友好,是一个老师的良能与美德,也可以说得上是否“身正”.目前教育界仍然普遍存在升学压力、以分数为考核的硬指标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老师们不由自主地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老师在专业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为的是自己班里的学生能取得好的成绩,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以此来证明自己孜孜不倦的付出,是富有成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就如同苗圃里鲜艳的花朵,自然招人青睐.从从职业的角度来说,喜欢拿高分的先进生似乎没有不对.可问题在于:不能把学生“物质化”了.拿不到高分的学生并不代表他们低能,考试中没有发挥好,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简单加以排斥.

不如放下身段,去找他们促膝谈心,去走访一下他们的家庭,也许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并不低于分数高的同学,只是目前的这个阶段受到了家庭或外界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到情绪,心灵上得不到正确的排遣与引导,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这种时候他们也许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安慰与偏爱,如果仅仅以分数高低来定论好坏,对这些不幸的学生无疑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此时此刻,“身正”的品质对一个老师来说尤为重要.不看重一时的分数与表现,始终以满满的爱对待任何一个同学,是对一个老师“身正”最好的考验.园子里的花朵有的早开、有的迟开,不需要过多设定花开的期限,只要努力的方向正确,终有一天会春色满园.老师开阔的胸襟与包容一定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们一生的成长.渐渐我明白了,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有术,更要有道,既要“学高”,更要“身正”,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追求自我中学习

人一旦长大,进入了学校、走入了社会,就免不了要和别人比较.当学生的时候,大家比成绩,考试拿到高分的同学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不仅精神上有学校通报表扬,物质上也有不菲的奖励.

可老师们不知道考虑过没有,这种做法是否带有强烈的导向,那就是鼓励人人追求高分,难道学校只是把追求分数的高低做为唯一的标准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年轻人,承担起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众多的校训里没有一条是单纯强调考试要拿高分.坐而论道的专家学者比比皆是,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人寥寥无几.做老师的人其实都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高分并不等于高能.人的潜能是千变万化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考试只是某个时期的检测,考试得分低的学生只能说他(她)没有掌握好某个知识点,或许说他(她)的接受程度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足以去下定论否定一切,包括他们的努力.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是想方设法开启学生自己的发动机,轻易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在一个班级里,会有一些学生在成绩上不那么出色,但他们有体育、美术、音乐方面的天赋,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是人生里最大的一笔财富.因此仅仅以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显然是片面而苍白的.园子里鲜花朵朵:玫瑰、牡丹、秋菊、腊梅……春夏秋冬次第开放,有些花鲜艳迷人,可有些花内敛温润,还有些芳香馥郁,总之是各有千秋,无法评判孰高孰低.玫瑰有玫瑰的风姿,牡丹有牡丹的富贵,花儿们各有所长,彰显着自己的芳香.如同花季少年,有的活泼外向、有的则内向安静,有些接受能力强但缺乏耐性,有些接受能力弱但细致缜密,做老师的不能厚此薄彼.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青山绿水和谐共存.

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有趣味有意义,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们首先要懂得明辨是非、知书达礼;其次不读死书,能举一反三,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也就是眼下提倡的创新精神,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活学活用,但是需要老师们去引导.如何引导,换言之如何教书育人?当前新的教育理念核心是引导孩子开启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引导所有的孩子都朝一个目标看齐,把学生打造成一个模子,而是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长.

老师们大多了解十四五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可塑性很强,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模仿他人有可能失去了孩子们本性和特点.最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发展,按照各自的特点与节奏去生长,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然抱着分数线不变,以此为标准设立门槛,把考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中考完毕后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是您班级里有几个A, 她班里有几个B.如果考试失利、得了D的孩子就前途黯然,因为很有可能没有学校接纳他们.

社会的发展,其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会起决定作用,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一定是被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影响着,如果这些因素没有真正认知、体会创新和实践,那么所谓的创新和实践只会沦为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据调查目前一些中小学在课程的设立与课外综合实践就列出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学习与实践.这种学习不设立名次、更不排位高低,只专注于组织学生多多走出课堂,勇于实践.孩子们兴高采烈,积极投入,在实践中中获得真知,根据自己的特长、特点自由选择科目,结果发现效果显著,学生、老师皆大欢喜.孩子们还念念不忘,因为在这种实践中,不会感受到老师有意无意的排位,能够很纯粹地去学习一种技能,不知不觉培养了能力,快乐成长.

我国人口基数是如此之大,目前配备的师生比例,不允许小范围教学,这是事实.尤其在地方上这种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们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另一方面老师的人手又不够.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发动家庭教育,包括与社会资源互相配合.尽管家长们在知识传授、智力发展等方面起的作用有限,但他(她)们经验丰富, 无疑又为孩子们的教育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社会资源的配合方面则表现为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允许小范围、小规模、甚至一对一的引导、面授,重要的是这位教师不论教书还是育人都有独到之处.

一个孩子在一个60、70多个同学的班级难免有被埋没的现象,如果能找到一位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制定学习计划,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兴精神为第一任务,寻找孩子自己的成就感,鼓励孩子追求自我,自由的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一味地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更没必要一味模仿.只要能打开心胸去寻找,你认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认为幸福的就去珍惜.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做真实、朴实的自己.

孩子成长的方向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 但它毕竟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

每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面临着家庭教育,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天底下所有的父亲母亲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可如何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为孩子做好表率,引上正途,需要父母用心体会,掌握一个正确的方法.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是天性,但不能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当做孩子成长的教材,或者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期望实现.那究竟要怎样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呢?马斯洛关于人的基本需求理论,由低到高分为4个层面:一生理、二安全、三社交、四实现自我,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可以参照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次第对孩子们展开教育.

首先是生理需求,让孩子吃饱喝足,不饿着冻着,有充足的睡眠,身体健健康康,从孩子成长来说这是最基本的需求,我们的父辈认为不让孩子饿着冻着,无病无痛就是最大的奢望.可眼下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一基本需求似乎已经得到满足,接下来就是安全意识的引导,4--6岁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都会反复叮咛:“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往前行”,提醒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看到汽车、单车、摩托车一定要站住,让车子开过去了才能过马路.又比如一些危险的物品:鞭炮、汽油要小心接触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爆炸,避免伤害身体.

其次是社交需求,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与大人一样有被认同和追求快乐需要.在家里希望家长能多一些关爱和照顾,经常得到父母宠爱,感觉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很重要,进了幼儿园、学校得到老师的夸奖,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因为自己的言行被认可,哪怕只给妈妈递一杯水、帮同学捡一块橡皮.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多替别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舒服,谁都不会喜欢自私的人,不受人喜欢就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就会失去快乐,这是友爱的需要,要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多讲给孩子们听.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中学后希望获得更高、更多的认同与成就,一方面功课要求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又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关系融洽;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既想得到老师的青睐,更想获得同龄人的赞赏,在他们心里面追求快乐和维护尊严是一种归属集体的需要.对此有认知的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谈心,要像好朋友那样促膝谈心,甚至有时候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要肯放下身段去迁就孩子,免得他(她)对你封闭心门,一味地表面敷衍.

假如你的孩子认为体育锻炼比坐在家里背公式、做习题重要,那麽你就可以告诉他,去操场上踢球吧.如果考试没有考好,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别逃避,哪儿摔倒了哪儿爬起来,认认真真去请教老师,问题出在哪?然后对症下药,克服毛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辛勤的汗水重新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尊严.别轻言放弃,那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尊严.一个容易放弃自尊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的前途.当然啦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很努力,但结果却一直失望,作为父母,这时要清醒一些,面对事实,尽力让孩子尝试他(她)所擅长的事,比如画画、唱歌、弹琴,要让孩子们知道,总有一款是属于自己的“菜”.

最后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孩子们学业有成、走向社会了,该报答、回馈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你的人生舞台有多大,取决于你有多高的理想与信念.自我价值的实现不限于一定要赚钱、来证明,只要是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找到兴趣点、干好自己称职的工作,就能获得快乐,实现自己价值与潜能,成为自己越来越期望的人.

一个有信念的人,其自我价值的标杆,是不受世人眼光来衡量,成功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跟随别人身后、步别人后尘不一定是成功之道.已经满足的愿望,不再是激励人进步的途径了,以马斯洛理论诠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阶段与历程,从家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从如何健康、安全的生活,逐步培养成仁义礼智信的儒雅学士,尔后担当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担,是当今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

教书育人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教书育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教书育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教书育人杂志社

2、教书育人期刊

3、教书育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