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硕士论文范文 跟《语言文字应用》近15年相关新词语综述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语言文字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语言文字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语言文字应用》近15年相关新词语综述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事物、新观念随之产生,新词语也大量涌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词语研究的概述和界定、新词语研究角度多样化两个方面对《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02年至2016年发表的18篇有关新词语的文章进行述评.

关键词:新词语研究综述

一、引言

新词语的出现和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密不可分.根据相关资料和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涉及到新词语相关内容的文章在1980年之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期,也是我国对汉语新词语研究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学界对新词语的研究较少,学界首推吕叔湘(1984)的《大家来关心新词新意》和陈原(1984)的《关于新语条的出现及其社会意义——一个社会语言学者在北京街头所见所感》,这一时期关于新词语的文章寥寥无几.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大变革,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关于新词语的研究才逐渐发展和繁荣.学界对新词语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比如说吕叔湘(1984)认为“新词形+新义位”和“旧词形+新义位”的是新词.邱雪玫(2011)指出,新词、新词语虽然在汉语中有不同的理解,但根据其英语翻译“newword”,实际上是同一含义.①这从侧面反映了新词、新词语、新词新语是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有关新词语的研究渐渐增多,对新词语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角度多样化.

二、新词语能产性研究

能产性研究一直是学界对新词语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是对新词语的造词方式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课本中,主要意思是以一个词为基本来创造新词,不仅易于让人们接受和理解,而且还有利于流传.对于这一点,学者大多采用归纳的方法对新词语的能产性进行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例子来分析新词语产生的渠道,主要包括类推模仿、新出现的词、外来词、英汉杂糅的形式等.如田宇贺(2003)、郭丽君(2006)、张春华(2009)、惠天罡(2014).田宇贺(2003)有一部分是已有的构词方式又细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简缩法构成新词;一类运用类推机制合成新词.本文作者的这一分类方式也符合了学界所说的经济原则,但是有些简缩构成的词语是我们这一代所不知道的,而且文章也没有标注出来未简缩前的词语,并不知道讲的是什么.郭丽君(2006)采用了定性和定量、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及法,从新词语的数量、词长、内部结构和产生来源,新词语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内外部的条件及类推与联想两种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惠天罡(2014)较之多了音节语素化和多音节词占优势两个方面.从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新词语中,已不再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了,反而是多音节的新词语越来越多,占据优势地位并且较为稳定.张春华(2009)主要从共时、历时、共时——历时相交叉的三个角度对新词语构造的合力机制的类型和运作过程进行探讨,文章对这三种类型进行了细分.上述四位作者对新词语的构成方式的研究同中有异,他们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不同,归纳的结论有详有略,这与时代的进步有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出现了许多新词语,给新词语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更多的语料,也有足够多的未知分类等待学者的归纳.仅从这四篇文章来看,张春华(2009)的分类更加精细化,张春华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每个方面下又细分为各种各样的小方面,每一小点下都有例子加以支撑,使人一目了然.

三、新词语的语义、语用研究

从语义与语用的方面来研究新词语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笔者所看的是《语言文字应用》杂志近15年来刊登的有关新词语的论文,明确以语义和语用为切入点来研究的只有惠天罡(2014),其他论文多多少少都有所涉及.惠天罡把新词语的语义特点分为“语义丰富性和信息浓缩性的统一”“色彩义丰富而突出”“隐喻、转喻词语逐渐增多”三部分.如“煤超疯”体现了语义丰富性和信息浓缩性的特点,“煤超疯”谐音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借以对煤炭不断上涨的戏称.各种色彩义的使用,使新词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增加了许多乐趣,使交流变得不那么枯燥.就隐喻、转喻词语逐渐增多这一特点,传统修辞学把转喻看成是真实世界的“邻近”关系,而来卡夫等认知语言学家则把它看成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关系,转喻是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原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②如“瓷男”“正能量”“逆袭”等,这类词语在语义上简练、贴切,人们很容易理解.惠文把新词语语用上的特点分为新词语涉及领域广阔,媒体是新词语滋生的主要土壤,使用新词语的群体相对年轻,词汇意义强化、伴随意义凸显、语法意义强化四个部分.虽然说媒体是新词语滋生的主要土壤,人们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美感.正是因为媒体是新词语滋生的主要土壤,新词语更新换代快,使得许多新词语很快便遭到淘汰,又给人一种生命力不强的特征.如曾经爆红网络的“蓝瘦香菇”,许多明星和一些微博大V纷纷引用,甚至有以此而注册公司的,但现在谁还会提及呢?使用新词语的群体相对年轻,这一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变的不那么准确了.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使用手机,用手机刷微博、玩微信,但现在也有不少年纪较长的人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各领域的网络知识都会有所涉及,有时甚至会故意使用新词语,这种情况可能是为了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避免与时代脱节.

四、“X”类词和“X”词语研究

随着对新词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出现了专门研究某一类或某一具体词语的文章,例如李润生(2005),于全有、裴景瑞(2007),张谊生(2007),侯敏(2011),张虹(2015).李润生(2005)所分析的是新词语“猛料”的意义及其变化,主要从“猛料”的释义和用法、“猛料”的意义及其发展变化两方面进行论述,认为了“猛料”是由原来的烹饪术语演变成意思是非常刺激的、能引起轰动效应的新闻或消息的新闻术语.于全有(2007)讲的是“晒”族新词,对“晒”族新词的“晒”源与“晒”义、衍生模式以及其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张谊生(2007)从汉语附缀词的角度对新词语“X门”进行分析,汉语“X门”来源于英语中的“X+gate”,该文主要从“X门”的构成和搭配、“X门”的形成和发展、“X门”的命名和运用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对“X”的音节、词性和用法以及“X门”的句能进行分析与考察.通过研究发现,“X门”都是三音节及以上的音节,不存在双音节的形式,其所表达的内容多是公众人物的负面情况,具有极大的轰动效应,“X门”虽说来自英语中的“X+gate”,但对其已形成了超越,在“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侯敏(2011)没有具体的论述某一类词,而是对所有的词类进行了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的特点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张虹从行业语的角度,对行业语与新词语进行了研究,文中指出,行业语在新词语中的使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从语义、词形和语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具体包括赋予新义、语义的泛化,通过增加、减少和替换语素,或者字母行业语的直接使用以及语能的增值几个方面来实现.

五、新词语认知心理研究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新词语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发展,新词语研究的视角越来越丰富.谢俊英(2004)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上的文章对新词语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从调查方案的简介、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网络调查结果与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越多,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越强.邱雪玫、李葆嘉(2011)在《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中谈到了多音节化的词音节语感和心理认可度,认为词音节语感和心理认可度是多音节词大量出现并被接受的基础.方清明、彭小川(2013)从认知—心理的视角对新词语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把事物分为自然物和人造物,自然物进而分成人、动植物和其他自然物,然后把“心理医生”归到“自然物+自然物”类的新创“名名复合结构”中.

六、新词语规范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有关新词语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有的新词语粗俗难懂,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新词语的规范化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新词语的规范有三个原则:明确性、普遍性、健康性.③这也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新词语的价值,既要对新词语持宽容的态度,也要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它.如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课题组(执笔金惠淑、孙曼均、袁晖)(2002)发表的《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述评》,文章从新词新语规范的指导思想,新词新语规范的原则,生造词和缩略语的规范问题,来自外来词、港台词、方言词、网络词语的新词语的规范问题四方面进行论述.生造词是新词语规范的核心问题,其表意明确与否,人们是否能够很好的理解,这是一个主要问题.当代新词语中,有大量的以缩略形式而产生的,缩略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种缩略方法而不用另一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周一民(2003)基于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就其收录范围、来源和造词方法,从规范化的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苏向红(2003)对汉语新词新语的整理和研究进一步面向世界进行了探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对新词语规范问题的研究,但是文章中涉及了诸多对收词问题的讨论,主要包括收词量的问题、收词类型的问题、字母词的问题及一些具有争议性有关道德评价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词语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研究角度多样化,从相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已经涉及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等许多方面.当然新词语在发展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直前进的,中间也出现了阻尼退化现象,并且存在许多不足,对新词语的研究多是从传统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的,而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较少.

注释:

①邱雪玫,李葆嘉:《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

音节化》,《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2月第1期.

②李勇忠:《转喻德概念本质及其语用学意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8期.

③钱伟:《浅析近十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影响及

规范》,《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1月第31期.

参考文献:

[1]金惠淑,孙曼均,袁晖执笔.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

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2]刁晏斌,盛继艳.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周一民.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

用,2003,(4).

[4]苏向红.汉语新词语整理和研究进一步面向世界

[J].语言文字应用,2003,(4).

[5]田宇贺.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

趋势[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6]谢俊英.新词语与时尚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与分析

[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7]李润生.新词语“猛料”的意义及其变化[J].语言

文字应用,2005,(4).

[8]李勇忠.转喻的概念本质及其语用学意义[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5,(8).

[9]郭丽君.新词语的产生与发展研究[J].语言文字应

用,2006,(3).

[10]王俊霞.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成因[J].盐城师

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1]于全有,裴景瑞.“晒”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

通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3).

[12]张谊生.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J].语言文字应

用,2007,(4).

[13]张春华.新词语构造的合力机制[J].语言文字应

用,2009,(2).

[14]邱雪玫,李葆嘉.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

音节化[J].语言文字应用,2011,(1).

[15]侯敏.2010年度新词语解读[J].语言文字应用,

2011,(4).

[16]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

文字应用,2012,(1).

[17]方清明,彭小川.从认知——心理视角研究新词

语[J].语言文字应用,2013,(3).

[18]惠天罡.近十年汉语新词语的构词、语义、语用

特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4,(4).

[19]张虹.行业语在新词中使用的新特点[J].语言文

字应用,2015,(1).

[20]王迈.流行语演进路径中德阻尼退化现象[J].当

代修辞学,2015,(5)

[21]李蓓,葛丽媛.简析新词语的规范问题——以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辑录的2012—2014年度新词语为例[J].语文学刊,2016,(9).

[22]苏琳,仉晓红,吴长安.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梳理

与评析—基于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7,(1).

语言文字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语言文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语言文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论文语言润色

2、语言文学论文

3、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4、语言论文

5、语言教学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