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策略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基于学生公共参和意识培养的道德和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教学策略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学生公共参和意识培养的道德和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不少中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淡薄的问题,论述通过从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端正学生公共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参与公共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公共意识 公共道德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B-0026-02

公共参与是公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和能力,公共参与的缺失会造成社会失衡、道德滑坡.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具有符合时代的责任意识、积极正确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态度、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方式.要用现代公共参与精神进一步塑造他们的精神品格,才能使他们担当起有效的社会角色,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与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负责任的公民.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理应从小培养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但目前不少中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还比较淡薄,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道法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围绕该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从关注时政入手,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认识,再加上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疲于应付繁重的学业,导致部分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爱好,对当前时事、社会问题,社会上道德范畴的热点事件关注度不够高,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担当等对社会淡漠对待的现象.再者,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形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并逐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借助媒介积极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基于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笔者从关注时政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每节课前,笔者事先让两位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从微信公众号、网络、新闻联播、报刊等媒体上搜集相关的时政资料,在课前五分钟对大家进行时政播报并进行评述.课后其他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对时政播报的所感所悟放到班级微信公众号或 群的时政论坛里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搜集时政材料、自觉培养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十九大召开之际,笔者让学生收集报告中的新提法: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是什么时候?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是什么等,以此补充和完善课本相关知识点.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十九大的热力榜网民互动参与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并引导学生进入十九大网站的留言区留言.师生通过挖掘教材中与时政教育相关的理论内容,并以此为理论根据进行时政评述,使学生主动而有序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通过共同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使时政教育资源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会换位思考,端正学生公共参与的态度

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一部分中学生强调个人利益,忽视社会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社会责任感、公益心及其观念淡薄,缺乏是非观,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在公共利益面前,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不主动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例如,“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对于如此耳熟能详的责任要求,是否与学生公共参与的态度达成共识呢?事实未必.不久前有几个男生竟然用鞭炮把学校荷花池里的金鱼炸死,当学校在大会上宣布对这几个学生做出处分决定时,笔者观察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对此表情淡漠,甚至觉得好笑.可以推测,当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在他们身边发生时,他们一定会是熟视无睹,摆出一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如何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在讲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内容之前,笔者让每一个学生带一条小金鱼放到学校的荷花池.等到上课那一天,笔者把全班同学带到荷花池旁,当他们发鱼都没有时,笔者告诉全班同学,大家的小金鱼,由于吃了某个学生扔的不洁食物,已经全部死了.那一刻笔者看到每个同学都异常愤怒,纷纷提出要找这个投毒者算账.笔者冷静地问他们:“找投毒者算账能解决问题吗?怎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人人都来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有的同学还提议以小金鱼的口吻,写一封给全校同学的倡议书,以此呼吁大家自觉遵守规则,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校园,人人有责.同一事件,大家前后迥然不同的态度,让笔者倍感欣喜.学生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端正参与公共生活的态度,才可能自觉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趁他们不备,笔者把小金鱼偷偷放回了荷花池,当大家知道这是笔者设计的谎言时,深深体会了笔者的良苦用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到公共参与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端正公共参与的态度,自觉地参与到公共生活当中.

三、在体验中提升,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

为了图省事,不少学校、不少教师把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精神的教育,改为道德说教的形式,把应该让学生参与的公民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性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省略.公共生活是生成公共精神的土壤,而公共精神是滋养公共生活的灵魂.只有让学生热情投身于公共生活实践中,才能培育他们的公共参与精神.在讲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诚实守信》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自觉践行诚信,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笔者针对当下社会、校园诚信缺失时有发生这一现象,让学生以打欠条的方式去周边的商店消费购买价值两百元以上的商品,看能否行得通?要求学生把当时经历的体会和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大家交流.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全班 58 人只有一人能如愿以偿.这位同学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手机拿来抵押才获得售货员对他的信任.为什么我们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诚信的价值体现在哪?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哪些小事做起?学生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这次深刻的道德实践与体验活动,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诚信是个人走向社会和未来的通行证,这绝非虚言.有些小组的同学很用心地把这次的经历和感悟编辑成诚信宣传短片——《诚信的力量》,向其他年级的同学进行宣传.有些小组的同学提出诚信考试的倡议,得到大家一致支持.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提升.只有力行带来心灵震动的道德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和提升公共参与的觉悟.

四、运用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

出于安全因素考虑,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性教学,许多教师望而生畏.不少学生面对公共事务,抱着参与增加负担,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的推脱逃避的态度.加上不少学生的公民意识还处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对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足,缺乏辩证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往往还意识不到.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孕育离不开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调查研究.运用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深化学生对公民这一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使之自觉担负起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根据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要求,要把道德价值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为了让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笔者针对学生对我国的环境国情、国策了解不多,尤其是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意识不到,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意识淡薄这样的学情,笔者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把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调查一组,调查我们身边的水污染问题;调查二组,调查我们身边的大气污染问题;采访组,采访市民和环保局相关人士,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被破坏的具体情况有哪些方面,造成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法律文献组,在网上搜集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成果汇报小组,负责把各组的资料汇总,召开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邀请家长代表、老师代表、人大代表参与并作相关讨论.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与归属感的基础上增进了社会责任感、涵养了道德情操、提升了精神境界和公共参与的能力.正如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总结的那样,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呼吁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领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因此我们要从提升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端正学生公共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和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并自觉地参与公共事务,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责编 卢建龙)

教学策略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学策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