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研究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的中国健康扶贫问题基于三个调查样本的分析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问题研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的中国健康扶贫问题基于三个调查样本的分析

〔作者简介〕李墨洋(1986—),女,吉林长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董礼胜(1955—),男,浙江鄞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比较政治与比较行政.

〔摘  要〕公共价值管理与健康扶贫密切相关.公共价值管理理念的树立有助于健康扶贫工作的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实现公共价值.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对三个调查样本展开分析能够发现,我国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在医疗设施、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健康扶贫工作精准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下,我国健康扶贫工作将继续稳步推进.维护和加强公共价值有助于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关 键 词〕公共价值管理;健康扶贫;因病返贫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8)05-007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程,在各种场合多次谈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指出因病致贫的发生率是各种致贫原因中最高的,也是导致脱贫工作不可持续进行的主要原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贫困人口比重仍然较大,灾难性支出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整体较高,贫困地区的人口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2.4%,接近贫困户的一半水平,远超其他致贫原因.其中,患大病的有417万人,占4.7%;患长期慢性病的有1504万人,占16.8%.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1].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贫困农民中44.1%为因病致贫,其中33%是由于疾病影响劳动能力致贫,12%是由于灾难性医疗支出致贫.2016年我国减贫124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剩下4335万.可以预见,随着有劳动力的人口逐步脱贫,因病致贫人口的比例还将上升.健康扶贫的成效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战的成败.

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指出:“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将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劳务协作对接、百县万村、万企帮万村行动七大行动.”健康扶贫工程是扶贫工作的七大行动之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2016年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和落实健康扶贫工作.

关于健康扶贫工程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部分学者,如郑宝华、蒋京梅等分析了健康扶贫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部分学者,如王培安等系统论述了健康扶贫工程.然而这些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稍显不足.因此,笔者从公共价值管理视角对我国健康扶贫工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顺利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进而实现政府的公共价值.

一、公共价值管理与健康扶贫的相关性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主要倡导公共服务精神.政府建立与公众的互动平台,引导公众参与治理,尊重公众意愿.政府在担任治理角色的时候,应成为公共价值的护卫者.在治理过程中,为确保工作效率、责任和公平公正等问题,应推行全方位网络治理模式.

(一)树立公共价值管理理念有助于顺利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健康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公共管理工作,涉及人口数量较多、覆盖面积较大、情况比较复杂.在健康扶贫工作推进过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扶贫工作情况和对象,政府利用公共价值管理分析的“垂直”和“平行”模式有助于有效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垂直”模式的资源和影响力,有助于治理健康贫困的源头,监督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责任,并且确保治理过程的公平公正;利用“平行”模式切入实地调查分析,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系统比较和借鉴治理健康扶贫工作的成功案例,从而有序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二)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有助于实现公共价值

健康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政府治理工作,需要公众的参与.健康扶贫工作的推进过程也是公共价值实现的过程.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可以划分扶贫对象的情况和范围,通过政策、资金或其它方式进行帮扶.政府的主要角色不再是公共价值的直接生产者,其主要角色应是治理网络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各种关系的维护者、公众参与的引导者和社会资源的整合者.政府在充当这些角色的同时,也是在实现公共价值.

在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政府也可以尝试将公共价值管理创建者——美国行政学者马克·穆尔(Mark H. Moore)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践,如在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共价值管理的绩效评估、创建公共价值账目和公共价值记分卡等,提高健康扶贫工作的效率,从而实现此项工作的公共价值.

二、健康扶贫调查样本分析

(一)健康扶贫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解剖麻雀等形式对三个贫困村进行了调研,入户详细了解了贫困群众生活状况,深入分析因病致贫原因,提取了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三个村分别是X镇A、B村,以及Y镇C村.

1.X镇基本情况

X镇有贫困户17417户,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有4041户,占比为23.2%;患有长期慢性病的有2020户,占比为11.6%.因病致贫(返贫)户中,有1名以上劳动力的占比为20%.2015年,X镇X区贫困户新农合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1-1200元报销10%、1200-3200元报销20%、3200元-8000元报销50%、8000元以上报销70%.大病报销比例为乡级医院85%,县级80%.大病治疗自付费用超过5000元的有460人.

A村共有村民350户,贫困户149户,村民健康档案健全.其中因病致贫60户,残疾致贫7户,其他原因致贫82户.在这些贫困户中,重大疾病贫困户7户,共8人,主要疾病是癌症;长期慢性病贫困户53户,共计75人,主要病种是心脏病、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直接去省市级医院治疗的有40户,患病后没有住院治疗长期自付费用打针吃药的有20户.A村贫困户中,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如图1所示.

B村共有198户村民,贫困户69户,村民健康档案健全.其中,因病致贫人口占B村贫困人口的将近四分之三,如图2所示.因病致贫26户,因残疾致贫9户,智障贫困2户,因教育贫困1户,其他贫困31户.在这些贫困户中,重大疾病贫困户14户,共28人,主要疾病是癌症、红斑狼疮、白血病、脑瘫;长期慢性病贫困户10户,共计22人,主要病种为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腰间盘突出;直接去省市级医院治疗的有10户,患病后没有住院治疗长期自付费用打针吃药的有12户.

2.Y镇C村基本情况

Y镇有省级贫困村28个,贫困户10389户,因病致贫返贫的6583户,因病致贫返贫的占比63.8%,患有长期慢性病的有1251户,有1名及以上劳动力的占比15%.C村共有村民945户,贫困户66户.其中,因病致贫30户,残疾致贫10户,其他原因致贫26户.在这些贫困户中,重大疾病贫困户30户,共30人,主要疾病是癌症、精神病、脑血栓等;长期慢性病贫困户10户,共计10人,主要病种是肺心症、脑血栓等;直接去省市级医院治疗的有5户,患病后没有住院治疗长期自付费用打针吃药的有20户.

(二)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我国健康扶贫面临的问题

经过调研,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越是贫困的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越低;越是贫困家庭,“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等问题越突出;越是深入到基层进村入户调查,越能感受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越是到了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越能感受到全力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我国健康扶贫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1.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报销渠道窄,导致公共价值难以实现

较高的医疗费用,较低的报销比例和较小的报销范围,导致居民不能从公共政策中得到相应的基本保障,健康扶贫公共政策的真实价值无法实现.据调研了解,目前覆盖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主要有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等,由于政策不够完善,按病种支付等办法尚未全面实施,新农合制度对县外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较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的实际报销水平一般在30%-40%之间,有些疾病的报销比例甚至更少.与此同时,报销渠道窄等问题也导致公共价值难以实现.

2.部分家庭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返贫,阻滞了公共价值的实现

部分贫困家庭原有一定的劳动力,可以走向社会工作,赚取劳务费,补贴家用,促进公共价值的实现.但是,如果家里有一个人身患重病时,劳动力则无法工作,直接阻滞了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实现,造成因病返贫.

调研发现,一个家庭若有人身患重大疾病、重症残疾、特殊慢性疾病等,患者本人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或患者的基本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其他人照顾护理,这时候,家中其他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也因照顾患者相应减少甚至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从而家庭收入大幅度减少甚至丧失经济来源,因而提高了致贫返贫的状况.在C村中85%的因病返贫户已无劳动力,这个问题就很严重,多数家庭都存在“辛辛苦苦十几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状况.

3.因病长期自费医治而致贫返贫,削减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在公众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之中有所体现.当贫困家庭的成员因为疾病需要长期进行医治时,不仅医药费的经济负担加重,获取报酬的劳动机会也减少,从而消减了健康扶贫的公共价值.

根据我们的调查,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肾病、胃病、冠心病、妇科病等长期慢性病的患者在贫困户中所占比例很高,这些基本都是慢性病,无法住院治疗,门诊没有新农合报销,治疗康复需要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长期服药治病多数是自付费用,从精神和经济上对患者和家人都是莫大打击,以致于很多家庭难以承受,贫困程度加深,脱贫难度也加大.其中,C村中有三分之二因慢性病致贫的家庭不愿意去医院就诊.

4.因患病家庭隐形支出剧增而致贫返贫,影响健康扶贫工作公共价值的实现

部分家庭中有患重病的成员,或重症残疾,或久治不愈、突遭意外伤害等,患病后选择到外地就医.这些患者在治疗和日常护理时须有专人陪护,食宿费、交通费等费用成倍增长,这些隐形支出的日益增加,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使得这些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影响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实现.

经过调查,在县级医院住院治疗非医疗费用(含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务工损失等费用)占治疗费用支出的30%以上,在省市级医院住院治疗非医疗费用占40%以上,并且非医疗费用无法报销,只能由患者家庭承担,所以如果患者长期住院,该费用也会导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影响健康扶贫工作公共价值的实现.

三、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我国健康扶贫面临问题的成因

(一)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有待完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多数贫困地区的卫生机构设施相对薄弱,一般村里都有卫生室,处理村民的普通疾病,如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但是这些卫生室的基础设施都很难达标.其次,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有限,医务人员的数量少、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村里的医务人员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甚至有很多“赤脚”医生,凭经验为村民治病,所以贫困人口疾病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健康水平也很难达标.

(二)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贫困人口大多数都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但医保支付比例有限,医保报销比例较低、渠道较窄,且很多医疗费用并未纳入医保,对极端贫困人群缺乏差异化的保障政策.许多治疗大病、重病、慢性病的特效药和器材多是进口或属于新药、特药和罕见药,没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贫困户收入单一、收入低,患者家庭基本上没有积蓄,患者个人与家庭收入有限,即使有医保支付也很难维持治疗,只能对外举债,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些贫困人口家中主要劳动力自身长期生病或患有重大疾病,无法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加之医疗费用高昂,生活难以改善.可以说,高额医疗费用是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所以健康扶贫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减轻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三)贫困地区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有待加强

尽管我国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逐年增加,但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仅为67.6%,门诊实际报销比仅为57%.因为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对医疗救助的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加之筹资机制不健全,医疗救助资金相对短缺,严重影响医疗救助的“托底”能力.大病保险筹资机制不健全,报销额度有限,无法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水平与大病风险防控能力同步提高.县乡卫生机构治疗重大疾病的能力相对薄弱,很多大病要转到三甲医院治疗,而三甲医院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低,很多药品又不在报销目录范围内,导致患者支付费用过高.不同性质的大病保障制度,如基本医保制度、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等衔接不畅、缺乏整合,严重影响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作用的发挥.

(四)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精准度有待提高

调研中发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相对较高,贫困人口的各方面条件也是千差万别,导致贫困的因素不断变化,从而造成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基础数据严重缺乏,很难精确到每个扶贫对象.与此同时,对大量的贫困人口实现精准扶贫,完成健康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但是一些地方的财政能力有限,扶贫资金筹措难,导致健康扶贫实施难度很大.

四、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我国健康扶贫的发展趋向及推进途径

(一)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我国健康扶贫的发展趋向

2016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中医药局、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国残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16〕26号),明确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对组织实施健康扶贫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举动体现了我国健康扶贫公共价值覆盖面的宽广性.

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将健康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97%以上的农村居民,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二是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贫困地区不断加强.三是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四是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建立了卫生计生行业专项扶贫基金,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实质进展[2].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下,我国健康扶贫工作将继续稳步推进,成效会进一步显著,这一领域的公共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和增强.

(二)公共价值管理视阈下推进我国健康扶贫发展的途径

1.完善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体现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服务性

医疗设施建设是提高医疗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我国健康扶贫质量的根本.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重视政府管理,首先要完善医疗设施状况.一方面,建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继续推进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达标工程,适度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设施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对口支援、驻地支持、远程医疗和教学培训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政府部门从资金和人力方面完善健康扶贫政策,这是政策的根本,也是公共价值服务性的体现.

2.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现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公共性

基本医疗保险是居民医疗的基本保障,该制度与普通公民密不可分,对于贫困人口极为重要.目前,虽然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国内全面推行,但是由于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受限,报销比例较低、渠道较窄,并且许多医疗费用并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导致贫困地区人口就医保障相对较弱.公共价值管理必须根据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并根据新兴的网络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3].建议国务院组建独立运行的医疗保障机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集成的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立集医疗保障、救助、医疗服务定价、药品招商等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研究组织推广“福建医保改革”经验,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形成政策和监管合力,提高医保基金的统筹能力和使用效能,完善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强化贫困地区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体现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公众性

由于治疗重大疾病使用的特效药和器材大多没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普遍偏高.所以,提高贫困地区重大疾病的保险和医疗救助力度迫在眉睫,降低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是关键所在.为了优化健康扶贫的公共价值,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按照贫困地区人口的重大疾病进行分类和分析,完善贫困地区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一方面,建议提高贫困地区重大疾病保险比例,将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纳入贫困医保药品目录,降低贫困地区人口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建议组建重大疾病救治管理服务团队,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同步培训,确保贫困人口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及时从源头进行控制,不要让其发展为重大疾病.

4.强化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精准度,提高健康扶贫公共价值的实效性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的健康问题受多种情况影响,因病返贫的情况也相对复杂,从而导致健康扶贫很难精准定位到每个扶贫对象.建议运用穆尔的公共价值理论管理,对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工作推行网络化治理,将贫困人口因病返贫的情况进行细化,如健康的情况、疾病的种类、患病的状况、治病的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等进行分析,对不同的贫困人口进行针对性帮扶,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问题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问题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