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档案管理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和试议工资档案管理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档案管理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档案管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试议工资档案管理

【摘 要】工资涉及职工福利,认真、准确、科学地管理好人事工资档案,是单位安定团结、稳定及和谐发展的基础,本文对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合理地管理好事业单位人事工资档案,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关键词】工资档案;管理;制度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签订的合约,作为劳动报酬按期支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工资具有刚性特征,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

建立健全合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民生工程,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一个人职务、职称、学历、参加工作时间、业绩贡献的综合反映,工资档案是一个人出生、参加工作、学历学位、职务职称、工作性质等原始审核记录,既能反映一个人成长历程、工资变化情况,又能从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增长发展水平,国家综合实力等.因此,认真细致、科学合理地管理好人事工资档案,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共四次大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国初期至1956年,我国正处在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期,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事业单位还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工资制度,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并存,不同单位之间分配原则千差万别,极易引起分配不公平现象,影响职工积极性,甚至激发社会矛盾.1956年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事业单位分行政、专业技术、工勤三个工资标准采取职务等级工资制度,使得杂乱无章的工资分配方案有了统一标准,为今后工资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改为结构工资制,内容具体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奖励工资和工龄津贴四个部分.1993年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根据单位性质相似且利于管理法则,实行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人员分别按职务等级、技术职称等级、工勤技术等级工资制度,其标准工资由职称职级工资(固定工资)和津贴(活工资)组成,拨款类型不同的事业单位固定工资和活工资按不同比例核算.2006年第四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分两阶段实施,2006年7月开始实行岗位工资制度,2009年才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工资制度改革?究其原因,主要是解决工资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合理问题,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克服工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不科学性,规范津补贴,建立严格统一的工资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与社会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正常增资制度.因此,工资改革一次比一次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多,对于工资档案管理人

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必然越来越多,下面针对当今事业单位工资档案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熟悉工资制度

工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认真熟练掌握好工资制度及政策,杜绝差错,是单位安定团结、稳定及和谐发展的基础.2006年7月以来,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把职级与广义工龄分离,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其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为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术岗位,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1—4级为正高,5—7级为副高,8—10为中级,11—12为初级,13级为员级)进行适当细分,在有空岗的情况下可以“竞争上岗(上靠一级岗位)”.薪级工资主要体现职工资历、工作态度与表现,与工龄、全日制大专以上学龄、职务职称任职年限相关,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每年考核合格及以上,可升一级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分配收入中的活工资部分,既与岗位等级有关,又与个人工作业绩有关;国家既对其总量控制,又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既有固定比例(50%或70%)与岗位等级挂钩,又有一定比例(50%或30%)受单位自主分配,合理拉开差距,奖励先进,惩治落后.津贴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有利于分配的公平合理.规范的津补贴有教护龄津贴、老粮贴、疾病预防津贴等.工资档案管理人员对工资结构、政策制度要熟记在心、了如指掌,对新进人员的工资核算,在岗位变动时的岗位工资,每年考核合格及以上的薪级工资,教护人员满5年、10年、15年、20年时的教护龄津贴要及时变更等等,能及时准确办理.

二、熟悉人事档案审核制度

工资核算涉及职工的岗位等级及聘用经历、工龄、学龄、学习经历、教护龄、是否为特殊岗位等重要信息,特别是工龄、学习经历判定,需要对人事档案知识非常的熟悉,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组织部组工通讯第10期(总第2764期)对这些问题均作了全面的解答,因此,熟悉人事档案审核制度,是做好工资核算的基础.

三、工资档案管理信息化

从新中国成立至1995年期间,工资核算基本上采用手工加计算器处理,既要熟悉工资政策,列出职工工资对应职级,然后才能核算出相应工资,非常繁琐复杂,如果遇到如1985年、1993年、2006年全国工资改革,工资结构发生颠覆性改变时,需要对人事档案重新清理核算职工工资,这样便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1995年至2006年期间,由于计算机普及与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大量运用,工资的核算可以使用计算机处理,如使用OfficeExcel函数处理大批量的数据,既方便又准确,效率有了提高,但对职工工资对应的职级,仍需要人工核算;2006年7月全国第四次工资改革后,岗位工资便分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术三种类型,薪级工资核算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工龄、学龄、职务职称任职年限、三种不同岗位的转变等,给工资套改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为解决这一繁琐的工资核算问题,针对工资结构系统出现了大量的工资软件,并结合网络系统,工资核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工资的核算只需把关键信息录入计算机,便能准确核算出职工工资,由此建立的事业单位工资软件系统,既是工资数据基础,也是以后工资改革时做适当调整便可升级的数据库,还可以对职务职称岗位晋升、薪级工资晋级、教护龄津贴的增加等变更处理做到只要鼠标点几下便能生成所需的新数据.因此,工资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时代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让管理者从繁琐的计算、推理中解放出来,它自带套改公式,储存大量员工基本信息,具用工资核算准确、安全可靠性高、检索快速方便、信息量大、保密性强、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极大地提升了人事工资管理效率.同时,网络版工资软件的使用,既科学合理,又规范有序;既便于管理人员操作,又利于单位领导、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的审核.

四、做好纸质工资档案管理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是见证历史的重要载体.工资档案信息化后,工资软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工资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但也存在数据丢失、中病毒、意外操作失误带来信息错误等.因此,为保证工资管理工作中的安全、准确性及长效性,除建立网络信息化工资软件外,还应建立手工纸质传统工资档案,对职务职称晋升、岗位工资变动、每年薪级工资晋级、津补贴变动、工改工资变动、调入调出工资变动等逐条建立工资台账,做到工资变、台账变,工资变动具有连续性.这样,不但本单位可以清楚查询每人工资的来龙去脉,即使调动到其他单位,其工资管理人员也一清二楚.

五、工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

工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关系到职工福利的惠民、利民工程,是一项集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和机要性为一体的工作.因此,配备工资管理专业人员势在必行,工资管理专业人员最好是财会、数学、计算机专业人才,既要熟悉工资制度、政策,又要精于推理、运算、逻辑思维,又要有熟练操作微机及相应工资管理软件网络系统的能力;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在关键时刻做得出、做得好、做得准确无误;又要具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服务意识,具有不断创新管理水平、更新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及时加强工资档案管理系统理论学习培训与实践精神,真正做到工资档案管理的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档案管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档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档案管理论文

2、企业管理论文5000字

3、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

4、财务管理的论文题目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医学教育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