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梦娜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教育理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梦娜

解梦娜

(武汉轻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23)

摘 要:在当前物质飞速发展,人们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落地生根回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以分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的三个方面.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道法自然、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观、人生观和修身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圣人.

关键词:老子;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9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但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疏离.当前,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纵观中国传统文化,老子的许多思想都能为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上的帮助,也希望能够通过简述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是由道演化而来,《道德经》第一章中讲,“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老子把这个东西叫作“无”,是因为它在天地没有出现之前就存在,所以它是无,这里的无是无以名状、无以说明的意思.然而万事万物都由它演化而来,所以这样一个存在也可以把它叫作有,所以“有名,万物之母也”.这里的“有”和“无”,用老子的话讲是同出而异名,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说法.在老子看来,演化的一个时机,最先的一个存在,就是“道”.老子认为道化育天地万物,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说凡是运行都有它的法则存在,人的行为依照地球之法、地球依照宇宙之法、宇宙依照道之法运行,而道则依据自然之法,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这里的自就是自己,然就是样态,自然可以理解为使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状态.由此可以看出,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这个样态,而不是因为其他任何一个事物使自己成为另外一种样态,也就是“道法自然”.

(二)无为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在《道德经》中,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按老子的说法,道不为自身,无意识、无目的的演化万物反而实现了自身,也就是实现了“自然”.无为被认为是“自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对人对事对物的一种态度.“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而是老子所说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也就是要我们帮助万物按照自己的趋势去发展,不破坏自然规律.随后我们的所作所为因为遵循了自然之性而内化于万事万物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不露痕迹的“无为”行为.

老子讲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六十三章)就“为无为”这三个字而言,不是无为、没有作为,而是以其无为成其所为.总而言之,老子的“无为”观是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

二、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政治观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政治思想的核心.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可以理解为因任自然,不恣意妄为.老子认为有所为应遵循“道”,遵循自然规则.老子要求统治者因任自然,也就是希望统治者能够遵循自然原则,使人们充分自由的活动,以实现人们的自我育化、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由此让人民生活平安富足,社会和谐安稳的发展.老子认为,超出自然的“有为”行为,必然会导致统治者对、权力的无限追求,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自由安宁就会受到压榨与影响.无为而治对统治者们提出了高要求.老子要求他们“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要他们以百姓之心为心而治天下.

老子认为,“礼”这种“有为”的行为已经演变为繁文缛节,这种形式般的行为不仅禁锢了人们的自由发展,还成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工具.同时,老子认为“礼”容易使人们表里不一,内心不悦却逢场作戏,由此容易败坏社会风气,疏离人心.因此老子的为政之道主要是“无为而治”.

2.小国寡民.老子的理想社会被他描绘为:“小国寡民”.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是他在自己的时代中所追求的一个桃花源式的国家,其中人民质朴,守信,有着优良的品质,同时生活得很好.文中提到“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道德经·八十章),也就是说有船只车辆,但我们不必每次坐它;有武器装备,但我们没有使用之地.这并不是说让社会倒退,而可以理解为,在我们拥有之后而不去滥用,也就是“能之而不为”.

就如现在的社会,人们原来没有条件买车,现在有条件了,人人都想买一辆车,而买了车的人一步路都不想走.从这就可以看出人们很难放弃自己已经能够拥有的东西及已经拥有的东西.因此“小国寡民”与其说是理想的社会形态倒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即让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不要被外在东西所迷惑,要适当放弃和抛弃,要去寻找内心的充足.这也正像“否定之否定规律”,“小国寡民”思想看似好像是回到“远古社会”,其实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人们不再是无知的,而是知其所知,求其所求.

(二)人生观

1.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老子认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自然的规律让万事万物都能得以生长长存,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与别人争夺.这里并不是消极处事,而是在尽其所能之后,不为结果而相争,也可以说是不去争功名,夺利益.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天下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处于低下之地,所以最接近大道.同时水又是天下最柔弱的也最能攻坚克强的事物,因此,老子认为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居卑不争,以柔克刚.

2.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老子提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知止”是老子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老子认为去祸、免咎的重要方法.老子认为不知足、贪得无厌是祸患之源,他提倡人们珍惜现有的一切,不要过分追名逐利.《道德经》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老子认为,过分执着则会伤身耗神,由此必会带来忧患与不幸,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能平安长久,因此老子认为,人的生存之道就在于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三)修身观

老子非常注重养生.老子的养生之道一是清静;二是顺其自然;三是见素抱朴.首先,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指出“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产生于“道”,最终也会回归于“道”,而道本身就是坚守静寂的,因此老子认为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也保持一份清静以明心.其次,老子认为要做到顺应自然就应该向婴儿学习,这并不是要我们变得幼稚无知,而是要我们用婴儿的心态与眼光去看世界,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最后,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一个质朴的心,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不要过多地去思虑,还要减少对各种的过分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身心健康.

三、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圣人.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做事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态度的,顺应自然的“为”,也可以称“为无为”.治国理政需要各类人才,既需要超越群雄的圣人,也需要具体实施的能人、强人.所以老子所追求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无为”品质的人.

把这个道理推及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中,就是要我们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做事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尽己所能,当条件成熟时,事情也就顺其自然地做成了.这里,老子并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

其次,圣人处事,完全是出于道性和自然本性的,决无私人杂念包含里面.《道德经》第二章中说道“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二章)这点说明,圣人做事是在体会天地之道之后自然行之,不是为了有所图,是没有私己目的的.因为一旦有了私己目的,那么他所做的事便会动机不纯,处事过程中就会内含妄念,于此便是无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为别人做了一点点事情便会念念不忘,以图回报.这与老子所说的大道大德是相违背的,便更谈不上什么圣人之德.在老子眼中,唯有身体力行,做事不居功的人才是圣人应有的处事之道,这种素朴的奉献之道,才是圣人的真正内涵.

最后,圣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对待人和事物没有偏见,一视同仁,都以“善心”对待,是“常善”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第二十七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第四十九章)圣人有诚实的品德,“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第七十一章)圣人能恳切地探寻“不知”的原因与根由,在不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也不轻易断言.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做到心智上的真诚.诚实地检视自己,以求自我改进.

四、总结

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圣人,而圣人的人格品德都是基于“道”和“无为”之上的,因此“道”和“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而由其衍生出的政治观、人生观、修身观都是值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的,我们只有更好融合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国民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斌,李玲玲.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今日论坛,2015(1):145-148.

[2]张卫良,颜峰.论老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大学教育科学,2013(137):119-121.

[3]高洁.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7-13.

[4]唐辉.老子道德观及其自然精神[J].文化,2005(11).

[5]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周琍.论《老子》中的圣人[J].道教论坛,2004(2):14-17.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理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

2、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

3、教育杂志社

4、军事理论论文2000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