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敖的白话文类论文怎么撰写 与李敖的白话文到底排第几?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李敖的白话文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李敖的白话文到底排第几?

1979年,李敖出版《独自下的传统》,应出版方之请,在扉页题词道:“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他也承认,这是“广告文字”,“广告文字必须浓缩而奔放,我在这方面得心应手,可谓千古独步.”据说这句广告词极具效果,此书上架第一天便告脱销,立即加印.

既然是广告文字,似乎不必当真.这里姑且借题发挥,来谈谈李敖的文章和文字.文章与文字并非一码事.我看文章,最重三点:逻辑第一,见识第二,文字或文笔只是第三.这主要针对说理性的文章,若非说理,而以抒情为主,则可抹去第一点.不过,哪陷不谈逻辑,文章的架构还是要讲究.

散文素来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这其实是特例,唯高手才能为之,正如“草木竹石均可为剑”“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等,都是武林高手的特权.话说形神本是一体,好比骨肉相连,有时形散了,神也散了.这个形,即文章的架构,或者说结构、章法等.

李敖以勤学、博学著称,无所不读,无所不写,抒情与说理兼而有之.由于其爱憎过于强烈,常常“屁股决定脑袋”,逻辑则非他的长项.当然,他早年的文章,逻辑感并不差;至于见识,只能见仁见智,这也是他的巨大争议之所在.

我们要重点分析的是他的文字或文笔.窃以为其文字之长处,在于文气,他自诩“怒潮飞瀑、一泻千里”,并不过分,我曾用“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来形容他的少年文章.只是文气这玩意,哪怕天赋异禀,终难持久,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少年是一鼓,中年是二鼓,老年是三鼓,李敖晚年的文章,论文气之浩荡,远远不如早年.八十岁那年他写《李敖风流自传》,采用短章,形同微博,未尝不是文气衰竭而不得不藏拙的表现.当然从另一面讲.八十岁还能写书,四十天写四十万字,足见其勤勉.

文气之外,再说文笔.李敖的文笔自然一流,飞扬,横扫千军,当得起“笔翰如流”之说.说到这里,则需指出,李敖那句广告词,设置的范围是白话文,事实上,他的白话文写作,大大受益于文言阅读与训练.徐梵澄先生曾谈及作文之道:“写白话要如同写文言,这样就精炼得多;写文言要如同写白话,这样就平易得多.”也许李敖没有“写白话要如同写文言”的意识,不过他的确在这么做,故而其文辞大有古意,有时甚至直接采用文言,试看《李敖回忆录》结尾一段:“台湾何幸,有李敖俯仰于斯,且得其冷眼,以匹夫灵气疝气,钟山川且泽及女子小人.噫!微斯人,岛与谁归?”

文笔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难分高下.按我的喜好,一是精准,二是精简,三则不是精致,而是与其相反的质朴.就这三点而言,李敖显然不是我的菜.他的笔下,一贯好铺排,好卖弄,好玩文字游戏,能放而不能收,用东坡《与二郎侄》信中的话讲,叫“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这是好话,可惜只适用于少年文章.譬如少年可以张狂,那是元气淋漓,老年依旧如此,吃相未免难看.

东坡《与二郎侄》云:“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李敖文章,却是一生绚烂,终归未能达到极高明之境界.单说台湾,与他同时代的台静农、王鼎钧等人的白话文,至少不在他之下,倘拓展至大陆,我觉得恐『白他连前三十名都排不进去.

李敖的白话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李敖的白话文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李敖的白话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李约瑟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