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冯庸教育主义一种民国教育新观的成因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此文是一篇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冯庸教育主义一种民国教育新观的成因探析

摘 要:冯庸教育主义是身处特殊历史时期的冯庸先生因个人经历产生的教育观.可以这样说,冯庸教育主义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教育为工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国救民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观,并由冯庸先生在其创办的冯庸大学的教学实践中成功运用的教育理念.冯庸教育主义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对当时及后世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冯庸教育主义;冯庸大学;近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2-0154-03

中国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辽阔的地域疆土、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强大是人力资源确立了它的强国地位.就是这样的中国,在进入19世纪以来,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的几场浩劫,使本就积弱已久的中国坠入深渊,虽有仁人志士励精图治、奋起救国,但是几场改革运动无一取得成功.到了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排除万难,建立中华民国,在形式上结束了中国自清末以来混乱的局面.但是,民国的创立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张勋、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买办资本家对人民的压榨,更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在这样的逆境中,仍有一大批爱国志士不断寻求救国图强之路.教育便是众多爱国之士选择的救国路径之一.冯庸先生正是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员,将思想付诸实践,为危难之中的国家尽一己之力.

一、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原因之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首先,任何一种观念的形成都是与历史发展、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冯庸教育主义也不例外.促使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反帝.顾名思义,反帝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对主权的践踏,对物资的掠夺,以及对人民的奴役.而帝国主义在中国长达一个世纪多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正是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原因之一.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其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欧美各国积累了强大的资本,国家实力不断上升,为了拓展市场,掠夺更多的财富,支撑本国的长远发展,各国将目标锁定在相对落后而又拥有丰富资源的亚非拉地区,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殖民与掠夺.中国作为有悠久文明史、幅员辽阔的大国,成为西方列强眼中的一块必争的肥肉.英国人在1840年用铁船大炮强行打开了积弱已久的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陷入了捍卫领土主权,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中.国家实力落后,清政府统治腐败,任由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领土上恣意妄为,大肆掠夺,残害百姓.自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为达到侵略目的,通过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与西方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主权逐渐沦丧,人民生活愈加艰难.中国在与外敌反抗斗争的道路上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学习西方技艺,创立新式学校,派遣人员到外国学习,办刊著书,创办新式军事力量,建各类专门学校和工厂.中国人民这些反帝爱国的种种尝试,并没有给日渐衰落的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直至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才在形式上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冯庸教育主义正是认清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反帝道路上真正需要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将中国和西方教育相互结合,在不断实践中产生的确有实效的教育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在反帝道路上奋斗的仁人志士,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中国要想强大,要想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要向先进国家学习,而教育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手段.虽然,早就有像林则徐、魏源这样的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是,他们的主张并没有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多大影响,教育也没有普惠大众.随后,有太平天国这样的民间组织,学习西方制度和文化,也终究因为不得其法以失败而告终.同样,洋务运动时期,大兴西学,尤其以西方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但无论是开设的专科学校还是创办的工厂,大多数都因管理和经营不善而停办.看到前人失败的教训,冯庸教育主义所倡行的学习内容大体与前人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而这个时期能够代表西方文化的就是发达的工业,所以就要以工业知识学习为主,建立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是冯庸教育主义的首要目的.任何一种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大众,教育也是如此,就是提高万千普通百姓素质的,是应该被普及的,而不是让教育存在于某个范围或者阶层.之前的教育,无论是战争结束初期还是洋务运动以来创办的学校,都是服务于权贵阶层的,而不是惠及人民大众的.冯庸教育主义在根本上是有别于之前的教育的,他强调的就是教育普及,要让广大渴望知识的青年人都能受到教育.因此,冯庸教育主义主张减免学费,使平民子弟也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原因之二——教育是爱国救亡的根本途径

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爱国——强烈的爱国之情和迫切的救国之意.在那个时局动荡、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年代,对国家的爱是每一个立志救国的有识之士心中唯一的信仰,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孙中山先生呕心沥血创立中华民国,但是没能从本质上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西方列强依然对中国进行着疯狂的瓜分与掠夺,国内军阀混战,买办资本家垄断市场,更有袁世凯之徒妄想复辟帝制.国内没有一个政权来结束当下混乱的局面.国人自发性的爱国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只有教育越来越普及和深入,人民群众才能认识到了国家的危机,才能主动地参与到爱国运动中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正在开展.而且,在20世纪的前20年,中国的工业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一战的结束,西方列强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日本.此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短短的几十年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同西方列强一样,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满足日本的发展战略,日本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猎物.当然,不远处就有一块肥的流油的好肉,正在被瓜分,仅仅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又怎能错过分是一杯羹的美事.20世纪初期的日俄战争是日本正式开始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日本以胜利一方侵占中国东北全境,接管了俄国对辽宁和吉林等地区的军事占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东北地区从此成为日本侵华的大本营.日本为使东北人民屈服于它,开始了一些非人道的奴化教育,从精神和肉体上试图控制东北人民.所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既要面对本国军阀的混战,又要抵御外敌的侵略,连年战事不断,难以得到发展.正是在这样内忧不断、外患连连的背景下,冯庸先生结合时局所需,举起教育救国图存的大旗.

冯庸教育主义是符合国情与民情的教育主张,国家不堪一击,危在旦夕,需要人才来拯救.同时改变国民的愚昧无知状态也离不开教育.所以,普及教育,兴办学校,就成为冯庸教育主义的首要目标.冯庸主张创办一所具有实用性的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可用人才.另外,清末民初,中国的新式教育一味学习西方,日本入侵后更是以奴化教育对东北人民强制洗脑,强迫他们接受日本文化.有些新式教育还走向了极端,不断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奉西方文化为圣明,结果使国学得土不土、洋不洋,无法学以致用,更不用说报效国家了.冯庸教育主义反对崇洋媚外,也不刻意偏向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儒家思想的“八德、八正”为标准,培养学生的德行与操守,同时又重视学习西方科学,特别是工业技术.打破当时以文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提倡以理工科为主,注重实践.为了践行这一教育主张,他还将自家工厂捐给学校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教育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冯庸教育主义所展现出的种种理念,都是产生于战乱之时,为当时社会服务的.

三、冯庸教育主义形成原因之三——个人经历

反帝和爱国是冯庸教育主义形成的两大原因,不过,还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冯庸先生的个人的成长经历.这其中包括了家庭与社会两方面.冯庸先生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人民的苦难,目睹了国家所遭受的耻辱,才下决心终生投身教育,才捐出万贯家财办学兴教.冯庸家学渊源,父辈们更是注重身教,这些都影响了冯庸先生对教育理解,才形成了冯庸教育主义.

冯庸先生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亲眼目睹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冯家祖辈既有文官也有武将,世代效忠朝廷,只因为朝代更迭,家道中落才逐渐远离了官场.不过,冯家男儿世代必习武的习惯并没有因为远离官场和时间流逝而改变.?譹?訛当时,冯庸先生的父亲冯麟阁在县衙任文官,但是心系家乡,为保一方平安,联合乡绅侠士,招揽绿林好汉操办乡团,使家乡面授战乱的祸害.正因为冯麟阁出身绿林,冯庸先生才从小练武,才培养了他忠心报国、征战沙场的志向.尽管冯家尚武,冯麟阁投身绿林,但是却是信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信条,?譺?訛不放弃对子女的文化教育,请当地有名的先生执教,送子女入私塾读书.身为长子的冯庸,父母对其管教最为严厉,以作弟妹的表率.正是这样的看似过分严苛的管教,冯庸先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合理的管束和教导才能使人拥有良好的品行,坚定的意志,更有可能成才.少时家学是冯庸先生早期思想形成的关键,但是,在冯庸先生步入社会,所目睹的周遭状况,更坚定了冯庸先生将理想变为行动的决心.自流入中国,国人嗜烟成瘾,身体病弱不堪,又何谈自强救国.冯庸先生看到这样的国情,又秉承少时家学,冯庸教育主义才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培养的重点,将体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为了更好地使受教育者满足国家的实际需要,他还将军事训练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全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同时开设军事课程,包括军事理论和武器的使用,期待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冯庸教育主义是民国诸多教育主张中独树一帜的.冯庸教育主义虽然是冯庸先生的个人想法,但是,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空想式的,而是脚踏实地的.

——————————

参考文献:

〔1〕赵焕林,于在海,蔡冰,曲野.冯庸和冯庸大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12.

〔2〕刘兆伟,马立武,王凤玉.东北高等教育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10.

〔3〕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

〔5〕周洪宇.中国教育百年改革的经验教训[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 要集[C],2010.

〔6〕徐方平.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成因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