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世界的聚落实景课堂教学片段(湘教版)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世界的聚落实景课堂教学片段(湘教版)

王悠然 / 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初级中学校 ( 401336)

董永盛 /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 400060)

摘 要:本课基于“实景学习”理念,运用互联网优势,在常规课堂中融合直播互动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要素.

关键词:实景学习;聚落成因;教学设计

一、 教学构思

实景学习:由 EDUCAUSE?下属的当前议题委员会提出. 新媒体联盟在 2014?年的 《 地平线报告 ( 基础教育版) 》中将 “ 实景学习”定义为基于 “ 实物、实情和实地”的学习. 实景学习聚焦真实世界、复杂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学习方式多采用角色扮演、基于实际问题的活动、案例研究,多在一个虚拟社区中进行实践 [ 1 ] .本课借助小蚂蚁云校的直播互动技术, 将真实场景接入课堂, 使学生在教室里也能真切感受并探究屏幕那头精彩的地理世界.

地理实践力: 即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 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 2 ] . 而基于真实情境进行的实景学习便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 世界的聚落”,对应课程标准为 “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中,第二条标准是本课教学重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聚落的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因此,聚落案例的选取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学情简析:七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对新鲜的地理事物感兴趣,比较感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优美的声音、漂亮的景观图、生动的视频等直观形式加深学生的理性理解.

教学目标: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出重庆民居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并阐述传统民居的保护策略.

结合实景课堂的特点与课标要求, 本课将重庆市洪崖洞吊脚楼景区选为外景教学案例,并提前进行调查和资料搜集,最终确定本课教学思路如表 1.

二、 教学过程

教学片段一

( 内景教师)聚落的形成主要受 “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而如果这个地方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靠近河流、资源丰富的话,就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但是,每个聚落的形成都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吗?

( 学生)很多都没有.

( 内景教师) 多数聚落的形成往往主要满足其中一两个要素,而其它稍欠缺的条件只能人为适应和改善.如因纽特人所在的村落,他们居住的是雪屋,观察图1 思考雪屋有什么特点? 它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 学生)以冰块为材料,就地取材;门小且无窗,有利于保温……

( 内景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民居? 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 学生)高脚屋用竹子为材料,防潮透气;蒙古包利于搭卸,有利于游牧生活……

( 内景教师)感谢大家的分享,接下来回到家乡重庆,看图 2 思考重庆这座城市主要是在什么自然要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 学生)河流.

( 内景教师)重庆的地形条件如何?

( 学生)山区,有起伏,有些地方比较陡峭……

( 内景教师)要在陡峭的山区建房子非常麻烦,在以前建筑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重庆人会设计怎样独特的民居来适应这种地形? 接下来把镜头交给外景老师.

教学片段二

( 外景教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本次课程的外景老师 ( 如图 3). 重庆多山地丘陵,因此有山城之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它别称?

( 外景教师)重庆还是有名的雾都 ,由于山城地势陡峭,雾气难以消散,因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气候十分潮湿,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设计怎样的房屋最合适?

( 学生)吊脚楼.

( 外景教师)从我站的位置放眼望去,可以看出整个建筑是一座主要以木板、木桩为材料的半干栏式建筑,楼体一半紧靠崖壁,一半架空,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吊脚楼. 上世纪的重庆随处可见这样的建筑,请大家结合重庆的地形、气候等思考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 学生 1)吊脚楼的设计增加了房屋面积.

( 学生 2)通风、防潮;吊脚楼的建造材质轻盈,方便在山地运输.

( 外景教师)从对地形的适应看,扩大居住面积;从对气候的适应看,通风、防潮……

( 内景教师)吊脚楼的设计巧妙改善了重庆地形陡峭、气候潮湿的问题. 回顾吊脚楼的景观图,以前的吊脚楼通常只有一两层,现在呢?

( 外景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数一下洪崖洞共有多少层 ( 如图4)?

( 学生)好像有 9 层……

( 外景教师)其实现在洪崖洞有 11 层,楼层数比以往多多了,为什么?

( 学生) 可能是古代的建筑材质没有现代先进……

( 外景教师)除沿用木材外,还加入了水泥钢筋等新材料,使吊脚楼比以前更牢固.

教学片段三

( 外景教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吊脚楼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就请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来欣赏吊脚楼的美. 吊脚楼之美在于它的“ 险”、 “ 奇”、 “ 巧”、 “ 秀”.“ 险”是因为它常高悬于峭壁之侧,其处境之险危若累卵; “ 奇”就奇在几根细长的柱子竟然撑起了貌似庞然大物的空中楼阁; “ 巧”就巧在工匠们巧妙运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将下坠力合理分解在建筑物所依附的崖壁上; “ 秀”则体现在吊脚楼的色彩与山崖的植被色彩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 内景教师) 相信大家此刻对吊脚楼有了更多的好奇,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外景老师吗?

( 学生 1)为什么吊脚楼现在修这么高? 它现在的用处是什么?

( 外景教师)运用新材料的吊脚楼比以前更坚固,因此可以修很高. 现在的吊脚楼很少用于居住,而是用于旅游观赏,洪崖洞吊脚楼更成为重庆旅游最亮丽的名片.

( 学生 2)与以前的吊脚楼相比,运用新材料的吊脚楼通风透气程度如何?

( 外景教师)现今吊脚楼通风效果不错,随着重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洪崖洞吊脚楼的很多房间都装上了空调. 因此,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也不用担心.

三、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强调,要 “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等.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素材,而借助直播互动技术的实景课堂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上课当天,直播镜头带领学生在 “ 实地”对“ 实物”—— — 重庆市著名景点洪崖洞吊脚楼进行观察,并基于真实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 见教学片段二).

但本课最大遗憾在于重庆的老式吊脚楼几乎被毁, 学生观察的并不是典型竹木结构的传统吊脚楼,而是现代水泥结构为主的新式吊脚楼. 所以,部分学生产生了认知偏差,在之后的提问环节对新吊脚楼的楼层数及使用功能产生质疑 ( 见教学片段三).

因此,教师在准备实景教学时,应牢牢把握课标要求,慎重选择外景拍摄地及切入点,深入挖掘外景素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序组织教学,切忌将实景课上成旅游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手段趋向多样化. 除常用的课件、Google?Earth 辅助教学外, 交互式平板、微视频、VR、AR 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地理课堂中.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仅对直播互动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外景讲解也以教师讲授、学生回答为主 ( 见教学片段二),教学形式相对单调. 以后的实景课堂可尝试引入本校的交互式平板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直播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运用交互式平板回答问题;最后,由云平台统计并计算答题正确率,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评价. 这样,既可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实景教学最大特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观察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决策 ( 见教学片段二). 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这对于教师的备课工作和教学经验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便于学生学习,本课设置了现场答疑环节 ( 见教学片段三),但教师的回答内容稍显无序. 如在之前的讲授中, 学生已掌握现代吊脚楼楼层变高的原因( 见教学片段二), “ 学生 1”的提问仍然是 “ 吊脚楼为什么修这么高”, 这里学生很可能更想知道现今吊脚楼各楼层的功能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而教师并未完全理解学生的疑问点. “ 学生 2”提出的问题是 “ 新吊脚楼的透气程度好不好”,这个问题显然难倒了外景教师,其回答也缺乏信服力.

因此,在准备实景课时,教师应提前根据本课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预设大量问题,才能做到面对学生的各种难题时胸有成竹;还应灵活处理学生表述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解答.

综上所述,借助直播互动技术进行的实景课堂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它让学生走进真实的乡土地理情境,观察地理现象、即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课堂教学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