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方面论文范例 和和AI共舞探寻人工智能走入生活的新路径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这篇人工智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和AI共舞探寻人工智能走入生活的新路径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已经是闭上眼睛都无法忽视其峥嵘面目的庞大议题.今天是无人超市,明天是无人驾驶,未来是生活中的陪伴型机器人,人工智能伸向现实的触角越来越多,围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督促着我们要尽快去了解它,与它对话,建立更深层次的社会关联.

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的迅猛发展,既让我们欢欣鼓舞,又不免深思隐忧,未来,我们和AI会一直是友好合作的共生关系吗?

科学家们说,人,可以赋予科技温度.科幻作家说,世界的运作方式是可以提前设想和练习的.在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这场注定会沸腾起来的智能革命中,女性作为敏感的生活家,具有人文关怀的母亲和女儿,不甘落后的行动者,都希望能探寻到一条通往AI的最佳路径,去找到自己的位置.2016年被称作是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在2017年的尾声处,我们不应再远远地隔岸观望.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一词正式诞生,人工智能先驱们满怀地宣告:“我们将尝试,让机器能够使用语言,形成抽象概念,解决人类现存的各种问题.”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阿兰·麦席森·图灵 (Alan MathisonTur ing)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图灵测试一词来源于图灵写于1950年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其内容是:如果电脑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其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则电脑通过测试.在2014年的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被称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

1942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环舞》中首次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阿西莫夫最早提出时只是一个文学手法,将其运用成为小说中机器人的行为准则和故事发展的线索,后来引起科学家们和社会学家的普遍关注,他们把“机器人学三定律”视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但是显然这不是一个物理定律,并不能真正解决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行为问题,这只是一个有趣的思维实验.

深度学习的概念由Hinton等人于2006年提出,它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卷积神经网络又是第一个真正多层结构的学习算法,它利用空间相对关系减少参数数目以提高训练性能.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广泛应用在 Web 搜索、广告、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所以毫无疑问,这项技术会与我们同在.与李世石进行世纪大战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阿法狗)的主要工作原理,其实就是“深度学习”.有意思的是,Go o gle不久前刚宣布,他们新的围棋A I“阿法狗·零”自学围棋40 天,以绝对胜利碾压它的哥哥Master,自此,围棋进入AI与AI博弈的阶段.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全球A I领域人才需求激增.2017年LinkedIn(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 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至2016年的44万,增长近8倍.纵观国内今年的校招职位,腾讯、百度、谷歌等企业对AI人才需求量大增,此外,金融、汽车、医疗、零售和教育等传统行业也加大力度引进AI人才.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特别制定本规划.这就意味着,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智能经济.国家都“一声令下”了,人工智能还会远吗?值得一说的是,鉴于中国有巨大的用户数据,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巨额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中国站在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梯队.

《探寻人工智能》—《杨澜访谈录》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深度学习等热门人工智能词汇逐渐跃进人们的视野,人们感知到新的智能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而早在大众感知到这一变革之前,《杨澜访谈录》已经以灵敏的新闻嗅觉及对未来的发展判断,在2016年策划制作了一部人工智能系列纪录片.资深媒体人杨澜带领团队走访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二十多座城市,采访了三十多个顶尖实验室及研究机构的八十多位行业专家,为观众展现了当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一一细述科技背后的温情故事.节目于2017年5月在江苏卫视播出,网络同步播出.另外,系列视频短片《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在优酷上线,4个月累积了2500多万点击量.谈到为何要围绕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展开繁复但是意义重大的全球采访,杨澜说:“我有一个好奇心,想看看我多久会失业,于是就去寻找这个事情的答案,在绕了大半个地球后,我得到的答案是,机器和人并不是谁要替代谁,更可能出现的一个未来是人机共存、人机协作,甚至是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在剪辑纪录片的过程中,杨澜回味其中,那么多素材,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故事,有些是镜头前无法呈现出来的,为此,杨澜决定将这趟探寻人工智能的漫漫旅程诉诸笔端.杨澜将这本书的诞生过程称为“一个文科女生的人工智能探寻之旅”. 对于人工智能,杨澜觉得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和发言权,“过去写人工智能的都是理科男,所以我要从文科女生的角度,来写一个更有人情味、更通俗、更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从而关注科技背后的人和科技在人的生活中的运用.此书不仅仅是拷贝电视纪录片的文案,更是全新的二次创作,出版后备受各界关注.

做访谈节目近20年的杨澜,习惯于收集那些改变世界的人和事.2011年,IBM认知计算机系统Watson在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打败两位人类选手,震惊世界.同年,预言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 z weil)所著的《奇点临近》大卖,其中2045年“超级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预言,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2016年,就在《探寻人工智能》导演组刚拿出内容框架时,传来了A lphaGo与李世石九段人机大战的消息,这一人机大战标志着2016年成为人工智能爆发的元年.为此,杨澜和节目组加快了纪录片的拍摄步伐.拍摄过程中,杨澜颇多感慨,联想到过去哥白尼、牛顿、阿兰·图灵等一代代的科学家,是如何在寻求真理的路上坚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而正是他们的一意孤行,不计代价,才一次次更新了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同时,她又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依然专注、勇猛、深入、一往无前的科研精神,就好像历史是在他们手里薪火相传一样.多伦多大学杰弗里·辛顿教授(Geof frey Hinton)的深度学习理论,纽约大学扬·乐昆教授(Yann Lecun)的卷积神经网络研究,华裔科学家吴恩达的“谷歌大脑”项目,极负盛名的年轻科学家李飞飞的ImageNet巨型图片数据库,日本的仿人形机器人专家石黑浩,“中国声谷”胡郁和最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这些都给杨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科学家都是一长卷说不尽的故事.

这些科学家和它们所代表的研究成果,有的仍在继续研究进化之中,有的则已经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正是此时追问“人工智能”的意义所在,新旧交替之时,也是最值得追问意义和方向之时.“今天以及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正在进入智能互联网的时代.无人工厂、智能仓库、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正在成为现实.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让人工智能成为标配,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采访中,好多瞬间给杨澜留下了非常温暖的印象.在英国牛津,留存微弱光感的盲人凭借“盲人眼镜”,能够分辨运动物体的轮廓,实现独立出走,时隔十几年,他再次看清了女儿们的轮廓,并能亲自动手给她们准备早餐;在日本的一家老人院,机器人每天带领老人们做伸展操;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小熊机器人给白血病儿童讲故事、说笑话,提醒他们按时吃药……机器或许并不真的需要我们,但这不妨碍我们对机器产生情感.人们会给扫地机器人起名字,士兵怀抱着被炸坏的战地机器人泪流满面,失恋的小伙子向人工智能软件倾诉心事……

机器展现出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甚至幽默感,是不是对人类智能的冒犯呢?于是有了很多预测,人工智能会对不久之后的职业环境产生巨大冲击,以及未来“超级智能”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地位.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60%以上的人类职业和30%的工作将被取代,甚至更多.比如助理、、记者、会计、翻译、律师等白领工作已经受到威胁.原则上,那些可重复的、可描述的、有固定规则和标准答案的,都可能会被机器取代.在日本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主持人.杨澜笑称:“看来我的饭碗也难保了!”其实,对于强大而未知的事物,恐惧是一种正常反应.在杨澜的采访中,人工智能专家有这样的反击:“这就像爬上一棵树,然后宣告你向登月迈进了一步一样荒谬.”

“人类智能不仅有认知、记忆和推理能力,还包括协调肢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省的能力.它不是线性的,你不能说机器达到了5%或20%的人类智能.”杨澜反复提到这样一句话:“人工智能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人类智能的神奇.”显然,比起担心被超级智能灭掉,我们其实有更合理的现实路径去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技就是一柄双刃剑,做出选择的是人,不是机器,未来到底往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管理和应用人工智能.“未来的最佳打开方式是学习.人工智能不正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吗?在知识迅速迭代、规则不断改变的今天,学习的心态和学习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生存,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因此,要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种种机遇,或者人工智能的革命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改变教育模式,让我们更全面地发展;人工智能也能通过代类完成重复性的劳动,释放出更多时间让我们享受休闲、欣赏艺术和从事更有创造力的工作.而且,未来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艺术等学科将会跨界融合,我们就再也不能简单地用“文科生”“理科生”给自己贴标签啦.

杨澜对这次的探寻之旅一直津津乐道,也收获了很多新鲜的认知和乐趣,然后,出于职业本能,她忍不住想追问:“然后呢”?这一切之后,下一步的答案呢?或许会有下一期节目继续为我们解答吧.

人工智能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人工智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工智能方面论文范文。

1、人工智能论文参考文献

2、人工智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