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研究进展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

摘 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因于各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针药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显著成就.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针药结合;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Correa P[1]提出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医届广泛认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化生尤其Ⅲ型肠上皮化生具有大多数遗传学改变,其发生胃癌的风险较高.Vannellal 等[2]对300 例萎缩性胃炎平均随访4.3 年,发现胃癌年平均发生率为0.2%.《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3]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嘈杂、反酸、恶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状,其病理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无相关性.其严重者出现体重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贫血等症状,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医针药结合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就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按其临床表现可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其病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由于各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同,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病因病机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何善明[4]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主要有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及疫毒客胃四个方面.暴饮暴食、过食辛辣、肝气犯胃、他病久病、疫毒客胃等皆可伤及胃腑,致胃气不和,气机阻滞,湿滞、痰浊、瘀血等邪实形成.日久入络入血成积,损伤胃黏膜,而变生癌前病变.何教授还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论是在炎症活动期或是炎症静止期,大多具有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寒的表现,故脾胃虚弱或脾胃虚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之本,疫毒客胃是发病之标.

黄伟荣教授[5]总结长期脾胃病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于慢性胃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脾胃气虚,中焦气机不利,脾胃之气雍塞,气血运行不畅,久病则入络必瘀,胃络瘀阻,胃体损伤,形成有形之积(瘀血、痰浊、湿浊、邪毒),而致肠化、上皮内瘤变、癌变等.

刘凤斌老中医[6]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主要与外邪侵袭、饮食伤胃、情绪失调、体虚久病有关,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热郁络瘀”,并贯穿整个病程始终.脾虚是本病之根本,可见气滞、湿阻、热郁、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胃,与脾、肝、肠、肾密切相关.

二、针药结合治疗

中药和针灸是中医学的两大主流.针长于疏通经脉,调理经气,调节阴阳表里两经的虚实,灸可扶正祛邪.根据大量文献记载,无论是单纯中药或是单纯针灸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孙思邈有“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皆非良医”之训,因此治疗该疾病应同时配合外治法,发挥内外合治的双重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然而针灸是个大类,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温针法等都包括其中[7].近年来,各医者在运用针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主要有中药结合传统针刺疗法、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贴敷、温针灸等.

2.1 中药与传统针刺结合

王长春[8]拟用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炒白、陈皮、茯苓、当归、川芎)配合针刺(百会、内关、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脾俞、胃俞)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30 例,另加TDP 神灯照射腹部.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3.3%,无效率6.7%.卢泳[9]将51 病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针药结合组和单纯中药组,针药结合组使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女贞子、丹参)结合针刺(中院、足三里、内关、公孙、脾俞、胃俞)治疗,单纯中药组单纯使用四君子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后肠化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朱彧[10]等将88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成3 组,针刺组28 例,中药组30 例,针药组30 例.自拟中药汤剂:煅瓦楞、川楝子、延胡索、砂仁、木香、焦谷麦芽、火麻仁、生大黄、黄连、白及;针刺取穴:中脘、梁门、足三里.针药组起针后上腹部拔罐.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6%,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针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9%.王立新[11]采用针刺(中脘、足三里、胃俞、内关、三阴交、阴陵泉)配合中药自拟方(炙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麦冬、百合、黄芩、仙鹤草、煨葛根、白花蛇舌草、炒薏苡仁、法半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 例.结果显示治愈9 例(18.7%),显效15 例(31.3%),有效16 例(33.3%),无效8 例(16.7%),总有效率83.3 %.

2.2 中药与灸法结合

许佳年[12]将9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 组(隔药饼灸组、隔药饼灸加胃炎合剂、单纯药饼灸组),每组各30例.药饼采用党参、黄芪、石斛、肉桂制成,艾条悬灸,取足三里、天枢、中 脘穴,左右交替使用.结果显示,隔药饼灸组和胃炎合剂组相比,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药饼灸配合胃炎合剂分别与单纯药饼灸或胃炎合剂组相比,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 < 0. 05).黄发生[13]把84 例慢性萎缩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心汤.方药组成: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广木香、砂仁)、黄芪、炮姜、黄芩、干姜、生姜、黄连、炙甘草.艾条悬灸足三里、中脘、天枢.对照组予叶酸、西沙比利、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2.3 中药与穴位埋线结合

王晶[14]认为埋线疗法以线代针,肠线在穴内分解、液化、吸收的过程中,对穴位形成长久的良性刺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调整阴阳的作用.齐越等[15]对观察组(29例)采用自拟养胃汤口服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其中养胃汤组成为黄芪、茯苓、党参、柴胡、白芍、山楂、炒白术、半夏、木香、当归、陈皮、砂仁、炙甘草,随症加减.穴位埋线取穴:中脘穴、双侧胃俞、双侧脾腧、双侧足三里穴处;对照组(29例)给予一般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胃镜下胃黏膜的改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潘文斌[16]等采用10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四合汤合穴位埋线组)60 例和对照组(胃复春组)40 例.四合汤药用高良姜、制香附、百合、乌药、丹参、檀香、砂仁、蒲黄、五灵脂.穴位埋线则取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穴,交替使用.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均有显著性差异.陈鹏[17]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 84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2 例、对照组42 例,对照组口服维酶素胶囊、猴头菌片、黄连素片,治疗组采用参苓蚤休汤(山楂、太子参、土茯苓、白芍、蚤休、丹皮、莪术、海螵蛸、佛手、郁金、三七、炙甘草)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脾俞、肝俞).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2.4 中药与穴位注射结合

王茵萍[18]经研究认为,穴位注射法增加了对腧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也促进了药物的吸收与代谢,因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穴位与药物的功能,而达到较好的疏通血脉、祛癖消滞、生新活血作用.查炜[19]认为穴位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并且减少肠化生的发生率,减轻异增及胃腺体萎缩.詹亚梅[20]将12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中药组(萎胃通调汤组)、穴位组、中药加穴位组(萎胃通调汤加穴位注射组)、胃复春对照组 4 组.中药组给予萎胃通调汤(太子参、白术、茯苓、木瓜、薏苡仁、预知子、丹参、檀香、砂仁、苦荞麦、六月雪、白芍、炙甘草);穴位组给予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脾俞、胃俞;中药加穴位组则为两组治疗方法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中药加穴位组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均优于其他 3 组(P < 0.05).洪武汉[21]将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92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 例,内服滋胃饮,药用生地、麦冬、石斛、玉竹、当归、白芍各 太子参、百合、知母、炙甘草,配合维生素 B6 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对照组36 例,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9.4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5 中药与穴位贴敷结合

赵欣纪[22]经研究认为穴位贴敷能够有效调节血清及胃黏膜的自由基水平对 胃钻膜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张革萍[23]研究8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并加用穴位贴敷.黄芪建中汤方: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饴糖,穴位敷贴组方:五味子、肉豆蔻、补骨脂、大茴香、丁香、肉桂、花椒、干姜、桂枝、附子、吴茱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樊春华[24]将78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 例,观察组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厚朴、枳实、柴胡、延胡索、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炙甘草)配合穴位贴敷(木香、砂仁、延胡索、香附、丹参、花椒)脾俞、胃俞、中脘及双足三里,对照组以胃复春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中药与温针灸结合

温针灸把普通针刺与灸法结合,能够起到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袁珍珍等[25]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把8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生胃散加减,方用黄芪、党参、三棱、莪术、三七、白花蛇舌草、炙甘草、蒲公英、半枝莲,联合温针灸双足三里、双内关、中脘共同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 < 0.05).韩璐[26]收集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 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予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联合温针灸(脾俞、胃俞穴、章门、内关、公孙、足三里及中脘)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5%,对照组为 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各医家在临床工作及研究中,总结了大量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宝贵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错综复杂,针药结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针灸治疗,从而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重要借鉴,也凸显了中医针药结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独特的优势.但应当注意的是,目前针药结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纳入病例标准、疗效评判标准不一,在针灸取穴及操作过程中易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研究方案存在诸多漏洞等.因此,需要临床与科研人员的进一步合作,做到统一、规范、客观、严谨,从而研究出更多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针药结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PlummerM,BuiattiE,LopezG,et al.Histological di- agnosisof precancerous lesionsof the stomach:a relia- bility study[J].Int JEpidemiol,26(4):716-720.

[2]Vannella L,Lahner E,Osborn J,et al.Risk factors forprogression togastric neoplastic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arophicgastritis[J].AlimentPharmacol Ther,2010,31(9):1042-1050.

[3]李军祥,陈誩,吕宾,王彦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02):121-131.

[4]何天富,何蓉.何善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J]. 广西中医药,2013,36(06):48-51.

[5]蔡喆,黄伟荣,王龙宗,蓝艺明,孙少帅,周婉迎.黄伟荣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经验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8):64-65.

[6]侯政昆,刘凤斌,李培武,庄昆海.刘凤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系列挖掘分析和经验总结[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27-2234.

[7]封迎帅,林亚平,易受乡.胃炎的针灸治疗近况及作用机理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23):4753-4757.[8]王长春. 针药结合“调气”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A].

山东针灸学会、台湾中医临床医学会.山东针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首届鲁台针灸高峰论坛论文集[C].山东针灸学会、台湾中医临床医学会:山东针灸学会,2016:2.

[9]卢泳,王家涛,陈日新.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07):457-459.

[10]朱彧,田密,董虹凌,刘艳平,贾成文.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胃炎30 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05):40-41.

[11]王立新,缪卫华,崔恒德,顾晴.针药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48 例[J].吉林中医药,2008(02):131.

[12]许佳年,孟丹.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02):15-16.

[13]黄发生,张智,廖春华.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297+1322.

[14]王晶.胃萎安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1):58-59.

[15]齐越,秦杰,邱坤鹏,柳迪,陈楠,蔡林.自拟养胃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04):387-388.

[16]潘文斌,梁霞,王丽荣,陆廷信.四合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36-37.

[17]陈鹏,李景巍.参苓蚤休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11):11-13.

[18]王茵萍. 穴位注射法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血液的影响[A]. 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会研究分会.2002 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会研究分会:,2002:3.

[19]查炜,王茵萍,吴旭,项晓人,朱苗花.穴位注射疗法对MNNG 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肝组织病理及SOD 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4(09):39-41.

[20]詹亚梅,游绍伟,赵琦,何鲜平.萎胃通调汤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OX-2,Ki-67 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184-187.

[21]洪武汉,寇少杰,苏海燕,汶明琦.滋胃饮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56 例[J].山西中医,2013,29(01):14-15+19.

[22]赵欣纪. 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及胃黏膜SOD、MDA 的影响[A].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06:4.

[23]张革萍.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50-1851.

[24]樊春华,陈文剑,胡瑾君.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2):8-9.

[25]袁珍珍,廖安,廖金平,钟毅.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1):60-63.

[26]韩璐,李欣,吴义琴.黄芪建中汤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0 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2):1697-1698+1701.

研究进展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研究进展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论文进展

2、学位论文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