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类论文范文集 跟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和西方教授治校比较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比较研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和西方教授治校比较

华原俊孟超伦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是时展的客观需要与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西方国家的“教授治校”理念与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比较的角度来讲,参考西方的教授治校对于完善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制;权力;自由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4.069

1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现状与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相关法规条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行使决策指挥权;学校党支部以其政治核心地位,行使监督保障权;学校教工参与,行使管理和监督权.在高校中认真贯彻落实校长负责制,表明了党委在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对于坚持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符合现代管理科学规律的高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虽然这种制度明确了党和国家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这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大学教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对高校的价值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关注.

由此可见,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提高高校教授在高校管理中的责任和法律地位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尽管我国不少高校设有多种形式的咨询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但在高校管理日趋行政化的现实面前,这些机构在学校的重大决策中也突显出名不副实的特点.除此之外,党委书记与校长的选拔和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首先是有关学校主要领导的选拔方式需要改进,其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选拔机制并不能完全保证其选择的正确性或是否有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进步,因此缺乏恰当的退出机制,即所选人才任用时发现不合适能够及时退出且不会影响高校事业的发展.这种机制只要所选拔的人才不构成犯罪,即使不能胜任也会持续任职到任期结束、甚至可以连任,这通常会导致学校错过发展机遇并遭受重大损失.总的来看,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存在以下问题.

1.1在党委和校长之间的关系方面界定模糊

首先,党委和校长的关系界定模糊,造成现实中两者关系产生多种形式.比如有些高校的党委和校长两个机构互相独立形成两大“派系”,甚至出现二者对立的局面;还有些高校出现了所谓的“以党代政”和“党虚政实”的现象;还有的仅仅维持表面和谐,有时做事无原则且严重到会影响学校的发展.事实上应当强调二者并非从属关系且同时对党和人民负责,相互独立并承担其各自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其次,对于体制本身所要表述的关系不清晰.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种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见其具体的责任规划并不明确.

1.2缺乏详细规范的配套细则

《高等教育法》虽然对高校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有明文规定,但却过于原则化且没能明确相应的实施细则.其运行机制尚未完备,缺乏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法规来保障其有效运作.尤其是在党政职责权限的界定、党政协调配合、运营保障等方面还需细化和规范.要避免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党政一把手之间依靠感情的长期磨合来维护.有部分高校依据法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实施细则,也完善了这一制度的若干规定.但由于对一些政策界限拿捏不当,把握不准确,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错位、越位或者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党政之间出现的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等也屡见不鲜,实际上这些细则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可见缺乏对相应制度的规范,造成了其权威性不够、约束力弱,因而形成了完全依赖书记和校长个人素质的情况.党委和校长决策和执行程序不完善的后果就是使得集中制原则仅仅局限于形式,管理层的权利得不到监督和约束,谁的权利最大就由谁去做最终决策.

1.3缺乏透明的权利监督机制

由于党务和行政系统相对封闭,缺乏相应公正、权威、高效的权利监控机制和决策制度.造成有些单位虽然经过上级进行了人事调整,但党政工作之间仍然不能积极配合,影响了领导班子的正常运转.至今仍有部分学校的工作只停留在办事公开的阶段,并未深入到权力运行内部.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加权利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整合监督资源,才能使领导权利达到制度化、程序化和阳光化.

2西方高校教授治校及其优势

“教授治校”是一种大学治理模式,它旨在通过一定的机构载体实现大学教授在大学事务中享有发言权、建议权、决定权,大学中所有事务都由教授集体自由研究决定.“教授治校”的理论最初是由德国的教育家洪堡校长倡导实践,他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为其本国国民及西方各国确立了最初的大学管理理念,形成了特有的模式.其内涵就是学校的重大事件是要以有着高深学术造诣的教授为主体全权管理,并且由教授们推荐出来的学术委员会讨论才能产生法规效力.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当时的蔡元培校长不仅对德国的大学制度非常熟悉且推崇有加,因此由蔡元培和梅贻琦两位大学校长率先开启了“教授治学”的办学政策,时至今日仍得到一致好评和赞颂.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开放,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的发展,“教授治校”体系作为一种自由的管理理念重新受到了关注.当前,在高等学校日渐兴盛的新形势下,高校的科层管理日趋膨胀,大学教授没有话语权,行政化越来越严重,学术精神萎缩较快,出现了行政化与官僚化的不良教育体制.这严重影响了大学里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崇尚学术变成了追求权力,危害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借鉴西方高校的管理体制,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才能推进我国高校的进步与发展.

2.1“教授治校”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高校的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思想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正是因为大学有了学术自由这一根本原则,才能让它在悠久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日益兴旺.从中世纪欧洲大学产生至今,大学就不断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为了保障高校学术至上的氛围,有许多国家都将学术自由纳入宪法或教育基本法.1949年《联邦德国基本法》阐述了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内涵与学校主管部门的权力范围.1968年法国颁布的《法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行使其教学职责和进行研究活动时,享有完全的独立性和充分的.”然而,法律上的保障并不能真正成为学术自由的唯一途径,学术不仅应该挣脱大学内部管理的束缚,还要逐步淡化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只有在大学内部实行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使教授在人员的聘任、教学课程的设置、组织机构的设立中拥有决策权、发言权,教授能够充分享有学术权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科研学术才能日趋繁荣.

2.2实行教授治校制度可以加强教授的责任感

在大学内部实行教授治校,能够从制度上保障教授们的学术自由,使他们能够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教学.更重要的是,教授们享有的学术自由权力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一是教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所拥有的社会责任感.教授们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大学也为教授们的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都使大学教授们能更好的整合思想文化资源,创造培育出新型文化.他们通过对社会事件发表参考性评论,批判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社会良知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代言人.二是作为高深学问源泉和载体的专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感.教授享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能够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并不仅仅是学校的雇员.传授和创造知识不仅是他们的工作,又他们的职责所在,体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和使命.教授们认真教学、勤奋科研、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促进一流大学的建立.

2.3教授治校可以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大学是学术组织,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其社会职能日益复杂.除了单纯的学术事务外,高校还需要履行规划、筹款、公关等职能,离开这些,大学无法正常运转.而这些庞杂的事务必须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便导致大学内部行政机构日益增多,行政人员特别是高级行政人员权力日益增大,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层组织.在科层化高效管理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高校组织官僚化的现象,行政权力过大普遍存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逐渐失衡,最终弱化了学术权力.这不仅违背了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学组织的官僚化导致大学中的一些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重数量忽略质量,做学问只为升官发财,最终败坏大学学风,造成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等乱象.所以,应逐步将大学决策权交还教授,重新试行教授治校,学术活动按照学术本身的逻辑制定学术标准,依靠教授的力量制定学术政策,严格规范学术事务.以学术权力制约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明确教师及学术活动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高校的学术价值.在管理的前提下提高学校内部管理的效率,防止大学行政权力的强势扩张和官僚化加剧,保持大学的学术本色.

3西方教授治校对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启示

通过以上两点的对比分析,我们主要列举出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不足与西方教授治校的优势,通过这样的对比,更能清晰地体现出教授治校对于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何启示.

3.1为高校学术自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西方国家的高校都以学术自由作为其探索真理的原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然而,学术自由不仅与外部因素有关,与大学的内部管理也有密切的联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我国高校由党委参与学校的一切决定,有时学校党委和校长因为认知上的不同,导致学术事务在不同程度上的僵化和不自由,束缚教授们学术思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学术自由的关系.199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有7项办学自主权.大学自治意味着大学有自主探索知识的权利,并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自由的研究学术,不用受到外界的干涉.因此,应当建立学术委员会和学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术权力的行使,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尊重并强化学术权力,保障高校的学术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

3.2我国高校要逐步去除行政化

大学去行政化有益于大学精神的回归,西方高校的非行政化治校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其学校普遍存在的管理制度是委员会制,学校一般按照教授、副教授、助理讲师、助理研究员进行学术等级分类,而具有行政等级的校长和副校长都是由教授担任的,只不过所享有的管理权限不同,这种制度充分体现了“治校”和“教授治校”的理念.在我国,大学内部行政级别的设置非常明显,每个院、系和各个行政部门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这种鲜明的行政等级不利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大学中会有于多人对行政职位心向往之,而对学术研究则提不起兴趣.此外,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在体制构成和运作方面与行政机关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行政级别相同的校长可以直接去竞选相应的政府岗位,导致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要克服行政化倾向,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意味着高校能够在学术领域推进教授治校,学术精湛的教授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高校在资源配置时将更多地向教学和科研一线教授倾斜.从《纲要》中可以发现,这次教育改革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机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等.高校去行政化不是要取消内部的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关系,才能提升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3.3提高高校决策的化和科学化的水平

西方高校中对许多事物的决策是在教授和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广泛参与下制定的,而不是校长一个人制定的,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是由党委支持校长独立地行使职权.这种制度曾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我国高校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这种体制在很多学校逐步演变成“一长制”,阻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西方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对教授的重视,这符合大学对学术管理要求的内在逻辑.教授们可以组成理事会、部务委员会、评议会等负责学术事务,参与学校管理.这项制度保障了西方高校的学术自由,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卓越人才.

大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只有对学术知识有浓厚兴趣的专家教授才能胜任.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应当妥善处理大学内部之间的关系.学术活动的管理与其他领域的管理要有所区别,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建设和治理要关乎学术发展,要充分发挥教授和专家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要向西方国家学习,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遵循大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保障学术的自由,使教授和职工能够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管理和教授的学术权威等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优化高校的管理体制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有权. 论“教授治校”在中国大学中的应用[J]. 设计艺术研究, 2009, 28(2):3943.

[2]胡钦晓. 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若干特点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 2005,(3):5355.

[3]张冰影. 我国教授治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武汉:湖北大学, 2011.

[4]王婷婷. 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西方高校教授治校的比较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1.

[5]王悦.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管理模式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8):436437.

[6]刘金祥. 科学界定高校、政府和社会三者关系[J]. 公共管理研究, 2012,(3):1214.

[7]叶剑, 冯文全.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4):4647.

比较研究论文范文结:

关于比较研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