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相关论文范文 跟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居活动空间探究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篇傣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居活动空间探究

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概况

傣族主要聚集的西双版纳在北纬21°10′~23°40′东经99°55′~101°50′,总面积19724.5km2,西双版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山水秀丽,气候属于亚热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同时西双版纳还有很多茶园和亚热带水果.总体而言,西双版纳地势较低,易于灌溉,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2 生活空间

2.1 古民居建筑

民居———这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物, 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生活的需要利用固体材料而建造,能够遮风避雨,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适合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个小空间.它使人“确立了人在自然界的一种空间秩序”,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1].

干栏的由来是古越人最初的“依树建屋”的风俗演变而来,傣族的民居主要是干栏式的竹楼,竹楼近似方形.干栏式的营造,一般都是靠以下主要的几个建筑结构组合而成:最先由地桩、地梁和地板来组合构成建筑物的基础,接着用竖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并通过底架上达,有利于排水和通风的尖楼顶上,最后装饰室内的细节即可.在今天的曼春满村寨中,干栏式建筑核心的特征并未改变,例如建筑物的大体造型、内部布局等,但是在建筑材料、结构设计上做了调整.总体上来看,改良后的干栏式建筑,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的核心,保留古代干栏式建筑的原真性.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特点是:秀美、朴实、简单却不单调[2].

2.2 佛寺建筑

南传佛教的传入,不但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带来了国外的房屋修建样式和技法.佛寺的屋顶可以看到有歇山重檐顶和塔顶2种,佛寺色彩、色调较民居建筑丰富、庄重,傣族园里的村寨几乎都有佛寺,尽可能将其做得金碧辉煌,作为村寨的标志性的建筑.佛寺入口处有门廊作为指引空间,成为进入佛堂的一种过渡空间,起到平静心绪的功用.一些屋檐、屋脊,戗脊的装饰物,其样式体现了汉、傣文化的交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3 生产空间

生产工作方面,西双版纳主要以橡胶为主要产业.其他有部分香蕉、西瓜、水稻、玉米,大部分居民以农业为主,还有一部分居民依托旅游业以经营民宿、特色餐饮等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有少部分以林业、渔业为主.江边活动区域是村民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区,用于放高升、燃放孔明灯、斗鸡等民俗活动.赶摆购物区域卖傣家烧烤、织锦、民间工艺品、傣包、木雕艺术品等.总体来看,西双版纳的生产空间环境还有待提高,缺乏可持续性和其他功能空间的联系性.

4 精神空间

4.1 宗教文化

西双版纳曼春满村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的河流源远流长,需要通过传承才能使宗教文化保持原真性进而具有创新性,在不断地了解和传播宗教文化的过程中,使得宗教文化有机传承.传统意义上,佛教文化通过文字、绘画和雕刻等形式在傣族地区传播.如用贝叶写成的书卷,因其与宗教关系密切,所以统称为“贝叶经”.傣族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佛寺的壁画、穹顶画和经幡上的画,还是居民家中的装饰画,其内容往往都是宗教故事、经文或有宗教象征的事物,如睡莲和白象等,傣族的雕刻,其灵感也往往来源于宗教.

4.2 民俗文化

傣族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时间的生活中缔造了灿烂的文明,尤其是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大众艺术等.傣族的舞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广泛被人熟知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对傣族来讲最盛大的节日即“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4月中旬,正常持续3~7d.

5 人居环境改造

5.1 生活空间改造

生活空间主要包含:曼春满村寨各类建筑、街巷所形成的建设空间区域.这类空间区域是人们长时间活动生活的区域,不是一成不变,具有动态可延续性.人们对于生活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这类空间,居体属于这类空间区域也是这类空间区域功能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成为这个空间区域的改造者.在人工环境的改造上,要秉承以人文本的思想,最大化地保留资源,进行具有前景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改造.云南干栏民居合理的底层架空、特殊的屋顶设计和围廊的空间,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特点,让居民的环境更为舒适.现代城市建筑只局限于对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外在的美感,在人居舒适度同自然环境的协调程度上考虑较少[3].

5.2 生产空间改造

生产空间主要是自然环境区域要素,改造主要涉及农地、林地、河流等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园内仍有许多闲置的农地,笔者认为应合理规划这类农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竜林”文化是傣族文化中比较古老,传承久远的传统文化,是傣族纯朴的自然观的重要体现.

5.3 精神空间改造

精神空间主要指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包括傣族传统歌舞、服饰、饮食、赶摆、斗鸡等活动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是傣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丰富人的精神空间.在宗教文化中,佛寺一般位于村头或寨尾,是傣族佛事活动的中心地,供村民进行赕佛和佛教学习[4].

6 结语

傣族谚语“人的生存在于生态,人的发展在于环境”[5],良好的人居空间对于活动的主体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人类处于人居环境中,使用人居环境,并且有能力改造人居环境.同时人居环境是生产、生活、精神的载体,这些动态而有意义的行为使得空间有了作用以及情感内涵.在改造或者创造人居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这3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破坏环境,保持空间的原真性、突出空间的异质性、加强空间联动性,做一个有情怀,可持续,生态的改造: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大环境傣族园的形象,合理规划其中的5个村寨.②依赖于傣族园的旅游发展,以增加村寨本身经济收入,提高社会效益.③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改进设施水平,关心社会问题,文化原真性与环境保护,使得社会经济和谐同步发展.④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空间环境和肌理,保持人口构成的稳定性和文化的延续性,适当增加村寨交往空间,使得村寨之间有机的联系.村寨构筑丰富的邻里关系,使社会网格系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傣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傣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傣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