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傣族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孟定傣族嘎么的田野个案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文关于傣族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孟定傣族嘎么的田野个案

孟定地处南汀河的中下游,位于滇南边陲黄金口岸,是云南与缅甸进行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其地形以丘陵和平坝为主,是傣族民众重要的聚居地.

孟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独特的民风民俗使这里的傣族民众在岁月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乐舞文化,而在孟定保留和传承的“嘎么”,就是傣族民众在生存与生活之需中创造的一朵民族艺术之花,是傣族民众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理寄托的外显标识.

“嘎么”的田野形态描述

“嘎么”为傣语, “嘎”指跳的意思, “么”指蝴蝶.汉语称之为蝴蝶舞.“嘎么”是孟定一带傣族保留和传承的动物模拟舞蹈,是傣族民众审美心理通过肢体得以展现的文化图式,表达出独特的生态智慧.蝴蝶作为美丽的自然之物,春夏之季,在村寨田间地头自由飞舞,为人们生活的世界带来了五彩斑斓的生动景象.傣族人民常年生活在这种美丽的景色中,由此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心理同构,于是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趋同,人们便以蝴蝶作为模仿物,在千百年的积累中,创造出了这种美的图式.

“嘎么”以傣族妇女身穿竹片扎制而成的蝴蝶架子进行蝴蝶飞舞动作的模仿.蝴蝶架子多由当地的艺人亲手制作而成,架子高127厘米,架子宽幅270厘米,主要由7片扇形布料构成,12根长短约为90厘米的竹条支撑,中间2根竹条比其他稍长,构成了蝴蝶触角的造型.扇形中运用黑、红、白色的圆点进行装饰,整个架子边幅用绿色作为镶嵌.架子底部为弧形竹条,舞者穿戴在腰上便于支配.蝴蝶舞的动作优雅迷人,飘逸蹁跹.作为一种村寨展演, “嘎么”多以璀璨的金塔为背景,在象脚鼓乐队的伴奏下,舞者双手抖翅,伴以小碎步进场,犹如一群蝴蝶簇拥而来,而后以碎点步为主要步法,双臂旁抬做展翅和双合翅的动作,随着鼓点的变化,舞者以踏步的方式变换队列,形成一个圆圈,模仿闻花的动作姿态,继而进行抖翅,上身前倾,犹如闻花一般,体现出蝴蝶对花朵的好奇和不由自主地亲近于花朵的姿态,形成此中无花花更艳的形象之美.

“嘎么”与民俗的关联

作为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在孟定傣族的舞蹈中,也必然彰显出佛教的氤氲与内涵.由于受到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的影响,生活在这里的傣族民众大多性格温和,加之傣族民众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蝴蝶便成为傣族民众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心理寄托并通过肢体的展示而实现这一目标.“嘎么”的舞蹈动律多以屈腿下蹲完成,折射出宗教生活带来的民俗惯性并体现在舞蹈语汇中.由此,乐舞作为傣族与神灵、祖先进行心灵对话的途径, “嘎么”成为傣族民众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寄托,作为一种符号的外化,蝴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未来的寄托与希望,在这样的场景中,个体参与了场域的创造,场域证明了个体的存在.

“嘎么”时“身与声”的相互关系

“嘎么”的乐队伴奏是完成展演不可缺少的构件,是一方水土中特定民族心理、民族审美听觉的集中体现. “嘎么”以排铓、镲、长象脚鼓为“标配”的伴奏乐队.它们不仅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器,更是舞蹈过程中充当指挥的声音符号:舞步、韵律、动态,均在鼓语的指挥下完成运动组合.田野中,笔者记录了部分伴奏鼓谱,呈现如下谱例:

通过谱例可以看到,乐队率先由排铓敲响四拍作为固定节奏开始,而后镲和长象脚鼓进入.整个舞蹈中,节奏语汇基本一致,在鼓点的指引下,舞者的腿部在半蹲状态中做上下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在鼓点的重拍时,腿部屈伸向下并进行展翅动作.当乐队进行紧凑的节奏重复时,舞者便形成圆圈,进而做抖翅的姿态.可见,在“嘎么”中,打击乐队在重拍时暗示着舞者各种舞步与肢体的交替变化,体现出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局内人”获得心理体验的约定俗成.这意味着作为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音色暗示,其具有相同族群听觉形成内在逻辑并保持集体记忆、衡量音乐能力与音乐经验展开方式的意义,是相同文化圈音乐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不同区域的乐队语境,在地方化的表达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鼓语套路.田野中,无论节奏以什么套路完成,表演者都会自觉地跟随节拍导向完成不同动作的交替,由此形成区域内部特有知识谱系的延伸,完成现场的互动和交织,构成滚乃村民代代相传的情感依托.斯宾格勒就说过: “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以表现它的基本精神,这种象征物的基本表现,就是在艺术里.”如此, “嘎么”就是滚乃民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取向的有效象征.

“嘎么”的文化认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演进中,一定的地域关系、独特的精神内涵、共同的文化取向,使每个社会个体集合为所谓的“民族”,由此而凝聚为一个具有共同意识的社群(参见《民族区域原生态舞蹈文化研究》第156页).孟定傣族以特有的历史传统建构了自己的民族属性,他们以孔雀、大象、马鹿、蝴蝶等动物作为吉祥的标志来表示相互的文化认同. “嘎么”以其独特的肢体造型和声音符号彰显民族的文化标识,表明傣族民众对自己的审美取向、民俗传统以及文化意义的共识.每一次村寨展演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固守一种文化的心理,民众都因不断强化的认同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在他们的心中,这是自己的艺术、是共同的传统与民俗、是一种当地人感到幸福和舒适的文化表达.

结语

“嘎么”作为傣族传统乐舞文化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傣族文化独特的音响色彩与艺术价值. “嘎么”不仅承载着傣族的历史,其时间进程更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表演性,呈现出音乐风格和肢体语汇的感染力.在“嘎么”的场域中, “声音感知”是舞者动作与思想的一种协调与控制,通过声音并结合身体的舞动,自然地形成傣族民众“局内人”的认知系统.作为一种文化标志, “嘎么”不仅构成了傣族民众的群体记忆与心理体验,也构成了傣族社会公共领域独特的历史表达方式.

傣族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傣族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傣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