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劳动法律保护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弱势群体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社会弱势群体的劳动法律保护

陈功源[

作者简介:陈功源,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学历: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劳动法.]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 文章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着手,分析对弱势群体进行劳动法律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具有的特性,最后提出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劳动法律保护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 社会弱势群体;劳动法律;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2-115-02  

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概述

1.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

从客观来讲,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必然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我们来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课题.现阶段,社会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原因有两个方面,(1)当前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在逐步提升;(2)我国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这是法律进化的必然结果.此外,从法律的角度,实现对弱势群体劳动以及其他权利的保护,是法律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而且,现代的法律的发展逐步呈现出一个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趋势,即:在保证平等保护的条件下,加大对社会中弱者的保护力度.

1.2当前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缺陷

1.2.1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从立法和实践两个角度来讲,我国当前对弱势群体保护所制定的法律基本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由于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例如:退休职工、老年人以及残疾人员等.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讲,最没有保障的是农民,尤其是没有子女的老年人.

1.2.2法律的可实现性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法律条例对个人权利的制定比较宽泛,可实现性比较低.这是由于法律条文基本都是各种原则性的规定,导致法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程序性的保证,也可以理解为,法律对每一个人的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具体可实现的程序.从这也可以看出,法律的制定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应该如何实施所制定的法律.

2从法律角度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意义

2.1从法理价值的角度分析

基于法理价值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法律条例的制定层面上来讲,我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都是相同而且平等的.但是这里所讲的人,是不包括社会地位、劳动能力等客观外在条件的存在.但是权利在实现的过程中,这些客观因素是必然存在的,而这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来讲,法律的平等与正义是不存在的,而且以法律平等而实现的平等,对弱势群体来讲也是不平等和非正义与公平.而且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正经历着转型发展,而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必然是制度改革的牺牲者,它的存在是由于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和社会利益分配,而且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是最大的成因.

2.2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分析

维持社会成员之间利益的平衡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且社会稳定还应该保证每一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社会贫富差距增大,阶级分化严重.尤其是一部分失业人员成为社会转型发展的牺牲品,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从而形成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对改革的期望值过高,但是改革之后的改变与改革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从而出现一种比较强烈的落差感,出现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而这将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从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的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越了标准的范围,我们必须提升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加大对他们的法律保护力度,最大程度的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为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降低社会群体之间出现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3从政治价值的角度分析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我国公民的构成成分之一,国家和政府有义务对其进行救助,而且这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于弱势群体来讲,接受政府和国家的救助也是其基本的权利.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社会经济体制转变以及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产生是市场调节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成员为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中是处于边缘位置,基本不参加社会中的各种政策活动,所以大部分的弱势群体都没有机会和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诉求.而对于参与法律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就更无从谈起.从这一方面来讲,国家和政府就需要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核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深入了解这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加大对其权利的保护力度.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就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加大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才能够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提升社会全体成员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更加配合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3社会弱势群体劳动法律保护的意义分析

对于大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成员来讲,劳动是其生存的唯一方式.所劳动权也成为这部分社会成员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权利.而且也是改变现状的主要渠道.我国宪法中虽然明确了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劳动自由和劳动权利,但是部分社会成员,例如: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员等,受到户籍所在地和用工条件的制约,还包括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笔记安全,导致这部分弱势群体只能够从事一些比较辛苦、危险的职业,而且收入非常低.缺乏就业保障是弱势群体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而且弱势群体培训权等难以实现,这也是弱势群体经济困难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弱势群体就业的法律保护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权利的实现,从而保证弱势群体的就业,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

4对我国社会弱势群体劳动法律保护的具体实现路径

4.1加快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在2007年底,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这一提案,其中对社会养老、社会医疗保障、失业等在内的几大保险种类做出明确的规定,该提案的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征缴过程中还存在极大的问题,而且社保基金没有得到合理运用也是极其常见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社会保险法能够加大对企业的管理,明确企业需要交纳保险费用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快社会弱势群体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和优化,除了需要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失业补助资金以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医疗补助金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工也应该在保险的范围之内.

4.2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教育保障体制建设

教育是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方式,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全面提升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素质培训,避免教师区别对待不同阶层的学生.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办学力度,全面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

4.3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明确自身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避免无故开除或者解聘工人,从而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从而为该群体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还可以通过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自主创业,并且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定的贷款额度,而这也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就业.

4.4加快建设司法救济保障制度

4.4.1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的惩罚力度

我国当前的法律条例对用人企业恶意侵害劳动人员权益的惩治力度相对较弱,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取警告、罚款的惩罚措施,但是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往往会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就必须逐步完善劳动法律,提升法律对用人单位的约束力,并加大对劳动争议案件中非法用人单位的惩罚力度.

4.4.2加大对劳动争议案件裁决的监管

一部分农民工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最终并没有真正的获得实际利益.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用人单位提前转移自己的财产,导致最终没有财产用于执行判决结果.因此仲裁机构和法院必须重视对案件裁决之后的回访,制定案件判决执行的信息反馈体系,从而提升各项法律的有效落实.

4.4.3加快完善和优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体制

我国劳动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如果用人单位与所雇用的劳动人员出现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可以按照相关法律,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也可以选择私下协商处理.或者是在劳动争议案件发生之后用人单位和劳动人员都有权利向相关部门提出调解要求.如果没有两方当事人不满意最终的调解结果,可以继续选择仲裁或者是诉讼,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处理纠纷案件,而且加大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人员的资金成本非常少,所以难以承受案件多次审理而产生的人力与财力浪费.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部分的劳动人员不愿意进行漫长的争议案件的诉讼,或者是仲裁.

5小结

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重视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的落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从而加快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而且长远的任务,我们必须提升对该群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才能够更好的改变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和状态.

参考文献

[1]章雪.农民工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J].理论导刊,2017(12):62-67.

[2]武春荣.浅谈如何加强弱势群体消防安全工作[J].法制博览,2017(33):230-231.

[3]邹雪芬.以“精准扶贫”理念创新弱势群体帮扶模式[J].江南论坛,2017(11):42-43.

[4]李松.谨防弱势群体滋生消极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7(31):58-59.

[5]李雷.弱势群体权利的公法救济诱因与体系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140-147+153.

弱势群体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弱势群体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弱势群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