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演变特征分析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上海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演变特征分析

分析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与人均指标的空间布局及演变特征,辨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发展规律,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法、聚集度指数法、回归分析法、空间热力图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道路河流指向性明显;农村居民点规模、全域聚集度、耕地聚集度、非农人口分布、人均用地指标分布均呈现圈层布局特征;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大部分规模不变.研究结论:亟需编制多层级村庄规划;近郊以及西南部区域是上海农村居民点聚集度高和非农人口比例高的区域,应是宅基地城镇化的重点区域;远郊人均用地指标高,应是农村保护保留整治更新的重点区域;上海居民点用地减量化政策亟待突破.

农村居民点 | 用地布局 | 演变特征 | 上海

文章编号 1673-8985(2018)04-0074-06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180412

1 问题提出

具有世界魔都之称及全球城市地位的上海城区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极具实力、活力与魅力.然而,上海郊区农村居民点发展却与市区繁华景象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用地粗放、空置空闲多、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等.城乡一体化理应切切实实成为上海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划布局则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关于农村居民点发展,上海出台了很多文件,推进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如2004年就开始进行宅基地置换试点,推进“三个集中”;2005年提出“1966”城乡规划体系构架,明确农村居民点拆并、整理方向;2009年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宅基地置换;2010年发布《上海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并在部分区域完成了村庄规划;2011年《关于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积极引导高压走廊等规划控制区内农村居民置换居住;2012年在郊野公园规划实施的同时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村庄规划,对用地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整治,并通过梳理现有村庄格局,提升村庄环境风貌.但是,在规划层面上,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最新完成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和《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5)》对上海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划与发展需要落实与深化;(2)虽然有些研究采取GI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但都是针对上海某个区域,如奉贤区、崇明区、金山区、原南汇区、松江区等[1-5],针对上海市农村居民点整体空间布局及特点的分析很少;(3)少有基于人口就业构成视角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特点;(4)少有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5)少有进行上海整体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战略分析.

由于缺乏全市的GIS数据,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文献和规划研究结论的综合,整理上海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特点;然后将2009年与2014年的上海市土地详查中各镇或街道行政区范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各镇或街道农村人口、从业人口等社会经济数据匹配,运用谷歌地图空间数据,进行上海市农村居民点宏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空间演替特征分析.基于人口的居住、就业、户籍等结构,通过描述性统计、空间热力图等方法进行农村居民点人口特征及集约化利用潜力分析,以此揭示未来拆并上楼的农村居民点,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依据,同时从理论上丰富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视角和方法.

2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

2.1 总体数量多规模小, 密度大布局零散

2014年全市行政村1 661个,3.6万个自然村落,平均每村只有30户,其中5幢以下的自然村约占30%,10幢以下的约占50%,30幢以下的约占80%[1],平均每个自然村占地约0.13 km2,平均人口90人,自然村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9个[5].具体到各区,情况基本相同.如金山区农村宅基地是城镇住宅用地的3.14倍,人均用地是城镇住宅人均用地的3.96倍,但单个居民点规模仅是城镇住宅用地的1/11,斑块密度分别是城镇单一住宅和混合住宅的斑块密度的41倍和100倍,分布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山区,数量多,密度大,呈现“天女散花式”的布局现状[5].奉贤区共有行政村287个,农村居民点个数10 410个,5户以下居民点占36.1%,6—10户居民点占31.6%,11—30户占25.8%,30户以上居民点有675个,仅占6.5%,而不足3户的农村居民点多达1 600余个[7],全区自然村平均每村不足10户,大部分农村居民点是自然形成的,其特点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结构松散[8].

2.2 呈现显著道路布局和河流布局的指向性

首先,上海农村居民点呈典型的道路交通布局指向.上海市农村居民点与最近的车站码头相距在2 km之内的农户占到73.3%,2—5 km的占到23.3%[9].松江区在距道路1 000 m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总面积最大,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将近一半的比例,2013年达到43.36%,同时2013年距河流1 000 m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总面积的75.56%,占据绝对优势[10].原南汇地区农村居民点多沿重要的交通道路两侧呈线状聚集[1](图1).

其次,对于河道丰富的区域上海农村居民点呈典型河流布局指向.崇明区农村居民点沿河和道路呈东西向布局,其发展肌理基本呈现带状,纵向不超过3—4排房屋,村落四周是大片的农田,由每家每户分别负责耕种,间或有少量宅基地集中形成块状布局[11](图2).

但也有些区域,如金山区农村宅基地(包括空闲宅基地)与城镇单一住宅和混合住宅相比景观形状指数大,但聚集度指数较小,说明农村宅基地规整性差、布局分散、与区域其他功能分区用地的联系较弱[5].

2.3 镇域规模近郊小, 远郊及浦东崇明大

全市153个镇或街道①,其中镇110个,街道43个.以2014年底各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作为基础数据绘制空间热力图(图3).可见,镇域农居规模总体呈现由近郊到远郊逐渐增加的布局形式,并且浦东新区和崇明区热力强,说明这两个区域镇域农村居民点规模大.

经计算得到全市镇域平均规模为3.4 km2,而浦东新区和崇明区的平均规模为6 km2和7.12 km2,相对其他区域明显较大.

为进一步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以2014年各镇农居用地为因变量,区域面积、2009年各镇农居用地、外来从业人口占比、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数据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区域面积和2009年用地呈正相关,与农村外来从业人口占比呈负相关,复相关系数R等于0.917,t统计量的P-value分别为7.5×10-5、6.8×10-28和0.001,均远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这3个变量与农居用地呈显著相关关系.另外,根据上海市2016年郊区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显示,近郊区外来人口非农从业占比超过95%,农村房屋出租率高达84%.

综上所述,一方面近郊农居城镇化水平高,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小;另一方面外来从业口居住在城镇周边村庄的现象普遍.从未来发展战略来说,外来从业人口占比高的近郊地区居民集中“上楼”,居民点就地城镇化可能性和可行性更高.

2.4 农居全域聚集度近郊大, 农居密度圈层比差小

农村居民点用地全域聚集度是指某区域农居占区域总面积之比与上海市域农居用地占比的关系.该指数反映的是上海农村居民点在全域空间分布密度及其聚集度的差异.

以镇或街道作为研究区域,上海市作为高层次区域,则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聚集度指数Qi为:

其中,si表示某镇或街道农村居民点总用地面积;Si表示某镇或街道区域总面积;s表示上海市农村居民点总用地面积;S表示市域总面积.

该指标值大于1,说明区域农居用地占比水平高于市均水平,指数越高,农居整体空间聚集度越高.

通过采集全市108个镇或街道数据,进行相应聚集度指数测算,并用Excel 2016三维地图工具绘制热力图.如图4可见,上海农村居民点空间聚集度呈现近郊高、远郊低的状态.也就是说,近郊区域虽然总农居规模减少,但居民点密度反而增大.结合2.3可知,近郊农村居民点房屋价值大,外来人口租赁收益高,导致宅基地超占违建更加突出.可见,近郊农居整治压力更大.崇明区聚集度较高的原因在于崇明是上海主要的农业承载区域,从事农业人口占全市从事农业人口的38%.农户人口多,导致区域农村居民点因为分户或人口增加产生的宅基地增量需求大,加上管理上控制不严,致使农居用地总体规模大,粗放利用.崇明农居人均面积高达232 m2.显然,空间聚集度高的区域应该是居民点规划与整治的重点区域.

2.5 耕地聚集度近郊大, 密度圈层比差大

农居耕地聚集度指数指某区域农村居民点与该区域耕地占比与市域平均水平的关系.用农居耕地聚集度指数可以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规模的聚集情况.农居耕地聚集度指数越大,说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耕地的比例越大.

同样以镇或街道作为研究区域,上海市作为高层次区域,则农居耕地指数Pi为:

其中,ai表示某镇或街道农村居民点面积;Ai表示某镇或街道耕地面积;a表示上海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A表示上海市耕地总面积.

通过计算全市108个镇或街道农居耕地指数并绘制热力图(图5).可知,上海农村居民点耕地分布密度近郊与远郊的差异显著,且其圈层间差异明显大于全域聚集度.主要原因是,近郊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农居却并没有随之降低.

对比可知虽然近郊区域耕地显著减少,农业生产活动显著减低,但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反而增加.近郊农村居民点的功能已经背离了原始村落的农业生产生活功用.

3 农村人口就业及人均用地空间分布特征

从人口和就业角度选取农村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非农人口、农业人口等计算人均居民点占地指标并绘制分布图,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现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真实状况.

3.1 非农人口③显著分布近郊及新城周边,近郊非农化显著

分析农村非农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布状况有利于了解上海农村居民点聚落的功能异化情况:即哪些农居承载了大量非农人口,功能发生了转变,而哪些农居仍然具有原始农业生产的聚落功能.

图6和图7分别为农村非农人口和农业人口占比分布热力图,图6中黑色圆圈从上至下分别表示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南桥新城和南汇新城,结合两图可知非农人口显著分布于近郊及新城周边,而农业人口主要分布于远郊地区.

为进一步展现近远郊行政区域农村人口就业结构,分别计算各区域的农村非农人口和农业人口占比(表1).总体来说,上海市农村非农从业占比已经非常高,尤其近郊农村非农从业占比已达96%以上,非农化显著,而农业主要承载区域为奉贤区、浦东新区远郊和崇明区.

3.2 总人口与农业人口人均用地空间分布显著相反, 农居非农化显著

如图8和图9所示,农村总从业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口人均用地指标在空间上热力表现正好相反.前者近郊人均用地指标低于远郊,而后者近郊及西南部用地指标高,远郊用地指标低,浦东新区远郊和崇明区最低.由此说明,近郊农村居民点居住总从业人口多,居民点的实际利用比远郊集约.其与农业人口用地指标分布形成反差的原因是近郊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的人口极少.相对而言,远郊从事农业人口比例高.这与上一部分分析所得结论一致.

3.3 西南部户籍与常住人口人均指标偏差 大, 为外来人口导入区域

如图10所示,上海户籍人均居民点用地总体呈现近郊到远郊逐渐增大的趋势,崇明岛、嘉定区远郊和上海西南区域青浦区、松江区远郊数值较大,说明此区域用地集约潜力大.由户籍与常住人口用地指标差值分布图(图11)可见,嘉定、青浦、松江区域热力高,说明此区域外来人口多;而浦东和崇明区外来人口少,尤其是崇明,为上海外来人口导入最小地区.

农村户籍与常住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差值分布图可以表达上海农村居民点按照产权关系分配的宅基地使用和实际人口即外来人口导入后的利用差异状况.差值越大即热力越高的区域,说明外来人口导入高.从图10和图11对比来看,崇明区的热力图具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崇明外来人口很少.而其他区域热力程度差异并不大.

另外,从热力图的分布来看,上海西南部地区(嘉定、松江、青浦)存在户籍人口用地指标及总人口利用集约双高格局,说明该区域外来人口多与指标超占一致,居民点整理成本必然高,未来就地城镇化的压力较大.

4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演替特征

4.1 镇域农居规模小幅减少, 超半数小于3 km2

2009年和2014年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分别由559 km2下降至526 km2,同时镇域规模亦呈小幅下降趋势(图12),比如小于6 km2的镇和街道占比由2009年约75%提升至2014年的80%,6—7 km2规模的减少了6个镇,对应的5—6 km2规模的却增加了7个镇.镇或街道农居用地规模小于3 km2的镇占比高达53%,其中43个街道中12个位于市区,全部小于1 km2,单个镇或街道农居用地规模较小.

4.2 远郊农居规模基本不变, 近郊和新城地区规模减少

具体到各镇或街道,对比2009年和2014年各镇或街道农居规模变化的分布情况(图13),发现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有大约30%的镇或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主要位于近郊区西部嘉定新城和松江新城,近郊东部浦东外环高速东西两侧、康桥工业园区、张江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周边以及南桥新城、南汇新城等周边镇.减少原因可能是城市用地扩张.而大多数远郊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保持不变,说明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基于空间优化的减量化压力还很大.农村村庄规划亟需编制,宅基地减量化政策亟待突破.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数据与空间布局分析,明晰了上海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与人均用地布局及演变特征,为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未来的空间发展提供参考.

(1)亟待编制上海农村居民点多层级规划

虽然上海城镇化水平已经高达90%,近郊与新城地区的镇域农居规模有小幅减少,但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布局零散、规整性差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较大改善,发展依然粗放低效.另一方面,上海村庄规划既缺少市级层面总体规划,也缺少区级层面规划,更没有形成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的村庄规划亟待编制.

(2)近郊以及西南部是居民点聚集度和人口非农化区域,宅基地城镇化是重点

近郊和新城镇周边区域是农村居民点空间聚集度、耕地聚集度、非农人口比例高的区域.因此,该区域应是宅基地城镇化的重点区域.近郊区非农人口比例高,外来非农从业人口占比高,说明农村居民点服务于农业生产与生活的职能已产生异化,近郊农村居民点的人地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村宅基地撤并上楼应该是重要方向.

(3)远郊宅基地粗放显著,农村居民点保护与整治更新是重点

远郊农村居民点规模居高不减,总人口人均用地指标大.其中崇明等上海主要农业发展区域则由于非农化程度低,农民留守农村,宅基地自主扩张意愿强,居民点也呈现加剧扩张格局.所以,在农村居民点发展策略上,远郊农业发展地区是农居建设管理的重点区域.另一方面,由于非农人口占比相对少,远郊农村居民点保护保留和更新改造是主要工作.

(4)农村居民点用地减量化压力还很大,政策亟需突破

上海农村居民点总量和人均户均指标减量化趋势并不明显,尤其是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5年间大部分保持原有规模.因此,一方面亟需规划引导,另一方面也亟待宅基地减量化政策的改革.

上海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上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上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上海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