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实践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专业实践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超整理术在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韩建华1 ,代锋2

(1.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浙江宁波315211;2.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江苏镇江212000)

摘 要:结合当下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对于建筑设计的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超整理术”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从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改革,在案例教学中逐步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超整理术;教学改革;方法;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54—03

建筑学专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其教学内容、培养手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和不断创新.在市场竞争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和素养.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做到开放与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因此,为学生提供高质量、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和平台,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一、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经常是安排在学期的连续几周时间内,根据科目、单元、阶段性的组织形式选择训练任务,期间学生要完成熟悉任务书、调研汇报、设计草图的修改、绘制图纸和答辩等工作,由于时间有限、信息量大,往往效果不理想.

在课程设置方面,前导课不能在时间上与之完全配套.课程群中内容不能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或者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虽在同一学期,但时间跨度较大,期间经常与课程考试冲突,学生精力无法集中于设计工作.

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训练后,对前阶段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由于实践环节之间缺少衔接和联系,势必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无法系统化,在面临实际项目时出现不知从何入手的情况,诸多状况表明,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对建筑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超整理术”践行于教学环节的可行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发展目标,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尊重,强调注重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培养好的工作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当代日本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提出的“超整理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运用分类、归纳与总结等逻辑性很强的管理手段,建立起对事物从感性到抽象的思维体系.目的在于借助整理的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由于教育事业面向的是未来,所以教育思想与对学科发展的认知紧密相连,尤其是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没有纯粹的“教”与“学”,只有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凸显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同时结合学校本身的教学现状制订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鉴于建筑设计实践课程是高度模拟和接近真实项目的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运用“超整理术”的方法改变松散的教学状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工作中来.建筑学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是——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本着训练学生各项能力目标为出发点,从新的角度对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学生在经过“超整理术”的训练后,从“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方面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提升个人的综合实力.

三、“超整理术”践行于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过程分析

(一)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实践课程开始前,授课团队按照“时间整理”、“工作环境整理”和“信息整理”三个模块制订教学计划,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除过程中不必要的内容,对教学过程中每阶段的“时间”、“内容”与“成果”进行预先“整理”,围绕培养目标制订周密的教学过程信息系统.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掌握状况”——“导入信息”——“设定课题”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进入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状况”就是结合大的行业背景进行此次实践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以及课题研究现状介绍.“导入信息”通过案例的分析,扩展学生对解决课题手段的途径,调动学生的创作情绪.“设定课题”这一阶段开始导入本次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对课程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

一边整理事物,一边设定优先顺序,这条原则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对于教师来讲,要排除干扰因素,对个人思绪进行整理,不能因忙碌而疏于整理,降低工作效率.对于学生来讲,学会“超整理”的思考方法,对复杂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按照“设定课题”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进入设计创作的工作状态.

(二)学生在设计中运用“超整理”方法的实践过程

“超整理术”在运用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在分清主次任务完成顺序的同时,不要延长阶段任务的完成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高效配置时间,量化出阶段成果.“时间整理”如同一张网格,监控阶段目标完成的进程.“时间整理”体现学生个人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时间的划分和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起到有效的约束.

创造良好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是“空间整理”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坚持,最理想的状态是不但收拾整齐,而且完全掌握物品的摆放位置.如果乍看很杂乱,可是当事人晓得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倒也还能接受;最要不得的则是不知道东西摆在哪里,工作空间又显得拥挤不堪.学生身体力行经营自己的学习空间,只要整理得当,就能够保持物品处于一览无余、可控的摆放状态.如此一来,其工作效率自然得到提高,避免出现空间杂乱无章,最终影响工作效率.每位学生掌握项目的信息后,将信息进行排序,根据时间、地点、性质等综合考虑信息的重要性,决定储存信息的空间位置,只有亲身体会了这种辨别、分类和储存过程后,才能为信息的加工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触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运用“信息整理”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且建立数字档案,为后续工作指出设计方向,作为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整理的意识.例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学生面对场地空间如此之大,不知从何做起.教师会指导他对得到的访谈内容、现场图片、交通信息、历史演变等信息进行横向与纵向维度的梳理,其间找到感兴趣的点进行重点研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再补充.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有效的信息整理方法.

(三)以“超整理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案例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师生来讲是共同面对的高强度思维风暴,只有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行动准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首先是时间整理,每组从开题之初即制订阶段任务时间计划表,对照时间节点的目标开展工作,例如前期访谈、测绘、图像采集收集资料,返回后马上进行资料整理.这样杜绝了拖延和消极的学习情绪的产生,每个小组成员都在为信息分类、建档和分析进行有序准备.第二是空间整理阶段,在原有专业教室内对各自所需器具及电脑资料的梳理,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搜集的图书、影像等数据资料进行小组内的整理,明确组内各自的任务.对照时间节点进行任务成果讨论,并且按照原定的讨论地点和形式进行工作,避免小组间的干扰,看似凌乱的专业教室其中隐藏着设计组有序的工作关系.最后是信息整理,此次任务定位为高端居住产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同,是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处理好远期规划道路和项目的关系,使得城市与项目实现双赢.在建筑风格和环境设计方面,应从规划的角度,有较为完整的思路,以利于实现项目规划的各个重要目的.对住区公共环境进行创新式设计:突出本项目的优势,超额配套的优质公共环境.建立靠近用地与公共环境的便捷联系空间,可以主要通过“巷”、“带”等“线”式的处理来实现,以及人工草坪,局部环境场景及环境小品设计等“点式”的处理来构成环境节点.教师运用“超整理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任务书的认知深度上得到深化,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出设计的线索和依据,不再盲从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在有序地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

四、结语

建筑学专业学生要善于思考、分析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基于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将“超整理术”作为建筑学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构建以时间整理、空间整理和信息整理为依托,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新途径,为探索更高水平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丁沃沃.过渡与转换——对转型期建筑教育知识体系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5(05).

[2]韩建华.开展“课题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3]魏勇军,吴中军.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4](日)佐藤可士和.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M].常纯敏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5]郝亮.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2(05)

专业实践论文范文结:

关于专业实践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专业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4、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