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从《山盟》透析余光中山水散文的话语资源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是一篇与散文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从《山盟》透析余光中山水散文的话语资源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余光中和余秋雨散文中的山水书写研究”(项目编号:KYCX17_16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为文,可谓诗文双绝,尤其打开山水散文写作的新气象.《山盟》是余光中 1972年由美返台不久后的代表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山水散文创作的话语资源.古典诗词的浸染、中华文化的涵养、欧风美雨的影响等都成为其山水散文书写的灵感来源.

关键词:余光中;山水散文;话语资源;《山盟》

作者简介:郭如如(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20-044-02

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者自反性的建构.互文性强调纵向的、历时的影响,认为作品是由其他作品塑造出来的,之前作品的存在使它们的出现具备了可能性;而自反性则强调横向的、共时的比较,对照作品表情达意的方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并且总是隐含着对自身的反思,余光中的山水散文作品明显带有以上两种建构方式的痕迹.纵观历代山水散文创作,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作家在书写山水时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余光中对此进行过大量的阅读与研究,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杖底烟霞——山水游记的艺术》《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国山水游记的知性》和《论民初的游记》四篇长文上,因此,丰富的话语资源储备使其创作呈现出互文性和自反性的建构特征.

就如《山盟》的开篇,以恢弘高迈、气势磅礴的语言回溯了山的悠久历史,其中“赫赫洪洪荒荒”一句单独成句,意在传达山脉日月融聚、人我风物合一的意蕴,“高高晴晴冷冷”旨在描述太平洋彼岸的愁郁生活,似乎有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风格.其实,在余光中的创作中,随处可见前人创作的影响,“霜皮龙鳞,肌理纵横,顽比锈铜废铁,这些久僵的无头尸体早已化为树精木怪”,这句对山中老树的勾勒灵气逼人、鬼气袭人,颇有诗鬼李贺的遗风.余光中还被称作过是现世的李白,这种提法属于溢美之词,但并非没有道理,在这篇《山盟》里亦可寻到根据.“溯长江溯黄河而上噫吁戏危乎高哉天苍苍野茫茫的昆仑山天山帕米尔的屋顶”一句对李白的《蜀道难》有所承继,由异国之景引出对祖国山川的感慨时,他还直接引用了“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身后,经年日久,可见余光中追随的身影.文章化用最妙的莫过子瞻词,“要是可能,给我七十岁或者六十五,给我一间草庐,在庐山,或是峨眉山上,给我一根藤杖,一卷七绝,一个琴僮,几位棋友,和许多猴子许多云许多鸟.”这分明是在现代形塑出了白衣翩翩、遗世独立的苏轼形象,竟有《行香子 .述怀》的神韵:“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以上古典诗词的浸染自然是入心入骨,诚然,既是山水散文,那么古文的影响也不可少.骈文讲究对仗工整,要求声律和谐,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散文则活泼俊逸,形神疏朗,《山盟》及至余光中多数山水散文都隐含了骈散结合的拟古现象:

“一万四千英尺以上的不毛高峰,狼牙交错,白森森将他禁锢在里面,远望也不能当归,高歌也不能当泣.”

“高贵的躯干风中雨中不知矗立了千年百年,坎坎的斧斤过后,不知在什么怀乡的远方为栋为梁,或者凌迟寸磔,散作零零星星的家具器皿.留下这一盘盘一坨坨硕老无朋的树根,夭矫顽强,死而不仆,在日起月落秦风汉雨之后,虬幡纠结.”

……

语言新丽隽永,布局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似有柳宗元、王勃的韵致.现代散文能够写得如此典雅却不泥古,现代却不流俗,自然大方,出水芙蓉,实属难得.余光中久居外域,故乡成了异乡,异乡倒成了故乡,而他的灵感源泉却始终是中国古典文学:“文言文更是我写作语言的根底、骨架,不读文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何从吸收.不熟读古典诗、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造诣已达到怎样的深度、高度.”[1]也正因此,余光中的山水散文永恒地呈现出一派中国气象、一种华语情结.

当然,构成余光中山水散文之魂的,是根植在他心底的中华文脉,是对“家”这个哲学命题的深刻省思.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因为饱受国内外战乱的影响,青年时期就开始四处辗转避难,二十一岁离开大陆,五十年代后期又远赴美国游学,但欧风美雨丝毫未能改变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甚至在日后回忆起来,余光中说:“我的乡愁有三层,首先是地理上的,其次它不局限于一地一山一水,而是对整个大中国的怀乡,更是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 ”[2]从《山盟》即可看出,与之盟誓立约的既不只是此刻妻女家眷携手而征的阿里山,也不只是魂牵梦萦的大陆河川山谷;既没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的飘零老迈之感,也没有根着无处、苦无依靠的焦虑消沉之意.华山夏水是余光中生命里一条加粗的标红,一以贯之地成为他散文创作过程中的精神储备和灵魂汲养.

“落矶山美是美,雄伟是雄伟,可惜没有回忆没有联想,不神秘.要神秘就要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武当山、青城山、华山、庐山、泰山,多少寺多少塔多少高僧,隐士,豪侠.那一切固然令他神往,可是最最萦心的,是噶达素齐老峰.那是昆仑山之根,黄河之源.那不是朝山,是回家,回到一切的开始.有一天应该站在那上面,下面摊开整幅青海高原,看黄河,一条初生的脐带,向星宿海生命.”

原始的生命记忆在这段文字里显现得尤为酣畅,浩荡的江山情时时刻刻敲击、牵动着余光中的诗心,这似乎成了他最宝贝的“家当”,存放在他远去的行囊里,长期陶染着他的文思.距离创作《山盟》九年后,坐标已经由台湾更换到了香港,此时即将远走赴美的人也换成了好友思果,离情变化,而文情无改,于是有了与《山盟》异曲同工之妙的《送思果》,在此文中,他再一次感叹印第安人的山川遗产里没有亭、没有钟,再一次嘲笑落矶山远不及中国山水情长义重.可见,余光中的《山盟》以“盟”字立骨,构筑华章,这“山盟”就是对祖国壮丽山川和悠久传统的萦心系魂的想念,是回家、寻根的渴望,也是他对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热血拥抱,[3]而这种情感铭心刻骨、经久无衰,因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他山水散文的精髓所在.

对历史与现实的观照同样丰富了余光中山水散文的内涵,《山盟》文末写到他即将下山返家时,对“家”和“下面的世界”产生了莫名的疏离感.与一圈圈伟大的年轮相比,与年轮背后沧海桑田的浮沉变迁相比,令人懊恼的是浮躁的时代,令人无奈的是历史的瞬间,由此而产生的生态文学写作意识,也润物无声地隐现在其散文中.

另外,余光中学贯中西,前文已略论中华文化传统与其山水散文创作的关系,而他出身外文专业又长期旅居海外,自由的文风不免来源于此,欧化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使其散文更显得舒展形象、灵动精致,不至僵化.比如行至姐妹潭时,余光中忽想起阿里山上两姐妹殉情的故事,就鼓动四个女儿丢铜板许愿,当妻子质疑其有欧化过重之嫌时,他反诘:“何必这么缺乏幻想.管它.山神有灵,会保佑他们的. ”轮到余光中自己许愿,他“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后土上去朝山,站在全中国的屋脊上”,这便使西化的行为和东方的愿望汇聚在一个时空里,浑然天成,不拘一格.当然,打开了另一个空间,视野和格局开阔了,对中文美的体认也就越清晰、越透彻.

自 1952年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问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余光中凭借斐然的文采、冷峻的思考、细腻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笔耕不辍,产量惊人.一直以来,对祖国山水的脉脉情意、对母语经典的无限认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萃取都成为余光中散文创作的话语资源,影响着他不断提炼出大美山水之新质.注释:

[1]郭虹.拥有四度空间的学者——余光中先生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0(2):51.

[2]余光中.乡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序言.

[3]郭久麟,董小玉.散文知识与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85.

参考文献:

[1]余光中.余光中散文选集[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2]郭虹.哲学与美学的诗艺合璧——余光中散文研究[M].长

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美)乔纳森 .卡勒.文学理论入门[M].南京:译林出版

社,2013.

[4]徐学.余光中传[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5]钟怡雯.诗的炼丹术——余光中的散文实验及其文学史意

义[J].华文文学,2008(4).

散文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散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