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繁华人梦岁月犹新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岁月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繁华人梦岁月犹新

一串绵长的记忆

“天童”二字对于宁波人来说并不陌生,天童禅寺自古便承载着文人、香客的虔诚信仰和敬畏歌颂.一盏青灯、一缕梵音,似能化解这世间的万千愁思.天童之妙在于它的位置,地处东郊山间,隐人松林苍郁茂密的太白山麓之中,幽静却又同尘世紧密相连,给人熟悉的亲近之感.而在古时想要上山朝拜,必要经过位于太白山南麓的天童村,由东向西走过村中的主干道天童街.便是借了此地人杰地灵之势.“天童”声名远播.

现在去天童老街,从宁波市区出发,在鄞州东下高速,驶入宝瞻线,穿过白岭隧道就能看见出现在左侧山头的醒目古塔.这一路仅需要半小时的车程,交通相比旧时是质的飞跃,而最鲜明的路标却没有变,这座高高屹立于少白岭之巅的少白塔又称镇蟒塔,是宁波十大古塔之一.对于古往今来的行人来说,过了少白塔,天童便到了.

天童村地处天童溪南岸,背靠着太白峰,由东向西,自宋代起就形成了街市.在交通基本是依靠双腿的岁月,天童老街东通北仑及象山港.从港口上岸的新鲜海产运输销售的线路,就是通过天童街到东吴镇小白河埠头,再由水路运进宁波城,天童街就成了水陆商品的集散地.街向西,连着阿育王寺,天童寺,是香客朝拜的必经之路.民国时代,在天童街上,聚集了“福源”百杂商店、“同和”南货糕饼店、咸货店、“万寿堂”中药铺等商肆数十家,一一数来,旧时繁华可见.

现在的老街,鲜少能见正经的商铺,但在每日清晨7:30-9:30的早市上,仍能感受天童人长久沿袭下来的习性.现在的早市是为了方便村里老人采买而形成的,除了自家的农产,早市上还有售卖整箱海货的鱼贩,种类不算丰富,但卖的带鱼、鲳鱼、白蟹,都是应季的海产,新鲜透亮.当天的量基本都能在早市售卖一空,这份对于海货的喜爱,应是自古便有的.

载梦太白,锱会重演

天童老街上现存的老屋都笼着一层灰褐色的时代印记,唯一修缮一新,门头鲜亮的就是街的一座太白庙.天童街因天童寺而兴,而天童街的繁荣则与街上的这座太白庙密切相关.

太白庙因地处天童村太白山麓而得名,旧时庙外兼有通往天童寺的南熏亭路廊.民国《鄞县通志》称,太白庙由徐、王、应、谢、蔡五姓为主祭祀.在民国年间留下的353个民间神庙中,太白庙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老街走没几步,就能看见庙门高扬的旗杆.庙门不大,早市还没结束的时候,庙前的人口也会被商贩占据,但往里走两步,金色的太白庙三字匾额,却显得颇为隆重尊贵.太白庙是人口小、后进宽的口袋状建筑群,整体自南向北延伸到太白山脚.走进正殿会发现这座太白庙既非佛家也非道家,大殿里供奉的神灵不是传说中的“天白金星”,而是唐代的一位象山孝子 杜雍.唐咸通元年(860年),为躲避强盗,杜雍携母抱子逃到天童太白山麓.他将子藏匿后,又将母掩藏于近处山洞中,然再回来寻找儿子却已不见,遂隐居于此躬耕以养,并不再去求取功名.在杜雍死后,乡人感其孝,建庙纪念.于是,便有了天童太白庙,又称孝子庙.从最初的乡下小庙,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首次扩建之后慢慢壮大,而彼时,天童街已有相当规模,被称为“鄞东十八街”之——.

庙内最精彩之处不在主殿,而是戏台,虽说体量不大,却构筑精巧.戏台顶部藻井是宁式戏台常见的螺旋娥罗顶,檐下斗拱全由彩画贴金描绘装饰,檐下额坊绘的就是戏曲场景.平日里庙内幽静,除了闲来无事在庙中闲坐谈天的老人,便只剩虫鸣乌叫.村里的老人热情,听闻是来走访老街的,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解介绍一番.据老人们说,每年农历正月灯戏、四月初八天童寺香会,太白庙内都会做戏,现在闲置堆砌在戏台左右的木头长凳,在做戏时都会坐满观众,有村里的,也有周围的乡邻.庙口还留着一棵千年的古银杏,山脚下的温度降的较慢,已是11月,银杏叶依旧是蓬勃的翠绿,要见满树黄叶或许还得等上个把月.

每至农历九月十六日,天童村还会迎来一场规模浩大的太白庙锶会.所谓的天童锶会,就是纪念天童太白庙供奉的孝子杜雍而形成的当地一项特殊的慈孝文化.锶会当天出现的这些锶会形象丰富,有八仙过海、杨家将等人物像,也有刀、、戟、锏等—卜/\般兵器.一路吹吹打打、声势浩荡.一静一动间绵延着乡邻村民朴素的愿望: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据说在那时,看锶会的人流会汇集成近10里的游行队伍,在太白庙和顺娘庙都有社戏演出,活动从十四日五更起至十七日下午,热闹会整整延续3天.

代代相传是匠心

天童街上自古望族辈出,街东街西的天童村和童一村合起来有千余户3000余人.据有关族谱记载,徐、王、谢等诸姓,都是自宋元时迁入天童街的.如徐氏望族后裔随高宗南渡,先居江东明楼,后裔分迁至小白天童,在明代出过两名进士;王氏之祖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其弟从江西临川迁至此处定居;而应氏,先祖是唐代时建造灵桥的应彪,元代时一支后裔从鄞西樟村迁来此处.

现今走在老街上,原来卵石铺就的小径早已不再,修葺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每走一步,都有老街过往朦胧的投影.对于自小便生在老街上的这一辈人来说,祖辈的记忆早已融人老街,而有相邻问候才是最亲近的生活.

就像老街的剃头店自记事起便在了,没有招牌,做的都是熟客生意.现在店里的师傅兼老板仅一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奶奶.一副老花眼镜,一把剃刀,剃头发、刨胡子、剪鼻毛、修眉毛,这样全套修剪只需要10元.奶奶13岁那年,便跟着哥哥学习剃头手艺,哥哥腿有残疾,自小便拜村里的剃头匠为师,学习手艺养家糊口,那时候的奶奶还是个玩心重的小姑娘,在店里帮哥哥烧水打杂.哥哥在31岁那年,被肺结核夺走性命,她便独自接过了哥哥的生意,直到今天,如此算下来,她已经在剃头店里待了整整56年.

时光荏苒,在剃头店的方寸之地,懵懂的小姑娘度过了青春年华,嫁为人妇,养儿育女,却始终未曾放弃哥哥交付给她的行当.半个世纪来,剃头的家当几度更新迭代,不变的是那把坐过三代人沧桑的理发椅.如今她还是习惯用煤球炉烧水,用搪瓷脸盆给客人洗头.她戴着老花镜,慢条斯理,虽说动作已不再利索,但村里的老主顾习惯了女剃头匠的手艺,依旧会在清早等在店里谈天说地.或许再过两年,奶奶真的就要放下剃刀,颐养天年.

询问街上的老店,村里人除了指指剃头店外,便是往远处伸伸手,走过老街最热闹的一段,还有一间铁匠铺,极易找,寻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响去便是了.在现代机械取代人力的年代,打铁的技艺就像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几乎就要销声匿迹了.同样没有醒目的门头,只是用粉笔在墙上写了打铁铺三个字,铺子是师傅用自家楼房沿街的前屋改的,店里煅烧铁坯炉火还留着火星,散发着温热的气息,一旁的铁砧已被用得光洁发亮,火钳、碳铲、锤子等工具被整齐地码放在火炉旁.铁匠铺的色彩是灰黑的,常年烧火锻造和铁削沉积形成了它特有的暗冷色调,就像是应了铁匠作为三个最苦老行当之一的主基调.

师傅反复挥舞着铁锤,敲击出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相比工业机械化生产,经人手锻造锤炼的铁器回来的更有韧性,也更耐用.即便是普通的锄头,锄地时能否精确施力,考验的也是技艺,锻造出锄头的雏形,师傅还要反复敲击找平,然后用刀刮出棱角,完成一柄就需要个把小时.做的不好的锄头千活时容易蹩转报废误了工时,所以村里的农户依旧喜欢到打铁铺子里来买农具,这份长久的信任自师傅父亲那辈便开始了,长久流传在村中.

除了早市、庙会、周末回乡会掀起些似有若无的波澜,老街剩下的多是周而复始的单调.记忆中的喧嚣淡去,仅存的是质朴的生活气.11月是晒黄豆的日子,老街上能看见整捆扎着的老豆荚,和铺满簸箕的黄豆颗粒,将这些豆子晒好收起,让屠夫留一个新鲜宰杀的土猪蹄髂,炖一锅黄豆蹄膀汤,会是这个冬天最实在的温暖.

岁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岁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岁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岁月推理杂志

2、青春岁月杂志

3、青春岁月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