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和北凉农牧业以吐鲁番、河西出土文献为中心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该文是关于研究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北凉农牧业以吐鲁番、河西出土文献为中心

杨荣春

(石河子大学历史与民族学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 要]北凉,为少数民族政权,系五胡十六国之一.北凉建立后,十分重视农牧业.文章从吐鲁番与河西出土文献的视角来研究其农牧业,展现了北凉在河西、高昌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情况,实现了农、牧业并举.北凉的农牧业发展,为其统一河西、统辖西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把先进的农耕方式、生产方式推广到高昌,也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北凉;农业;畜牧业;出土文献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西北富庶之地,凭借祁连山融化的积雪灌溉了走廊,使之成为天然的农牧区.这不仅提供了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而且也为繁荣畜牧业提供了丰足的水草.因此,汉始就在河西地区大力推广屯田,大规模地移民垦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历魏晋,至十六国相承不改,其中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北凉是较为突出的.

我国古代政权多以发展“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传世文献多有记载,而关于北凉的农牧业记载很少.前贤宋晓梅在论文《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高昌郡时期的农业活动》中指出:“高昌郡时期高昌保留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1]P35王素先生在《高昌史稿·交通编》[2]P90-107利用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对高昌的农牧业进行了研究,更多集中在高昌国时期,北凉高昌郡时期的农牧业少有涉及.前人以上研究,为我们深入认识北凉高昌地区的农牧业开拓了思路.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北凉高昌农牧业一些未及发挥的方面,提些点滴的看法,以求教于各方家.

一、北凉的农业

(一)农业政策与措施

北凉永安元年(401),沮渠蒙逊继立北凉,都张掖.立建国后,他以农为本,减轻徭役,制定农业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载:

孤以虚薄,猥忝时运.未能弘阐大献,戡荡群孽,使桃虫鼓翼,封豕烝涉西裔,戎车屡动,干戈未戢,农失三时之业,百姓户不粒食.可蠲省百徭,专功南亩,明设科条,务尽地利.[3]P3193

可见,北凉重视发展农业,在“五凉”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北凉玄始六年(417),凉州大旱伤及农业,沮渠蒙逊对自身的施政进行检讨和反省,下书祈雨.《十六国春秋辑补·北凉录》载:

蒙逊下书曰:“顷自春炎旱,害及时苗,碧原青野,倏为枯壤.将刑政失中,下有冤狱乎? 役繁赋重,上天所谴乎? 内省多缺,孤之罪也.《书》不云乎:‘百姓有过,罪予一人.暞可大赦殊死已下.”翌日而澍雨大降.[4]P663

沮渠蒙逊对北凉农业发展的身体力行,不仅使饱受战争疾苦的河西百姓尽快得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而且更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此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北凉能在旷日持久战争中获胜、沮渠蒙逊统一河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北凉除了制定农业政策、实行利农措施之外,还在地方上实行一系列特殊的农业政策,以保障北凉政府和军队的用粮.吐鲁番出土文书也记载北凉高昌郡拓荒种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见吐鲁番哈拉和卓九六号墓出土《都乡啬夫被符征发役作文书二》,此文书存三行,现移录文如下:

1 令狐玩

2 右五家户作次,逮知为官种芜荒

3 应曱罪[5]P41

此件文书无纪年,依据同墓出土《北凉真兴七年(425)随葬衣物疏》判断,此件文书当属北凉时期.文书中“为官种”,显然是令狐玩等五家户种官田,而“芜荒”,即开垦荒地,是尽地利.另见,吐鲁番哈拉和卓九六号墓出土《北凉玄始十二年(423)兵曹牒》,此文书存十九行,现移第八至十一行录文如下:

8 纪,请如解〇簿.

9 被符省县(桑)佃,差看可者廿人知,

10 以阚相平等殷可任佃,以〇游民阚

11 曱曱佃, 求纪识.请如解纪识.[5]P30-31

据此可见,北凉高昌郡在玄始十二年(423)征发民众为军队种桑田.尽管以上两处记载是征派赋役的内容,但是从侧面也反映了北凉在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沮渠蒙逊在农业上的有力政策和措施,使北凉得以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供给,在饥荒和对外战事中立于不败之地.《晋书·吕光附子吕隆载记》云:

沮渠蒙逊又伐隆,隆击败之,蒙逊请和结盟,留谷万余斛以振饥人.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人相食,饥死者十余万口.[3]P3071

据此,沮渠蒙逊在大饥之年自给自足,还能把万余斛的谷物赈济给姑臧的饥民,这足见北凉农业经过多年的良性发展,具有雄厚的粮食储备,这也为沮渠蒙逊统一河西奠定了物质基础.又《宋书·氐胡大且渠蒙逊传》载:

元嘉六年(429),蒙逊征桴罕,时乞佛炽盘死矣,子茂蔓大破蒙逊,生禽兴国,杀三千杀人.蒙逊赎兴国,遂谷三十万斛,竟不遣.[6]P2415

三十万斛谷物可不是个小数目,沮渠蒙逊能拿出这么多粮食去赎兴国,这在战乱频繁的十六国时期是屈指可数的,当与北凉着力发展农业是分不开的.

(二)农业生产

关于北凉的农业生产,传世文献并无记载,但从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的墓葬壁画中能看到相关情况.如下图: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地主生活图》[7]P29.

关于此图,《(1963—1965年)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8]P7-27 并未提到.孟凡人先生认为:“1964 年在阿斯塔那墓地13 号墓发现,……属十六国时期,约在公元四世纪后半叶.”[9]P3此画断代当属高昌郡时期.画面由六块小纸拼成,画上方有果树、鸟,画中间下方是帐下墓主人和其妻子跪坐在榻上,左下侧绘有马匹和马夫,右下侧绘有女仆人和炊具,而在右上方绘有农田,还有耙子、木杈等农具,展示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

再有,1975年吐鲁番发掘的哈拉和卓古墓群,据《发掘简报》介绍“第一期哈拉和卓75TKM94~98号墓五座古墓均属北凉时期”[10]P7,五座古墓均有壁画,其壁画内容展示北凉的农业情况.如其中75TKM94号墓壁画名为《仕人寓耕图》(未见图版),“画面比较单纯,从左到右,一人牵牛,牛拉着犁,一人扶犁犁地.”[10]P7这说明牛耕、犁地是北凉农业中的主要耕作形式,也体现了北凉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又,1975年吐鲁番出土《哈拉和卓98号墓壁画》[11]P7,涉及北凉时期的农业情况:在正中是墓主人夫妇及侍女.右侧图中间是小框栏绘有田地,内有绿色条纹是田垅.右上图是跪坐在炊具前做饭的仆人;旁边绘有男仆在推磨.右侧下图绘有弯曲带绿叶的藤状物是种植的葡萄.最右侧上方绘有带有绿叶的三株书,当为桑树.

另有200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发掘的编号为04TAM408号墓北壁壁画《庄园生活图》[12]P2,此墓年代为十六国高昌郡时期,墓壁画也展示了高昌郡时期的农业情况:图画正中是垂幔下的男墓主和他的两位夫人,旁边还有牛车和马.右侧黑线十二个条块并写有“田”字为田地,是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的农田;还有写有“树”字的三株树;这里的树, 李肖先生认为是“桑树”.[13]P126右下角绘有一块弯曲藤状物并写有“蒲陶”二字的是葡萄园种植的葡萄.

再来看河西地区的有关资料,1977年发掘的《酒泉丁家闸十六国五号墓》壁画[14]P321,墓葬年代“大致可定在后凉至北凉之间,即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中叶,也就是在公元386-441 年北魏破酒泉时期.”[15]P11 此墓壁画展示了这一时期犁地、耙地、扬场、饲养家畜等有关农业的活动.尤其是画面中一人一牛一犁和一人一牛一耙的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扬场和堆场再现了谷、麦的收获方式.此画面也反映了畜力的节省和农业生产的发达.

通过以上吐鲁番和河西墓壁画中展示的农业活动,可见卢水胡沮渠氏北凉时期延续牛耕、耙地、扬场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种桑养蚕、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也在壁画中能够看到影迹.葡萄种植被绘在墓壁画上,可见葡萄的种植、生产、加工在北凉时期已经作为高昌当地人民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普遍出现和广泛使用,更体现出北凉农业的发达.

(三)农作物种植

关于北凉的农业种植,传世文献少有记载.出土文献和文物为研究北凉的农业种植提供了依据.北凉曾辖高昌郡,高昌的农业种植不仅北凉农业的一部分,也很具有地方特色,《魏书·高昌传》载:

地多石碛.气候温暖,厥土良沃,谷麦一岁再熟,宜蚕,多五果,又饶漆.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甚佳.引水灌田.出赤盐,其味甚美,复有白盐,其形如玉,高昌人取以为枕,贡之中国.多葡萄酒.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国中羊马,牧在隐蔽处以避寇,非贵人不知其处.[16]P2243

据此,高昌地区自然优势、地理环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均有种植.

1.粮食作物

关于粮食作物,也见于吐鲁番出土北凉、西凉时期文书.因为西凉401年从北凉中分立,至北凉玄始十一年(422)沮渠蒙逊兼并西凉,西凉重新并入北凉版图.故此,西凉与北凉时代相当,笔者也把西凉时期的文书纳入北凉研究范围之内,详见表一.

从上表统计来看,北凉时期高昌的粮食作物见有、麦、粟、米等.其中、麦较多见,是北凉高昌百姓的主食.王素先生认为:“高昌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粟、黑豆、青稞、麻子等七种.”[2]P88因为北凉时期的出土文书有限,以上七种粮食作物未全在文书中出现,待考.

(1)

,音mi,音同糜、縻,也称糜子,是古高昌时期的主食之一,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供食用,或作饼,或作羹.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发掘古墓,第一期晋至南北朝(三世纪至六世纪初)墓葬出土的瓮上写有“黄米一瓮,白米一瓮”[8]P8,其中的“黄米”,王素先生认为是糜子.[2]P92侯灿先生指出:“这种作物至今在新疆各地仍有种植, 农民们称为黄米.”[17]P225黄兆宏先生认为: “ ,是十六国、高昌、唐代中期以前吐鲁番地区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用作食物及马料等.”[18]P81-87在上表中的“翟定雇人耕”,可见“ ”在北凉高昌地区的种植广泛.又,吐鲁番阿斯塔那二二号北凉时期古墓出土的《朱显弘等种、瓜田亩文书》,文残存八行,录文如下:

1 十亩

2 七亩

3 九亩

4 三亩

5 朱显弘六亩

6 瓜一亩半

7 八亩

8 十二亩[5]P102

据此,“ ”的种植普遍,分别为十亩、七亩、九亩、三亩、六亩、八亩、十二亩,几乎是每家都种,其中最多的一户种十二亩,最少的种三亩.可见, “ ”在北凉时期的高昌不仅是种植最广的农作物,而且也应当是主食之一.

(2)麦

麦,有大麦和小麦之分,均为高昌主食之一.青稞是大麦的一种,而小麦在新疆地区很早就有种植,据王炳华先生介绍: “一九七九年冬,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孔雀河下游发掘了一批原始社会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小麦.墓地年代,据北大考古教研室碳十四试验室用木材、毛布、皮张等测定,当在距今三千七百年至四千年上下.”[19]P114由此,小麦在新疆的种植历史久远.麦子可以蒸制成麦饭,经济方便.大麦和小麦均可磨成粉,做成饼或各种面食来食用.法国学者童丕先生认为: “粟和麦是穷人的主食.”[20]P37 在上表《奴婢月廪麦帐》中可见,北凉的普通百姓和社会下层奴仆也是食“麦”.另外,北凉统治高昌时期还要计算麦子的亩产量,见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北凉时期墓葬出土的《田亩出麦帐》,文书残片存三行,录文如下:

1 一半,亩出麦三斗七升.

2 升半

3 麦[5]P78

据此文书,麦子亩产量为“三斗七升”.但是,土地的良贫也决定麦子亩产量,此田是常田、部田或卤田不得而知.

(3)粟

粟,即小米.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较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也是高昌主食之一.粟可以熬粥,或者将其粉碎,磨成粉末、粉面而做成饼子食用.王炳华先生认为:“最早的粟类标本,见于距今三千年左右的哈密五堡古墓地.主要是一种小米饼,出土颇多.大部分作方形,长约二十厘米,厚三———四厘米左右.由于粉碎不好,饼内的卵圆形小米颗粒仍清晰可见.”[19]P104河西也有实物出土,见敦煌祁家湾336号墓出土有随葬斗瓶,瓶内装有“粟和云母片”.[21]P117斗瓶上有《建初五年(409)斗瓶镇墓文》,其“建初”为西凉李”年号,与北凉属于同时期、同地域.在上文所述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葬出土的瓮上写有的“白米一瓮”.此“白米”,王素先生“疑即所谓的小米.”[2]P92上表统计中的“一亩粟半亩田”,也可见粟在北凉高昌郡亦有种植.

(4)米

米,可能是稻米.“米”也见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文书《食米帐》,文书残存两行,录文如下:

1 素日食米八斗

2 频受糸(丝) [5]P108

据此,米在高昌也有食用.但是否高昌种植,情况不详.王素先生认为: “天山以南地区,包括高昌在内,大都具备种植水稻的条件.……当时的高昌,稻米的食用和流通,数量是非常微不足道的.”[2]P87-88 《魏书·西域传》载: “焉耆国……气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畜有驼马.龟兹国……物产与焉耆略同.疏勒国……土多稻、粟、麻、麦.”[16]P2265-2268 据此,周边的焉耆、龟兹、疏勒均有水稻种植,高昌地区的米很可能是从上述地区流入,可以肯定的是北凉高昌郡时期稻米已进入人民的餐桌,但食量当为少数,毕竟稻米在当时是昂贵的粮食,不是普通百姓所普遍食用.

另外,“黑豆”也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考古出土实物.“一九五九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座十六国· 前秦时期的墓葬(59TAM305)里随葬有保存完好,仍有光泽的小黑豆.”[22]P124这说明,黑豆已在高昌地区种植.

2.经济作物

关于经济作物,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文书中有桑、苜蓿、棉花等,详见下表二.

(1)桑

种桑养蚕,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北凉也不例外.据上表,北凉高昌郡高昌县某户种“桑八亩半”,可见当时高昌的百姓大量种桑来发展丝织手工业;高昌郡的百姓有“桑佃、桑役”,说明官府和军队的屯田也种植桑;严福愿赁蚕桑是为了经营手工业来谋生.河西酒泉丁家闸十六国五号墓有采桑画面,吐鲁番出土实物和文书也见有大量绢、绨、练、丝、锦等织物,这些证实“桑”在北凉时期的河西和高昌地区大面积种植,是北凉农业、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纺织品为本位制的北凉时期,绢、锦等都可以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所以更凸显出“种桑养蚕”的重要性.

(2)苜蓿

苜蓿,嫩茎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饲料.它再生能力强,易管理,在水源充分条件下,一年可收获多次,是发展畜牧业所需的首选饲料.据上表,北凉高昌郡高昌县某户种“苜蓿四亩”,可见当地的百姓已种植苜蓿;高昌郡的官府有“刈苜蓿”,说明官府也种植苜蓿.由此,北凉时期的高昌已广泛种植苜蓿,或食用或供牲畜饲料.

(3)棉花

棉花,性喜温暖,吐鲁番盆地光照长、温度高等自然气候条件更适合棉花的种植生长.高昌的棉花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 《梁书·高昌传》载: “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23]P811 据此,棉花在高昌也被称为“白叠子”.北凉时期高昌种植棉花,织出白叠(棉布),见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九号北凉时期古墓出土《某家失火烧损财务帐》中记有“白叠三匹”[5]P98.还有,考古专家在对吐鲁番晋———十六国(高昌郡)时期墓葬的考古中发现:“这一时期的棉织品中,见到了絮棉,确证晋———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确已种植棉花.”[24]P12另外,“芝麻”也有考古实物出土.据吴震先生介绍: “我们曾在阿斯塔那高昌时期的古墓中发现芝麻蒴果皮壳.”[25]P58 芝麻也称“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可以用来榨油,可见北凉时期高昌也种植芝麻.

3.林果作物和蔬菜种植

关于林果作物和蔬菜种植,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文书中见有葡萄、瓜、枣、苋炙等,详见下表三.

(1)葡萄

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也称“蒲陶”、“蒲桃”.河西和高昌均种植,而高昌地区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更适宜葡萄吸收糖分、种植生长.葡萄,除了鲜果供应外,还可晒葡萄干、酿葡萄酒等.对于高昌种植葡萄的特点,王素先生指出:“一是品种优良.……二是面积广泛.”[2]P95据上表可见,北凉高昌郡高昌县“曱预蒲陶十亩半”、“曱绩蒲陶六亩”,这些都是高昌大量种植葡萄的佐证.吐鲁番出土《高昌郡功曹白请溉两部葡萄派任行水官牒》,是反映北凉官府对高昌发展葡萄种植提供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管理.吐鲁番出土《残、粟、酒账》中的“祠下蒲陶得”,后缺之字当为“酒”,即葡萄用于酿酒.由此可见,葡萄从农户种植到官府管理,再到酿酒生产等一系列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北凉高昌郡对葡萄这一特色种植产业的重视.

(2)瓜

瓜,即甜瓜.高昌地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更适宜瓜果吸收糖分、种植生长.据上表,北凉高昌某户种“瓜一亩半”.《北凉承平年间(443—460)高昌郡高昌县赀簿》中亦有“瓜地二亩半”的记载情况.考古也出土有实物, “吐鲁番古墓内,见过甜瓜子、甜瓜皮.较之其他瓜果,发现数量不算多.”[19]P106

(3)枣

枣,即红枣.吐鲁番出土《北凉承平年间(443—460)高昌赀簿》中记有“田地桑一亩半枣一亩半”.[26]P238考古也出土有实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十六国时期的墓葬(72TAM156)有随葬枣子和吐鲁番高昌时期的红枣.”[22]P118-125

(4)苋炙

苋炙,当为一种蔬菜.《汉语大词典》见有“苋菜”一词,解释为: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菱形,有绿紫两色.花黄绿色.种子极小,黑色有光泽.嫩苗可作蔬菜.”[27]P5479 据此, “苋炙”当为苋菜.吐鲁番出土《北凉因欠税见闭在狱启》中记有“当人输苋炙一斛”[28]P12.可见,北凉高昌郡也种植苋菜.

另外,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有南北朝时期的杏核、干葡萄、干梨等文物.[24]P149-151莫尼克·玛雅尔先生认为:“在阿斯塔那古墓葬中发现的供奉食物证明了这些记载.祭器中盛有小米粒,黑豆、食油和水果等,大家从水果中又分别出了李子和葡萄.……绘画中有许多场面就是女供养人们手执盛满水果供品的盘子.我们从中可区别出梨、甜瓜、葡萄等.”[29]P184 由此,甜瓜、杏、梨等水果在高昌有种植.

从以上对高昌农业种植的考察,可以看到北凉时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种植情况.而西北地域农业种植也和土质、田地类别有很大关系,朱雷先生在《吐鲁番出土北凉赀簿考释》中对高昌的“常田、潢田、石田、无他田、沙车田、卤田”[30]P33-43进行了分析,田的类别不同,计赀也从每亩二斛至三斛不等.可见,高昌也是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种植,对此朱雷先生又指出:“今检麹氏高昌到唐代的租佃契约,凡佃‘常田暞租纳实物者,皆分夏、秋两季交纳.虽然租额有差别,但都规定夏到五月交大麦,秋至十月交床或粟,表明这类土地一岁可种两造.”[30]P37吴震先生亦指出: “常田是指常年可以种植作物的好地,可以一年两作,不需要歇茬,更不必休耕.”[31]P122王素先生也指出: “不同类型的田地,本有不同种类的耕作方式.常田、无他田大概均可‘再熟暞,而部田、潢田、卤田等,有的只能一熟,有的甚至还要休耕.”[2]P89由此,北凉时期的高昌在发展农业上也是因地制宜,尽地利,在“常田”上优先种植麦、和粟等粮食作物,而在其他类别田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

二、北凉的畜牧业

畜牧业是我国古代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西北少数民族尤以牧畜为主要生产活动.加之,河西走廊地区的优良自然环境,凭借祁连山麓肥美的天然广阔草场,使河西的畜牧业甚是兴盛.《汉书·地理志》载: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32]P1644-1645十六国时期的“五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充马、牛、羊、骆驼等牲畜的放牧和养殖.前凉张轨时期,也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3]P2223的美誉,可见凉州畜牧业的兴盛.

北凉的畜牧业相当发达,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附子牧犍传》载: “牧犍尚世祖妹武威公主,遣其相宋繇表谢,献马五百匹,黄金五百斤.”[16]P2206又《晋书·秃发傉檀载记》载: “蒙逊侵西平,徙户掠牛马而还.”[3]P3154说明,河西各民族政权都把牲畜作为一种资产而占有.即使在北魏太延五年(439)九月,北魏破姑臧灭北凉后,除了迁徙凉州民户三万余家至京师(平城)外,“永昌王健获牧犍牛马畜产二十余万.”[16]P89可见北凉的牲畜之多.另《魏书·食货志》记载:

世 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16]P2857

据此,即便是北魏平定北凉后,河西仍是北魏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墓壁画有很多牧畜的画面,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畜牧业情况,其中牧马图、牧羊图、牧牛图等画面资料,正是当时畜牧业繁盛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以下M6、M13、M5、M3图[14]P61-295

据以上M5:18 、M5:28 、M6:42图,展现了放牧的场景,是牧人赶着牛群、马群和羊群,可见其牲畜之多.M13:04、M3:37图,展现了鸡、猪的养殖场景,说明畜养家畜已经相当普遍.还有M5:63图,展现了一大一小两只骆驼在吃树叶,说明骆驼的普遍驯养.另,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记载北凉高昌郡时期大量牲畜牧养的情况, 详见下表四.

据上表可见,北凉时期的牲畜中“马”普遍使用,因马行动更快、更灵活,多用马来执行各种行政和军事行动.同时,北凉政府还把养马作为一种赋役制度,有马头、按赀配生马、阅马逋等措施和政策,朱雷先生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北凉按赀配生马制度》[33]P35-37对此做了专题研究,在此不赘述.“牛”在农业耕种劳作中是主要耕畜,“牛耕”也是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在北凉农业中的体现.

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文书也见家畜饲养的记载,如:斯坦因所获编号为:Ast.桍.2.010a的吐鲁番出土《北凉文书残片》,此文书存两行,现移录文如下:

1 曱月二日

2 八? 羊、小曱曱[34]P86

又如:斯坦因所获编号为:Ast.桍.2.010cv的吐鲁番出土《北凉掾王芬白》文书,此文书存三行,现移录文如下:

1 掾王芬白此月?

2 羊一口 猪一头并

3 曱[34]P88

据此,其中羊、猪等是在北凉社会生活中饲养的家畜.

吐鲁番出土墓壁画也见北凉畜牧业有关情况,如:吐鲁番哈拉和卓97号北凉时期古墓壁画,在绘图中间是墓主人夫妇,在右侧绘有一个仆人牵着一匹马,旁边还有一匹骆驼.最右侧绘有一头牛拉着车.

另外,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编号为04TAM408号北凉时期古墓北壁壁画《庄园生活图》[12]P2,也可以看到有关北凉时期的家禽、牲畜情况:在壁画左侧绘有骆驼、马、羊、狗、鸡,在壁画中间还绘有马和牛.这些都是北凉畜牧业发展的生动地写照和真实地反映.

通过以上研究来看,畜牧业和农业一样重要,是北凉的重要支柱产业.牲畜饲养以马、牛、羊为主,还有骆驼、鸡、猪、狗,六畜齐全,表明当时北凉是农、牧并重的.

结语

北凉,本系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统治者沮渠蒙逊继立之初就把发展农业作为治国之本,励精图治发展农业.相比之下,鲜卑族秃发氏南凉政权“以习武骑射为本,以发展农业为轻”,始终没有摆脱游牧习性,以至于后期出现“连年饥弊”的情况,经济上的不稳定更是显而易见的;氐族吕氏后凉政权“穷兵黩武”,轻视发展农业,以至于399年凉州境内开始爆发大规模的饥荒.显然,北凉的农业在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民族政权中是难能可贵的.正是北凉卢水胡沮渠氏在农牧业上的大力发展,为北凉统一河西、统治西域奠定了基础.北魏灭凉后,使沮渠无讳、沮渠安周西迁高昌,也把大量的人口、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推广到高昌.毫无疑问,北凉对于发展河西农牧业生产、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是有贡献的,也促进了西北的经济发展.[基金项目:2015年度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北凉的农业与屯田———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阶段性成果(编号:RCSX201510)]

研究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研究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