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是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儿童是教师第一专业等3则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研究是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儿童是教师第一专业等3则

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

儿童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旨归.显然,不研究儿童,不认识儿童,教育的旨归无法实现,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既如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儿童,准确地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问题是,我们对儿童真正认识吗?答案一定会是:儿童是熟悉的陌生者.具体地说,对有的儿童认识,对有的儿童陌生;有时候熟悉,有时候陌生;看起来熟悉,实际上很陌生;更为严重的是,常常以熟悉遮蔽陌生,以陌生代替熟悉.从实际上说,儿童、儿童发展是教育上的一个黑洞.

卢梭说,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将这句话演绎一下:教育世界里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又最不完备,这门学问就是关于儿童的学问.举一个例子:在一个视频里,主持人找了25 个大人和25 个小孩,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能改变身体的一部分,你最想改变什么?”大人的回答是:“大家都喜欢高个子,我想高一点.”“我的脸太胖了,我想变成瓜子脸.”“我的皮肤太差,我想换掉,我多么渴望有一身人人都梦想拥有的小麦色啊!”……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一个胖胖的小女孩说:“我对自己的身体很满意,如果有条美人鱼尾巴更好.”一个黑人小男孩说:“想要一个鲨鱼嘴巴,这样可以多吃点.”一个在做游戏的小男孩说:“我希望自己像乌龟一样,全身长满厚厚的盔甲,这样就不怕了.”……同一个问题,大人和儿童的回答截然不同:孩子们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自我,充满童心、童趣.而大人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别人满意的自我.成人与儿童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喜好.

的确,儿童是我们熟悉的陌生者,关于儿童的学问是大学问、真学问、深学问、难做的学问,儿童研究应当是教师的大专业、高专业、难度很大的专业,名师在这专业方面应有很高的水平.可是,长期以来,对这一专业我们重视不够,思考不深,落实不到位,因而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应当切实解决.

儿童研究的主题是认识儿童,发现问题,促进儿童发展.研究的方法是比较丰富的,笔者以为与此同时,还应在研究的思路上予以思考和开拓.

我认为,认识儿童要坚持“ 四个回到”,“四个回到”是儿童研究的基本路径.

其一,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和天性,自由也是儿童创造的保姆和田野.同时,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苏霍姆林斯基认定,在心性上,儿童是探究者.而探究的天性,产生对周围世界的惊异,因而儿童是哲学家.此外,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是儿童的又一天性,是儿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游戏里生长起的是游戏精神,游戏所产生的“心流”现象亦会让儿童进入创新状态.名师是善于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的人,他们善于,才会从本义上、本质上去认识和发现儿童.

其二,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儿童的生活是整合的,互相融通,互相支撑.他们至少生活在三个世界中:现实的生活世界、理想世界、虚拟世界.这是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可是,我们过多地关注现实的生活世界,无形中将儿童生活世界割裂了,生活单一了、不完整了.同时,三个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往往发生冲突,儿童常处在价值困惑中.真正认识与发展儿童,应关注他们整个世界,并进行价值澄清和引领.离开生活世界,便是离开了儿童;割裂了生活世界,便割裂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忽略了价值引领,便忽略了儿童价值意义的生长.而名师善于把握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其三,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去.可能性是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是生命创造的潜力,可能性是未来性,可能性具有多样性.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应当帮助儿童认识和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成为最好的自己.未来性“潜伏”在现实性中.名师的教育目光、研究的重点善于从儿童的现实性中发现可能性,引领教育从现实性走向未来性.

其四,回到儿童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上去.游戏在哪里存在,儿童就在哪里成长;游戏在哪里结束,儿童的发展就在哪里止步;尊重游戏方式,就是尊重儿童的生命;维护游戏机会,就是维护儿童的权利;引导游戏活动,就是引领儿童成长;研究游戏的过程,就是研究儿童发展的规律.名师不仅善于组织指导儿童游戏,而且其本身就是出色的游戏者.

此外,我认为,儿童研究还应该抓住“两个重点”.

首先,要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儿童认识与发现中,常常发生脱节以至成为教育的悖论:现实生活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儿童的问题、缺点,因而常处在教育的焦虑中;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们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天性、特点和伟大,常将儿童理想化.实践与理论如何互相走近,互相关照,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如何在其中发现儿童的真实性,发现真实的儿童,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与考验.名师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与考验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

其次,要研究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儿童的学习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黑洞.儿童研究的使命与智慧正是让这一黑洞敞亮、澄明.当儿童在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进入学习状态;当儿童真学习的时候,他才会经历真实的过程,才会有真实的自我存在;当儿童会学习的时候,他才会在学习中享受和成长;当儿童创造性学习的时候,他才会萌发创意,成为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创造性学习应当是名师进行儿童研究的重点.

儿童研究是教师的“第一专业”,在儿童研究中,名师才会在专业发展上走得更远更高.

(《中国教育报》2016 年4 月6 日成尚荣/文)

教育创新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一些幼儿园的中班开始要求小朋友用筷子吃饭,不然就挨饿.这则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具有科学道理,就是按照我们一般对儿童成长习惯的认知来看,似乎也有点操之过急.虽然不能得知是否出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考虑,但和现在片面的以特色取向的教改导向不无关系.

由于行政化的特色办学导向,使得不少办学机构,首先不是考虑办学的规律,而是以特色为指向办学,这种办学导向导致当下一些学校办学失常,求异思维过于极端,失去了基本的从事教育的平常心.在幼儿园中班强制要求幼儿使用筷子的做法,也许与这种思维有关.

即使要培养孩子使用筷子的习惯,也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应该尊重教育规律.培养孩子使用筷子吃饭本无可厚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让其自己使用筷子吃饭提高自理生活能力也是不错的想法.但是,用这种野蛮方式简单推行则是不可取的.其实,可以有很多办法教会孩子用筷子,比如一些模拟小游戏,家长在家中指导孩子每天适当练一练、试一试等等.简单粗暴的方式,甚至使用饥饿法给孩子造成伤害和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则是缺少儿童立场和教育立场的表现.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没有标准、需不需要标准的问题.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且能够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在与孩子基本生理健康有关的问题上,要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意见,也就是需要指导幼儿园先把事情做对,然后才是做好的问题.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该引导幼儿园在保证办学不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再去追求自己的优质和特色,片面的以特色化为导向的评价,某种意义上也有可能导致幼儿园出现办园误区.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在幼儿园中显得尤其重要,一味求奇求特甚至求怪,不是办学的正道.真正的教育创新是符合教育常识和规律基础上的创新,功夫应当下在教育教学服务的内涵提升上.与其培养孩子用筷子吃饭,不如把气力花在孩子用餐习惯的养成上,则更为有效.基于幼儿立场,陪着孩子慢慢来的这种心态,在当下功利、浮躁的环境中,则更是我们办学者应有的心态.

(《中国教育报》2016 年8 月26 日徐冬青/文)

“好教师”的四个特质

人们对“好教师”的期待也许是这个时代对教育最大的渴望,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对“好教师”不同的理解:素养论强调“好教师”应该具有一些好素养;行为论发现“好教师”应该有一些产生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好行动;情景论则关注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征.无论是对“好教师”静态的描述还是动态过程中复杂性的把握,人们始终认为“好教师”首先应具有一些独特的好品质.总书记就提出了对“好教师”四有品质的期待,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从这四个维度可以凝练“好教师”的四个特质:不忘初心、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有容乃大.

不忘初心

任何行业的卓越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对自身职业的价值认同,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基于教师的天职.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和“优点”,就生物学意义而论,每一个孩子都曾是“第一名”,否则无法成其为人.当教师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时,这些优点与他产生共鸣,也就倒流成为他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在激励他人成长的同时完善着自我.对教育本源意义的理解与思考应该伴随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但是人们往往在行进中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把手段当目标崇拜,而卓越者能秉承理想信念,不忘初心.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甘处下位.这也许正是教师职业最需要的道德操守,教师的讲台就是举起别人、奉献自己的平台.教师对于学生的价值在于润泽心灵、启迪智慧、促进成长.水依万物而成型,教师就需要依据孩子的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水有滴石而穿之韧劲,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学生的反复;水有洗涤污秽之功效,教师需要长善救失;水有甘处下位而不争之品格,教师应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境界.

大道至简

教育活动有自身的规律,而真正的本源性规律一定是朴素而简约的.大道至简是一种境界,也许在教育活动中人们需要经历从简单到繁杂再回归简约的过程.好的教学活动正是返朴归真的活动,课堂的环节一定是大气的,学习的材料一定是可以经过多次的教学创作的,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同心圆”的平等关系.大道至简更是一种人生哲学,而始终保持单纯、自然无伪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品质,他们更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欣赏学生的智慧,也能欣赏学生的错误,能不断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找到乐趣,从平凡的工作中领略教育的幸福,从而体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人生真谛.

有容乃大

教育者真正的仁爱之心就是宽容,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有时甚至挑战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如果教师用“理想中的好学生”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必然对他们进行层级的分类而不是差异性的对待.《论语》说“君子尊贤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学会宽容每一个孩子的缺点,每一个成长中的错误是君子应有的品格,好教师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境界.

(《浙江教育报》2016 年9 月9 日吴卫东/文)

研究是论文范文结:

关于研究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研究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