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问题到文本书法教育科研走出困境的突围之路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教育科研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从问题到文本书法教育科研走出困境的突围之路

傅宝奇

【摘 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引领开展观察,加强文本的写作训练,提升文本表达能力,是书法教育科研走出困境的突围之路.持续加强领导力和科研制度的执行力,提高书法教师的自助力,是书法教育科研的敞亮之旅.

【关键词】书法科研;问题意识;文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9-0014-04

【作者简介】傅宝奇,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

当前,书法教育已经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普遍重视,书法教研活动也在不同级别不同层面拉开了大幕: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师资的选拔和培养,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课堂教学的展示和竞赛,书法作品的展览和评比等,围绕这些主题开展的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法课程的深入实施,促进了书法教育质量的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口若悬河深入浅出阐述事理的常常是一些专家、教授、教研员、学校校长等“少数人”,来自一线的普通书法教师等“多数人”却少有发言.在校级和片区的书法教研活动中,很多一线教师的“发言”也多是些只言片语,很少有较为系统的令人信服的深度表述.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难于言说”,已经成为当前一线书法教师专业提升的瓶颈,也是书法教育科研亟待的困境.

一、疏于表达:书法教育研究的现实困境

据笔者调查了解,不少学校的书法教师大多来自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思维”常常束缚着这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愿、不敢、不会表达自己认为“不够专业”的见解,少数几个“能说”的教师虽然也“说”了自己的看法,但却无法把“说”的写出来.“不会说、说不到点子上”“不会写,写不出文章来”,使得教研活动常处于冷场或者表面上热热闹闹却未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走过场的尴尬境地,也致使教师的书法教育研究行动遗憾地“止于此”而无法前行.

1“. 问题”意识的匮缺使教师无“话”可“说”.

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动力,没有问题就不存在研究.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少谈及教师的问题意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正是问题意识的缺失使很多教师成了“没有问题的落伍者”.

问题意识的淡薄和缺乏,是教师教研活动时“无话可说”的根源所在.比如,作为学校的管理层人员,如果不清楚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书法课程该如何有效落实,师资培训该如何开展,那他(她)在教研活动中就很难说出教学管理的子丑寅卯来.再如,作为书法教师,没有较好地落实书法课程,到底是自己的责任心问题,还是自己再学习的能力欠缺,还是受到其他事务的干扰?缺乏问题意识,则很难发现这些真问题的存在,没有真问题就不会有“真研究”,必然导致“无话可说”.

2“. 文本”能力的缺失使教师能“说”不能“写”.

文本能力即写作能力.当我们看到一线优秀书法教师在介绍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常常心生羡慕佩服之至,而一旦让其把所言内容形成文稿写成文章,往往困难重重,一推再推,且会自嘲一番:“我做得还行,但文笔不行”.

其实,研究离不开写作,写作是教师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式.在研究中,从概念界定到文献综述,从研究计划到研究总结,从课题申请到结题报告(或论文发表),整个研究的实践过程几乎就是论文写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决不能把写作和研究割裂开来.从一些书法教师上交的发言材料、教学案例、教学日志、参赛论文、课题申报表、开题报告等文本材料可以看出,教师文本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行文格式不规范、结构安排不合理、文题表述不精准、分析论证不透彻.会做不会写,能说不能写,不会言说,不会写作,与教师文本意识不强、模仿学习懈怠、写作信心不足甚至排斥写作的心理等因素关联较大,而这些成了老师们积极开展书法教育研究的“拦路虎”.

二、经验分享:从“问题”到“文本”的突围尝试

近三年来,我校在落实教育部关于书法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 年,我校成为市书法领航学校;2016年有5位教师执教区级书法优质展示课,1 位教师参加省级书法课评比获一等奖;2017 年有1位教师的书法教学微课被收录为市级教学课件.先后有10 多篇书法教育的论文、案例在“教海探航”“师陶杯”“五四杯”等评比中获奖或在省级期刊发表,在市区级书法作品展览中我校参展数最多,在本区内我校也被公认为师资力量最强书法特色最突出的学校.成绩的取得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更与积极有效的科研活动密不可分.

1.培养问题意识——勤于思考.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教师揭示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具有重要意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校的课题培训、“金点子”讲坛等大教研活动,时常“友情提醒”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和反思,学会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1)在实践探究中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实践是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主要阵地.在书法教育进课堂的课程实施中,确确实实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书法教学的课型设计问题,学生临写的字帖选择问题,规范化书写指导问题,书法兴趣提高班建设问题,家庭辅助练字问题,这些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被教师以反思的方式提出后,首先自己去论证,确定其是否属于真问题,再和大家研究商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书法进课堂,有部分学生经常忘带毛笔、毛边纸和字帖,且每次练字后教室的桌凳、墙壁、地面常会留下墨迹,给班级的卫生保洁带来不少麻烦.发现这个问题后,经过可行性论证,学校投入近10 万元,创建了5 间配套设施较为齐备的书法专用室,问题得到解决了,书法教师、学生、家长和班主任都很满意.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书法专用教室该如何有效使用和管理……一个两个三个教师如果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产生“链条式”的问题,一所学校就具有了在研究与实践中实现“真发展”的智慧引擎.

(2)在理论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

理论学习是丰富实践、提炼实践成果的重要路径.教师在学习中要从理论的高度,对自己的经验和教学进行理论观照,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和途径.如,关于写字教学,有的专家把语文课标里“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要求解读为“语文课中有10 分钟左右的练笔即可”,是否曲解了课标的本意呢?这引起了不少老师的思考和质疑.有的教师以此为问题,申报了市级课题开展研究,经实践检验和论证,得出“该专家的理论观点不正确”的结论.

理论学习包括对书法教育专著的学习和书法教育期刊的学习.我校先后推荐老师学习的著作有:季伏昆教授编著的《中国书论辑要》(2000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黄惇、金丹等合著的《中国书法史》(2001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的著作《书法有法》(2010 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2017年起开始订阅《江苏教育》(书法教育).这些书刊是名家、大家和实践者们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教师会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探究课题.

2.从问题走向研究——勤于观察.

实践观察是问题走向研究的“第一土壤”,课堂教学和书法展览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试验场,是多种研究信息的汇集地.一线教师的书法教育研究大多与书法课堂教学和书法作品展览活动有关.

(1)观察展示课堂.

书法课堂,学生学得怎么样,是衡量书法教师教学策略的重要指标.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书法课堂展示活动逐渐多起来.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风格的公开课、汇报课、优质课、成果展示课,常常让我们耳目一新,惊喜多多.从这些展示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书法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书写水平和对书法艺术的感知程度.

2016 年春季,我校承办了区级书法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有一节课至今让大家记忆犹新:一位参赛教师在执教《多变的点画》教学中,出示了“文”字,让学生找出“文”字里的两个点.当时,被借班上课的学生们懵了,听课的老师们也懵了:“文”字只有一个点,哪有两个点呀?正在大家疑惑之际,这位执教老师竟说另外一个点是撇和捺的交叉点.显然这位教师的说法是不妥当的,但是他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们都记住并掌握了“上点和交叉点上下要对正”的书写规则.“错误中的美丽”,成了这一环节的亮点,很难说这不是歪打正着——用一个“错误”诱引学生牢记另一个“正确”的策略选择.近两年来,我校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录制了不少书法教学优质课上传参赛并获奖,其中有的录播课还被收录入市级音视频教材,这些课型也是值得一观的.

(2)观察展览活动.

书法作品展览、教师练字作业展览、学生作业展览,是师生书写水平的集中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和班级书法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准.善于观察的教师能够从展览活动中获取很多信息,为自己的实践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养料.

2016 年我校有两位青年教师的作品参加省展,并经现场考核过关成为省书协会员.这两位教师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在本区内的“传家风家训”“颂师德师风”等活动中参展,具有一定的美誉度.有这么好的师资力量,按常理推测其任教的班级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应显著高于平行班的其他班级,但事实却是该班的优秀作业参展数参展率处于平均水平,而书写水平一般的书法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优秀作业参展数参展率占据绝对优势.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的书写水平与书法教学质量不应该成正比吗?怎样才能让写得好的书法教师也能教得好,让写得好的教师带动影响身边的老师和学生?展览活动中的很多重要信息为一直关注教师成长的教师所开展的对比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侧面的数据支撑.

3.从实践走向文本——勤于写作.

有位哲人说:“为什么竹子长得高而挺拔,因为它经常总结.人要想进步得快,也必须学会及时反思和总结.”写作是反思和总结的重要载体,是帮助教师将随意的做法和散乱的思绪条理化、系统化的一种研究方式.通过不断地写作和修改,在具体和抽象、内隐和外显、分离与重构的交互作用中,研究者的认识会逐渐清晰和明确,有利于实现对具体经验的超越和提升.从实践走向文本,意味着教师在开展教学科研的过程中要学会写作.

(1)熟悉常见文本的写作规范.

文通字顺是各种规范文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写作最基本的素养.在此基础上,熟悉常见文本的写作规范,才能写出合乎规范的文本.教育论文和教育案例,是教师写作常见的两种文体.教育论文可分为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三种类型,教育案例常以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论文和案例,其结构、功能、写作要点也不一样.

要熟悉常见文本的写作规范,必须加强针对性学习.我校的做法是:一是推荐阅读写作专著,如刘勰编著的《文心雕龙》,高烽编著的《写作规则和行文技巧》,孙向阳编著的《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赵大良编著的《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等,通过理论学习熟悉文本的写作规范.二是模仿学习获奖的论文集和案例集,如一年一度的“教海探航”获奖论文汇编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设计汇编,通过鲜活的案例学习提高写作技巧.三是邀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来校现场写作指导,通过一对一方式化解教师写作中的问题和难题,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实战化”水平.

(2)及时撰写有价值的规范文本.

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灵感,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有的发现和灵感会稍纵即逝,这就需要研究者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这些研究记录整理出来,便会成为有价值文本的第一手素材.选择合适的文本形式,及时撰写有价值的文本,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提炼研究成果,在合适的媒介平台推广成果.

有价值的规范文本,不仅要求文本形式要符合行文规范,更要求文本内容要体现出“新”意:即观点新,实践新,反思新,或者说要有新见解,新措施,新成效.通常情况下,抓住三个机会,能够有效促进提升教师的实战化写作水平.

一是课题申报.被立项的课题,不仅说明该课题有研究价值,还说明研究者的课题申请表填写规范.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评估、结题报告的撰写和汇报中,会有专家现场一对一指导,这非常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因此抓住各级课题申报机会,是智慧之举.

二是论文案例参赛.每年都会有不同级别的论文赛事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如“教海探航”“师陶杯”“五四杯”等省级征文活动和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案例评比活动等.按照相关活动的要求写作参赛并争取获奖,是检验论文写作水平高低的一次机遇.

三是给期刊投稿.期刊是写作成果展示推广的重要平台,被期刊录用发表的稿件,其价值是得到该刊认可的.经常阅读与书法教育有关的期刊,熟悉其用稿要求,经常投稿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路径.

三、实践支撑:书法教育科研的持续之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些名校的发展路径和众多名师的成长历程已经证明:教和研的紧密结合是教师专业行走的两条腿,也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勤于观察,重视规范文本的写作研究,能够有效并快速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提炼研究成果,为日常的书法教学注入活力,是一条书法科研困局的突围之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要让这条突围之路走向敞亮之旅,还需要三方面的力量支撑.

1.加强书法教育科研的领导力.

领导力是方向也是动力,是引领也是监督.学校领导对书法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对书法科研活动的经费保障,对书法课程的合理编排,对书法教师的激励关怀,是衡量领导力的重要指标.缺乏领导力的学校,书法教育是搞不好的,书法教育科研也不太可能做得好.

2.加强书法科研制度的执行力.

科研制度是由学校制订、有较高认同感且方便执行的活动规定,是开展书法教育研究的具体化实施方案,表现为“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三有”(有考核、有评价、有奖惩)的实施细则.开展书法教育“真研究”,就必须要执行相关科研制度.

3.加强书法教师科研的自助力.

如果说,学校的领导力和科研制度执行力是“外在压力”的话,那么教师科研的自助力则是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因要靠内因而起作用,书法教师的自助式科研行动,主要通过自学、请教、互助、联动的方式,实现一个人带动多个人、多个人带动一群人的自我生长.

教育科研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育科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教育科研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