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因自觉而成长对话周如俊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这篇成长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因自觉而成长对话周如俊

本刊编辑部: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您提炼出了职业教育“技道融合”的教学主张,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如俊: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技能唯上”的异化倾向,缺失“博雅主义”的个性化培养现象,我曾一度迷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职业教育如何创造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出彩的空间?回望近30年的职业生涯,我一直在践行“技道融合”的教学思想.“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能、技艺或技术实践,达到巅峰(操作者、承载工具和生产对象等技术要素形成合理、最优的路径和方法)之后,再进一步发展实际上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既合乎操作者自然本性,又合乎工具自然本性,也合乎技术对象自然本性的路径和方法).由“技”至“道”意味着追求技术活动各种相关因素的和谐共生,达到精益求精的最佳匹配状态.这种追求是一个不断超越操作者自身局限,向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统一不断趋近的动态过程.

职业教育教学之“道”,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娴熟掌握与运用,还包含对思想情感的培养:对所从事的技术技能操作工作的崇尚、执着乃至痴迷.“习技求道”“融技于道”,意思就是了解“技”是接近“道”的方式,研究“技”是认识“道”的方法,超越“技”是领悟“道”的途径.“技”与“道”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不能片面被理解为达成某个单一目的的工具,而应成为一种全身心的修炼过程.这种修炼就是一种“技”中之“道”的领悟,这是一个充满艰辛的“专业与敬业”的旅程,需要执着地坚持、追求的勇气和智慧的凝练.职业教育必须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以“技”求“道”的教育,需要“做”与“思”、“手”与“脑”、“行”与“知”的交互为用,并“耐心、专注与坚持”.

教学主张的提炼,可以化繁为简、以约驭博,是唤醒自己教育教学智慧、唤醒学生心灵的有效魔杖:能凝聚教育教学的精神,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提挈教师生命的成长及专业发展的自觉,在成就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成就教师的教育人生.

本刊编辑部:关键事件、经历对教师的重要意义在于能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激发教师个体要做出自我职业形象和自我职业认同的抉择.您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感悟?

周如俊: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成长就是在召唤幸福与我们不断地不期而遇”.成长因相遇而丰盈,教师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但在成长中,与一些关键事件的相遇与相“逼”,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次业务比赛逼出我的“教学效应”.工作第三年,校长选派我和另一位新教师组队参加市级专业考试与说课相结合的教学业务比赛,并提出了获奖的具体要求.参赛前一周,我胆战心惊,感觉无助.但我很快冷静下来,多方查阅资料,设计各种说课方案.最后,我们获得团体第二名,与第一名只有微弱差距.校长“逼”着参加的业务竞赛激发出我的参赛热情与“教学效应”,后续的参赛便成为自觉.我参加省级业务竞赛,5次取得一等奖或特等奖,其中3次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些业务竞赛,增强了我的自我效能感与和职业满足感.

一次论文评比“倒逼”出我的“教研兴趣”.过去,我也和许多同行一样,认为学校要求写教研论文与发表论文数量的硬性规定只是“面子工程”,教师只要拥有学科专业知识,会讲就行了.一次,为应付县教育局的论文比赛,我东拼西凑了一篇文章参赛.结果,颁奖时,全校参赛教师只有我一人榜上无名.这次论文参评的失利,让我明白教与研的不可分割,我开始思考如何“为教而写”.

后来在备课中,我注意到中职《机械基础》教材中“曲柄摇杆铰链四杆机构急回特性”这个内容,教材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推出其“急回特性”.在省单招高考一道选择题中,“一定存在急回特性机构”选择答案也是“曲柄摇杆机构”.我查阅国内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类不同层次教材,都是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也都具有相似结论.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曲柄摇杆机构”本身是否存在“无急回特性”机构呢?前述推断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从数学角度给出某些“曲柄摇杆机构”无急回特性的严格证明,并对教材的这一知识性错误提出了修改建议.商榷性文章《曲柄摇杆一定存在急回特性吗》投给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结果次月就被刊出.更让我高兴的是,目前国内相关教材的这节内容不少都按照我的建议作了修正.

这篇不到2000字文章的发表让我意识到,“真正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东西才有价值,发表不仅是为得到认可,更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取”.基于这种“为了教学做学问”的情怀,自此,我的教学反思写作一发不可收.思路打开了,方向明确了,对于很多问题有了深入系统的思考,课题、调研报告各式研究成果也就都有了.

一次评估验收“逼”出的我的“管理理念”.2006年,我已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国家重点校”评估验收任务自然由我牵头负责.没有多少范例可以参照,我带领创建组,认真学习评估标准,细化指标,把创建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对教育教学资料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形成档案,最后以高分通过了评估验收.后来,又牵头负责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省品牌专业、省现代化专业群等10多项创建工作.这些创建工作的组织参与,使我对学校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提升了我对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前沿性、系统性、过程性、精细性的把握能力.

本刊编辑部:中职校一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常会遭遇“第二次专业成长”的超越瓶颈.虽然他们工作很认真,也很有,但是很难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您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周如俊:一般来说,教师几乎都能自发完成从初级教师到骨干教师的“第一次专业成长”,但由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的“第二次专业成长”则很难跨越.表现为工作上任劳任怨,但教学成长总停留于经验层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教师磨蚀了个性,丧失了,缺失了职业幸福感.造成这些现象的客观因素固然很多,但结合自身的经历看,我认为这主要与教师缺乏独立的教育思想、完整的职业认同、个性化的专业情意等有关.

构建独立的教育思想.优秀的教师要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受世界.当前教师最缺少的不是勤奋耐劳、敬业奉献精神,而是一种职业精神、人文修养和专业实践体验等基础上形成的自主独立的教育思想.独立的教育思想来自于教师的常态实践研究——学习即需要,教学即研究,活动即载体,成长即成果:来自于教师个体的经验优化定向、去粗存精——经验自诊定向、经验的理论定向、经验的问题定向、经验的论证定向:来自于理论融合层次——经验性理论、建构性理论、原理性理论、行动性研究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的“行动性研究”转化为“经验性理论”,将原理和模式渗透其中,突出“教学经验”与“操作方法”,努力践行“行动研究等于由行动者研究十为行动而研究十在行动中研究”的思想,从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

培育完整的职业认同感.当前大多数教师不是不认真工作,也不是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是找不到职业的认同感.职业认同感需要通过自我修炼来达成.“明自我”“明他人”“明环境”,教育的味道,一定是生命成长的味道,教师的成长要从价值自发走向生命自觉.教师应坚持对教育的一种信仰——教师要有着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在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恰当地实施心灵教育行为:坚持对教育的一种生命感悟——教育就是把学生带进最隐蔽的“生命意义”的探寻体验,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并通过自身的教育行为研究和专业自觉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坚持对教育的一种自然领悟——教育也是一种生活,真正的教育应当给人带来快乐.教师教学的真谛在于将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生命的必须,享受每节课中学生成长的快乐,感受因尊重每一个生命而带来的幸福.

提高个性化的专业情意.教师的教育成效取决于每一个教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自律水平.把成长作为自己的生命自觉:在生活中坚持一种“自叙”,用一串串的“珍珠”,把闪耀的教育教学智慧串出一条美丽的“项链”:坚持一种“自研”,融研究于教育教学生活,并通过反思与写作来感悟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坚持一种“自感”,构筑合作反思的平台,教师之间交流、展示、分享彼此的成长材料与教育经验,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动自我,同时也被同事感动着,并对教育意义做出不断地反思、探寻.

本刊编辑部:名师工作室建设是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推动优秀教师及团队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能精选的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作为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周如俊:名师工作团队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理解的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内涵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我的名师工作室,组建于2009年,是以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品牌专业与现代化专业群为载体,由省、市级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主持,由校内外骨干教师(含部分青年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等12人共同组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创新团队.工作室践行“名师领衔、专业引领、联动研修、共同提升”的工作理念,明确“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建设定位,积极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科研型、实践型、发展型”的教师研究与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专业品牌建设服务,为教学实践服务,为教育科研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工作室成立9年来,虽建设历程艰辛,但是我对工作室目前所取得的成效感到由衷的高兴.

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联动学习、互助共赢、教产融合、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工作室年度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成员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并坚持实施“五项”管理策略——团队指导、项目引导、实践评价、互动交流、持续发展,形成了“六制”工作导向——导师引领制、项目领衔制、课题攻关制、成果辐射制、师徒结对制、合作竞争制,着力推进“五个一”的目标建设:培养一批名师——造就培养一批全校乃至全市职业教育的名家、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带出一支团队——打造出在师德修养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的名师团队:培育一批学生——培育一批技能水平高、创业创新效果好、就业升学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团队:产生一批成果——以一批科研成果或社会服务效益来形成自己工作室的特色:形成一张网络——打造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

多年来,名师工作室以“技道融合”教学主张为理念引领,形成现实操作路径: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在课改实践基础上,工作室建构“‘适合的职业教育,:从课程供给的‘选择,开始”的课改“升级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所适合的课程,创造人人都有人生发展的机会、“生生”都有出彩的空间的现代职业教育.以名师工作室为组成核心的市机电技术名师工作室群与技能研究基地,有效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文化效应,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成为学校与区域骨干教师培训、教科研基地和产学研的结合体,推动着工作室团队成员由自愿成长、自觉成长走向自信成长、自我成长.

成长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成长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成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自我成长分析论文

2、我的成长经历论文

3、个人成长经历论文

4、成长期刊

5、成长杂志

6、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