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侗族大歌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侗族大歌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侗族大歌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黔桂交界的九万大山里,侗家人的歌声就像这里的流云、溪水、雀鸟,自由自在、清新空灵.侗家的歌,唱的是祖先、爱情、草木、鸟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能唱出来.“饭养身、歌养心”,侗族把歌看作灵魂的归宿,像信仰一样维系着族群.

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风雨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欣赏的侗族特有的民间音乐.2006 年侗族大歌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9 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与侗族大歌的历史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由此,侗歌还承担了口口相传族人历史的功能.

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都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侗族人都会唱大歌.侗族大歌的原生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交界区域,约占侗族区域的十分之一.

侗族地区长时间封闭保守,古代几乎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典籍资料,考证侗歌的历史非常困难.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这是记录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

传统里,侗族人依靠侗族大歌维系侗寨婚恋生活、寨子间联谊、处理人际关系和纠纷.节日或婚丧嫁娶这种特殊的日子,鼓楼或者寨子间互访都会唱歌,有时候会唱上几天几夜,暗暗较劲,青年男女也会通过对唱情歌来交流感情,增进了解.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族人的尊重.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侗族大歌在音乐艺术上独具魅力.在侗语中,侗族大歌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

如果简明扼要来概括侗族大歌的艺术特点,可以说,侗族大歌是一种不用指挥、不用伴奏的多声部演唱的和声艺术.侗族大歌模仿大自然之声,如虫鸣鸟叫、高山流水、江河之声、山谷回响、风雨林涛之声势,形成侗族大歌自然和谐、深沉高亢、婉转起伏的声乐,因此,被誉为“天籁之音”.

它以大自然的声息、山野的风味、泥土的芳香,给久居城里的人以特殊的美感.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中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是中外民间音乐中罕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而且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价值.

侗族大歌的旋律,很难用我们熟悉的记谱法记录.但其旋律有一些基础制式,变化并不是那么多,歌词才是难点.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会采用“汉字记侗音”的方法,或者其他记录方法,最多只能记录意思,不能记录发音.

因此就算有歌本,也并不能正确地唱出来.所以,侗歌的教学只能由会的歌师面对面教唱,要学会,特别是歌词部分,只能靠记忆.也因为这样,在侗族地区,唱侗歌唱得好的歌师会受人尊重,而会作词的歌师更是凤毛麟角.对于这类民间歌曲,其传承依靠的是一代代人的歌喉传唱,中间若有断代,很容易就会湮没无闻.所以传承侗族大歌具有一定的难度.

唱出心里的话

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为了传承大歌,早在1984 年,贵州榕江县中小学就开展了“侗歌进课堂”实验.现在,侗族大歌已经作为必修课列入榕江县小学的教学计划,会有专职教师教授,除了传统曲目,他们还请当地的音乐人创作适合少年儿童演唱的童谣、短歌,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不仅如此,有了手机微信后,散居各地的侗族青年开始建立唱侗歌的微信群,大家在群里唱歌、交流,还以打工地的不同,组建队伍办侗歌比赛,就像在家乡每年都要举行的比赛那样.侗族地区,举办歌唱比赛已经成为传统,届时,各个村寨、各个鼓楼倾尽所有,没日没夜地练习,这种重视基本不是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而是内化的传统和对本民族文化热爱的表现.

侗族大歌,也包括其他“非遗”的音乐艺术,都不能只是用作表演,要传下去就得用它来唱心里的话、传心里的情、讲心里的事.传承侗族大歌最重要的不仅是会唱,更要用歌声赞美爱情、自然和祖先.这是现在远离侗族文化土壤的年轻人需要上的一堂大课.

科尔沁夫曾说,“要把民族的东西和现代时尚潮流、国际化潮流的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其中的灵魂包含民族的音乐和精神,而不是一个皮毛,一种形式”.

民歌需要创造性的转化和推陈出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是它永葆活力的原因.从重复的翻唱到简单的改编,再到有意义的传承,民歌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机地嫁接,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与时代共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青草)

侗族大歌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侗族大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侗族大歌方面论文范文。

1、有关大数据的论文

2、西部大开发杂志

3、谷歌论文翻译

4、大科技杂志

5、健康大视野杂志

6、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