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有关论文范文集 与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 与内在机制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粉丝经济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粉丝经济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 与内在机制

[摘 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科技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中独具特色的经济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跨媒体“粉丝经济”则在2014—2015年呈现爆炸式发展.文章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所呈现出的特点和成功案例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以后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跨媒体;粉丝经济;发展;内在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079

粉丝最初主要是对一些追星族的称呼,在体育和流行音乐领域分布较为广泛.但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转型,文化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粉丝的含义逐渐扩大,朝着其他领域拓展.粉丝除了在精神上会为偶像提供一些支持,也会付出一些经济方面的实际行动,由此便产生了“粉丝经济”.我国粉丝追星的现象一直都存在,真正将这种模式推向的是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的出现,由此,我国的“粉丝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尤其是近年来,跨媒体“粉丝经济”不断发展,多部现象级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和电影,创造了收视和票房神话.跨媒体“粉丝经济”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使得“粉丝经济”的发展突破了行业之间的限制,粉丝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壮大.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十分可喜,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稳操胜券就必须在“粉丝经济”的发展中把握好机遇.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的民众创造最大的优惠.粉丝正是这些民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力量大就是因为他们所沿用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经济发展的主要生财之道.预计到2017年底,网络经济整体规模将会超过17000亿元.[2]因此,必须认清当前“粉丝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内在机制,从而能够进行更好的应对.

1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截至现在,我国市场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传统的媒体集体遭遇到新媒体的冲击,甚至出现了“眼球经济”等相关的说法.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朝着“粉丝经济”的发展方向转移.我国社会中的信任体系和价值体系也在逐渐被重构.就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是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基础的.从互联网的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信息互联网阶段(Web.1.0)、服务互联网阶段(Web.2.0)、移动互联网阶段(Web.3.0)、智能互联网阶段(Web.4.0)、物联网阶段(Web.5.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开始进入到流变的状态.可以认为,除了核心价值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卷入到流变的环境之中,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都不断出现.

2“粉丝经济”相关概念阐释

2.1粉丝概念解释

粉丝,是从英文单词“fans”中音译过来,是“fan”的复数形式.英文单词“fan”的本义就是狂热分子,最早这个词语被应用在体育领域,描述的是狂热的棒球队支持者.后来随着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开始将“fans”与“film”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影迷”一词.“粉丝”一词最早是在台湾的娱乐圈出现,将喜爱某个明星或者偶像的一群人称之为某个偶像的粉丝,更是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4]由于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逐渐强化,尤其是新媒体的产生,营销思维的关键词也逐渐演变为关联性、创造性、沟通性和体验性,更有人提出了“得粉丝者得天下”的口号.当今社会,粉丝并不是普通的消费大众,也并不是不理智的品牌追随者,他们自身具有独特的情感纽带.真正的粉丝和产品、服务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经历或者是存在隐形的情感纽带,并不是冷冰冰的商业关系.

2.2粉丝文化的含义

粉丝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视觉文化、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等.粉丝和媒介之间也呈现出新的复杂格局.[5]第一,粉丝之于媒介,粉丝是媒介所推送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和受众,他们可以参与到媒介传播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第二,媒介之于粉丝,粉丝需要依赖媒介作为彼此交流的平台和连接彼此关系的纽带,这样才可以推动粉丝文化的产生.第三,粉丝文化具有典型的传播特点,也具备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价值.

2.3“粉丝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2.3.1“粉丝经济”的概念界定

关于“粉丝经济”的相关概念,在《粉丝经济》这本书中对其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粉丝经济主要是在信任关系的基础上,以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所开展的商业经营行为.[6]概念中所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信任、商业经营和社会资本、参与等.关于这个概念有的评论家认为过于拗口.如果从更加通俗的角度来理解粉丝经济,就是指要以一群人的信任为基础,然后去兑换相应的商业价值.

这就涉及“粉丝经济”中信任代理的含义,粉丝对于自己所崇拜的人或者是所信赖的人,就会自觉将自己所享有的代理权转托给他们,自愿自觉地将其让渡给后者.[7]比如一群人在餐桌上点餐,会把思考点哪种菜的权利让渡给更会点菜的人,不必每件事情都要进行独立的思考.当前社会粉丝所存在的积极意义正在被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含义也远远超出了娱乐的范畴.粉丝不再只是明星和艺人的专属,不少产品或者是服务也拥有一定的粉丝,进而实现聚拢粉丝的目的.

2.3.2“粉丝经济”的本质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粉丝经济”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消费.粉丝所指的就是比较狂热的追随者.“粉丝经济”主要是通过对粉丝情绪进行影响,进而引导或者主导营销.粉丝经济就是要充分挖掘粉丝对品牌所产生的信赖或者信任来实现经济价值.所以从本质上而言,粉丝经济强调的就是精神和情感方面的追求,并非是单纯的利益驱动.而粉丝经济的发展则是需要以粉丝的情感作为发展经济的商业基础,通过对粉丝价值的开发,产生经济收益和商业价值.所以“粉丝经济”所看重的未必是产品,而是人心.

2.4“粉丝经济”主要模式

2.4.1明星经济发展模式

大众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歌手、演员和网络红人.明星经济发展型的“粉丝经济”模式主要是以偶像明星作为发展的核心.粉丝的另一个称呼,即追星族,这是我们所熟知的.粉丝对于自己所喜爱的明星必然会进行大量的投入,不但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也会上升到消费层面.尽管消费的行为有高低之分,但是他们依然热衷于购买和明星相关的产品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郭敬明的小说粉丝,就会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观看《小时代》系列电影,而韩寒的粉丝也会观看《后会无期》等相关电影.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作家到导演的完美转变,必然离不开广大粉丝的支持.

2.4.2IP运营模式

IP原意指知识产权,而IP运营模式则是围绕着一部人气比较高的作品开发一系列的电视剧、电影和游戏、动漫等.[8]知识产权从字面上来看属于法律层面,但是从其所表现出的意义来看,则是更侧重于经济文化层面的表达.比如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为核心所打造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都创造了良好的收视率,但是湖南卫视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围绕着一些优秀的内容,开展IP模式运营.其中《爸爸去哪儿》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此档节目是以萌娃加星爸的组合模式为主,通过对父子或者父女之间互动的展现,呈现出一个冲突和温情并存的叙事文本.这个节目不但可以吸引明星自身的粉丝,而且也可以产生新的粉丝,更是引起不少人对于该节目的热烈讨论.随着此档节目的热播,湖南卫视推出了同名的游戏,在该档节目上线第一日,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百万.综艺节目结束之后,即刻开展同名电影的拍摄,之后又开发相关的周边产品,由此看出,《爸爸去哪儿》已经变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经济价值的内容IP,不但实现了向其他行业的拓展,而且也顺利地为下一季的复制化生产奠定基础.

2.4.3合伙人商业模式

合伙人商业模式主要是以社群作为核心,而粉丝正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群,他们因为对于同一种事物或者人的迷恋而聚集在一起,因此也具备了比较强烈的情感连接,进而使粉丝的经济产业链得到延长.[9]社群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但是社群商业的形成则是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载体,比如媒体、商业机构和粉丝等.合伙人商业模式正是以此作为核心,汇集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而构建出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3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

3.1从对粉丝需求的满足到对粉丝追求的引导

与“粉丝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户经济”.在之前“用户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完成整个产品的营销阶段,而用户自身则是处于理性消费中.整个过程中用户和企业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为根本.在进入到“粉丝经济”发展阶段之后,用户也会参与到企业营销的过程中,进而演变成更加优质的目标消费者.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粉丝,往往会对这个品牌产生一定的情感,而且具有很高的忠诚度.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商业发展模式必然是“粉丝经济”.比如,近两年由网络小说所拍摄的电视和电影,如《微微一笑很倾城》,电视和电影都进行拍摄,并且效果良好,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粉丝对原著小说或者是作者顾漫本身的认可度.

3.2从对粉丝圈子的经营到对粉丝社群的经营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营销的变化提供了保障.“粉丝经济”以情感作为关联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成为了比较受人欢迎的模式.粉丝热潮的出现也使不少商家观察到其中蕴含的消费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纷纷加入到粉丝经济的浪潮之中.“粉丝经济”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一种个体经济,而是一种圈子经济,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标准,以某个中心将不少小的圈子整合起来.通过手机、微信或者微博等在这个圈子之内开展一些关于服务、产品和信息的活动.此种经营方式一般是需要依托大众对于流行事物的追捧和认可,对潜在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直接接触.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百度贴吧”就已经成为了“粉丝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据地,截至2014年,百度贴吧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10亿.[10]

3.3众包、众消和众筹之间的转换

众包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众消则是以用户消费产品为主,众筹则是以用户募集资金为主.[11]粉丝不仅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此“粉丝经济”也就是以互联网作为发展基础的产消合一模式.众筹最早进入到我国并引起广泛反响是在2014年,京东推出“凑份子”活动;之后腾讯推出“娱乐宝”等活动,“粉丝经济”下的又一个潮流兴起.众筹模式在行业人士看来表面上是圈钱,但实际上是为了吸引人心,也就是圈人.国外的不少众筹网站已经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唱片、演出和电影等都有专门的众筹网站.

3.4从C2C模式转向了FFC等模式

和其他的经济相比,“粉丝经济”具备了不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品质体现出明显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这样正是“粉丝经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第二,价钱较低,比如当前网购火爆,主要是由于低价因素.第三,体验较好.基于超低的价钱和较好的品质,也会给人们带来比较好的体验.最初的“粉丝经济”所依赖的是单纯的C2C模式,即顾客和顾客之间所开展的交易活动,本质上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跳蚤市场搬到了网络上.之后随着网络的稳定不断发展,B2C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是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从大规模的生产走向大规模的,企业也直接地接入到销售中,由此产生了FFC模式(工厂+粉丝+顾客).

4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内在机制研究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中,由“粉丝经济”发挥作用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比比皆是.比如《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等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获得了双赢的战绩,这不仅需要原文的精彩更需要各种媒体背后市场中主导者所发挥的作用,当然也离不开各个商家积极对多方资源的调动,他们不仅对明星文本进行整合,而且也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粉丝活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在多重力量的作用下推动“粉丝经济”的发展.

4.1诱导粉丝进行非理性的消费

“粉丝经济”中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这种信任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信任是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在“粉丝经济”中则是存在一种特殊的信任机制.

4.1.1以特殊“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诱导消费

信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信任和特别信任.[12]前者主要是以规则和制度作为约束,进而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而后者则是以血缘关系或者社会关系作为基础建立的信任关系.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所呈现出的特点,应该将其归属为特别信任,因为他们所产生的信任并未受到相关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完全是由他们自身所产生的,和那种血缘无条件的信任有些相似.

通过对一些改编为电影、电视的热门网络小说作者和作品的评论来看,不少观看电视和电影的人都是对于原作或者作者、电视剧中某个演员具有充分的信任才选择观看.比如《何以笙箫默》的一系列作品中就明确体现出这种超强的粘连度.有粉丝指出:“我已经收藏了六个版本的《何以笙箫默》了”,也有粉丝表现出了对于被粉对象无条件的追随和喜爱.被粉对象和媒体形式的叠加,粉丝的忠诚度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4.1.2以粉丝非理性信任保证跨媒体消费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般信任都具有感性和理性.粉丝对于自己所粉对象则是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信任,甚至愿意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给对方.正是这些能够被“利用的粉丝”成为了“粉丝经济”中消费者.[13]在《盗墓笔记》电影版和电视版的播出过程中就有一部分鹿晗和杨洋的粉丝充分表现出对于被粉对象的非理性信任.就平常人而言,从对某个事物的喜爱到产生经济消费活动一般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粉丝的这种非理性信任会将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快.

4.1.3以唤起集体记忆引导粉丝跨媒体消费

在实行跨媒体粉丝经济活动之前,想要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使粉丝进行成功的跨媒体迁徙,唤起他们的集体记忆.[14]将原著粉丝进行跨媒体迁徙做得比较成功的是电视剧版的《何以笙箫默》,网络版的小说虽然已经收获了大量的受众,但是电视剧在播出之前就对粉丝进行了大规模的跨媒体迁徙.比如在开播之前了六张电视剧中的剧照,然后让网友参与互动,以剧照为基础,回顾小说中的剧情.在这个活动开展一周之内,就已经有两千万的受众参与其中.对于大部分的原著小说粉丝而言,不少小说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场景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在实现跨媒体转移的过程中可将这些集体记忆进行转移,以此实现更大的效益.

4.2建立明确粉丝组织,提高自我身份认同感

4.2.1提高粉丝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新媒体的产生出现了不少的社交平台,如微博、贴吧.在实现跨媒体转移之前需要对粉丝的身份进行明确的界定,比如开设的微博或者是贴吧,让粉丝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的互动中,分享相关的剧集信息,观剧感受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提升.

4.2.2开展相关粉丝活动,推进粉丝经济发展

在开设了的微博和贴吧之后,需要为粉丝的消费活动进行相关的活动策划,对粉丝的消费行为进行诱导.比如以的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或者是以T豆的形式来进行,T豆并不是免费获取,而是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活动过程中需要以相关的礼物作为奖励,这些礼物也成为了“粉丝经济”新的增长点.

4.3充分发挥叠加效应

叠加效应发挥之前需要具备良好的明星文本基础,这主要指的是各种各样受到粉丝喜爱的文本形式,比如电视节目、网络小说等[15].跨媒体“粉丝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市场活动中取得良好收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各种明星文本实现了良好的整合,将叠加效应发挥到最大.比如《小时代》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在这个产品中包含了粉丝关注的若干个对象,如电视剧中的李易峰和电影版中的杨幂,粉丝对于产品的情感和信任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进而产生“1+1>2”的效果.这就是叠加效应的发挥.

4.4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传统媒介是“粉丝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媒体的产生和崛起则是为其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营销方式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4.4.1虚拟社区作用的凸显

粉丝最早是以歌迷会或者后援会的形式呈现的,主要是实体粉丝开展相关的活动.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运行成本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粉丝才会进行长久地参与和追随.互联网的出现为“粉丝经济”提供了虚拟社区,提高了参与的便利度,便于聚集大量的粉丝,使线上线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实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良好转化.粉丝虚拟社区中所开展的活动很多,“粉丝经济”也正以此种方式发展着.

4.4.2互动平台作用的发挥

新媒体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局限性,自身具有更好的双向传播功能,避免了传播者无法获取传播效果的限制,和受众之间实现了双向交流.粉丝基于对被粉对象的喜爱,互动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精神上的喜爱,而是更愿意和身边有着相似爱好的人进行分享.比如当前比较热门的“弹幕”,就是粉丝在观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进行实时的分享,这种评论方式不但可以让不同的受众产生众多人一起观看的感受,而且让相关的剧作方获知受众对作品的态度.

4.4.3明星微博的人际营销

人际营销具有更高的亲密性和可靠度,所以往往取得的效果会更好.比如顾漫、南派三叔等作者会在微博上发布与自己作品相关的信息,不少读者看到这些信息会异常兴奋.在电影或者电视剧剧作方的帮助下,原著作者和粉丝一起等待电视或者电影显示是“别有用心”,这正是利用明星本人的人际营销活动.

5结论

“粉丝经济”源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新的活力.近两年跨媒体“粉丝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跨媒体“粉丝经济”的发展和一些成功案例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康化.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6(7):72-78.

[2]汪琦玲,曹正勇.数字化时代下粉丝经济对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6):244-247.

[3]陈守湖.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J].出版发行研究,2016(4):19-22.

[4]王肃会.粉丝经济时代的微博营销——以电影的微博营销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82-83.

[5]张亚萱.社交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及其营销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15.

[6]邓惟佳.跨媒体“粉丝经济”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现象级《何以笙箫默》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7-23.

[7]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5-11.

[8]杨玲.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2-16.

[9]李嘉欢,商建辉.社交媒体的粉丝经济探析[J].新闻论坛,2015(5):17-19.

[10]肖芃,高森宇.社会化网络中“粉丝经济”的营销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0):118-121.

[11]林小桢.浅析粉丝经济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5(3):8-9.

[12]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36-148.

[13]王笛.消费文化和粉丝经济影响下的“英雄神话”——郭敬明流行现象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14]林铁,费勇.粉丝经济、快感生产与游牧民——小米手机走红现象的文化解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8-102.

[15]游苏苏.论“粉丝经济”的崛起对电视媒体的影响——以湖南卫视为例[J].东南传播,2013(9):79-81.

粉丝经济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粉丝经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粉丝经济方面论文范文。

1、粉丝经济论文

2、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3、工程经济论文

4、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5、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6、金融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