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呼市辖区内高校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双语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呼市辖区内高校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摘 要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民族和谐和国家边防安全等多方面意义非凡.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文化内容决定了语言教育的必要性.在新时期研究呼和浩特市辖区内高校(内蒙古大学)的双语教育现状,有助于窥探当今自治区内语言时代特征、高校教育现状,分析预测未来蒙汉双语发展趋势,进一步迎合政策契机推动完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和跨境语言的继承性保护.经实地调查,内蒙古大学蒙汉双语教育承接前人历史经验在平台机构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教育模式、主客体参与度等方面有一定的阻滞.针对这些利弊,调查小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校方双语教育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教育建议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Mongolian -ChineseBilingual Edu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Hohhot City // LiuWenjing

Abstract Bilingual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is animportant branch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for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protection,national harmony and national border security. The uniquegeographical location, ethnic composition and cultural content of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determine the necessity oflanguage education.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lingual education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Hohhot City in the newperiod helps us to learn about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s in the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education,an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Mongolian-Chinese bilingualdevelopment trends, so as to further cater to policy opportunities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ethnicminorities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languages. After field investigation, Mongolian-Chinese bilingualeducation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historical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institutions andcourses, bu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blockage in the educationalmodel, subject-object participation, and so on. In light ofthes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investigation team madereleva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Key words Mongolian-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status quoanalysis;education suggestions

作为最早实行双语教育政策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在双语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先于其他民族地区创立了一套独特模式,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相对完整的双语教育体系.但随着实际社会民情、语言民情和教育情况的不断变化,区内双语教育已然在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前自动出现相应变化.正迎“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摸清双语教育现状尤为关键,这有利于我们发现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而在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充分完善双语教育体系,同时在保护传承稀有语言资源和少数民族方言等领域取得进步.

以往有关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育的研究情况中,多数学者对区内蒙汉双语教育热衷于探讨体制问题却很少从教学方法和实际反馈效果着手;一律强调蒙语语音语法等本体语言学;社会要素考量不全面,涉及城市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较少.此外,对蒙汉双语教育的共时对比和历时转变描述的研究亦不多.基于以上研究空间,本次调查采取共时平面形式,横向梳理呼市辖区高校蒙汉双语教育现状,以充分的语料和数据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参与主体的能力态度等进行全面考察.

1 内蒙古大学蒙汉双语教育情况说明

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区域定位.由于内蒙古大学担负着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及培养本民族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院系在汉语授课之外均分别设立了蒙语授课班,以此加强蒙古族学生双语水平.

课程设置上,实施双语教育的学院着重突出学科交叉和特色学科,以与时俱进的形式引进创新性课程;教师以蒙语为主导语言,汉语为辅助语言,并附以英语、日语等为第三外语,汉语通识选修课增多;课程开设适应社会变化和发展,要求学生在熟练运用蒙古语的同时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学科信息和前沿成果.

师资力量上,相关学院70%以上为蒙古族教师,许多有双语工作经历,如从事过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担任蒙古语标准音测试员、参与主持蒙汉双语教材编写工作等.现有师资是由老中青三代组合而成的教学队伍,其中多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研主题多围绕蒙古语言文字文化,学术科研力度较强.

教学条件上,学校开始大量启用自主创编教材以更加贴合实际教学应用,引进国外蒙语教材;实践教学条件逐渐提高,组织开展调研考察以增益相关学科的多面认知;积极建设网络环境和硬件条件,搭建科研平台,成立“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蒙古史档案文献研究中心”等六个学术研究平台,建立了“机器翻译联合实验室”“蒙古族新闻传播实验室中心”等实验室.

2 内蒙古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课题组深入内蒙古大学日常教学课堂及校园生活,具体观察双语教育现状,期间以问卷为主要方式采集样本.问卷共设30 个问题,分为四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双语教学情况,双语能力,双语态度.

2.1 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对象99%以上为蒙古族,性别比例呈现为1:4.在专业分布中,不同的专业在双语教育现状调查中具有多样性.此外,有关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小组仅采用家乡所在地和家长民族情况,探析其接受高校双语教育之前的语言功底和家庭语言环境.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学生来自牧区或半农半牧地带,这些学生蒙语水平较高,汉语水平较差;而小部分来自城镇或城市的同学则恰恰相反,其汉语水平要远远高于本族语水平.

2.2 双语学习情况

调查对象进入高校之前的双语基础差距不大,90.29%在幼儿园或小学便接受了双语教育;全校双语授课绝对数量较少,而占比更只在5%—6%之间;数量分布不均,如在蒙古学学院、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中,双语占比至少超过50%,但在某些学院中占比微不足道,甚至没有设置.学生对学校双语教师概念模糊,绝大部分不清楚双语教师数量,只能大约给出占比范围;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院双语教师配备不足10%,由此可见全校双语师资数量稀缺,且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大学志愿报考,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选择较有语言限制,大多是汉语言授课,部分同学直言由于语言障碍而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见一定程度上授课语言会影响到自己的志愿填写.大学双语教育的课程中,教材的使用语言仍以汉文为主(81.5%),蒙文较少;部分学院使用自己编写的蒙语教材,以此贴合授课语言和专业知识.

2.3 双语能力

大多数同学双语能力在进入高校之后有了较大的提升(79%),在双语的两种语言中,提升较快的是汉语水平,但对比之下蒙语水平依然高于汉语水平;学生在生活领域倾向使用本族语(即母语),而在专业领域的交流更倾向使用汉语,但是距离熟练应用双语仍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双语在专业学习上出现了转换断层现象.

2.4 双语态度

蒙古族同学非常热爱母语,主张教材语言应蒙汉兼用;尊重汉语普及化现象,对一些双语现象则持保留态度,顺其自然地接受双语,对汉语持积极态度而非绝对排斥;被测试人都愿意积极学习蒙汉双语,十分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以传承文化、工作学习需要和与他人交流沟通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高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在有关高校双语教学的建议中,不少人提到应该增加双语师资和双语课程,使语言不再成为专业选择和学习的障碍.

3 内蒙古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3.1 学校层面

学校对双语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如未开设统一的蒙汉双语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未配备专门的研究基金用于双语科研,对双语教育定位模糊、与其他单语课程体系设计混为一谈,没有组织特定的教学团队或机构进行整体规划等;在双语教师数量和质量上没有设定严格的筛选、培训、评价、考核等机制.这些问题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造成学校对双语教育的目标、本质、价值和原则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2 学生层面

入学前学生的双语基础参差不齐,接受统一双语教育时表现出较大的能力差异,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一把抓”的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要求掌握双语;少数同学将双语教育理解为对母语及其文化的侵犯和占领,内心并不愿意过多接触汉语教学,有些同学则因喜爱汉语而发生隔绝母语使用环境的情况,这种强烈的母语保护意识和第二外语的过度追求阻碍了双语教育的平衡发展,对母语或汉语的盲目追崇导致双语向单语化趋势倾斜.

3.3 教师层面

不同双语授课教师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统一,对双语教育的目标认识有分歧:对是以针对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为主,还是语言为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工具为主持有不同见解;没有正确处理好双语教育内部如两种语言的教学比重、学科教育和文化传承等问题之间的关系;能力水平没有及时更新:大多双语教师对新信息的接受和多媒体等信息设备的运用来翻新教学资源、设计新双语教学方案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未将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对等是学校实施双语教育的较大遗憾,这造成教学方法单一,资源利用模式较陈旧,较少创新发展.

4 总结

针对调查结果及其原因,研究小组提出以下建议:

(1)对新入学的蒙古族学生进行双语水平测试,依据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分班教学,突破以往的“一把抓”形式,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2)引进专业双语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开设双语相关课程;对现有的双语教师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如考察学习外校双语课堂;尽快建立师生双语评估评价体系,促进内蒙古大学双语教育的正规化、科学化.

(3)鼓励学生开设双语社团,以课外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双语学生之间的联系,丰富双语学习途径,充分营造双语教育的快乐学习环境.

只有不断更新实情反映,才能抓住不同时期的发展关键,双语教育同样适应该发展规律.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语言障碍,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这与教育不可分离.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唯有以语言架起对外桥梁,以语言突破对内桎梏,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减少地理位置限制,避免边缘化.

双语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双语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双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