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阁楼上的母亲(短篇小说)类硕士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母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阁楼上的母亲(短篇小说)

母亲身体的变化是从躲上阁楼开始的.

临近中午,她一动不动坐在门楼下,望着楼板出神.那里有一个空燕巢.燕子走了三年,没再回来.夏末秋初,阳光还慷慨地送来暖意.我从厨房打量母亲.她缩着身子,靠在门墙上,显得孤单.我从卧房找出一件暗紫方格外套给她披在身上.她收回目光,扭头看了我一眼,神情怪怪的,没什么表示,甚至连头都没点一下.

我弯腰凑近她的耳朵,大声提醒着,过道风贼,你年纪大了……

她喉咙里咕噜了两下,笑笑,想说话,但没有说出来.

我嘱咐小曼陪陪她,一会儿再过来端饭.

小曼答应着,把书、本子、铅笔盒摞到一起,推到矮桌左上角,凑到母亲身边.

我走回厨房.小曼像是跟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反应平淡.

小曼哼着“小燕子,穿花衣……”跑向上房.母亲扭头呆望着.

不大一会功夫,她回到门楼下,发现母亲的座位空了.她走出去,一会儿跑了回来.姥姥呢,她问,她去哪儿了?

该是去了厕所.

没有,她说.

她不喜欢我们的.你去板仓家看看.

小曼很快折回来,有点气急败坏,哪有啊,姥姥去哪儿了?

我把面条盛进碗里,吩咐她照看厨房,匆忙走出大门.

我在附近转了一圈,找遍母亲可能去的地方,却不见踪影.门前河水宽阔,水浅,流速也不快.东洼地两口深井早废弃木用了.通自来水的当天,村里的三口水井被大人们用磨盘封死了.它们构不成危险.村西有数十丈高的土崖,要二十多分钟才能上去.,她走不了那么快,也不会去那里.,

我站在门道里,理不出头绪.凳面似乎残留着母亲的体温.她也许根本没有走出院子.我注意到那架木梯.它平时斜靠在墙上,现在放下来了,顶端搭在阁楼上.它被挪动了.母亲会不会上去?

我将信将疑地登上梯子,每登一级,脚下就发出吱吱的鸣响.我双手搭在阁楼边缘,伸颈往里张望.透进东窗的光线很刺眼,一时适应不了.我听到里面有细微响动,蒙咙有一团东西蜷曲在东北角.我有些紧张.我喊了声娘,没有回应,那团东西动了一下.应该是她.慢慢地,她的牙齿、脸庞、睁大的眼睛显现出来.我的心咚咚跳,喉咙发紧,又喊了一声,双腿不由自主哆嗦一下.

我爬进阁楼,掌上沾满灰尘,还粘了些小石粒.丝丝缕缕的蛛网,挂上头发和衣服.我定定神,半蹲着移近母亲,仿佛在接近一个危险的存在.我听到她的呼吸.她缩在墙角,双手护着腹部,有些怕冷的样子,好像我一靠近,就会带来伤害.

我揽住她的肩膀,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她在发抖.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年纪大了,腿脚已不灵便,能爬上去,需要的不是胆量,而是力气.

半个月前,母亲还住在老家——一个围在高楼中的城中村里.区干部们在一个早上汹涌而来.早些时候的拆迁传言被证实了.街面到处是车和人,比庙会热闹得多.村民担绝他们进到院里.这些“属狗的”坐着马扎守在各家门口.他们吃盒饭,搬来成箱的食用油,提着果篮、牛奶,托各种关系,希望乘夜色登门人户,撬开口子.高音喇叭一直从黎明广播到深夜.红红绿绿的宣传单扔得满街都是.旧城改造指挥部前经常人头攒动,公示牌上“已签搬迁协议”的人慢慢增加,开始三五户,一周过后,平均每天增加一百八十多户.

马松奎是母亲家的邻居,有一天,他突然精神失常了.母亲显然受到了刺激,一直犹豫的她决定把协议签了.

马艳姣是马松奎的小女儿,在区里一所小学教书.一天下午,她领着文教局局长来见她父母.学校停了她的课,让她回来做工作.

马松奎是个不管事的男人,大小事情由老婆做主.他让文教局的干部缠得没办法,就去指挥部签协议,回来,老婆不见了.马松奎没有离开过老婆,他老婆也没有不打招呼离开过他.他一紧张,便痰迷了心窍,一个人低着头,神思恍惚地往村外去,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走了很远,迷迷瞪瞪进了一个大菜市场,也没有找到他老婆,后来遇见一个本家的侄子,说,你来这里干啥,离我们家十里地啦!他仰着脸没说话.他侄子把他拉了回来.

来到门口,侄子把他扶下车,说,叔,到家了.

马松奎嘴巴一撇,抽泣起来.

本家侄子吓了一跳.赶忙追问,叔,叔,这是咋啦?

这么一问,好像提起了闸门,马松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号起来,艳姣娘哎,艳姣娘哎……嗷嗷嗷……艳姣娘不要我了……嗷嗷嗷……

街坊们听见哭声,纷纷围拢上来,既觉得好笑,又不忘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解,艳姣娘跟你过了四十年,咋会不要你;老菜帮子了,谁要;有人打趣,她跑了,你该高兴才对,再找个年轻的住楼房.

哎哎哎——她要要我,怎么说走就走了?马松奎咬住这个事实不放.有人进院看看,确实不见艳姣娘人影,觉得不可思议.玩笑是不能再开了.孩子们看着马松奎的哭相背过身子“嘿嘿”偷笑.

原来,马松奎老婆看他去了指挥部,强作笑脸送走了马艳姣,转回屋里,思前想后,觉得憋屈,又不便发泄,就想出门清静两天,于是坐了长途汽车回了衡水的娘家.

有人在汽车站碰到了她,马松奎不相信,非要挨着街道寻找.马艳姣往衡水通了电话,那边母亲刚进家.马松奎接过电话,止住哭声.他要她连夜返回来.她说自从父母去世,好几年没回过娘家,屁股还没坐热,打算住两天.马松奎又咧着嘴哭起来,又说她不要他了,直到她答应马上回返,才平静下来.

那一夜,很多人没睡好.

我母亲就是.

签了协议第三天,母亲搬离了老家.

头天夜里,等家人睡下,母亲插上屋门,在桌上摆上供品,燃起三炷高香,四肢着地,虔诚地跪下来.她向我父亲还有先祖们告别.她嘴里唠唠叨叨,很久才熄虹.3

母亲十九岁那年,被一顶绿呢小轿抬进马家.十年里,生养了我、妹妹和弟弟三个.我们跟爷爷、奶奶、两个叔叔同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不大,四间上房,三间西屋,满打满算七间破屋子,另有三间放杂物的棚厦.夏秋时节,两个叔叔在里面支床休息.后来,大叔参军留在了大西北.二叔当了上门女婿,在二婶娘家安营扎寨.爷爷奶奶离世后,我们慢慢长大,后来进城打工,日子慢慢有了起色.父亲两次在原址上翻盖房屋,一次在1981年,一次在1999年.第一次打倒四间平房,翻盖成五小间;第二次全部打倒,盖起十间楼房、三间平房.搬进新房不久,父亲查出肺癌,已经不能动手术,三个月不到离开了我们.

母亲一夜没有睡好,天不亮就起床收拾.两辆工具车跑了三趟,才把房子腾清.告别的时刻到了.母亲把备好的一只食盘端出来,里面盛着小米和碎馒头渣子,让弟弟放到楼顶上.母亲让我跟她一起去找包队的村干部庆春.在指挥部前,母亲对庆春说,大侄子,我今天把房子腾清了交给你.我有一件事求你.庆春说,婶子你说.母亲说,你们不要马上拆房子,等两天行不行?庆春问为什么.母亲说,门楼下有一窝燕子,小燕子这几天就出窝了.猫啊狗啊的我能带走,小燕子带不走.你们宽限两天.庆春爽快地答应了.

母亲还不放心,说,这窝燕子通人性,有情有义,在我们家住了十几年.你叔叔没了的第二年就来了.年年秋天走,年年春天回.看着它们,我时常想起你叔叔,好像他没走一样.缚年春天,我盼着它们来,它们来了我才安心,过日子才有心劲儿.她顿了顿,挨近庆春说,你听着,害燕子是要瞎眼的.庞堡有个孩子捅了燕窝,就遭了报应,高烧不退,后来俩眼都瞎了.

有人喊庆春开会,他拦住母亲的话头,说,你安心离开好了.我跟铲车司机打声招呼,放到最后拆.

回来的路上,母亲跟我唠叨,我们家还住过一窝燕子,来了两年,走了再没回来.

燕子不嫌家穷,跟谁家有缘分才肯来做窝.这一窝燕子,说不定是你爹怕我孤单,托了它们来陪我.

我挽着她的胳膊,没有说话.

庆春没有兑现承诺,母亲转身一走,他就忘了.收旧货的还没有把门窗全拆走,两部铲车就开了过来,张牙舞爪一阵撞戳,房倒屋塌,乌烟瘴气,家院就没有了.

我把母亲接来,让她跟小曼住在西厢房.弟弟他们一家去了他岳母家.

母亲每年总要在我家住些日子.她闲不住,忙这忙那,里里外外拾掇得井井有条.这次却打不起精神,没有干活的心绪和热情,不是闷在屋里,就是呆坐在院里,话明显少了,仿佛有满腹心事.

闷闷地过了一周,母亲想回家看看.结局我早就听说了,却没敢告诉她,心想瞒得越久越好.我说,小妹要来看你,等过了这两天,我们一块回去.

还得多长时间?她有些急切.我说不会太长,周日就可以.孩子不上课,她就能来.

那天吃过早饭,母亲梳理齐整,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像走亲戚似的激动.妹妹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我们回家.

村庄拆得比我想象的更彻底.除了一家诊所孤零零立在废墟上,再也看不到一座整栋房屋.没有全推倒的,有的揭了屋顶,有的剩下半堵墙.打坏的水缸、丢弃的门板、扯烂的顶衬埋在砖瓦里,对联、年画、书包、作业本、破衣服、烂袜于,凌乱遗弃在空地上.

街道没有了,平地隆起三四米高的建筑垃圾.我们搀着母亲在瓦砾堆中走,跌跌绊绊来到老家旧址前.房屋打倒了.门楼像挨过刀削,一多半没有了,残留着狰狞的砖茬子.街门被拦腰截断,剩下向上敞着的半截门道.照壁上的“喜鹊登梅”还在.要不是这幅永远如新的壁画,还有侄子侄女们用粉笔写下的“再见,老家”“难忘快乐生活”的字样,我们很难认出那就是老屋了.

十几个外地人掂着乙炔气罐,挪来挪去切割钢筋.

我们架着母亲,躲开钢筋断茬,从瓦砾上下来,站在残缺的街门前.踏入门道,看到一只燕子,缩着身子,孤零零立在东墙的一截钢筋上.两只爪子紧握钢筋,像被焊住一样.我们屏息凝视,莫名感动.它看着我们,似乎有所期待.母亲喃喃自语,是它……它回来了……

燕子第一次来我们家,在门道里飞进飞出,两天后才衔泥垒窝,安顿下来.它们要飞到郊外,从枯瘦的环城河边衔泥,半个时辰飞一个来回.母亲看着,不时念叨,多不容易啊.一天下来,垒不了一指宽.湿乎乎的泥巴几天才干透.她注意到干泥巴有好几种颜色,更加动情,它们不是从一个地方衔泥来的,难为它们了.

看见燕子,母亲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面色发青.小燕子呢,怎么没有小燕子?

我小声说,长大了,都飞走了.

飞了也该回来,燕妈妈不是回来了吗?庆春这个坏小子骗了我.

立在钢筋上的燕子不动也不飞.它唧唧叫着,像嘟哝,又像试探.母亲嘴里发出“唧唧——唧唧——”的回应.燕子越发叫得急切.母亲面露欣慰.她伸出手,向前移步,想接近它.燕子晃动小脑袋.他们挨近了.母亲呼唤着,想让它飞到手臂上.小燕子开始不安,扭动身子,最后凄厉地长鸣一声飞走了.母亲张着嘴,半天合不上,望着燕子愈飞愈远,直到消失,泪水流了下来.

我说该走了.她退回来,在门口蹲下,翻动砖块,翻着翻着停下来.在砖石下面,我看到一只毛葺葺的雏燕的尸体,下面还有一些暗淡的羽毛.母亲缩回手,不住哆嗦着,沙哑着嗓子,庆春,你个王八羔子,到底骗了我……四条命啊!伤天害理啊,迟早要遭报应.

离开废墟,来到平地上,母亲突然问我,你说村里有多少燕子没了家?我不能回答.她说,我能去你家,燕子能去谁家?

回到我家,母亲默然无语.我扶她坐在床边.她怔着出神.妹妹兑好温水给她擦脸、洗脚.我帮她脱下外套、鞋袜,扶她躺下.

母亲躺了三天,吃饭没了胃口.第四天早上,她强打精神下了床.我给她做了鸡蛋挂面,看她吃下,有了些精神,才赶去织袜厂上班.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来,大门敞着,却不见母亲.她刚康复,难道去洗衣服了?我赶到河边,远远见她坐在上游,背向我,身边没有洗衣盆,也没有衣服.她低头在水边吃力地挖着什么.

走近了,看她坐在地上,上衣挨着地面,湿了水,留下一片暗渍.我不知道她出门多久了,身下坐出一个水坑.她抓着一截筷子粗细的铁棍,翻动河泥,手掌和胳膊上沾满泥污.

我在她身后蹲下,听到她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后来知道是模仿燕子的呢喃,唧唧、唧唧,欢快喜悦.她一边叫,一边搓弄泥巴,放进嘴里,咂巴咂巴又吐出来.她的举止,像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却十分专注,丝毫没有察觉到我来到了身后.我脑子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身上一阵发冷,她的精神是不是……我感到害怕.

我不敢往下想,心跳加快,唤她又怕惊吓了她,慢慢后退,离开一段距离再喊她.我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把手搭上她的肩头.她回过头来,没有说话,眼中流露茫然复杂的神情.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我说,衣服都弄脏了.这是干什么?

你看不出来?她的声音很大,在河道里发出嗡嗡的回音.我给燕子准备泥巴.

我不耐烦了,你准备了,它就会来衔呀?沤出病来怎么办,还嫌我忙得不够啊!

我抓起她的手摁进水里,洗净,帮她清理指甲缝里的泥沙.她的指甲划破我的手背,直到流血我才发觉.我很久没有注意过她的双手了.它们在水里泡得肿胀发白.指甲该剪了,看了让人难受.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显得更长,锐利回弯,颜色发灰.

我从后面把她架起来.她双腿已经僵硬,马上伸展不开,无法站立.她嘴里友出哎哟哟的.停了两分钟,我拉着她慢慢走回去.

我坐在母亲身边,心疼地摩挲她的双手.短短半个来月,她变得憔悴、苍老.手背皮肤松薄,呈透明状,掌骨嶙峋,血管暴突.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收缩下弯,甲质增厚,内缩成槽,前端变得锐利.我让小曼把剪刀递上来.听说要剪指甲,母亲面露愠色,急忙收拢十指,攥拳,掖进两腿间.

我让她下楼吃饭,她摇摇头拒绝了.我问怎么了,她不回答.我劝得口干舌燥,她依然无动于衷,无奈,我心情郁闷地下了阁楼.

我煮了鸡蛋挂面,盛进一只大碗,给她端上去. 我把碗捧到她面前.她愣怔一会儿,才接过筷子.指甲妨碍了手指动作.她抄起挂面,因为夹得不紧滑落了几次,好不容易夹住一撮送到嘴边,没等吞进口里,又滑落下来.

我拿起筷子喂她.她吃得不快,半个钟头吃完了,我心里稍稍感到舒解.

晚上,我让小曼爸爸上去背母亲下来,同样遭到母亲的拒绝.她拿定主意要待在上面.我心里着急,想强迫她下来,又怕违拗了她,弄出别的事来.转念一想,总有一天,她会主动要求的.好在阁楼上通风、干爽,住些日子不会有什么妨碍.我只好带上笤帚、抹布什么的,上去仔细打扫一遍,铺上帆布、褥子、衬单,放上枕头,备了一条毛巾被和一条薄被子.入夜,陪她睡在上面.

母亲不愿意下楼,也不愿意见人,听到响动,或者有人进院来,就条件反射般地警觉起来.为了安静,也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插死了过道大门,把预留的进出拖拉机的备用门临时当了正门.小曼爸爸在过道里铺上厚厚的谷草,谷草上放了棕垫,棕垫上加了三条棉被,万一发生不测,不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母亲在阁楼上一心一意安顿下来,无论坐卧,她总是在墙角,在最里面,连一次到阁楼口的时候都没有.她害怕到阁楼口来,倒是让我放下心来.

母亲喜欢面条、挂面一类的食物,我差不多天天做给她.她不想活动了,手臂的动作变得笨拙,指关节也变得僵硬.她对我产生了依赖感.我喂她她才肯吃.我顾不上喂她,她就下手抓.我纠正了她几次,但毫无效果,动作变得越来越奇怪.她先把食指伸进碗里,好像在试探温度,然后再伸出中指,两根指头像钩子一样回弯,把面条钩起来,再把拇指凑上去,捏住送进嘴里.她歪着头,不是吸溜,而是用牙咬,还不时摇头,吞下一两根,看我一眼.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母亲渐渐失去了对饮食的兴趣,饭量骤减下来.我以为是憋闷和不活动所致,再次动了让她下楼的念头.她死活不肯.饭量减了,人却能睡.睡到晨昏相接,吃饭时都唤不醒.我觉得她在发烧,请了村医和乡医来看.我帮她解开衣裤.他们给她量了体温,看了舌苔,听了心肺,按了肝腹部,没发现什么特别症状,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决定把她送到医院去.她非常反感,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去.她说她没有病,只是有些胸闷、心烦、不恕吃饭而已.我们从几十里外的铁矿请了一位有名的兼通中西医的大夫.他登上阁楼为母亲诊治,半天也没诊出什么病来,最后,他从中医角度给出结论,认为长期情志不舒,不思饮食,导致精神上出了问题,建议继续观察一段时日.

一个周日,妹妹、弟弟,还有弟媳们相约赶过来.我们先后上了阁楼.弟弟坐在母亲身后,像靠背一样让她倚在怀里.

我们围在四周.她似乎更怕光了,不愿意睁眼.我们要求了很长时间,她才不情愿地把眼睁开.借着透进来的光线,我们注意到她的眼角膜有时发红,有时发蓝,显得五彩斑斓,有时又像蒙上一层磨砂玻璃.她的视力真的有了问题.她已经看不清我们了,顺着声音寻找辨认着.妹妹捋起她的衣袖,她的皮肤失去了水分,变得粗糙,毛囊发硬鼓起,呈暗红色,似乎有什么东西要钻出来.她脸上的皮肤发红发虚,似乎长出一层细密柔软的东西.我们谁都没有多说话.妹妹扭过头,小声地哭起来.

晚上,我给母亲换洗衣服,发现枕上落下一些头发,像丝网般密密麻麻,错综层叠,不是一绺一绺掉落,而是一根根叠加在一起.

我为她梳理,它们经不得一点触碰,像落叶一样纷纷掉落,我手上不觉握了一把.母亲全然不觉,没有一点痛苦.她的头发更显稀疏.

几天下来,她的头发掉光了,头皮光滑、松弛,娇嫩得像新生婴儿.后来,眉毛也开始脱落.其他部位的毛发相继掉光了.这是怎么回事?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她是被诅咒了,还是冒犯了什么?她这是要离开我们,还是要返老还童?人们说的返老还童,就是这样的征兆吗?这个念头马上又被我否定.我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母亲脸庞干缩,眼窝塌陷,叉老又丑,手肘关节、脚踝、腰部、脖颈的皮肤松垂,形成道道褶皱.原本体态偏胖的她,脂肪消失得无影无踪,身体像砂纸一样粗糙,毫无弹性,成了一具松皮包裹的骨架.

她已经相当虚弱,坐起一次气喘一会儿.我不敢往下想,越想越害怕.

我们对母亲的情况守口如瓶,尽量不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乡下,患病,尤其是患上怪病,是一种罪过和耻辱.而母亲的病就有些不正常.我用三层牛皮纸糊严过道的门缝,把通往院子的开口用砖头垒起来,留下仅能容身的通道,装上一扇小门,供给母亲送饭进出.通往大街的两扇铁门打开了马上死死关上.

我上班尽量躲避熟人,有一天跟一位邻居走了个顶头,没法再躲了.她问我母亲恢复得怎样了,应该好起来了吧?我一阵紧张,意识到走漏了风声,表面却装作若无其事,语气平淡地说,她没有病,住在我妹妹家.

邻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一脸核桃皮,头脑却不迟钝.听了我的话,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我不容她再发问,匆匆离去.她尴尬地“啊啊”两声,迈着一双罗圈腿拐过墙角.

这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笃笃声,扭回头,什么也没有.我以为听错了,顺着墙后小路往厂里赶.笃笃声又传过来,这次听得真切.我猛地意识到是从阁楼上传来的,仿佛什么东西敲打窗玻璃,带着恼怒的意味.我停下来倾听,声音消失了.我加快脚步往厂里赶.

母亲的饭量越来越小,不再特别要求吃面条,偶尔吃点挂面显得很费劲,后来只能吃些流食.她对气味很敏感,不喜欢鸡鸭鱼肉,这类汤也如此,却对青菜汤感兴趣,尤其用河水浇灌的青菜,喜欢得什么似的.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的手臂、小腿、脖颈、脸庞,乃至全身,长出细密的绒毛.那些绒毛嫩黄,一周后变成灰褐色,覆盖了全身.指甲增厚、发乌、坚硬如钢、弯曲如钩.她不让触碰,以免划伤我们.

我们不敢问医生,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结果只能让母亲的病情是传得沸沸扬扬,自取其辱.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母亲与外界彻底隔绝,尽可能使生活看上去跟平时没有两样.面对某些别有用心的偷觑、鬼鬼祟祟的指戳,我毫不理会,挺胸抬头走在街上.

流言蜚语日甚一日,说母亲变成了妖怪,证据是阁楼上经常传出古怪的叫声.有人说不是变成妖怪,而是变成一只大鸟.至于是什么,众说纷纭,有说是一只苍鹰,有说是一只灰鹊,有说是一只乌鸡.这些猜测被另一种声音所否定,一个成年人,如果变化,只能变成一只鸵鸟.也有比较明智的说法,说人就是人,不过是病了,显得脱相罢了.传言让我们不寒而栗.那天拦下我问话的老妇,时常像幽魂一样从我家院墙外经过,明摆着是要捕捉消息,却装得很随意的样子.我保持沉默,全当什么也没听见、没看见.

母亲的饭量突然间增加了,体温略微升高.我们在焦灼中默默祈祷,希望她身上的怪状消失,能像过去那样坐在门口,走在大街上,到河里洗衣服……

我们期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一个下午,我坐在机器旁,心神不宁,头天发生在河边的情景.始终萦绕在脑海.

夕阳西沉,天气闷热,河道上的天空出现柔和的橘红.几十只燕子低飞剪水.河面一如既往地平静.后来,一群燕子从南面飞来,它们掠过水面,发出嘈杂的呜叫.过了一会儿,又有一群燕子跟着飞来,与先期飞来的混成一体,好像原本认识似的,快乐地翻飞起舞.很快,像是参加集会似的,燕群从四面八方相继飞临,阵容十分壮观.人们看到了以前不曾见过的品种,有的体小如蝉,有的身大如鹊,有的一身黑灰,有的五彩相间.它们俨然像是接受了某种指令,交替在河面飞翔,像乌云、草垛和波涛.有的飞临我家,在阁楼上空盘旋、呜叫.它们落在河边,河边像铺上一张黑毯;落在电线上,电线像缠了一圈黑色保温棉;落在屋顶上,屋顶像落下一层黑雪.

人们纷纷跑出来,看着河面上发生的一切,发出阵阵尖叫.我们关紧大门,躲在院里,感到某种不祥正在逼近.

母亲在阁楼上兴奋不安,嚷嚷着要坐起来.我跪在她身后,扶她坐好.她的面庞沐浴在最后一抹夕阳里,显得喜气洋洋,呼吸变得顺畅.她喃喃自语,我听不清她在咕哝什么,后来意识到她有话要对我讲时,把耳朵贴近她嘴唇,她说,你爹……做了王……,他要来……接我啦…….……你们……做儿女的……要迎一迎……我听了浑身发冷.头皮发麻.

正神思恍惚着,门卫走进车间,喊我接电话.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小跑着来到接待室,拿起听筒,妹妹已经泣不成声,她说,姐姐,你快回来,咱娘出事了!

我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窗前.门卫一把扶住了我.他问怎么了.我不能回答,停了一会儿才说,家里有点事……泪水随即滚了下来.

母亲的遗体已经抬到正屋床上,身上罩着两层绣花锦被,四边严严实实压在身下.妹妹做得好,不想让外人看到母亲临终的情状.我扑在被单上,号啕大哭.

我们没有按风俗办理母亲的后事.当天夜里,我们姐弟三人,弟妹和女婿们,以及至近的亲戚,将母亲遗体人殓,连夜送往村南墓地.

复三那天,烧纸回来,妹妹讲起母亲去世那天中午的噩梦.

她撂下碗筷,一阵睡意袭来,顿觉四肢酥软,顾不上收拾就躺到了床上.刚闭上眼,飘忽来到我家门前,远远听见阁楼上传出扣击声,抬头见一只巨喙猛啄窗户,力量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终于啄碎了玻璃.一只毛乎乎的脑袋伸出窗外.怔忡之际,鸟的脑袋变成母亲的瘦脸.她嘬着角质化的嘴唇,十分狂躁地寻找什么,然后,张开双臂想贴紧墙面,利指抓挠,伴着唧唧尖叫,发出刺耳的声响,留下道道印痕.砖屑灰块纷纷掉落.她的多半个身躯露出来.妹妹站在原地,不敢贸然挪步.母亲放松了,整个身体失去平衡,一头栽下来.妹妹失声惊叫.突然,母亲拍击双臂,宽大的紫花睡衣鼓起,像翅膀一样展开.妹妹感到冷风扑面,一时目瞪口呆.在气流的托举下,母亲的身体抬升起来.她逸出窗户,踢蹬双腿,发出声声怪叫,奋力向上跃起……随着一声巨响,重重摔了下来……妹妹一声惊叫,呼地从梦中坐超,已经大汗淋漓.

妹妹骑车赶了过来.

她没有看见梦中出现的景象.

三年后,母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消散.弟弟拿到了回迁房钥匙.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21层新居,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

春天来了.鸽子从窗外飞过.清明节,我们去给母亲上坟.大家默然无语,谁都不愿提起令人心碎的往事.

在楼下,我们碰见了马松奎.他跟弟弟住同一栋楼,不在一个单元.马艳姣当年虽然劝父母签了协议,但还是开罪了文教局领导.第二年秋假结束,借调整名义,让她去支边.马艳姣因祸得福,雇了一位本地退休的老师代课,每月只需出800元,拿着剩下的一多半工资,躲在娘家生了二胎.

我们还远远看到了庆春.庆春拆迁有功,受到区政府表彰.当天晚上,一次大酒,他突发了脑溢血,出溜到了桌下.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落下口歪眼斜、不能说话、见熟人只会咧嘴傻哭的毛病.村里让开发商特意调了一楼的住房给他.天气好时,他老婆推着他在楼下转悠.

吃过午饭,我们在中厅说话,小曼去了阳台.窗外有燕子飞过.她悄悄退回来.我们听到卧室传出异样的响声.弟弟意识到燕子撞了玻璃,进去把窗帘拉上.

整个春夏,他回避着阳台,弟妹和孩子们甚至不愿靠近窗户.

隔三岔五,不断有燕子撞上南窗,石块一样坠到搂下.

责任编辑梁智强

母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母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母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