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纪录片《归去来兮》中人类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纪录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纪录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纪录片《归去来兮》中人类学方法的运用

【摘 要】系列纪录片《归去来兮》是新疆籍导演刘湘晨的作品,这部纪录片以浓郁的民族文化影像和故事,展现出帕米尔高原上少数民族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本文认为,该纪录片娴熟而准确地运用了人类学方法,对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类学方法;刘湘晨;纪录片;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9-0135-02

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是位于新疆帕米尔地区的高山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新疆人类学纪录片导演刘湘晨还是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独特的民族,将这个高山深谷中的族群呈现于世人面前.纪录片《归去来兮》较完整地记录了该族群在人类生存极致之地的“另类”生活,那些独有的、唯一的、正在消失中的古老而鲜活的生活形态,正是刘湘晨在他的人类学纪录片里所要挖掘的内容.

一、高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既是导演又是行者的刘湘晨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对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给予了持续关注,以及对所拍摄民族流露的真挚情感是其他导演所不能及的,他在少数民族影像中所选择呈现的新疆影像,正是新疆这一广袤大地上人们多样的文明形态、对自然的特殊情感、人与自然间形成的天然敬畏与亲近感,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生存状态.而这些又恰恰是现代文明社会中遗失了许久的传统价值,亦是我们人类最温暖的传统价值的延续.

作为一名影像记录者,刘湘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忠实记录的同时又能充分全面地展现一个民族背后的人文精神?而人类学观察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刘湘晨人类学观察最显著的特征是一点也不回避摄影机背后观察者的视点和情感,在系列纪录片《归去来兮》中表现尤为突出.

从最早记录帕米尔地区塔吉克族气势磅礴的转场活动,到后来拍摄柯尔克孜族勇敢的驯鹰勇士,再到挺进阿里高原,记录普通藏民的放牧生活,每一次与高原民族的接触,都会使刘湘晨为这些世代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勇气感到震撼.

在《归去来兮》第一集《高原守望者》中,导演刘湘晨和他的团队在这个名为伊萨布拉克的小村庄停留了7个月之久,拍摄这个距离太阳最近,而离现代生活最远的塔吉克民族,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原守望者,而从1996年之后,十余年时间里频繁奔波于此地的经历,也使刘湘晨这位高原行者变成了高原守望者.他在这里真实记录了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以及独特而淳朴的种族交往方式.

在帕米尔高原深处的伊萨布拉克村,刘湘晨以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莱提莆·霍加一家为拍摄对象,这个家庭成员从事不同的职业,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部分家庭成员除了在牧区放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外,其余成员正在做着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做过,甚至没有想过的事情——接待外国登山队攀登乔戈里峰,并为其服务.大家因忙碌而很少回家,但在重大节日相聚时,一个大家族中不同职业身份的成员总能和谐共处,其在最大意义上反映了塔吉克族群的生存状态和他们文化的整体性.

莱提莆·霍加的大儿子帕尔吾纳是位乡村民办教师,为了让当地孩子学到知识,多年来他骑着骆驼奔波在相距甚远的居民点,为孩子们“扫盲”,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极高的返盲率,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但塔吉克族的传统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当地人给予教师的崇高地位,对文化人的尊重,让帕尔吾纳时刻都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十余年未间断.从第三集《一个都不能少》中不难看出,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亦是高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更是启蒙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的有机结合.

《归去来兮》最大程度反映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的整体性,为我们展现了鲜活的高原文化,同时赋予了新疆人类学纪录片独特的美.

二、人类学视野下物的文化意义表达

在《归去来兮》第一集《高原守望者》中记录了塔吉克族的辟力克节,既火把节,直接表达了这个民族对火和太阳的崇拜.我们从火把节中看到的,不单单是一段传奇,更能领悟到塔吉克族的一种独特的生存哲学.这也很好地凸显了人类学对物的认识与理解,赋予了其精神和情感特质.

在第四集《归去来兮》中,婴儿出生后的仪式及婚俗展示,无不凸显着对生命的欢愉,只有在帕米尔高原这片高山峡谷间才能孕育出这一独特的民风民俗.另外,当羊群大规模转场迁徙时,当地每户牧民都会与其他牧民不约而同地前往同行,为其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自然形成,群体的依存关系成了人们生存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有力的支撑.

这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记录,具有民俗学和人类文化学的重要价值.立身于严酷极顶的生存环境,塔吉克人无论是对火和太阳的崇拜,还是给新生儿涂抹杏仁等仪式,都是对人类学视野下物的文化意义的诠释.

三、人类学关怀下的最佳标本

刘湘晨所拍摄的民族志纪录片大多都具备“影像深描”的表述能力,所谓“深描”,是指人类学民族志对田野事象进行深入行为表层之下的多等级结构的意义描述,尽管难以给出公认的标准,但“深描”已成为当代民族志写作的一种价值追求.

影像民族志的“深描”,主要通过影像工具对现实情境进行精密记录与细节呈现,在第四集《归去来兮》中,声势浩大的牧场转场,也预示着塔吉克族最隆重的活动即将拉开序幕,在冬春交替之际,牧民哈斯木为每只羊都起了温暖的名字,人与动物间亲密感浑然天成.在这场数百公里的大规模羊群迁徙中,羊群的损失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每次羊群强制渡河后,主人都要俯身对那些因溺水而命在旦夕的羊儿进行人工呼吸,这是人类学关怀下天人合一的典型.但可惜的是,这种中亚所有游牧民族中持续时间最长(半个月之久)、海拔最高(5000多米)、行经路线最远(数百公里)的转场,如今随着塔吉克族纷纷迁到山下定居而渐渐消逝了.

正是在刘湘晨《归去来兮》这类纪录片中凸显出多元文化下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在当下社会中的传承延续,以及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后的变迁乃至消失,正是这些大量鲜活、生动的原始信息的展示,以及持久记录即将消失的文化形态,为新疆人类学和多元文化研究留下了难得的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湘晨.纪录片的寓意性追求——《献牲》创作谈[J].中国电视,2013,(11):68-70.

[2]胡普忠.有态度的人类学家和他的新疆人类学影像[J].中国民族,2015,(4):32-34.

[3]拉姆.呈现新疆:刘湘晨方式[J].中国民族,2015,(4):35-41.

[4]尚莉.人类学方法与纪录片创作——以系列纪录片《归去来兮》为例[J].电视研究,2016,(10):78-79.

[5]库尔班江·赛买提.我从新疆来[J].中国摄影家,2014,(10):22-27.

[6]陈永红.新疆纪录片创作特色研究[J].四川戏剧,2013,(1):74-76.

[7]王嘉婧,王芯蕊.新疆题材纪录片的形象功能审视[J].当代电视,2016,(4):18-24.

[8]朱靖江.以影像民族志方式表述人类学者的田野经验与理论见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1-2(374).

[9]白云昭.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新疆纪录片创作——以刘湘晨人类学纪录片为例[J].艺海,2013,(11):109-110.

纪录片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纪录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