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间论文范本 和今天的和事佬是民间智慧的化身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是一篇与民间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今天的和事佬是民间智慧的化身

不少影视剧里常常有这样的镜头: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往往会请出“族长”或者年岁高有威信的“长老”来主持公道,他们会依据氏族习俗和宗教伦理道德等,调解双方的矛盾纠纷.这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民调解机制.这种机制源于我国古代民间“排难解纷”“止讼息争”的传统,延续至今,在现代社会日益显现其优越性.我们的生活中就活跃着这样一群“和事佬”,他们可有效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实现“有困难找邻里,有邻里没困难”.“和事佬”较之上述人民调解机制,具有更鲜明的“草根性”,更贴近群众,更“润物细无声”.在全国各地的基层,这种来自老百姓的民间智慧可谓不少,往往草根力量也更容易化解民间矛盾.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今天的“和事佬”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既对政府公权力是一种有效补充,也对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幸福大有裨益.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和事佬”已经成为民间智慧的化身.

植根于民间的“和事佬”

生活中,左邻右舍间难免会遇上点儿磕磕碰碰.这些矛盾,要说有多大,一般都是家长里短,也没多大.但一旦处理不好,轻则导致双方关系剑拔弩张,少不了要你来我往唇舌剑;重则一纸诉状,法庭上“兵戎相见”,结果反目成仇.这时候,如果有个“和事佬”居中调和,说不定一顿饭工夫,就能让两家握手言欢,重归旧好.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当家庭内部有矛盾冲突发生时,他们主动站出来作为中立的一方去调解,成为整个家庭的“和事佬”.张平是一位继母,两边6个孩子能相处得融洽和睦,特别是2016年老伴去世后,孩子们还能亲如一家,妈长妈短地围着继母转.60岁那年,张平带着自己的3个孩子,和同样有3个孩子的朱宝福组建了新家庭,毕竟继母难当,更何况是6个孩子的妈,可张平说:“既然当继母,就要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将心比心,我会用真诚的心温暖他们,让孩子们围拢在一起,让他们有真正的家!”20多年来,张平的经营之道就是家庭会议.家里有什么难事急事,哪个子女有什么事情,两边的子女都凑在一起开家庭会议,2015年,老伴的女儿家里出了点事,张平召集开家庭会议,其他5个子女各自拿出1万元钱,帮老伴的女儿渡过了难关.张平来这个家庭之前,老伴的孩子和父亲有些摩擦,并不常回家.张平就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你父亲当爹又当妈地拉扯你们不容易,做儿女的可要体贴啊.”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她把老伴的孙子孙女外孙都接到家里来照顾上学,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么些孩子凑在一起,遇事难免有自己的想法,张平总是及时掌握孩子的心思,细致地谈心做工作,老伴先后住院8次,两边的孩子轮番伺候,没有怨言.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邻里间有啥新情况新问题,他会在第一时间来协调.2017年2月底,徐荣华居住的小区一个化粪池外溢,污水满街流,他考虑到这附近居住的人大多生活困难,就在自己单元楼里做工作,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没让居民花一分钱,就疏通开了化粪池.6月份,楼上的自来水管道坏了,从三楼开始渗水,如果重新换管,家家户户都已经装修,势必要破坏重整,徐荣华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拿主意,楼上考虑楼下的难处,楼下体谅楼上的不易,全楼在互相体谅中,难题解决了.他的楼后朝阳,场地宽阔,常有老人聚在一起晒太阳,为了给老人们一个好环境,打扫前后楼成了他每天的工作.邻里之间有个什么事情,他准会第一个去帮忙.他的言行,不仅为自己树立了好口碑,也得到邻居的信任,谁家有个磕磕碰碰的事,邻里之间有个解不开的“疙瘩”,都愿找他唠叨.他也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化解矛盾.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他.很多时候,他宁愿牺牲个人利益,顾全他人;有他的地方,就有和谐人际.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的东花园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和事佬”,小区里的矛盾纠纷,打架斗殴,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双方和解.每年都会调解大小纠纷十几起,社区里的居民都尊称她为“闲事和事佬”.她叫姜秀华,是个热心肠的人.楼上楼下之间有时候因为小事闹矛盾,夫妻之间因为家长里短闹离婚,看见这些,她心里就不安.别人说她爱管闲事,她说:“就为这点小事,闹到大打出手,闹到离婚,不值得,为大家的幸福考虑,我就愿管闲事.”2016年,她看到小区业主跟小区门口一个卖水果的摊贩在街上动起手来,赶紧跑过去劝架.原来邻居买了3.3元的香蕉,但是却只付了3元钱,卖主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她拉起争执双方的手,认真跟发生争执的两人交谈:“因为3角钱卖香蕉的扔了摊子,吵架的时间,多少个3角钱都挣出来了.住在一个门口,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为了这么点事伤了和气,不划算.干脆我来出这3角钱吧.”听到姜秀华这么说,激动的双方都冷静了下来,卖水果的人不肯收姜秀华的钱赶紧去做生意了.因为有了这位热心的“和事佬”,东花园社区才变得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在常人眼里算不上多大的事,别看这些事小,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酿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治安、刑事案件,不仅伤了邻里和气,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土地纠纷、邻里摩擦、儿女不孝、家庭婚姻矛盾……那些发生在农村基层的“麻烦事”,大多都被“和事佬”化解了.2017年春节期间,安徽省蚌埠怀远县中淝村某村民因琐事酒后和弟媳妇发生争执,引起矛盾,弟媳妇邀来很多娘家人,双方剑拔弩张,一旦动起手来,后果不堪设想.隔壁村民打电话给两家共同的朋友“和事佬”司洪林,司洪林得知情况后立马上门做工作,经过苦心劝说,引导两家换位思考,最终使这场纠纷得到了化解,两家言归于好.事后,这两家人动情地对司洪林说:“谢谢你!要不是你来得及时,我们两家动起手来,不仅伤了和气,甚至发生件,还会触犯法律,是你救了我们两家.”

这些离得近、叫得应的“和事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活跃在乡村和城镇的社区和街道里,依靠邻里关系好、家庭情况熟的优势,一次次介入家长里短,主动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清官”难断的“家事务”,使老百姓的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和事佬”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老百姓与他人发生纠纷后,通过亲戚、朋友、村干部、居委会等社会网络解决的为69.5%.该调查同时发现,选择司法部门解决纠纷的老百姓,对结果的满意率只有37.1%,而选择熟人网络解决纠纷的,满意率高达73.1%.这足以说明民间“和事佬”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民间纠纷从内容、形式及数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这就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的是,随着民众的城乡大迁徙,传统“熟人社会”正在解体,这让依附于“熟人社会”土壤上的人民调解,面临日渐尴尬的处境,调解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由于“和事佬”往往都是一些爱管闲事的热心人,并不是专业的公职人员,也缺乏专业的方法,更偏向于用人理来解决纠纷,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并不十分符合法治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提高“和事佬”的“和事”能力和水平,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些“和事佬”协会组织,组织成员往往由基层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工人、老村干、老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他们在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时讲情又讲义、说理又说法,被老百姓誉为民间的“维和部队”.这群“和事佬”在劝说他人的时候,同时也在影响着自己和身边的人,更理智地看待问题,用更方便、更符合情理也符合法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和事佬”的“和事经”

“和事佬”说和的都是小事,但许多小事不小,能够把一些可能引发件的纠纷,在萌芽状态化解掉,确是不容易的事.“和事佬”都以“劝和”为目的,他们不仅揣着感情、带着责任,还十分注重调解方法和技巧,从而汇成了内容丰富的“和事经”.

说话讲艺术,说大实话,是“和事经”里的“语言经”.说话是一门艺术.在民间纠纷的调解中,“和事佬”说话的语气、使用的词语和动作细节都会影响群众的情绪从而会直接影响到调解的效果.因此,调解时的说话技巧对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常言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温和的三言两语可促成纠纷的化解;言辞不当,千言万语也可能会导致调解的失败.只有运用恰当的语言,才能及时消除当事人的戒备和对抗心理,使调解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譬如,“和事佬”都会说圆场话,这是一种绕开矛盾、迂回陈述的说话技巧.在矛盾纠纷发生冲突时,恰到好处的圆场话无疑是一剂“润滑剂”,能使僵持局面变得缓和,化干戈为玉帛,使当事人一笑泯恩仇.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得说大实话,让当事人信服.因为一颗真诚的心往往会打开人们心里的死结,一句实在话会让人心服口服,特别是对纠纷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欠缺的当事人,“和事佬”只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当事人真实相告,消除当事人的认识盲区和误区,便可缩小纠纷分歧,避免当事人因不明不白而胡搅蛮缠,也能提高调解的效率和效果.

讲道理说法律,在人情世故中消“心结”,是“和事经”里的“法理经”.“和事佬”不仅掌握法理、情理、道理的“大锅烩”,还会坚持公平、公正、不徇私.面对乡里乡亲的“心结”,遇事时会把事件原委都弄清白了.以此为依据,再分清纠纷的是非,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对症下药.善于动脑筋,善于思考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句话说得好:“教书育人唯有因材施教,方得桃李满天下;治病救人唯有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和事佬”调解纠纷也如同老师教书、医生治病人一样,在纠纷局面不失控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地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每件纠纷稳中求稳,圆满地解决纠纷矛盾.在调解过程中,他们会对纠纷当事人以诚相待,取得当事人的充分信任,促使纠纷成功调解,防止纠纷激化和转化,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高明的“和事佬”总是能把调解方法和调解技巧有机结合起来,事半功倍地顺利完成调解工作.

一碗水端平,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是“和事经”里的“公平经”.一碗水端平,体现的是秉公办事,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是中庸之道中寻求公正与平衡的智慧,也是一种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法.应该说,“和事佬”在调解上的“中庸”理念也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这其实是一个度的拿捏.“和事佬”往往一碗水端平,用一把尺子去量长短是非.在公平合理的范围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和事佬”的“和”,就是调和、折中、缓和.别看有些问题浑身毛刺儿,非常棘手,甚至无从下手,只要让双方都认识到了“硬撑”,最终会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便愿意从“和”中寻找解决路径,再棘手的问题,也能握手言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公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享受公正的待遇成为大家追求并维护的权利.“和事佬”就是怀有一颗公正之心,处事公平,才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的.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身边的那些“和事佬”,他们花费精力和时间,让自己成为“情绪垃圾桶”,把中庸文化送到千家万户,让它成为巧妙的“矛盾处理器”、绝佳的人际处理技巧,发挥看得见的现实功效,为他人送去安宁.他们不仅是社会矛盾的调节高手,也是传统民间智慧的继承者.

和谐社会需要“和事佬”

过去不少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可“和事佬”却走出了一条以草根力量就地化解群众矛盾的新路子,他们从不因其小而不为,不因其缓而不急,事无巨细,时刻将群众的利益与民心的所向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认真“排雷”,有效推动了与邻讲德、与邻为善、与邻相助良好风尚的形成.他们凝聚着和谐的力量——

成为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连接器”.由于“和事佬”来自群众,不带任何“”色彩,充分发挥其了解家长里短,说话基层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优势,向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讲明道理,理顺情绪,工作起来更加润物无声,深入人心.“和事佬”扎根基层,具有很强的“亲民性”,在走门串户中及时掌握社情民意,能够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利益的情况和问题,在交谈交流中及时消除误解,化解不悦,真正做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早报告,为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主动和先机,大大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减轻了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压力,这种随时随地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来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有利于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群众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也显示出了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因此,“和事佬”不仅是调解员,还是信息员、宣传员,他们作为畅通民意、疏导压力的重要渠道,很好地成为了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连接器”.

成为缓减矛盾纠纷的“缓冲器”.当家庭成员之间有了误解隔阂,乡村邻里之间产生了矛盾纠纷,社区有了干戈不平.“和事佬”来作调解,可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不仅让群众的“心结”解开了,情分也还在.他们一般在村民当中威信较高,既熟悉本地情况,又具有较强的分析、协调能力,虽然他们的调解结果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对于群众却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由于“和事佬”属于调解中的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有效避免矛盾双方的直接联系,起到了“缓冲器”和“过滤网”的作用,使矛盾不至于激化;同时,第三方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地分析和判断纠纷,从而使纠纷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和事佬”作为一股颇具弹性的民间调解力量,对司法调解是个重要的补充.“和事佬”发挥着“身边的人掺和身边事”的作用,在群众矛盾纠纷激化前安上一道“缓冲器”.

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避震器”.人民调解员是人们口中处理群众纠纷的特殊“和事佬”,但是,此“和事佬”并非传统意义上无原则、和稀泥的“和事佬”,他们调解矛盾,基于人民调解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上,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序良俗多种手段,通过调解、劝说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东方经验”.虽为“和事佬”,意义却不同,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众所周知,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重大疑难纠纷,如若这些矛盾不分轻重缓急都进入司法程序解决,巨大的投入势必让当前人力物力已显不足的司法系统雪上加霜,而诉讼的各种成本也会成为当事人难以承受的“讼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矛盾激化、节约社会资源,无疑需要人民调解员在当事人之间斡旋,他们通过及时介入矛盾纠纷中,靠着“一颗心、一张嘴”说情讲理,消弭矛盾纠纷,尽量将矛盾化解在早期.人民调解以法律法规为标尺,以社会公理为基础,以人的情感为引导,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是守好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良好和谐社会风尚的缔造者和捍卫者,更是解决基层群众内部矛盾的“避震器”.

在我们周围,民间“和事佬”不少,但他们的作用可不小.他们是社会的“润滑剂”,有他们在不停地化解着一个个矛盾,会帮助整个社会系统运转得更顺畅.当前,建设和谐中国,尤其应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因此,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不妨更多一些创新之举,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发挥民间的智慧力量,调动民间更多人从事社会调解的积极性,最终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实现政府、社会和人民的共赢,确保社会的和谐安宁,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和事佬”就在我们身边,也许你就有做“和事佬”的潜质,也许你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意义的践行者!

民间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民间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民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民间故事期刊

2、民间故事杂志

3、民间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