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新探方面论文范例

本文是一篇关于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新探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堂浮于形式、教学效果降低的现象时有出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变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参与;高校课堂

作者简介:艾红英,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一小学教师,武汉市黄鹤英才名师工作室成员.(湖北 武汉 43004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6-0108-02

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课堂出现了浮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营造和谐的参与氛围,提供参与保障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预期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中,除了教师、学生、内容等因素外,还有环境的影响.

1. 情感环境.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营造和谐的课堂,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良好的情感环境能让学生心情愉快、放松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认真倾听和思考每一位学生对课堂的真实想法.

2.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营造要做到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和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学习材料和用具充足,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当材料不够用时,容易造成争抢或等候,造成学生情绪的波动,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整个环境的组织营造要得当,教师要适时调控,排除干扰,围绕任务开展探究.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课堂教学由与学生谈话引入,以此拉近师生情感.

师:同学们,你自己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但是很少,数额也比较小.

师:你们想自己买东西吗?

生:当然想.

师:但是,家长好像总不放心让你去,是吗?想一想,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理由呢?

生:可能怕钱找错了.

师:你想不想让父母对你放心呢?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找钱”问题.

这样,通过对话引出的课题——“找钱”问题,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生的情感自然与教师亲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积极参与的情感准备.

学习材料准备方面,提供了四种面值的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又为模拟的商店准备一些要找的钱,以及学生小组内活动所需的商品小图片和模拟钱币.在本节课中,教师还将教材中所提供的商品加以充实,增加了布娃娃和风车(5角).因为布娃娃能调动女孩子的积极性,而风车的使相关问题涉及了有关角的计算,有利于学生巩固运用前面所学的元、角、分的知识.学习活动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生活.正是教师所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获得了新知,提高了参与的效率.

学生通过购物活动,经历了“找钱”问题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得格外兴奋,小组合作进行的购物活动中充满了他们的笑声,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他们探索,经历到了“找钱”方法的过程.在小组汇报时,学生都能很完整地说出拿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买的是什么商品,怎样算出应找钱数,等等.在课堂上学生有令人振奋的表现,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功不可没.

二、设计“动静相宜”的参与活动,促进参与深度

很多教师的课堂可以说是从头闹到尾十分热闹,表面上看“动”感十足.其实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数学学习是充满着思考的过程,需要“静”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升华.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学生先猜测然后动手操作,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就是一个“动”的环节,教师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思考:(1)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怎么算?(3)原来的梯形面积又该怎么算?这样的安排则是对活动过程进行的梳理,把握转化本质的“静”思过程,这种“静”促使“动”的体验得到升华和发展.这个环节为接下来交流汇报,总结梯形面积公式的“动”态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支撑,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实现对新知的成功建构.

“动静相宜”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活跃气氛与静默沉思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动静相宜,提高参与效度.教学中“动”多“静”少,只顾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常被弱化,就成了典型的操作课,丢失了数学课应有的数学味儿;教学中“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课堂,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做到动静相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尊重学生参与的个性化,提高参与效度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教法选择、学法使用、练习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并得到充分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首先要尊重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差异以及在数学学法上的差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鼓励“一题多解”和“奇思妙想”.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用数学”一课时,笔者没有像书本上的例题那样在提出的问题下面直接写:□+□等于□(只)(即一定要用两个数相加得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想如何列式?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生1:我用点着数的方法,1,2,3,……15,一共15只.(点数)

生2:我用左边的8只加上右边的7只,算式是8+7等于15(只).(加数位置交换同此方法,这是用左边的加右边的方法)

师:你是把左、右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用白兔只数加灰兔的只数,10+5等于15(只).

师:也就是从什么方面想的?(按颜色的不同来计算)

生4:左边是8只,先加右边的两只灰兔得10只,再加右边的5只白兔一共是8+2+5等于15(只)(连加的方法是因为先凑十后比较好计算,多会活学活用啊!)

在对这个开放的问题的思考下,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是积极的,学生的思维被大大地激活,真正是在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们会觉得数学可以这样有趣和简单,课堂也就更高效了.

综上所述,提高课堂参与有效性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机整合,合理运用,发挥各因素的积极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参与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曾令格,禹明,程清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全峥.基于生活情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52.

责任编辑 黄 晶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课堂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课堂教学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