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传承毕业论文范文 与传承匠心,传递爱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传承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传承匠心,传递爱

曹婉芬,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居住在被誉为“陶都之都”的无锡宜兴市丁蜀镇,拥有一个八口之家.她的家庭不但传承着高超的紫砂壶制壶手艺,还是远近闻名的“紫砂世家”.

丁蜀镇东贤桥附近的一所庭院里,居住着曹婉芬一家三代八口人的大家庭.曹婉芬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丈夫范岳林能写能画,被邻里尊称为“范先生”.一家人老少同堂,同住一幢房,同吃一锅饭,婆媳如母女,翁婿似父子,其乐融融,和谐幸福.

“城乡夫妻”,寸步不离

曹婉芬出生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紫砂世家,妈妈把她领入陶艺大门.1955年秋天,她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师从擅长制作松竹梅器皿的“花货泰斗”朱可心.学徒3年后便辅助著名老艺人蒋蓉,在厂里的培训班上传授技艺.曹婉芬的从艺历程十分幸运,与当代紫砂壶艺界7位老艺人中的6位有过交集,或是学生,或是同事.因此,曹婉芬不仅学到他们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花器、筋纹、方器、仿古等绝技,还耳濡目染了他们严谨的工匠精神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对艺术,曹婉芬有着60年不变的执着,对于感情,她“不离不弃”的信念.曹婉芬进入紫砂工艺厂后,经历过陶瓷行业的高峰和低谷,甚至有时,厂里困难得发不出工资.许多人选择离开,但曹婉芬坚持下来了,正如她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坚守.

丈夫范岳林比曹婉芬晚一年入厂,是彩釉工.当时,厂里为年轻人成立了一个60多人的紫砂工艺班,能唱会跳的范岳林是副班长,他组织大家一起学技术、开晚会.同在班里的曹婉芬心里,便多了这个活泼、多才的“小同学”.

1961年,曹婉芬和范岳林喜结良缘.谁料,好日子没过几天.1962年,紫砂工艺厂精简人员,范岳林又回到了农村,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儿子范建军刚刚出生,夫妻俩却开始了长达23年的两地分居生活.一个是城里人,一个是农民,许多人都认为曹婉芬要不了多久会把范岳林“甩”了.面对种种议论,曹婉芬只是淡然一笑.一有时间,她就会抱着孩子到乡下婆婆家住两天.

范岳林在农村种了几年地后,被聘为民办教师,但依然是农村户口,且不能与曹婉芬团聚.直到1985年,曹婉芬被晋升为工艺美术师,范岳林才“沾光”回到丁蜀镇,那时,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参加工作.

制作紫砂壶要心无旁骛,有执着坚持的精神,曹婉芬也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范岳林和乡下的婆婆:既然是我的亲人,就要全身心地接纳与爱护.范岳林家在农村,离丁蜀镇4公里,往返全靠步行.每次婆婆生病,曹婉芬赶忙跑过去,借上板车,与范岳林一道把婆婆送到镇医院看病.婆婆每次住院,都被病友万分羡慕:你真是好福气,有个孝顺的城里媳妇.

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尤其曹婉芬还是厂里的业务骨干.早上7点上班,她5点起来做饭.为了多出产品多挣钱,每天工作到深夜.在曹婉芬的日历中,没有周末,每到休息日,她就带着孩子去加班.曹婉芬是厂里有名的“快”,壶做得又快又好,月月能拿超产奖.当时,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曹婉芬的工资维持,她无怨无悔,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家.

范岳林每周只能周末回家,他十分珍惜这段时光,包揽全部家务活儿.儿子女儿都盼着爸爸回家,能有好吃的饭菜.那是全家最美的团聚时光.周末曹婉芬加班,范岳林将做好的饭菜送到工作场地,曹婉芬的同事们会打趣道:“城乡夫妻,寸步不离.”家庭餐桌上诞生的创意

曹婉芬儿子和女儿高中毕业后,都选择进入紫砂工艺厂.现在,儿子范建军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女儿范建华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和省工艺美术名人.

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媳妇费寅媛本是另一家陶瓷厂的会计.嫁给范建军后,时常饶有兴趣地看曹婉芬工作,帮着递工具.后来,她也改了行,拜婆婆为师学做紫砂壶.如今,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

女婿陆君是1983年进入紫砂工艺厂的学徒,由于成绩优异,被分配到厂研究所,师从曹婉芬,学习紫砂壶造型,成为范建华的师弟,一段师徒之谊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陆君和范建华于2010年3月,共同创办“苑林阁”紫砂艺术培训中心,传授原汁原味的紫砂壶手工传统技法,推广与传承紫砂壶文化.

在这个家中,制壶是永远的话题,大家几十年来同吃一锅饭,一般饭桌上很少会有人缺席,“吃饭就是关于紫砂壶的研讨会,大家聊聊制壶的创意设计,吃起来很有劲道.”1986年秋天,曹婉芬和范岳林到深圳,参观锦绣中华微缩景观时,受到启发:景点可以缩微,紫砂壶能否缩微?在餐桌上,曹婉芬说出把历代名人紫砂壶作品做成一个经典小品组套的想法,立即赢得孩子们的赞许.大家七嘴八舌:要先找资料、找图纸、确认作品、再制作方案.此后,每天“餐会”上,大家都拿出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以紫砂鼻祖供春壶作为头壶,再选明代、清朝、民国等9把壶,形成一个紫砂壶组套的制作方案.

画图、造型、印模、雕刻……成品出来那天,全家人人喜上眉梢.1990年,这套名为《壶艺掇英》的组壶,被评为江苏省陶瓷作品三等奖、全国陶瓷评比设计二等奖,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二等奖.曹婉芬制作过上百套精致作品,这套组壶的奖项在荣誉簿里并不起眼,让曹婉芬情有独钟的是,作品凝聚着家人的智慧和亲情.

让小爱变成大爱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曹婉芬一家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在宜兴紫砂艺苑,曹婉芬名头响亮.除了壶艺成就杰出之外,她热心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困难人群.2006年5月20日,在全国第十六个助残日,宜兴市残联及有关领导为曹婉芬举办了一个收徒仪式.这个徒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他名叫葛知,因车祸造成伤残,高位截肢,终身必须在轮椅上生活.严重的痛苦和精神压力使他产生了自绝于世的念头.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激发弱势群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曹婉芬毅然决定在古稀之年无偿地收授这个徒弟.她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全家齐动手为他制作紫砂成型的各种专用工具30多件.不论炎暑寒冬,曹婉芬都耐心细致地坐在葛知身边手把手教授,如今的葛知不但能独立完成紫砂作品的制作,在经济上也能为家庭挑起大梁.把一个已失去生活信心的残疾青年,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自强不息的有志青年,对曹婉芬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宽慰.

2007年,宜兴市西渚村有一对孪生姐妹分别考取东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但因父母双亡无力就读.当全家人从《宜兴日报》上得知消息后,老夫妻俩立即到宜兴市民政局慈善会要求自愿资助张媛、张婷姐妹,并承诺每年资助她们8000元到完成学业为止.儿子、媳妇紧跟父母,同年资助一名单亲女孩上大学,每年资助4000元,该生现已就业服务于社会.同时,她们全家还捐资助学陕西省永寿县贫困学生13名,其中小学生4名,初中生5人,高中生4人,每年捐资金额达6万多元.

曹婉芬一家人,用匠心和爱心,传承着艺术,也传递着温馨与和谐.

传承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传承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传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