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子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战斗在四明山的日子有关论文范文集

本文关于日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战斗在四明山的日子

我今年88周岁,日前偶然翻出一张珍藏了70多年的一寸黑白照片,那是1945年5月8日我在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时,在余姚县梁弄镇照相馆拍摄的,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照相,相片中我穿着新四军军装,手持,一个标准的抗日小战士形象.捧着老照片,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好像又回到了在四明山那段火红的抗战岁月中……

1942年,我的家被日本鬼子烧没了.当年末,在地下党员带领下,我投奔四明山何克希司令、谭启龙政委领导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精干的修械所

我参军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位于白龙潭小村的修械所当练习生.修械所和后方机关的被服厂、印刷厂、医院等单位不适合频繁的行动,只得分散隐蔽在四明山腹地.全所从所长、指导员到技工、练习生,总共不到30人.所里骨干力量是钳工,当地人称他们是“铜匠师傅”,都是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动员来的产业工人,觉悟高、干劲足.两个和我一样十四五岁的练习生,被同志们称为“小鬼”,担负生烘炉、拉风箱、整理工具、锯锉毛坯,打菜打饭等杂活.

修械所平时的工作,就是修理前方送来已损坏的,以修配的零部件为主,如折断的撞针、扳机、扒子钩(退出膛内或弹壳的钩子),或失灵的保险、断裂的木质托等.

1943年4月,我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夺取了敌军占领的重镇——梁弄.前方送来许多缴获的和我部自己需要修理的武器,有、、轻机,也有重机.为了让这些武器早日回到战士手中,我们加紧工作.那时山里没有电,每天早起早干,除去吃饭一点时间,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因为没有车床,要修换的零部件,全靠烘炉打铁,制成毛坯,然后用手锯、铲刀、锉刀一点一点加工而成,很消耗体力.大家虽然辛苦,可是因为前方打了胜仗,心里高兴,所以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要修的械多了,加工零部件所需的金属材料消耗得也多,眼看要供应不上,山沟里又没处买、没处找,怎么办?指导员徐言逊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这时,一位工人师傅说:“咱们唱的歌中,不是说‘没有、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吗?

咱们也来它一个没有钢、没有铁,去向敌人要.”经他的启发,大家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去破坏几十公里外的敌人据点——鄞江桥(地名)的铁栏杆,这样,既给敌人“添了乱”,又解决了金属材料来源,一举两得.于是,所里组织了以员为骨干的身强力壮的小分队,人人拿着手锯,急行军到敌人据点外潜伏起来,天黑后,在夜幕掩护下,除担任警戒的人以外,全部上桥,分工合作,锯断桥上的铁柱、铁栏.就这样,人不知鬼不觉地抢回来一批宝贵的金属物资,满足了加工零部件的需要.

新建的榴弹厂

1943年夏天,前方部队战区逐渐扩大、战斗也更频繁,所以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部队,尤其是适用于近战和杀伤力较大的.在这种情形下,在名叫郑天龙的小山村,纵队后勤部以修械所为基础新建了一座榴弹厂.我被抽调到榴弹厂当练习生.

榴弹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厂内有铸造弹体的翻砂小组,有配制的装配小组,有镟制木柄的木镟小组(镟床没有电力,靠人用脚踩踏),我被安排在制造的小组.做必须用铜皮,建厂初期,一时搞不到这种贵重的紫铜金属材料,怎么办?我们有办法!我们从民间市场上收集流通的铜币来替代,没有冲压机床,就用铁榔头一锤一锤把铜币砸成铜皮,再裁剪成长方形,卷起来焊成,困难就这样被我们一个一个克服了.

第一批木柄制造出来了.要判断它的爆炸力和弹体炸裂后弹片的大小,还需经过试验.只有弹片大小适中,才能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最初试验,只炸成几大块,杀伤面积不大.以后,经过对弹体外形的改造、弹壁厚度的调整和比例的重新配制,才生产出合格的,源源不断地供应前方.当然爆炸试验是不能在山林野地里进行的,因为山谷中回声很大,如果被敌人到,就会招来袭击和破坏.所以,爆炸试验就要选在远离工厂的山洞里进行.在山洞中还要挖小洞,试验弹扔进小洞爆炸后,再将洞壁中的残土挖出来,清查土中的弹片大小,确定的威力.

后方机关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生活十分艰苦.没有工资薪金,每月发一点津贴,也只够买几包烟卷,每月发一包牙粉、半块肥皂,因为无处洗澡,没有多余衣服洗换,冬天几乎人人身上生虱子(大伙戏称革命虫).每天伙食两稀一干,就饭的菜常是蚕豆、咸菜、萝卜干,一个月也难得吃一次咸鱼或鲜肉.山里竹笋倒是很多,可是食用油很缺,只能咸水煮了吃,同志们开玩笑说:“本来肠子就没多少油,都叫竹笋刮没了.”物质生活虽艰苦,但是政治学习和文化生活很活跃.我们每周上两次政治课,学唱抗战歌曲一首接一首,人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心跟着打鬼子救中国.

顽强的印刷厂

到1943年6月,随着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浙东区党委在四明山腹地杜徐岙的山上,选择一处只有十来户居民的泥屋小村,建起了印刷厂,我被选调去学习排字.

建厂初期,小村唯一的二层楼,是邦土伯伯家,他把楼上让出来给我们作排字车间,楼下安一台用脚踩的四开印刷机和一台圆盘机.7月7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六周年而印刷第一份宣传品之后,原来的《时事简讯》也由油印报纸变为铅印报纸了.然而,好景不长,1944 年初春,国民党部队以顾祝同为首的3万多大军勾结日伪,向四明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围剿”.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主力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撤出四明山,渡过姚江实行分散游击.我们印刷厂也奉命掩埋机器设备,人员转移到“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的姚江以北)地区,暂时编入慈北县委的地方武装中.

同年4月,纵队政治部为加强对部队的宣传教育,要求印刷厂出版《战斗报》,于是工厂派人潜回四明山,挖出已掩埋的一部分铅字和圆盘机,在“三北”茅山的石步村印刷《战斗报》.这个地区山不高林不密,隐蔽比较困难.十几个人的小小印刷厂,工作、生活都挤在不大的半地下室的窝棚里,光线阴暗,夏季白天室内闷热,晚上蚊虫叮咬,有时晚上下大雨,棚子漏雨,无法睡觉,只得撑着雨伞,坐在铺板上打盹.排字时有铅字不够用的情况,因为没有铸字机,就用刀子刻;没有切纸机,就用菜刀切.经过大家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八开四版的铅印《战斗报》,如期出版发往部队.与此同时,还印刷了《论员的修养》等内部读物.

10月的一天,日本鬼子带伪军来山区“扫荡”,由于有当地百姓冒着危险跑来向我们报信,我们及时分散隐蔽到山上.危急时刻敌人搜索到距离我们只有一百多米的地方,幸好没有发现我们,印刷厂也躲过一劫.

四明山反顽自卫战役取得胜利后,印刷厂迁回杜徐岙山上,新搭建了几处草棚,恢复生产.随着形势好转,工厂添设备进人员,以铅印的四开四版《新浙东报》取代《时事简讯》,每周三期,发行量达到1500份.《战斗报》也同时继续出版,每周一期印发500份.

1945年4月,我被选调进入浙东抗日军政干校去学习前后,印刷厂取得了很大发展,不但负责印刷报纸、文件、和刘少奇著作,还印刷军用地图、布告、票证等.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我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党命令撤离浙东,印刷厂也完成了历史使命.(编辑陶丽)

日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日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日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