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换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角色转换下的民间舞创作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关于转换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角色转换下的民间舞创作

【摘 要】本文试图以民间舞创作为切入点,通过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的转换——观众的审美期盼、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舞蹈编导的灵感创作,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形成条件.

【关键词】审美期盼;舞蹈表演;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9-0167-01

一、从“审美期盼”到“心灵触动”——观者眼

舞蹈欣赏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它主要受人的情感支配.舞蹈创作需要动情,舞蹈表演需要动情,舞蹈欣赏同样也需要动情.舞蹈艺术是强烈的情感表现,可以说,不能带动观众动情的作品是失败的.舞蹈鉴赏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带有一种很强的创作意识.如果观众能参与创造,进行“三度创作”,便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能使很小的创意得到广泛的认同,也能使不经意的处理产生强烈的共鸣.

对于舞蹈作品的鉴赏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有人喜欢柔媚,有人偏爱阳刚,有人对动作产生极大兴趣,有人对人物情节十分关注.虽然喜好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自始至终都是在进行特定的思想和情感经历.理解作品隐含的深层意蕴,是能否激发观众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观众在鉴赏舞蹈时的特点可分为三种,一是自始至终的情感投入,二是主动参与创造意识,三是千姿百态的奇特想象.在鉴赏舞蹈作品时基本遵循两个规律:“兴趣”和“懂”.兴趣,包括对不同舞蹈的兴趣和作品本身的趣味性.普通观众对舞蹈的第一评价标准是好看,即“悦目”.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激发兴趣.对于“看懂”的问题.因为有主动参与实践的感性经验,又有对作品理性的认识,才能在欣赏中感受到舞蹈作品独特的魅力.

舞蹈鉴赏是连接编导与观众之间的“心”桥.编导借表达悲痛、宣泄情感等手段,激发观众心中感性碰撞,从而使其产生新的认识.当观众把舞蹈当成一种摆脱现实生活琐碎和无所作为的途径时,便可在舞蹈中求得一种“重获新生”的思索感悟与心灵升华.

二、从“生疏体验”到“融化于身”——舞者情

舞蹈艺术是强烈的情感表现,可以说,不能带动观众“动情”的表演是失败的.舞者的表演是一个全部身体、心灵和情感交融的过程,是舞者通过感受生活,将舞蹈中的深层意蕴通过自己的身体写成的文化.舞蹈演员通过情感体验,达到身体语言与心理情感的巧妙吻合,使其内心深处获得情感知觉,又在全身心投入的感动中触动观众.“心里有所感,肢体才有所动”,被演员丰富和强化了的内心角感,融入演员经验的投入之中,成为演员心中的“有”,具有灵性的肢体便会得之于心、应之于体.再加上演员个性化的“二度创作”,这样的表演才可称之为真情流露.优秀的演员,在接受动作时,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认识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动作蕴含内心情感,使观众可感受到动作发生的内心依据,又可看到内心情感的动作体现.在同一舞蹈作品的呈现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个角色,由两个生活经历不尽相同的演员去展现,常常会出现某些难以描述的差异.这是因为演员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情感加工,经“二度创作”后有了自我痕迹的结果.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认为,表演最终要达到“微妙之极,乃至有文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的境界,这是舞台艺术表演较高的理想境界.当演员在表演某一舞段或塑造某一个人物时,即通过完成的舞段在感人物之所感、喜人物之所喜、悲人物之所悲,通过理解作品所定位的形象出发,充分调动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加以个性化的自我理解即“二度创作”.这种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之间的融会贯通,便出现了舞蹈演员的特殊心理——“陶醉其中”,把自己和观众都带入到了一个升华的境界.这个境界中,演员和观众之间既有情感上的共鸣,又有形式美的欣赏.演员和观众之间没有隔阂,也不是全无遮盖的面对面,似有一道透明的“纱幕”,既可以很直观,又有些朦胧的美感.

三、从“灵感突现”到“创作”——编者心

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此话我们可以从会意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准确性.生活如流水,各种各样的现象从编导眼前流过,只有那些触动艺术创作主体心弦,并同编导本身已有的经验及感情相互碰撞的灵感,才会被保存下来,为创作者所选用.生活现象,并不全是编导进行创作的物质材料,只有被创作者“选中”并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创意点”,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舞蹈创作也不例外.它是舞蹈家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认识客观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思维和手段表现生活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次创作”或“一度创作”.“一度创作”中有两个过程,一是发现,即发现生活中的感动瞬间;二是表现,即表现舞蹈中的真实情感.一般的生活现象与具有情景性的生活现象,对舞蹈编创者而言,所给予他们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缺少对生活经历的真实感受,缺少对人情世故的深切体验,也就不可能捕捉或体验到角色在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在作品中的爱憎倾向.反之,只有蕴含“真情”的作品才是经得起时间打磨,耐得住仔细推敲,别出心裁却又耐人回味的永恒佳作.

转换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转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转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