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课程教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自然界各种千变万化的现象,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形成,准确地反映一年四季的基本特征,主要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补充历法.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蕴含着民族传统习俗和文化积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承二十四节气既是认识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客观要求,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节气活动以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为前提,涉及到自然界天气、植物、人事等变化.基于节气活动,将二十四节气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打造小学语文特色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节气、听着故事忆节气、看着视频聊民俗、对照科学论民俗、跟着名作识节气、随着读写记节气”,具有丰富的语文价值与意义.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一年不同节气的大自然规律,而且还能从节气知识中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一、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价值

节气活动就是以中国传统历法中的节气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与自然真实接触,不仅能够接收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了解中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优越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体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在弘扬优秀文化、丰富个体精神生活方面有着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基于节气活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就传统习俗文化而言,在语文教学中,以节气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了解“万物”,在体验中增强自我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认知与实践,使得优秀传统习俗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以“冬至”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冬至”主题活动,组织包饺子活动,让学生在感悟自然界万物神奇变化的同时,也能增强“仪式感”,使冬至习俗文化得到传承.

就语文学习而言,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课程改革要努力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打破学科本位.从性质上来看,二十四节气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再宽泛一点,任何学科教学都可蕴含二十四节气教学.因此,以活动为载体,将二十四节气融人语文教学中,建构特色语文课程,有助于突破以往语文课程结构的单一性,构建多元、丰富的语文课程体系,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激发学坐探究能力,最终“知周万物”.

就教学价值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位,通过节气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与自然千变万化的植物、动物、天气、天象、人事等相连,让他们走进自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发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感受到自然的律动,并由此获得心灵的自由与智慧,改造与发展自己的成长经验.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

二十四节气揭示了万物生长的基本时序规律.节气活动是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重要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也有助于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明晰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目标、丰富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内容是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关键.

(一)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不但反映着季节的变化,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看,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目标主耍有:在人文底蕴方面加强学生对气候民俗的常识、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丰富学生认知,并对学生进行自然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在科学精神方面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感知觉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在学会学习方面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增强学生探究自然的,使其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健康生活方面加强学生对气候时节变化的掌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体会愉悦情绪;在责任担当方面,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实践创新方面,通过节气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不是由专门的教材产生的,更不是由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拓展衍生,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框架与学生主体体验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生活化、综合性的内容整合.

前文讲到,二十四节气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如表1所示,以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四个方面.

三、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路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节气活动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教学实施途径非常丰富.秉持“理性兼感性,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教学路径主要有:带着问题认节气、听着故事忆节气、看着视频聊民俗、对照科学论民俗、跟着名作识节气、随着读写记节气.

(一)带着问题认节气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往往以“问题”为导向,“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如在学习“霜降”时,教师可以以“你觉得霜是什么颜色?”等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了解霜降的时节、现象、特征以及习俗等.

(二)听着故事忆节气

“约定俗成”,每个节气都有其独有的习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解、掌握节气.江南春季到来时,风力自下而上,因此在清明时节就可以放纸鸢.但按照《岭南风物记》的记载,岭南一带,霜降重九时才可以放风筝,春季反而放不上去.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岭南一带放风筝的时节,又让学生快速明白了其中缘由.

(三)看着视频聊民俗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地域不同,节气习俗皆不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偌助多媒体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不同区域的不同习俗.如:利用多媒体播放“送芋鬼”,向学生介绍广东地区,霜降前“送芋鬼”的习俗.播放“吃柿子”,向学生介绍泉州老人“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等等.

(四)对照科学论民俗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节气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对照科学认识民俗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来临,天气变冷,露水结成寒霜.《春秋感精符》记载:“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齐民要术》中的“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都可作为学生认识霜降民俗的依据.

(五)跟着名作识节气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是节气活动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常规诗词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搜集、整理诗歌中所描写的物候、民俗现象,并联系生活与诗词中描写的这些现象进行对比.如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岁晚》、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等.

(六)随着读写记节气

读写是基本的学习活动、认知活动.在节气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鼓励学生背诵与节气相关的习俗、默写一些与节气有关的诗词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按照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才华,编写符合节气特征或者蕴含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歌、散文等,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推陈出新”,促进优秀文化的繁荣.

四、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评价

评价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评价往往用于了解目标是否实现、活动是否科学、效果是否良好等,具有鉴定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评价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注重综合性评价

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认识自然、走进自然、探究自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表现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的评价.因此,评价者需要从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教育者、学习者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

教育评价的作用主要在于调节和改进教育的实施状况.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评价必须要关注活动过程,以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评价学生对传统节气规律的认知、对节气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相关节气知识的熟练读写程度,等等.

(三)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对基于节气活动的小学语文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成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既要关注整体字词句的教学效果,也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想反省,及其认识、分析、解决和书写相关节气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课程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程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课程教学杂志

2、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3、外语教学期刊

4、教学论文范文

5、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