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今天,你云养猫了吗?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该文是关于养猫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今天,你云养猫了吗?

“云养猫”,不仅考验着新生的流行文化,也考验着这个社会对新文化的接受度和宽容度.

互联网时代下,猫咪成为了社交新宠,它们凭借柔软的外表、高冷的脾性以及你永远摸不着头脑的下一步动作风靡网络.

最近,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刮起了一股“吸猫”浪潮.从微博视频《真正的瘸君子是如何吸猫的》走红,到知乎《请问为什么大家突然开始吸猫》引热议,再到朋友圈《不吸猫的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混在时尚圈》发自灵魂的拷问, “吸猫”这个词算是彻底火了.

“吸猫”这种行为,自古便有.作家王蒙先生就说了: “作家养猫、写猫,古已有之,于今犹烈.”千百年来,人们伺以对猫痴迷至此?那么,什么是“吸猫”?为什么我们对喵星人拥有如此强烈的爱?哪个文艺青年不爱猫?!

在中国,历代文人们对猫主子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汉代便已有涉及猫的诗赋,到了隋唐,猫在文人、画师笔下的形象则更加丰富.诗人陆游爱猫是出了名的,一口气写了三首《赠猫》诗,更留下了: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夜长暖足有狸奴”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而清代更是出现了专门研究猫的综述性作品,如《猫苑》.此时,西方文学中也不乏赞美猫的诗作.如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的《对溺死于金鱼钵的爱猫悼歌》.

到了近现代,沉迷于吸猫的文艺青年们还是非常多的,其中夏衍和冰心都是非常出名的爱猫狂人.夏丐尊在《猫》一文中写道: “怀着迫切的期待,巴不得妹—一猫快来.”而钱锺书还会为了自家的猫拿着竹竿去和林徽因家的猫打架,杨绛怕伤了和气,便劝他: “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在书画界,猫也是众多画家的灵感缪斯.比如说徐悲鸿,徐悲鸿画马是前无古人,而在马之外,他画得最多的就是猫.他本人也是猫奴,家中养了不少猫.他画的猫毕肖传神,憨态可掬,与画马相比,笔墨更加温柔.把猫画得最学术的要数我们的大师达·芬奇,估计是小时候画蛋的影响太深,大师在《猫的位置与动作》里描绘了几十种猫的姿态与动作,每个个体都能单独成画.画玛丽莲,梦露的安迪·沃霍尔,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猫奴.他曾和25只猫一起生活.这爱猫特性可见一斑.他用与那幅举世闻名的《玛丽莲·梦露》一样的丝网印刷形式,为自己的爱猫创作了大量作品.

众所周知日本人爱猫如命,日本画史上更有着一堆的“撸猫党”.从高境界猫奴歌川国芳(据说国芳在教育弟子时,不是要求他们画静物或石膏像,而是画猫,而他自己的创作中,猫绝对是主角),到认为猫和女人是同样生物的藤田嗣治,再到钟爱小清新的西田忠重(喵星人是他最主要的创作题材,他最擅长的就是表现喵星人的撒泼打滚等各种形态).每一个大师都在用生命告诉我们他们有多爱猫.艺术家们一旦和猫相遇,更是魂萦梦牵,生活和艺术创作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猫奴气息.

猫,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新宠

互联网年轻一代中,“猫奴”现象普遍, “一日吸猫,终身戒猫”戏谑地道出了他们对猫难以割舍的狂热痴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现实养猫的条件,没有门槛的“云养猫”应运而生,猫咪表情包成为了社交新语言,猫片(猫的动态视频)成为了解压利器,“会有猫的”成为了“猫奴”团体的认证口号和精神支柱.

与现在猫咪称霸主流文化形成对比的,是互联网早期猫被赋予的意义:猫是极客自我认知的映射一猫不需要带出去溜、不需要经常洗澡、基本是个夜行者,类似的是极客们喜欢宅在家捣鼓、有着非传统的生活习惯、爱熬夜,他们惺惺相惜、互相陪伴,同时也都由于不循传统、特立独行不容易被外界理解.

猫和狗成为了极客自己和主流文化的重要隐喻,而在互联网还没有向大众普及的早期年代,极客们上传的猫视频被视为对抗传统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如今时过境迁,猫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为何“云养猫”突然走红,能从曾经的亚文化一跃成为网络上的主流文化?

“狗通常被认为蠢萌老实,但是猫很不一样,猫危险又可爱”.21岁的企鹅君这样表示.病毒内容传播专家萨姆·福特曾把猫称为“完美的情绪画布”,因为猫的神情和肢体语言不易懂,于是有了更大的诠释空间,观看者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在猫身上.因此,对猫的动作分析还掺杂着观看者的主观情绪,猫成了一种自我映射和情感出口.31岁的新闻从业者瑶瑶对此表示认同, “猫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都有,作为表情包的能力可能比狗要强.”

在社交媒体微博中,分别以“猫”和“狗”作为关键词输入搜索框,它们各自的超级话题热度如下:#猫#阅读6.6亿,帖子1.2万,粉丝2.1万;#狗#阅读1.1亿,帖子911,粉丝5523;而通过微博的微指数,分别输入“喵喵”和“狗狗”可以看到近三个月内的整体趋势(只有输入“热词”才能看到其趋势,但“猫”和“狗”的表达都没有成为热词,因此换了同义表达),“喵喵”热议指数在“狗狗”之上,平均是“狗狗”的3-4倍.

虽然这只是衡量流行度的众多方式的其中两种,未必全面,但这至少证明在网络上猫成了流量利器,更具网红潜质.

“云养猫”,成为一种新生流行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云养猫”不仅是猫奴们的“精神”文化,还发展成了“商业”文化,“以猫带货”成了新兴的产业经济.

微博上的猫咪宠物博主是较早一批产业经济开拓者.例如拥有端午和妞妞(猫咪和狗狗的名字)的“回忆专用小马甲”是最早的宠物博主之一,如今坐拥粉丝2850多万,而新生代表情包代言猫“瓜皮的id酱”拥有316万粉丝,知名的美食视频节目《日食记》专门为出镜的猫主子开通了微博号“酥饼大人”,目前有401万粉丝.虽然最初这些博主未必是打着成名赚钱的算盘分享宠物,但客观上说,这些博主成为大v之后,宠物成了一种广告资源和利器,粉丝们出于对宠物的喜爱对此并不十分反感,接受度颇高.

此外,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养猫相关的APP纷纷上线.曾经风靡一时的猫咪后院就是一款投喂猫咪,为其添置玩具、加盖房子的休闲游戏,不少睡眠辅助音效APP还在其应用中加入了猫咪打鼾、小猫轻唤、小猫喝奶等音效,帮助猫奴们更快入眠.

“云养猫”成了火热的社交产品,还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猫咪爆款的路径孕育了产业经济,可以被视为网络时代下新生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

但有意思的是,在忠实的云养猫爱好者的自得其乐之外,还存在少数“被云养猫”的边缘受众以及因年龄跨度和上网习惯而对云养猫产生隔阂、毫不感冒的圈外人.

前者反映的是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当其在固定社交国内发展到一定参与度和讨论度时,它还升级成了一种社交资本和共同语言,代表着认同和凝聚力, “非我族类”的少数人可能出于被孤立的担忧选择从众,使自己也成为集体的一部分. “我不想和身边人显得太格格不入,而且对猫没有好感容易在第一印象上给人留下冷漠、没有爱心的形象.”大四学生小然这样说,因为身边猫奴朋友的影响她成了“被云养猫”用户.

但另一方面,流行文化也正受到圈外人的质疑, “云养猫”对他们而言是一种陌生而古怪的行为.在精神上,他们担心云养猫使人玩物丧志、精神空虚.而面临现实问题,他们更担心“云养猫”会加剧少子化的趋势,使人沉迷于与猫互动.云养猫带给用户的是一种私人的情感体验,而要不要选择猫作为伴侣也是用户的个人选择.在这种自主选择尚未涉及他人福祉时,是否该用舆论的压力对这种自由进行干预或者“拨正”,不仅考验着新生的流行文化,也考验着这个社会对新文化的接受度和宽容度.

养猫论文范文结:

关于养猫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养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