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小学语文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为例

吴其炳

(寿宁县鳌阳小学,福建 宁德 355500)

【摘 要】挖掘教材中的丰富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课文课堂共舞,把优秀传统文化与课文课程有效融合是众多人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肩负的使命.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融合

语文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文化内涵丰富,见证着历史的进程,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关乎着一个人的成长.利用语文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

近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呼唤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适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篇目的比重,让学生更好地在语文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这种呼唤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鸣,相信不久将付诸现实.在这种情形之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而言是机会更是挑战.如何挖掘教材中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的尺度如何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怎样与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诸如这样的问题已紧迫地摆在大家的面前,值得我们共同研究探讨.

挖掘教材中的丰富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课文课堂共舞,把优秀传统文化与课文课程有效融合是众多人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和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符合当下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

纵观小学语文各个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只是展示的方式存在异同.有的以整个单元呈现,如人教版第十二册以“地方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为主题自成一个单元,里面包括《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四篇课文; 有的以零星的方式呈现,有机地穿插在每一个单元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在选择这些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篇目时,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以单元方式呈现的课文有主题,教学起来相对说有章可循,而教学这些零星分布的课文有一定难度,挖掘的深浅、教学的手段方法是我们考虑最多的,而正是由于这些课文的特殊性,也给我们挖掘教材带来了灵活性与弹性.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为主,这个单元有五篇课文,分别是《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和《大禹治水》、《孔繁森》,我们不难发现维系这五篇课文的一个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文质兼美,贯穿着主题思想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健全人格作用不可小觑.由这个共性衍生了众多的点,也就是说思想教育的侧重点,这些侧重点与学情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根据所需灵活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大禹治水》一课,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大禹治水的精神,这种锲而不舍、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更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时代精神.以大禹治水的精神为圆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半径画一个圆,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一、走近大禹

1.认知生字,识记“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认识的大禹;

3.师生交流,进一步了解大禹.

二、了解洪水

1.这是怎样的洪水?有什么危害?

2.为什么要治?怎样治?

三、感知大禹精神

1.大禹治水中发生了哪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2.自由讨论大禹身上的哪些精神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第一个步骤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认识的大禹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交流环节,更多的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学生个人的认识、积累的知识、初步的文本理解等因素在这儿交织、碰撞,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就如同拥有源头活水.

第二个步骤中,主要围绕洪水的危害展开教学,认识洪水的危害,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治水的艰难,而治水的艰难则映照了大禹的治水精神.有人认为这个步骤不存在什么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其实不然,在当时人们对洪水除了害怕还有敬畏,对待洪水有如神般的崇敬,而这种复杂的迷信心理正左右着许多人的行动.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这无形增加了治水中人为造成的困难.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分辨是非,懂得科学比迷信愚昧重要的多,科学治水对治水的成功犹为重要.

第三个步骤是教学的主旨,千百年来人们对大禹治水中发生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津津乐道,我们的学生一定也不会例外,我们可以让问部分学生通过补充说完整的故事,进而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大禹的精神.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学生是意犹未尽的,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适当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课本之外的故事并尝试说说故事折射出的人物精神.只有这样,大禹的形象才会愈加丰满,大禹的精神才能从文字层面转化为实际行动.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预设中给我们留下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例如在识记“禹”时,老师告诉学生“禹”是一个象形字,接着出示“禹”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有的说“禹”字像一只长长的虫,有的说是像一只头伸得长长的虫,而有的则说像是一只手捉住一只虫……精彩纷呈的发现过后,老师适时小结,这就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字,每一个文字的背后就是一个故事,蕴含着智慧,书写着美丽.最后老师出示顺口溜:有一个人,一只手捉住一只毒虫,他就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他就是禹,治水的英雄.相信这样的教学学生终身难忘,因为它悄无声息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收获得不仅仅是汉字的书写,还拥有了一次特殊的汉字体验,感受着浓浓的文化内涵.

当然,这种弹性的空间我们要善于灵活运用,虽然弘扬传统文化的举动势在必行利在千秋,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众多“变性”、“不确定性”,所在在挖掘与运用中就要具体分析,分别对待,既不可浅尝辄止,也不可面面俱到,取什么,弃什么,都要有一个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再说说《梅兰芳学艺》的教学,这是一篇文化色彩深厚的文章,这个“艺”有着广泛的范围,如果我们以“艺”为抓手就有发现许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我县虽地处偏僻,但却有着500多年的建县史,加上地理位置特殊,与众多市县相邻,多种文化交织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些具备丰厚底蕴、喜闻乐见的资源.如传承三百多年,被称为“戏剧孤本”,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寿宁北路戏.这是一个特殊的剧种,我们发现了它的价值也正循序渐进,一步步利用着秉承着它的价值,其中“北路戏进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教学中,因为许多学生之前都曾有过和北路戏“结缘”,甚至还有着学习北路戏的经历.这样一来,他们对“学艺”的感触就不会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有着诸多自己切身体会.从梅兰芳至学生个人,从京剧到北路戏,戏里戏外,相信学生的体会一定与众不同,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有效融合.

实际上,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的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有涉及,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如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教学时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让学生说说春节的习俗,地方与众不同的传统;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可以将诗中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阳节的习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积累.

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又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构筑了一个熠熠生辉的资源体,只要我们有心拾取,巧加利用,定然收获颇丰.如在寿宁本地,有具地方特色的迎奶娘、闹元宵、八月初一“乞丐节”……地方特色民风民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融地方民族特色、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与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广阔的空间,这其中不失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的素材,为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孔繁森》三篇文章看似与传统文化不沾边,但细细研读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它们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课文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优秀的传统教育,而这些教育本身就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与大禹治水的精神一样,这些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因为身处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人格塑造还依然是一个雏形,这些精神食粮对他们的人格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小学语文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学语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

2、小学语文杂志

3、小学语文论文新颖题目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5、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6、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