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上海临港海洋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这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上海临港海洋文化创意基地建设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蜂拥而起,文化创意产业提法符合我国目前国情.未来我国要从海洋大国发展为海洋强国,海洋文化是文化与经济中的重点,也是上海发展的重点.本文根据临港实际的海洋文化特征与资源,将创意文化产业与海洋文化结合,提出了建设临港高校海洋创意基地的想法,并给出了实际方案,同时呈现了不足与改进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指引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快速进展.海洋文化在如今资源匮乏的时代中迎来了“蓝海”地位,国家与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还并未被大众接受,但是它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内在一致性,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协同合作,能够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提升大众对海洋文化的意识与重视程度,并且带动地方经济与大学生就业,创新氛围.因此,具有丰富海洋资源,海洋文化研究底蕴,以及高校资源的临港,很适合作为一个高校海洋文化创意基地.笔者认为高校海洋创意基地的提出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观的前景,因此,在此文中对这一基地建设的提出作出了介绍与思考,能为未来此类创意基地的建设作出贡献.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经济理论家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作为创新载体的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程度和消费结构达到较高层次的产物,它们以创新和创造为核心,强调知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注重提高产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知识、智慧与灵感的特定产业或行业中的物化表现,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高融合(渗透)性、高端性等特征,具体包括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广播、软件、网络、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又不同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主流方向.因此,有些学者和地方政府的文件中,也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例如北京、香港、台湾都采用这一提法.“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

(一)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和划分

中国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延伸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中国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

从延展性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较接近,与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相比较,主要区别有三点:一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包括整个设计业,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则在设计业方面只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而不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二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业,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则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包括“旅游文化服务”;三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相关文化服务”中还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己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实践.全世界创意经济近年来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创意经济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但与国外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起步晚,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创新成果少、创新力量不足;发展缓慢,差距明显;工业化尚未完成,发展条件缺乏;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展平台尚未建立或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待完善,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仍不畅通等;产业趋同明显,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国家大力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优惠条件下,各地不顾自身的特色和实际情况,盲目发展,最终必然导致各地区的创意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恶性竞争;文化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烈.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创意产业集聚则是大量的创意主体(如设计师、工艺美术家、画家、创意策划人等)、创意产业化载体以及各种为创意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政府、企业、学校等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的一种有机系统.创意产业集聚借助地域集中形成的集聚效应便于更合理的分工和更有效的合作,能迅速形成一些区域性集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一体化的创意产业链.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和创意产业链的载体.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创意经济的加速发展有赖于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以及各方参与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地理载体(如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特色艺术街区)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但要特别提醒,要注意避免“拔苗助长”或“一哄而上”等不利于园区健康发展的现象,要加强规划引导,以利于园区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二、海洋文化创业产业

海洋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种形式,所包含的内容除了与海洋有关的文化之外,还包括了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海洋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并且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传承的文化会影响产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海洋文化体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海洋经济,这里指包括一切涉及海洋的经济活动,包括海洋交通业、海洋商业、海洋矿业、海洋工业、海洋渔业、海洋种植业等.海洋社会指涉及海洋的人群所形成的社会特点,他们的社会结构、家族、家庭、习俗等.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广义的海洋文化.与陆地文化相对,海洋文化具有崇商、开拓和包容的性质.

进入21世纪,海洋文化产业顺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成为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已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实业界的兴趣.而海洋文化创新产业仍是一个新的概念,并未大力推广与利用.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提倡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提出.为海洋文化创新产业提供了新方向.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我国的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广大企业、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这种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临港地区特色海洋文化

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核心,通过“四个中心”的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主导并推动沿线、沿江和沿海的发展.浦东经过20年的开发和开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上海振兴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抒写了精彩华章,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位于上海东南一角的临港新城自2002年启动建设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在上海最新的城市发展“1966”计划中,临港新城列为三个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城.2006年8月,“海洋南汇”的功能定位确立.2009年5月随着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后,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临港新城的发展寄予厚望.大浦东“7+1”板块的确定,使得临港新城版图随之调整,经济区位和功能定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得益于突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国际化的开发运作模式等诸多发展要素整合扩展,临港新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临港新城不仅将接受浦东开发和综合配套改革成果的延伸和扩展,在“大浦东”板块中担负起重要使命,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而且作为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将成为浦东承担国家战略和实现经济新一轮飞跃的关键,成为浦东新区乃至大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1.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位于长江口与东海岸线的交叉点,洋山港是上海重要的枢纽深水港,交通、港口、运输条件优越,具有海运、空运、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铁路“五龙汇聚”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完备的能源供给体系.因此,临港产业区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临港产业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便于港口交通发展的航道空间资源、不断淤涨的江海滩涂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渔业资源、海岛资源、矿产资源,还有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和资源.

2.涉海人才和科研优势

目前,临港产业园已经与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电机学院、电力学院四所高校以及上海涉海高校进行合作,并规划成立相关研究中心,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时,如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底观测基地、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综合业务基地、上海临港海洋高新科技孵化器等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临港产业区并在园区内顺利地开展.此外.临港产业区还集聚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等海洋科研院所.这些科研机构都为浦东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海洋发展战略的积淀

发展海洋经济,浦东在全国沿海地区起步较早.原南汇区确立了“海洋南汇”的功能定位,成立了“南汇区海洋经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南汇区海洋局,编制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承办了“上海海洋论坛”,开辟了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两区合并以后,设立了浦东新区海洋局建制,建立了浦东新区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为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4.政策优势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在享受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同时,又享受“双特”政策.在管理体制方面,成立了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这对临港重大项目的落户、审批十分有利.在政策方面,加大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24条支持政策,加之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临港产业园区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都为临港产业区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附加值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也为从“上海制造”转型到“上海智造”提供了新的契机.

5.海洋文化沉淀与积累

文化与地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会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通过生活方式、生活气息展现出来.在南汇临港,不同的民俗与历史文化展现出临港特有的文化沉淀.

从已知的考古中发现,上海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接着是50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其后是距今约4000年的良渚文化和距今3000多年的马桥文化,随后上海开始逐渐向海洋不断延伸和发展.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上海海洋历史文化资源.

在上海沿海滩涂逐渐东扩的漫长历史中,沿海居民长期从事海洋捕捞,这是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也是上海简称“沪”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人们制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拦住.这种工具就叫做“扈”.当时称江流入海处的喇叭形海湾为“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后来又简称为“扈”或“滬” (简化后即为“沪”).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来历.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传承性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反映人们价值观念的文化表现形态.上海的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海洋的生存博斗中,总结并传承了大量涉海的生活经验、智慧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

在南汇,民间煮盐晒盐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民俗习惯.天妃信仰早在南宋时已传入上海,为渔民、船民所信奉,众多船家、商贾将天妃奉为行船的保护神,祈求在“天妃圣母”的庇佑下风平浪静,舟顺人安.还有其他的一些海洋民俗,例如穿戴饮食习俗、祭祀制度、海洋谚语等,都是沿海居民海边经历的生活总结,是海洋文化中的绚丽花朵,是上海海洋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临港海洋创意基地建设的具体方案

在客观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研究经验充足,高校资源充足,并且政府政策开放的众多条件下,笔者大胆提出了临港海洋文化创意基地的建设方案.此方案不仅是展现宣传临港海洋文化,宣传传播海洋文化,同时将文化的意识通过创意基地为载体具体体现、表达并且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影响人们的意识与价值观.此方案也是产学研协同创意想法的具体体现.

(一)临港海洋创意基地建立

笔者以上海海事大学为具体例子阐述创意基地的建设方案.上海海事大学在海洋文化研究、人文艺术、科研技术、语言研究等方面都全面向前发展.

创意基地可由学校的教师牵头成立,由院长或者副院长作为主创人,与临港政府海洋发展部门沟通协调,成立一个平台,由校内部分教师、各学院的部分学生组成创意团队,作为创意基地的基本组成.其中团队成员可选取各院中的代表性教师,由老师负责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形成学科交叉的团队.

创意基地的资金来源可有多种方式:一是根据国家和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申报“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临港管委会经济贸易办沟通合作:二是申报上海市文创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申请文创产业基金;三是符合上海海事大学“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校内有关领导沟通,在人大代表提案中提出来.

(二)创意基地的产品与效用

作为创意基地的产品,不仅可以承载、展现沿海地方独特的历史与人文,有文化传播、文化凝聚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视觉语言提炼,更加生动、清晰、通俗地诠释文化,使其为更多大众所接受.

创意基地的产品以海洋为主题,最大程度发挥海洋优势特征,起到海洋保护、海洋文化宣传的作用.产品形式有:出版物、工艺设计、教育协助、互联网应用等几个方面的呈现.

1.海洋出版物

上海海事大学的海洋文化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成立较早的专门从事海洋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主要从事有关海洋文化、沿海城市社会历史文化、沿海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上海郑和研究中心”(2006年成立)也附设在该所.在海洋文化研究方面,上海海事大学占有绝对优势,有丰富的资源条件与权威.并且时平老师担任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军事理论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老师主要从事海权和海洋文化研究.在海洋文化研究上有丰富的研究与建树,已经出版过多部有关海洋的著作.

因此,创意基地出版有关海洋文化创新方面的书籍具有巨大优势.通过以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创新、上海海洋文化等为主题的相关书籍的出版,可以传播文化、传播海洋,并且书籍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传统项目,具有传承的重要性,利润空间可观.

2.工艺设计

作为产学研协同想法的具体实践体现,创意基地的产品会倾向于更加实际可观的创造性设计产品.不仅能让各学科的老师、同学各展所长,同时能让各科类的知识得到综合运用与碰撞,也能激发创意的产生.

(1)船模.上海海事大学是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海事学校,其中商船更是王牌专业,因此上海海事大学中随处可见船的模型建筑以及真正的船只.并且港口、物流专业也是上海海事的特色专业,其中也需要各种船模,接触船的相关知识.船模可以联结建筑、艺术、商船、双控、检测等专业学生,同时船模中可嵌入单片机等,可以多功能——发声、闪灯、实际运作,也更有趣味性与创造性,而且可以设计以太阳能或者风能为主题的新能源模型.

(2)手饰品、梳子、耳机、烟灰缸、手机壳、台灯等工艺品,动物模型.与一般不同,都是以海洋中的生物形状、颜色为主题的手饰品,并且都是用一些新材料,纳米或者贝茨材料,快速成型.这些特点与现在市面上的普通工艺品在材料环保、设计创新上有所区别,突出创新与适应当下新青年口味为主,上海海事大学的徐悲鸿艺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上独具创新性,有艺术设计系和工业设计系.其中包含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绘画专业.这为产品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提供硬件基础.

(3)休闲场所相关产品.临港休闲渔业比较发达,涉及一些创意充气围栏、泳圈、气垫、小型泳池等.既具有创意的设计,使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同时具有经济性.

以上的工业设计产品,可与旅游景点、旅行社合作,同时可以由管理学院相关老师与学生组成的团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宣传贩售,同时可以参加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不仅增加产品知名度,同时让大赛得到更大普及,让海洋文化意识得到认可与提高.

3.教育协助

作为依托于临港高校资源的创意基地,教育是基础.取之于教育,同时也要回馈于教育.

(1)上海航海博物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是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定位为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历时4年建成,不仅展示中国的航海文化与海上辉煌,也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志之一.通过与航海博物馆合作、宣传手册、工艺品、视频以及海洋文化专业学生的导游知识普及,达到海洋知识的宣传.

(2)目前VR技术非常火热,由创意基地的科研团队研发VR机器,其中体验景象是临港各景区以及东海边的景象或者置身于海中的景象,因此开发费用可由景点开发商、政府或者大学生创业相关项目进行赞助支持,VR体验可放在航海博物馆,作为额外的体验项目,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可以宣传临港海洋文化,做到产学研结合.

(3)参与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参加大赛的形式,支持教育活动,提升比赛层次,同时锻炼团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基地发展与知名度的打造.

4.互联网的应用

(1)开发、设计云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宣传本土文化,同时面向以海洋为主题或者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广告、会展、工艺品等文化创意设计开展社会化服务,像需要此类型的公司或者社会组织提供有偿或者无偿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知名度,同时也具有经济性.

(2)设计以临港东海为主题的手机壁纸、电脑壁纸,通过这种直接、广泛的方式宣传临港的海洋文化.此类型的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创业型人才.海洋文化的传播、意识的提升,更多地需要在青年这一层传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今社会大部分群体是1980 -1990年出生的新青年,新青年对海洋文化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决定未来海洋文化的普及程度.因此,青年是海洋文化重要性普及的重要一环.聚集众多新青年的创意基地,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如此的作用.

(三)创意基地的优势

大环境上,不仅符合国家海洋强国的地位、上海浦东海洋发展的大计划,同时也符合学校的创意发展计划.地理上,座临东海边,拥有丰富的研究海洋文化的经验与底蕴,师资力量上相较于其他高校,拥有专业的海洋文化研究资深教师与相关专业学生,并且相关专业众多,发展全面.

用新的方式,适应如今时代的发展,采用海洋文化+科技+创意的叠加法,让海洋文化产业实现新的组合与创新,同时融合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等新科技,让高知识、高附加值、强融合型特点深入文化之中.

五、不足与思考

虽然近年来文化创意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许多文化创意园区或者基地在经营上是“雷声大,雨点小”.以上海为例,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共拥有超过300家文化创意园区,包括77家授牌园区和200多家未授牌园区.其中,77家授牌文创园区的总占地面积达到240. 78万平方米,占地超过l万平方米的园区就有38家,由此可见上海文创园区的整体规模之大.但是,在园区数量与规模激增的同时,人气和知名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除了几家有特色、名气较大的文创园区以外,大多数文创园区都陷入不温不火的状态.

主要原因:一是创意以及复合人才的短缺;二是文创建设趋同化现象严重;三是建设的配套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同样,创意基地也存在此类问题:首先,创意基地的建设基金比较难申请,虽然方法多,但是比较难批准;其次,创意基地的产品还不够多元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现在市场变化太快,不易生存:笔者只是通过若干论文的查阅与个人的研究而得出此基地建设的方案,并没有充足的市场考察与调研,所以对于未来运营与前景并没有十分数据化的预测与分析.

创意基地的建设提出的出发点是宣传海洋文化,提倡海洋文明,让文明、人与自然的使命落在青年肩上,让他们感受到一份传承感,让文化嵌入思想与价值观中;产学研的实际结合,不仅让高校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给大学生实现创业理想的机会,为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基地的建立,营造了创新、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带动了地方文明,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可能性,展现了这个时代的柔性机制.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结:

适合文化创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创意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