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交际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

李萌萌,刘梓樵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与语言实际运用相脱节的情况出发,探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阐述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迫在眉睫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探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个思路.同时阐释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敏感性,帮助学生走出本族文化的约束,更好地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更加得心应手,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6—0011—04

一、引言

外语教育应是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能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存在的差异,培养学生在适当场合面对不同对象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的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不注意语言在交际中的重要价值,重语言而轻使用.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后,学习者已经从学习、模仿进入到了实践运用的阶段,并开始尝试着将英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来使用.但由于对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匮乏,使得学生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还沿用着汉语的交流习惯,因此他们常常造句语法准确,却违反英语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风俗背景,语言不恰当或不得体,使听者心生尴尬,导致交际失败.

二、语言、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就是文化的学习.在世界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长河中,各族人民根植于各自文化中所发展出来的语言风格各异,都具有其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反映着该民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劳动价值和生活习惯,记录,承载,也构建了文化.如果抛开文化属性来谈语言,无疑是苍白无力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是储存着文化信息的代码,并在持续不断的交际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文化是人们观察、认识、评价和行为活动的方式,所以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是相互依托,不可分割的.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本质上就是在和英语语系国家的文化进行接触和碰撞.交际失败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应将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化背景的相关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按照英语的语用原则来交际.交流者需要走出自身所在国家的文化局限,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根据语境恰当地运用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背景的教授是由英语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所决定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英语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风土人情、行为习惯,让学生浸润在英语国家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对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大有裨益.

在知识文化构成中,有被世界各族人民所共同认可的知识文化,如国家的发展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等,这部分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固有特质,如传承性、共通性,易讲解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了解的,不容易因为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让人产生误解.还有一部分如交往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变迁、民族禁忌等交际文化,这部分文化往往无法系统明确地说明,但却内化于人们的内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文化背景不同的两方在交际时发生误解,最终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英国语言学家Thomas 认为:“在交际中,如果说话不合乎语法逻辑,最多会被认为是‘对语言掌握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不真诚的、欺骗性的或存心冒犯的人’”[1].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中庸之道,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往往不直接表达自身的观点,话语中常带有模棱两可的意思.比如两人在街上相遇,一方说有时间到家里坐坐,另一方说:“一定、一定”,表达了积极的应和.而双方都明白,这次邀请不一定能达成,只是客气的表示.而西方人在表达上则更为直接,肯定与否定都比较明确,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如果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人相遇,这位西方朋友出邀请,充满诚意地请客人到家里做客.虽然中国朋友可能不愿意前往,但东方文化所追求的与周围人群建立和谐关系的需求促使他没有直接拒绝邀请,而是礼貌性地回应:“一定、一定”,这时,误解便产生了.中国人可能是礼貌性地回应,不见得一定要登门拜访,而西方人则会认为对方已经应允,随后会敲定请客的日期和时间,结果使两个人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还有在中国常出现的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例子就是中国服务员在回答外国客人的称赞时会说“That’s my duty”.这位服务员的本意是要表现出谦虚,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体现出东方人谦虚为美德的文化传统.而外国人的想法是要表示他衷心称赞对方的服务,并且认为对方会回谢以表示接受.这就是忽视了文化背景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语言、交际、文化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整体,“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2].语言承载了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通过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交流进行传播和发展.可以肯定,文化上的诸多差异都有可能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造成交际的失败,如果误解严重,还可能爆发较为激烈的冲突.文化既从个体身上反映出来,更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的体现.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处于目的语文化的环境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使其能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就要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各种交际语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语用能力,使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能够恰当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一)从改变课堂内容设置入手,激发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大多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时不能与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紧密衔接,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中加入了“每课一星”的环节,让学生自发组成五人一队的展示星小组,在每堂课开始后的十五分钟内用英语做兴趣展示,展示的主题是中西方文化,而内容则完全由组内成员商讨决定,不再是老师单向讲授.这个活动给了学生们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小组成员在课下积极讨论,收集资料,创想构思,不断地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对英语系国家文化意识的理解,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个活动,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学习英文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们的展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喜剧、歌舞、报告、新闻播报、电影片段、名人模仿等,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时事热点、个人兴趣分享、英美趣闻、时尚明星、国际赛事等,很快在同学中引起了共鸣.展示完成后,学生们一起就话题讨论,也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

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学生在翻译中经常会出现翻译不当的情况,在一次展示中,学生介绍中国的科学研究成果时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各种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研制用以对抗疟疾的专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雨后春笋是中国的成语,语出宋代文学家张耒的《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形容春雨过后,竹笋生长的迅速且数量众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学生在翻译时按字面意思直译为:Bamboo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实际上,翻译成英文中对应的表达方式:Bamboo springs up like mushrooms——像蘑菇一样迅速地生长更为地道.

经过了两个学期的展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热情明显提升,在课堂外主动搜集资料,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渠道,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在学习中增强了对英语系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锻炼了口语表达,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机会不多,而课下学生又缺乏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从小学开始,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大都是背单词,练句型,翻译,学生已经习惯了将接受到的英语信息翻译成母语,再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记忆.在表达时,再从脑海中以母语的表达方式提取出来,翻译成英语进行表达.这时,内化于民族心理深层次中的本族文化背景会被不自觉地成为对他族语言和行为的评价标准.而在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长期的课堂学习逐步掌握了语言的规则,但却不能正确理解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背景文化和使用这种语言行为的语用知识.学生为了尽快地表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也会自然地将母语的语用规则借用过来,就产生了语用负迁移,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Chinglish(中式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英语学习原汁原味.

“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目的语本族人的思维一样来思考东西并作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意味着外语学习者能自觉地消除在与目的语本族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保证整个交际过程的有效性.”[3]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发展使文化交流打破了空间限制,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会导致文化上的差异更加显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差别.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爱德华·霍尔指出:“文化即交流,交流即文化;文化不是单一事物,而是多种事物;文化是联系人与人的纽带,是人与人互动的媒介.”[4]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文化意识的敏锐性、积极对待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主动避免交际失败的情况的出现.为了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跨文化意识,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在课下积极主动地去找出中英文化中语用失误的例子,并且要自己查找资料,总结更正后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和同学们共享.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学生在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几处标识语的英文翻译可能存在语用失误,就记录下来,并且在回来后主动查阅字典资料求证.例如:“小草微微笑,请您勿踩踏”的标语被翻译成“Little grass isiling slightly,please walk on the pement.”注意安全”的标语被翻译成“Take safety”.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找到了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正确的翻译是“Keep off the grass”和“Watch your step”.同学们还在课堂上讨论并总结了在标识语方面,中西方人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中英文表达方式的不同,避免在今后英语的使用中出现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给养浸润、点滴积累的过程,是在各个因素交错影响下不断地提升的.同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没有终结的过程.高校课堂是学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大学的学习生活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阶段,随着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还将有更多的跨文化交际将发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美国的语言教学法专家C.C.Fries 认为:在实际的交际中,准确掌握并深入理解一门语言,需要对各种语言的使用场合的特点作系统的观察和记录.这时必须很细致且富有包容心,“其目的既不是为了以自己的做法为依据来衡量对方,也不是为了发现奇特的风俗,而是为了尽可能充分地理解、感受和体验”.[5]要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细心观察、善于学习,培养兴趣、慢慢积累,除了通过各种途径积极间接地获取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走上社会后,与外国人的交际实践中直接获得丰富当地文化、礼仪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具有多元文化包容理念的跨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不再是兼并,而是包容与理解.文化以其独特的民族性烙印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世界上多种多样的绚烂多彩的文明之花.文化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6]当代大学生是将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的友好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他们面临的跨文化沟通形式是多样的,因此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让他们拥有一颗文化宽容心.

文化宽容心,就是指置身于本族文化之外的文化环境中的人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他族的文化形式,并能够坦诚地接纳并欣赏对方.宋梅砚认为:“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通过文化知识学习、比较和反思,形成对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的认同、包容和尊重.”[7]当代大学生应该放眼世界,心胸开阔,尊重理解,具有民族自豪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文化差异有高度敏感性.在理解和接纳他族文化的同时,也让世界听到本族文化的发声.

跨文化交际不能仅局限于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理解,而应是在交际双方的文化共享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且任何有效且成功的交际过程都是建立在双方心理平等的基础上的,Nguyen 认为,学生学习二语的目的应该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二语使用者,同时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8].大学生们只有在对本国文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建立起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才能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外国文化,才能在交流中从容不迫,在全球化的跨文化沟通中取得成功.

四、结束语

目前,随着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之间在碰撞中对话,在沟通中了解.以大学生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一代将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将跨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通过优质的跨文化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应能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做到恰当、得体、有效的交流,成为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与协调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Thomas,J.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1983(04).

[2]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天虹.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4]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Charles C. Fr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Language[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45.

[6]贾玉新.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A].贾玉新,孙有中. 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辑)[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宋梅砚.语言文化教学与“文化体验”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8]Nguyen,M. T. T.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in a globalizedworld: to what extent do school textbooks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J]. RELC Journal,2011(01).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结:

适合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跨文化交际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2、跨文化交际论文

3、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

4、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5、跨文化论文题目

6、跨文化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