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卓越工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卓越工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王亚光

(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110870)

收稿日期:2016-04-17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卓越工程师外语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280)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亚光(1971- ),辽宁沈阳人,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外语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保障,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语言基础和学习氛围都是限制工科背景的学生学好外语的因素,提高外语教师素养、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加强策略指导是提高工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人才;跨文化能力;人文素养;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5-0156-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经济总量虽然排名靠前,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创新能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建设人才,特别是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工程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外语学习是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阐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制约因素以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一)卓越工程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什么是“卓越工程人才”?为了贯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教育部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为了与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接轨,很多工科背景高校申请“工程教育认证”.本文所指的“卓越工程人才”既包括“卓越工程师”,也包括各高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培养出来的高级工程人才.

教育部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两年后教育部和工程院联合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这部宏观指导性标准中提到了“人文素养”、“信息获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具体要求,这些标准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密切相关.

为了推进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加快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互认体系接轨,我国从2006年开始,逐步推进“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5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该标准提出的毕业要求中,同样含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等内容.

国家目前认定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标准都直接提到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信息获取”、“人文素养”等内容都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外语教学也恰恰在这些方面支撑了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二)外语教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维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外语是帮助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学好外语能够在拓展国际视野、获取信息、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加强国际理解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核心价值观和实质内涵是“使受教育者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尊重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和睦相处的修养和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平等的态度、相互包容的心胸来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1]

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多,但是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了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案例: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2].一个显而易见、贻笑大方的“误译”导致了一份订单流产,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国高科技产业走出去的国际化认同.这个案例有很多反思的视角,外语教育的责任尤其值得反思.《钱江晚报》就以“高铁出翻译的洋相,教育不能看笑话”[3]为题发表了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跨文化研究前辈贾玉新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4]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有效地清除文化冲突(cultural shock) 引起的理解和交流上的障碍,顺利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外语课程是教授不同文化的知识、培养语用能力的主要载体.

2.提升信息获取、传播能力

信息获取离不开语言能力的支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意识与能力的全球公民,其首要的前提是具有与外国人交流的语言能力”.[5]对卓越工程人才来说,不仅仅要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的研究现状,也要了解国际上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前沿.外语能力是获取域外信息的重要保障.我国激光照排领域的奠基人王选,就是凭借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排版印刷研究领域果断地跨越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同阶段,直接从国际上最先进的模式入手,抢得了先机.

“跨文化能力还包括自我展示的能力,即能够把自我尤其是别人不大知道的个人情况展示给对方”[6],过硬的外语能力不只是可以让我们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还能把我们的研究介绍给别人,让中国声音在国际的舞台上有更大的影响力.国家提倡走出去战略,不只是在经济、技术领域加强国际协作,也包括文化领域软实力(soft skills)的输出.软实力就包含沟通的能力,文化融入的能力.含蓄、不张扬一直是中国人推崇的行为品格,但是在“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中国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同国外同行的交往中,也需要积极主动、准确地表达自己.

3.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对于工程人才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凡是在科学上有较高造诣的科学家,人文修养都非同一般.赵元任、钱学森、杨振宁等知名学者,既是科学巨人,也是人文大家.人文素养是能陶冶情操,颐养性情,也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工科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外语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也是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掘英语教材中富于人文精神内涵的材料,达到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日常交际的角度来说,“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如果不熟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很容易因为触犯对方禁忌或表达不当而造成低效沟通、误解、谈判瓦解甚至合作关系破裂”.[7]

科学崇尚功利和工具理性,不断寻找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很多时候不是技术原因导致的.技术有时不仅不能造福人类,还可能被唯利是图的人用来伤人、破坏环境.卓越工程人才不仅是技术上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类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德才兼备才是我们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外语能力可以有助于工科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崇高的思想精华,尊重科学伦理,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制约因素

卓越工程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学习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但是外语教学的一些传统和习惯做法限制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单一的学习语境以及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等等.

(一)功利化的学习目的

库克(Cook)认为外语教育有两个目标:外在目标(external goals)和内在目标(internal goals).蔡基刚进一步认为“外在目标是较直接和实用的,如出国等;内在目标则包括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个人素质和公民素养等.”[8]目前的外语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偏重了外在目标,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大学外语教学的现实有用性不够明显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浸润其中,进步的幅度不是较短时间能够显现出来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与不学、学多学少,仿佛差别不大.同时,理工科的学生,每个学期的课程都很紧张,专业基础课程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支撑力度似乎更大,他们不愿意拿出时间做“费时低效”的事.事实上,“费时低效”这个提法也要辩证地去看,我们需检讨外语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语言能力的提升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大学外语课程都在一二年级开设,离考研、就业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外语学习对于升学和就业而言的现实需要仿佛不十分迫切.有具体实际需求的学习内容才会对学生有更大的压力,促使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在准备考研或者准备应聘的过程中,也会花相当的时间去准备外语.遗憾的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会因为前期基础薄弱而事倍功半.

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的目标设定过低,语言学习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更不要提较高要求的跨文化交际目标的实现了.当然这里面也有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我国现在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了,但是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一直把语音、词汇、语法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学习阶段变化,课文的长度增加,内更深刻,但是学习的基本内容没有变.这种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在学习机会宝贵、学习资源匮乏、信息渠道闭塞的时代,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在我国大规模扩招以前,大学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上都更加自律和自觉.学习材料也相对匮乏,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内容,选择学习资源的机会也不多.加上当时的就业压力不大,只要学生按部就班修完培养计划上的课程内容,就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因此外语教学和现实需要的矛盾并不突出.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种知识导向的课程安排显得枯燥乏味,在加上知识点零散,学生感觉仿佛是漂在汪洋大海之中,既不知道自己有了怎样的积累,也看不到彼岸在哪里.这种学习目标不够清晰的课程安排,消解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能满足现实需要成为学生考量的因素.

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标准来看,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没有把“国际视野”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能力提升方面的不足就更加明显了.

(三)缺少应用语境

“学以致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学习原则,表明了学与用的关系,而中国人学外语的一个非常大的不足就是缺少应用的语境.非洲的很多国家历史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曾经是语言,即使在今天,英语也很普及.在欧洲,一个在英国生活的意大利人很可能和一个德国人结婚,然后去法国定居.这样语言学习就不是一门课程、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必须技能.再加上,欧洲大陆上各种语言的亲属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生活中就能养成的.语境对于语言能力提升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中国,外语的使用语境一直是很匮乏的,在改革开放以前,这种情况尤甚.闭关锁国是封建帝王的国策,也固化成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无形的心理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是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也反映出我们视野的局限性.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来华的外国人增多了,对外交流的频度和深度也在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很多地区,在现实生活中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的机会还是非常有限.由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很难体会得到了.这也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通过外语学习培养起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是他们未来学业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教学模式单一

除了课程内容不变,语境单一以外,大学外语的教学模式也一成不变,这也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与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考核方式一致有关的.无论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乃至研究生入学考试,所有的考试都是认知能力为主,学生的识记能力决定考试成绩的高低,而考试成绩是你能升入什么样的学校的标准和尺度.这样一来,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要有助于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能力培养要基于知识,但是不限于知识,如果把知识作为首要目标,能力的提升就很难实现了.

我国目前在高中阶段分文理科教学,理科班文科知识教学相对弱化,同时因为数理化等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吸收和消化知识点,分给语言学习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到了大学,理工科学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占用的时间也很多,而提供跨文化能力培养机会的外语课程教学模式与初、高中差别不大,依旧强调语言教学,没有在文化知识和交流能力方面下工夫,能力的提升自然就是空中楼阁了.

三、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能力

外语学习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就需要转变观念,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特别是,要提升教师自身面对变革的信心,提高业务水平,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前提是自我提升的意识和信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9]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职责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授,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要与时俱进.变化就是挑战,就需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精力投入.

外语教师提升个人能力,不单是语言本身的提高,更主要的是专业方向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讲授有内容的语言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相关知识或者文化背景知识都是语言承载的内容,作为外语教师,要么了解和熟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么熟悉和精通一定的文化、文学等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在未来的外语课堂上,语言不再是教学的核心,通过语言来学习一定的知识才是目的.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或者说称职的英语教师,是一项不断面临挑战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坚持学习,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外语课堂以语言知识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卓越工程人才首要的是专业知识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因此,外语课程要向专业英语方面转型.语言教学要服务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流.学术英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教学内容之一,用学术语言在学术领域内交流沟通,这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基本素养.学术英语也包括口语、阅读和书面表达等几个方面.因此就需要从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两个方面提高外语能力,在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打好基础.

优化教学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卓越工程人才的人文素养.学术领域的交流是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还需要有更宽广的人文知识积淀做支撑.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但是需要理解语言的内涵,才能用这种语言去理解这个世界.语言能力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是语言是有内容的,语言的内容才是语言的生命.世界各国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了解并理解这些精神财富有助于拉近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距离,消弭裂痕,增进友谊.

(三)创新学习方式

技术进步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为现实.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跨文化交际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宽,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有限,互联网技术很好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很多学者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发布在网络上,我们需要的绝大多数知识内容都有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这就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授课时间短和知识量大的矛盾.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要在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完成教学任务,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可以打破原来时空的限制.这大大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没有围墙的开放空间学习.这也有助于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哪怕是零星时间也可以被用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同样的教学素材可以被反复使用,也大大节省了教育成本.

第三,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相同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资源可供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就避免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坐在一起学习,教师不好平衡教学进度和讲解难度的问题.

当然,创新学习方式是原来学习模式的有益补充,不是要完全彻底颠覆原来的学习模式.还是要在发挥传统课堂的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条件.

(四)加强策略指导

教师、教材和教学模式都是学习的外部因素,真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卓越工程人才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有很强的上进心.为了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Oxford (1990)把学习策略(strategy)定义为学习者采取的让学习更容易、迅捷、愉悦、自主、高效、情境适应的各种行为(specific actions taken by the learner to make learning easier, faster, more enjoyable, more self-directed,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tranerable to new situations.).[10]文秋芳(1996)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种: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11]笔者认为学习策略就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的一整套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学习计划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现有的能力的水平来制定,学习计划按任务分为整体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则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学习障碍克服以及各种学习手段的使用等.学习策略指导首先是要学生有学习策略的意识,要自觉地按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案,自主地选择各种学习方法.

强化策略指导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计划和指导学习方法选择,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比如学习资源的选择,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学习资源很多,但是学习素材的权威性、适合性需要一个取舍的标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并把选择的理由跟学生交代清楚.在面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时,他们就可以自己做出合理地选择.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也对工程人才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卓越工程人才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目标,外语课堂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语境的限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突破上述瓶颈,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在教师、教材、教法和学习策略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教师要敢于面对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变化带来的教学挑战,自觉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要针对培养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贴近学生的专业,增加人文素养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策略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障,教师要把策略教学融入到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当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细节,比如学术论文撰写、有效进行学术报告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1]朱兴德,程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全球视野[J].思想理论教育,2010(18):4-8.

[2]中国经济网.中国高铁出口“洋相”:刮面器译成抹布丢订单[EB/OL].http://intl.ce.cn/sj/qy/201412/30/t20141230_4230317.shtml.

[3]高路.高铁出翻译的洋相,教育不能看笑话[N].钱江晚报,2014-12-31.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刘德华,谢娟.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与国际理解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05(1):49-53.

[6]许力生.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32-139.

[7]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3-107.

[8]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33-40.

[9]张忠华,朱梅玲.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5(5):70-74.

[10]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Rowley,Mass: Newbury House,1990.

[11]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43-46.

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2、跨文化交际论文

3、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

4、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5、跨文化论文题目

6、跨文化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