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孔子损益观简析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孔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孔子损益观简析

■刘永昆/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摘 要:孔子的“损益”思想,基于《周易》中《损》《益》卦互覆关系,包括“气”和“道”两个层面.孔子强调“损益之变”,其“损益”观的核心内涵是“变”.

关键词:孔子“损益”观《周易》“覆卦”损益之变

马王堆帛书《要》篇,载有孔子与弟子谈论“损益”的内容.《论语》也记载孔子谈“损益”.孔子讲“损益之道”,强调“损益之变”,其“损益”观的核心内涵是“变”.孔子的“损益”观,可以从易学覆卦、阳气、易道和礼仪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覆卦的“《损》《益》”

《要》篇云(引文中难字、借字和补字,皆据刘彬《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以通行字写出,下同):

孔子籀《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尚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日:“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①

对于此义,刘彬先生注:“孔子研读《周易》,至于《损》《益》一卦,没有不放下书而感叹的,告戒诸弟子说:‘弟子们,对《损》《益》之道,不能不反覆地研究,它是吉凶的门户.’”②这里谈到“《损》《益》一卦”,《损》《益》本为两卦,为何说“一卦”呢?学者对此提出两种不同看法:一是廖名春、李学勤等先生,③均认为“一”是“二”字的误抄.二是刘彬先生从《损》《益》两卦为“互覆”的关系,认为写作“一卦”是正确的.④如果从《周易》卦序考虑,这里“损益一卦”的说法,很可能源于“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思想.

《损》《益》之卦,按照象数理论,是“互覆”关系,即《损》卦颠倒过来就是《益》卦,《益》卦颠倒过来就是《损》卦,二者是写为一个卦体,被作为同一卦体看待的.刘彬先生认为:“孔子此言,意为对《损》《益》一个卦体要覆而视之,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观察:若正看为《损》,则反看为《益》;正看为《益》,则反看为《损》,要深人了解《损》中有《益》、《益》中相有《损》的道理.⑤依一般世俗看法,《益》卦有增益、增加的吉祥之意,而《损》卦具有减损、减少的凶邪之意,故大多数人喜欢《益》卦的增益吉祥,厌恶《损》卦的减损凶邪.但孔子认为,《周易》中《损》《益》作为涵义相反的卦共存于同一个卦体,相互依存,说明损中有益、益中有损、吉中有凶、凶中有吉,也即损益相依、吉凶并存的道理.损与益相互依赖,同时并存,二者具有辩证关系,这就是孔子“损益”观的第一个方面.

二、阳气的“损益”

《要》篇又载孔子云:

《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夜之所至也,故曰《损》.产道穷焉,而产道产焉.⑥

对于孔子此义,刘彬先生注:“《益》作为卦,正当值春天把时节授予夏天的时候,万物所盛出,白昼比黑夜一天比一天增长,是生长的时节,故称为《益》.《损》卦,正当值秋天把时节授予冬天的时候,万物老衰,黑夜比白昼一天比一天增长,故称为《损》.故生道穷尽了,生道就要产生了.”⑦刘彬先生认为这里讲的是一种有关《损》《益》的“卦气说”,讲述的是《益》卦当值春分至夏至前的一段时间,《损》卦当值秋分至冬至前的一段时间.⑧“产道穷焉,而产道产焉”一句点明天地万物都以“产”为变化宗旨.刘大钧先生指出:“《要》中此‘产’泛指春之产育万物的阳气,故而《史记·天官书》称之为‘产气’.”⑨可见,孔子认为,《损》《益》“卦气说”表示阳气的增益和减损,即春分到夏至阳气不断增益,秋分至冬至阳气不断减损,是阳气的变化,而阳气穷尽之时,同时阳气又产生,表现了阳气生生不息、永恒的流行变化.因此“损益”又具有生化流行的内涵,这是孔子“损益”观的第二个方面.

三、“损益之道”

在孔子思想中,“损益”不但指气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道”.《要》篇孔子曰:

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喜.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心,此谓易道.……能者由一求之,所谓得一而群毕者,此之谓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矣.⑩

这里孔子反复强调“损益之道”,将“损益”思想上升到抽象之“道”,认为“损益之道”,表现的是“天地之心”.何谓“天地之心”?刘彬先生认为,“天地之心”即天地的本性,甚是.孔子认为,“损益”表现天地本性,是天地之理.这种天地本性、天地之理,就是变,即“天地之变”.故“损益之道”的核心内涵,就是“变”.睿智理性的君主顺从“变”的道理,不用通过星占、卜筮等预测术数,就能明了吉凶得失,就能掌握事物发展,从而获得成功.

四、礼仪的“损益”

将“损益之道”应用于社会历史,就能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论语·为政》子张问孔子:“十世可知也?”以后的朝代可以预先了解吗?孔子回答: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继承周公思想,特别重视礼乐文化,认为礼仪制度是社会的重要方面,任何社会都应该具有礼仪制度,而礼仪制度的发展规律是损益,即随时增益或减损.了解了殷商对夏朝礼仪的损益,了解了周代对殷商礼仪的损益,就能预知周代以后朝代的礼仪情况.孔子这里强调的是礼仪制度的随时随地变化,即“损益之变”,这是将“损益之道”“变”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注释:

①④刘彬,孙航,宋立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53.

②⑤同上,第255页.

③廖名春.帛书《易传》初探[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141.李学勤.周易溯源[M].成都:巴蜀书社,2006:383.

⑥刘彬,孙航,宋立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56.

⑦⑧同上,第259页.

⑨刘大钧.孔子与《周易》及《易》占[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

⑩刘彬,孙航,宋立林.帛书《易传》新释暨孔子易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59,260.

同上,第261页.

作者简介:刘永昆(1994-),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易学.

孔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孔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孔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有关孔子的论文

2、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3、关于孔子的论文